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東區:生態宜居鄉村美 產業興旺村民富

2021-01-13 網易新聞

揭東區曲溪街道雲南社區風景如畫。鄭楚藩 攝

水泥道路貫村莊,青山綠水繞白牆……隨意走進揭東區一處村莊,都仿佛走進一幅幅恬靜安詳的田園山水畫。近年來,揭東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鄉村環境整治,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力促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個個生態秀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正蓬勃興起。

美麗鄉村展新顏

走進曲溪街道雲南社區,入眼可見一排排整齊的樓房,道路乾淨整潔。在冬日暖陽照耀下,整個村子宛如一幅美麗畫卷。

「以前這裡雜草叢生、垃圾亂堆亂放,經過『三清三拆三整治』後,建成了好看的納涼亭、好玩的小公園,早晚小孩老人都到這裡步行、遊玩,非常熱鬧。」雲南社區村民江壁輝對美麗鄉村的建設誇讚不已。去年以來,結合大港溪水體整治,雲南社區狠下力氣,對全村沿河和沿路違章搭建物進行全面清拆,並落實外立面美化、綠化和亮化,有效提升了社區面貌。

雲南社區的美麗蝶變是揭東區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推進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場必須要打的硬仗。近年來,揭東區在全面完成村莊規劃編制的基礎上,注重整合鄉村資源特色,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建成了一批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

今年元旦假期,玉湖鎮新寮村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遊覽。新寮村人文底蘊深厚,是「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故裡,也是清末時期黃國祥、黃襲祥、黃紹雄「一家三舉人」佳話的所在地。近年來,新寮村在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宜人、文化底蘊深厚等優越條件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鄉村,促進特色旅遊業的發展。

除了玉湖鎮新寮村,揭東區還擁有不少風格鮮明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如埔田鎮牌邊村、饒平村,錫場鎮新置寨村、曲溪街道港畔社區等。依託美麗鄉村,揭東區串點成線,精心打造4條精品旅遊路線:玉湖汾水戰役烈士紀念公園、新寮村、新亨五房村、錫場潭王村「尋紅色古風·覓碧水竹茵」旅遊線路;大港溪天然水系與「燈竿彩鳳」歷史文化相結合的「燈竿彩鳳·積厚流光」旅遊線路;糅合「金玉之鄉」、陽美翡翠玉雕、具有300多年歷史的「火把節」,串連起磐東下寨、陽美、潭角三個社區,形成「金玉·古韻」旅遊線路;依託竹海蕉林、田園風光、特色美食,把埔田鎮庵後、牌邊等4個美麗宜居示範村與「近零碳排放」竹文化特色小鎮起步區有機結合的「竹文化」旅遊線路。這一條條因地制宜、風格各異的鄉村振興路線,連片帶面,激發美麗鄉村持續發展動力。

產業發展帶增收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揭東區將特色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

走進「中國竹筍之鄉」揭東區埔田鎮,只見漫山遍野的麻竹鬱鬱蔥蔥,一片生機勃勃。近年來,揭東區依託埔田鎮5萬畝優質麻竹林的資源優勢,成功創建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區布局了竹筍產業的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旅遊、電商等功能板塊,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揭東區埔田鎮竹筍協會會長蔡毓秀告訴記者,園區採用「1+4+1」的竹筍產業發展新模式,即竹筍產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基地+竹筍協會,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平臺下,由多個實施主體推動竹筍產業發展,樹品牌,創效益,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農業興,村民富。在 「1+4+1」的發展模式下,竹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農戶6180戶,其中貧困戶480戶,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2.3萬元。

依託特色生態資源,近年來,揭東區還創建了蛋雞、茶葉2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綠茶、淮山、芋頭、竹筍等6個生態農業基地。同時,推動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埔田「近零碳排放」全國特色小鎮、玉湖歷史文化特色小鎮、錫場「網際網路+」電商特色小鎮等。此外,淮山、芋頭、油茶、花卉、種兔等「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項目,均在不斷培育與發展壯大中。

產業振興離不開產權制度改革。近年來,揭東區緊緊抓住被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級、省級試點區的契機,對經濟基礎較好的經聯社進行股份制、份額制改革,資產量化方式上選擇「相對穩定的靜態管理」模式,這一創新做法被省委農辦收錄入《「破二元補短板強弱項」廣東省農村改革100例》,並被評為廣東十大最具影響力農業農村改革案例。該區還在全區範圍內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10個鄉村作為試點,因村制宜,扶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民受益。

