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父母也是女兒的依靠。只是,女兒終歸要長大,婚後和婆婆鬧了點矛盾,就拉著老公回到娘家。
這樣一來,父母陷入兩難。但又不能把女兒女婿趕走,只能讓女兒住進來。
1、在這段時間裡,父母要經常開導女兒,在生活上也讓她獨立,比如 ,讓她學學做飯,不能總是慣著。
在經濟上,不能當女兒的提款機。
家裡的開支,也讓女兒負擔一部分生活費。
別以為這是斤斤計較,女兒已經長大,父母終歸是要老去,不能總是被父母護在羽翼下,這也是對女兒的未來負責。
2、女婿就和兒媳婦一樣,雖然名號上是一家子,但畢竟也是「外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不自在。這時候丈母娘也和婆婆一樣,需要照顧一下女婿。
女兒兩口子如果發生爭吵,小吵就裝聽不見。
房門一關,讓他們自己解決。
爭吵越來越激烈。也得先教育好女兒。也是給女婿面子。
女兒再怎麼鬧,父母說幾句,也不會往心裡去,女婿不一樣,說得重了就會記恨。
這和婆婆對待兒媳婦一樣的道理,終歸是內外有別。
3、女兒回到娘家,若是有兄弟結婚了,父母會很為難。
我婆家這邊就有一戶,閨女嫁到農村,可她和老公在城裡上班,就在城中村和爸媽一起,住在平房。
女孩還有一個哥哥 ,已經結婚,有自己的房子,一看小姑子一家回來住。他們也搬了回來。
小姑子買菜,給侄子花錢,嫂子覺得理所應當,吃完飯就往沙發上一坐,小姑子刷碗,即便這樣,她還是覺得小姑子佔便宜。
婆婆一說讓她拿生活費,她就翻臉了,說嫁出去的女兒可以白吃,我們怎麼就不能。
婆婆說家裡的開支都是女兒拿的錢,又不是她們一家人吃飯。
為此,婆媳倆鬧彆扭,兒媳婦賭氣搬到自己的房子,還說,老了不管公婆……
雖然在這件事,媳婦過分,但是,女兒既然嫁出去,還是別和娘家人摻和。即便你付出再多,嫂子也視而不見,還給父母造成困擾。
5、作為父母,都是願意孩子們過得好。平日裡多勸女兒,要和婆婆搞好關係,找時機,讓女兒女婿搬出去住。
遠香近臭,也是這個道理。真正愛女兒是教會她成長,是讓她有自己的主見。
作為父母,娘家可以是女兒的飯店。也可以是旅館,但不能成為心理上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