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村洛莊村,因2000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洛莊漢墓而遠近聞名。該村位於棗園街道駐地以北1公裡處,是S241沿線重要節點鄉村。村東側繡源河貫通南北,下遊是湖光山色的朱各務水庫;西側是著名的洛莊漢墓,現建有漢王陵遺址公園、博物館。全村336戶,1340人,耕地1850畝。近年來,洛莊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突出洛莊漢墓的漢文化特色,圍繞建設"漢韻名村,陌上瑰寶"的整體定位,從配套完善、風貌協調、生態保護、環境整治等方面入手,以鄉村美開啟致富路,正在走出一條"產業興村、文化活村"的新路子。
堅持以黨建為核心,築強戰鬥堡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建引領是核心。近年來,洛莊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突出黨建引領,激發"組織動能",推動全村各項工作紮實開展。一方面,持續加強黨組織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認真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黨員培訓,打造過硬隊伍,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戰鬥力;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黨建+文化"、"黨建+產業"、"黨建+農戶"等"黨建+"系列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黨員帶頭衝鋒、黨員幹部包戶等方式,當好群眾的主心骨、發展的領頭羊,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在工作實踐中鍛鍊了黨員隊伍,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村級各項工作的深度融合。2018年,該村被區委、區政府列為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2019又被濟南市確定為齊魯樣板村。在美麗鄉村和齊魯樣板村建設過程中,該村不等不靠,積極作為,突出政治引領,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組織帶動廣大黨員群眾積極獻計出力,協調各種關係,為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開展工作提供方便,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齊魯樣板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富民強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產業興旺是關鍵。洛莊村依託本地資源優勢,著力促進產業興旺。綜合利用漢王陵遺址文化優勢和本地農業資源,突出漢文化和農村主題,著力打造富有本村特色的文旅產業和種植產業。一是依託2000年註冊成立的洛莊旅遊製品有限公司,加工當盧、編鐘等出土文物仿製品和仿古旅遊紀念品,作為產業興村的一條新路子,既推動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又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二是盤活村內閒置資產,對外出租,同時流轉土地進行林果育苗,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是爭取上級資金400萬元,依託生態農業示範園產業扶貧項目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32個日光溫室大棚,與山東田立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現代農業,由對方提供技術、管理和銷售服務,以規模經營帶動本地果蔬發展,逐步將現代農業發展為洛莊村的主導產業。今年2月份,扶貧項目大棚黃瓜率先上市,市場反響良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日光溫室大棚項目於今年6月份完成建設,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該村還因勢利導,積極動員群眾參與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被帶動起來,通過土地流轉、承包大棚、進大棚打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拓展了農民就地轉移的空間,同時還學習了種植技術,提高了本村農業產業化水平。
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宜居村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生共享是根本。洛莊村始終堅持把民生事業放在首要的位置,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居住生活環境,提升村容村貌。近年來,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該村累計爭取資金1000餘萬元,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齊魯樣板村建設。新建3處健身廣場、新裝體育健身器材18套,為廣大村民提供了健身娛樂的好去處;同時,還深入實施街巷綠化、牆體美化、村莊亮化工程,紮實推進拆違拆臨、杆線入地、農村改廁等工作,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修建排水溝、新建氧化塘等,村莊環境面貌顯著提升。現在走進洛莊村,迎面給人一種舒適、親切、豁然開朗的感覺。2018年,洛莊村率先實施"氣代煤"工程,成為天然氣入戶"章丘第一村",目前在村居住的232戶居民使用了天然氣取暖爐,群眾居家環境明顯改善。2019年7月12日,在濟南市推進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現場會上,洛莊村的汙水處理工程和天然氣入戶工作得到濟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與此同時,洛莊村還積極開展"出彩人家"創建活動,引導群眾追求快樂、享受生活,群眾生活品味不斷提高,村民素質顯著提高,亂扔垃圾、亂堆亂放、亂潑亂倒現象明顯好轉,群眾真正享受到了齊魯樣板村建設帶來的成果,該村也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發展。
注重文化傳承創新,凝聚內生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繁榮是力量。洛莊村以漢文化傳承、文化陣地建設、鄉風文明提升等工作為抓手,不斷推進文化振興,為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注入文化活力。一是傳承漢文化。設計建設了融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創新精神和對美好生活嚮往於一體的茹古涵今廣場、遊園編鐘廣場;投資3萬元購置漢服、鑼鼓等,組建了30餘人的鑼鼓隊、舞蹈隊,圍繞漢文化舉辦各類農事節慶活動,吸引人氣;在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的同時,也打造了鄉村文化品牌。村民排練的漢代舞《風箏誤》、鑼鼓表演、舞龍舞獅等傳統節目,在春節、元宵等節日進行了多次表演,提升了村民的精氣神,贏得了廣大群眾一致好評。二是不斷深化鄉村文明行動。認真組織開展"好婆婆"、" 好媳婦"、道德模範、"出彩人家" 等各類先進評選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家風、家訓、家規帶動全村社會風氣不斷改善;同時,該村還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紮實推進移風易俗等工作,有力促進了全村和諧穩定發展。三是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先後投資50餘萬元建起文化大院、農家書屋、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以鄉情村風為內容的村史館,為黨員學習教育和村民的日常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利的陣地環境,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全面推進依法治村,村莊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法治理是基礎。洛莊村嚴格按照章丘區"四五三"治村模式,建立完善了財務管理、民主評議、民主議事、民主決策等各項管理制度。在民主決策方面,嚴格按照"五步議事法",切實將重大事務的決定權交給村民,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均提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按多數人的意見作出決定。在村級管理方面,該村結合本村實際制訂了《村規民約》,還制定了村級公共設施的使用維護管理規定、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等,並結合村文化牆、宣傳欄為載體,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宣傳到家家戶戶,增強了村民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遵紀守法的習慣,有效規範了村民的行為,目前該村基本上達到了事事有章程,處處有約束,人人有章可循,違章必究,究有所依的程度。在民主監督方面,該村充分發揮村監督委員會的作用,對村級各項支出和重大事項決策進行嚴格把關;同時,還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除利用公開欄公開黨務、村務、財務外,還採取黨員會、村民代表會等形式公開有關事項,有效消除了群眾疑慮,促進了村莊和諧;該村連續幾年來無刑事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案件,社會秩序良好,群眾安居樂業,全村呈現出一個"風清氣正、心齊和諧"的良好局面。
在小康建設的道路上,洛莊村正在向著領跑者的目標闊步前進。下一步,該村計劃因地制宜挖掘培育漢文化、飲食文化和人文文化內涵;堅持生態理念,保持鄉土氣息,突出農村主題,統籌吃、住、行、採摘等休閒要素,盤活村內建設用地,發展民宿旅遊業,在洛莊村打造融文化產業、現代農業和農事體驗於一體的文化生態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