鄉風文明促振興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揭東區在大力推動鄉村物質文明更好發展的同時,也積極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

開展「田間講習」,按照農業實際需求制定授課「菜單」,邀請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傳授種養知識、進行技術教育、產業引導等實踐活動……在雲路鎮中夏村,一場場文明實踐活動不斷上演,村民們從中獲取知識、汲取力量,豐富生活。雲路鎮委組宣委員李永丹說:「我們鎮文明實踐宣講員的構成既有黨員幹部、教師等,也有書法家、音樂人等民間能人,能給村民帶來的內容也是百花齊放,多姿多彩。比如,我們會讓鎮農業所技術員為村民講解農業種植技術和規範,也會請民間藝術家教授書法、古箏等,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前來參與。」夏日納涼學技術、冬日曬暖聽講習。村民林佩芳說:「這讓我們在閒暇之餘,能夠坐在一起聽故事、學知識,村民之間也有機會相互交流,鄰裡關係更加融洽。」

揭東區是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單位,近兩年,該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全覆蓋建設帶動了鄉村精神文化的提升。村裡許多廢置的老房,如今改造變成了村民喜歡的書屋和潮劇室。村民閒暇之餘也會走進朗讀亭,參加讀書看報。村裡的日子正變得越來越有滋味, 如今的揭東鄉村,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人向善,鄉風文明建設為揭東區鄉村振興集聚力量,揭東鄉村處處呈現出一片新氣象。

相關焦點

  • 廈門集美區產業興旺農家富 山清水秀鄉村美
    集美區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大為改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朝著這些目標,2019年,集美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相關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農村體制改革,「三農」工作取得較大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8元,增速達10.6%。
  •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 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田野,凝聚著豐收的希望; 鄉村,激揚著振興的號角。近年來,嘉峪關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抓手,努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西部鄉村,一篇鄉村振興的大文章正書寫在雄關大地上……麥子黃了文殊鎮第三屆鄉村旅遊文化節整潔美觀的村容村貌田野織彩綢
  • 產業興旺、貧困戶家門口就業,村民們喜笑顏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寧鄉作為農業大市,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奮力推動寧鄉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今年2月,我市獲評「湖南省2019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市區」稱號。產業興旺,充實村民「錢袋子」春末夏初,梔子花開。
  • 「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協同發展 常州鄭陸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查家灣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實施了12大類68項具體工程,疏浚貫通河網、改造村巷道路……將當地的山水田園與歷史人文結合,形成了「一山一環兩網四片十景」的布局。去年,查家灣獲評中國最美村鎮(生態宜居獎),入圍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作為鄉村振興典型在全省進行推廣。今年,江蘇九州投資集團還計劃總投資30億元,在查家灣啟動實施舜山小鎮項目,打造康養、鄉村休閒旅遊和現代農業三大板塊。
  • 大埔縣光德鎮人大代表團: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
    光德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歷史機遇,突出『紅色、綠色、青色、古色』四色融合,大力發展傳統陶瓷、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  【光德鎮鎮長 鄧瑜瑾: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民才能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鄉村振興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
  • 花開嵩明鄉村美 產業興旺百姓富
    隨著農村綜合性改革(以下簡稱「農綜改」)試點試驗工作的穩步推進,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悄然綻放出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玫瑰種植基地花開了,鄉村面貌換新顏花木掩映的人工湖、整潔的健康步道、漂亮的小廣場……正成為嵩明縣小街鎮哈前村的新面貌。
  • 連雲區建設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近年來,連雲區依託自然生態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打造彩色旅遊勝地、金色民生福地、綠色產業高地。
  • 特色農業「瓜果香」生態鄉村「綠富美」
    原標題:特色農業「瓜果香」生態鄉村「綠富美」   早上6點半,合口村的陳信飛哼著小曲在田間摘黃秋葵,自從村裡發展種植黃秋葵
  • 固安:緊緊扭住產業興旺「牛鼻子」
    緊緊扭住產業興旺「牛鼻子」——來自固安縣鄉村振興一線的報導固安縣藉助區位、交通、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圖為遊客在固安縣北房上村楓林莊園景區遊玩。鄉鎮村莊整潔靚麗、環境優美,鄉村旅遊各具特色、人氣十足,農家生活恬靜舒適、富足安康……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在古老的方城大地上徐徐鋪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和根本支撐。緊緊扭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才能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鄉村振興】產業旺山村美!帶你發現茂名生態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目前「鄉村振興」的號角聲已在我市各個鄉村吹響,如化州南盛的湖豔村、高州根子的橋頭村、分界的新屋村等被打造成綠色生態、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的生態宜居宜遊的美麗鄉村。近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對標對表「三年硬任務」,以產業園區建設為龍頭,圍繞十大特色農業產業,打造「四大產業帶」,推進「三個加工群」,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並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讓每個鄉村承載著走向富裕的夢想。2019年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592.14億元,同比增長3.7%。
  • 【十四五 開新局】布爾津:亮化美了村莊富了村民
    布爾津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擴大)會議指出,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紮實推進「五大振興」,努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
  • 重慶大渡口:生態宜居鄉村美 產業富民生活甜
    行走其間,美麗鄉村的姿影隨處可見,潔淨靚麗的庭院鳥語花香,令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重慶市大渡口區跳磴鎮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綜合規劃、提升品位,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村美民富、文明和諧的幸福家園,以實幹託起老百姓穩穩的幸福。
  • 【地評線】荔枝網評:美了環境富了口袋 ,鄉村旅遊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預計在未來2至3年,鄉村休閒旅遊業將發展成為營業收入接近億萬元的大產業,對於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意義重大。   鄉村旅遊利用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把農耕活動與休閒農業、傳統農業文明與現代鄉土文化有機結合起來,能夠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發展,從而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 打造村美民富生態宜居鄉村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豐順縣以潔淨為先、以文化為魂、以產業為基,大力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萬眾行動」工程,推動農村文化旅遊、康養休閒、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動力。自上級黨委政府支持我們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我們的村容村貌靚起來了,還在2017年獲得『廣東省文明村』榮譽稱號。為了鞏固和提升我們的靚麗環境,村『兩委』決定實行保潔員競聘上崗制,這樣有利於對保潔員實行動態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 棗園街道洛莊村:黨建引領產業興旺 宜業宜居文明和諧
    近年來,洛莊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突出洛莊漢墓的漢文化特色,圍繞建設"漢韻名村,陌上瑰寶"的整體定位,從配套完善、風貌協調、生態保護、環境整治等方面入手,以鄉村美開啟致富路,正在走出一條"產業興村、文化活村"的新路子。 堅持以黨建為核心,築強戰鬥堡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建引領是核心。
  • 新羅雁石:打造「天宮小鎮」 建設「富美北河」
    日前,雁石鎮黨政負責人帶上北河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組長、部分黨員和村民代表,先後前往雁石鎮益坑村、大吉村和蘇坂鎮黃地村參觀學習鄉村振興工作先進經驗。「大家邊走邊看、邊聽邊問,從鄉風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新村建設、廁所革命、村莊規劃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借鑑學習、取長補短、邊看邊悟道理,吸收轉化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工作成功經驗。
  • 三明永安燕北街道:村美民富 產業興旺
    「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是基礎。」永安市燕北街道黨工委書記蘭積梁說,事實上,農村環境整治的過程就是提升百姓生活品質的過程,隨著農村環境的不斷推進,百姓也在不斷收穫著幸福感。美而不富不為美。「飛橋萵苣」名聲在外,燕北街道持續培育壯大「飛橋萵苣」特色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民外出租地種植,轉移富餘勞動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 梁平明達鎮新益村:產業和生態兩翼齊飛
    華龍網9月13日10時訊(通訊員 周芯羽)白牆黑瓦、竹製籬笆,依山傍水而建的特色農莊錯落有致;柚園裡,村民正忙著鋤草、施肥,管護柚林;毗鄰龍溪河畔的休閒廣場,亭臺軒榭,鮮花盛放……金秋時節,漫步梁平明達鎮新益村,一幅「產業興旺田園美、生態宜居村莊美、勤耕善作日子美」的畫卷讓人如痴如醉。
  • 【回眸「十三五」】產業興 活力足 鄉村美——「十三五」期間我市...
    當天,來自我市各縣區的特色「好物」擺滿展臺,盂縣的紫蘇籽油、郊區的蘋果、平定縣的富硒小米……吸引眾多消費者「趕大集」的同時,也亮出了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發展的「成績單」。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 鄉村振興在商丘丨產業興旺指的到底是什麼?
    文丨穀雨(方塘傳媒《重新發現商丘》主編)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也就是說這20個字概括了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其中產業興旺為根本,只有產業興旺,農民才能實現生活富裕,這是處於第一位的,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則是對鄉村內部或外部人員營造鄉村具有吸引力的幾個基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