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穀雨(方塘傳媒《重新發現商丘》主編)
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也就是說這20個字概括了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其中產業興旺為根本,只有產業興旺,農民才能實現生活富裕,這是處於第一位的,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則是對鄉村內部或外部人員營造鄉村具有吸引力的幾個基礎方面。
在第七屆清華同衡學術周「鄉村振興的知與行」為主題的分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發表題為「鄉村產業興旺與鄉村建設的關係」的主旨演講,其認為,鄉村的產業應該多元化,唯多元才能化解風險,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庭院經濟等多樣化產業,回歸農民在鄉村真正擅長做的事情並構建現代新消費營銷價值體系。另外,要發展特色農業,就是找到無替代性、唯一性的地域農業,與時俱進,找到新時期應對農業發展的策略,讓產業為鄉村振興賦能。
在我們看來,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首先要發展農業,在農業基礎上拓展「農業+」經濟,不管是返鄉創業者還是農村既有勞動力既要認清農業為立業之本,在此之上,論及農業+旅遊、農業+體驗、農業+科技、農業+網際網路、農業+服務等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路徑,以及農民在農業全產業鏈當中的角色和實現主體問題,能夠清晰認知並付諸實際,可能將成為處理新時期「三農」問題的關鍵。
聚焦微觀地域來更好梳理或者說提供一種可行的產業興旺發展策略,以商丘為例,地處豫東平原,農業基礎較好,是全國產糧大市,幾千年的農耕文明積澱豐厚,900多萬的人口為農產品消費提供支撐,坐落在商丘的全國農產品交易中心成為已成為蘇魯豫皖規模最大、功能完善、流動帶動最強的農產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物流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已經是全國知名品牌市場。其農產品價格信息已經成為全國農產品價格的風向標。
那麼,鄉村振興戰略所謂的產業興旺要求對商丘意味著什麼?商丘鄉村的產業經濟怎麼樣?如何打造鄉村振興戰略下商丘的「一村一品」?
一、農村產業現狀
當下,我國農業產業現狀表現為產業大而不強,農產品多而不精細,現代農業基礎薄弱,科技普及率較低,現代農業裝備應用不廣泛,一二三產聯動性不明顯,農業經營抗風險能力弱,很多地區還存在靠天吃飯的落後小農意識階段。
近年來,圍繞農村產業的發展方向問題,各方說法不一,不管是立足於傳統農業生產還是對於現代農業的探索,最關鍵的一環是對於農業的周期性以及農業的上下遊關鍵點、自然因素等影響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認知不徹底,農業是投資長、見效慢的行業,急功近利的思維做不好農業,種源質量好壞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農業的產量和效益,水災旱災大風等極端氣候對於農業的衝擊也是造成農業產出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曾憶否,2010年以來「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等暴漲神話的輪番上演,除了天氣因素之外,更多的囤積居奇的商家炒手翻雲覆雨之作,作為生產端的農民聞風過後則大面積種植以上被瘋炒農產品,可想而知,接下來是什麼結果,當農產品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價格下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所以,農民無法應對市場的大變局,避重就輕,不隨大流,反其道而行之,也是農民的大智慧。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統籌與村鎮規劃研究所所長閆琳認為,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尤其是城鎮化率超過50%的時候,我們將迎來城鄉中國時代,城鄉關係被重新認定,城鄉融合視角下鄉村的特徵和趨勢發生明顯變化,體現為新鄉民、新鄉村、新鄉業、新鄉愁,基於本源回歸,農村在上述背景下,其產業也隨之發生改變,城鄉空間將重構,城鄉價值互補,農業的全產業鏈價值循環,激活鄉村資產,未來將有很多傳統鄉村與農業從形式到根本的回歸,比如重現鄉村會議的場景,立足於鄉村做一場鄉村復興論壇來激活一個地區的產業等。
二、產業興旺的核心是什麼?
我們討論鄉村振興當中產業興旺的時候,更多的是立足於農業基礎之上,來開放性地延伸到農業之外的領域,不管是農業還是其關聯產業,產業興旺應該有核心要素。
因農業跟地域、氣候、環境、人才、科技等因素關聯較多,所以,每個地區的農業具有明顯的地緣特徵,因地制宜就格外重要,也是培育區域專屬農產品特色的關鍵因素。
產業發展要做到規劃先行,這裡的規劃包括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宏觀方面指的是國家對於產業發展規劃戰略指導,中觀方面指的是市、縣域對於產業發展規劃的平衡,微觀層面指的是鎮、鄉村級別的執行環節。具體而言,就是要根據上一級的政策導向針對具體的鄉村資源進行產業規劃,並接受市場的檢驗,以便於及時糾偏。
以人為本,注意核心利益訴求,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目標要立足於鄉村主體農民利益基礎上,組織形態不管是家庭農場還是專業合作社形式,都要與農民利益掛鈎,選擇經濟補償或者股份制要尊重村民的意願,只有形成強大的基層合力,才能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從而實現產業興旺。
讓創新成為產業興旺的靈魂。自鄉村議題進入公眾視野以來,圍繞鄉村的創新之路未曾中止,導演賈柯章自帶流量回到故鄉創辦作家村、種子影院,舉行呂梁文學季活動,賈導藝術創作中心能夠落戶到村莊不能不說是一種創新,是用文化來反哺鄉村之舉,而且這些行為背後除了對鄉村無形中的營銷能量之外,同時,農村當中閒置的房產就有了利用價值,農民的房產可以收租增收,另外,又能直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的確是一舉多得。
三、如何實現商丘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
產業興則鄉村興。
同樣,對於商丘而言,鄉村振興當中的產業興旺應當為重之考量。這關乎農民的利益,關乎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乎鄉村振興的全面實現。
踐行「一村一品」,找到鄉村特色,圍繞一個點重點突破。比如,虞城縣城郊鄉郭土樓村的孝善文化特色,以文化來引領鄉村建設,逐步從文化鄉村、旅遊鄉村過度到產業鄉村,水到渠成。而且,我們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郭土樓村正在復興庭院經濟,比如豆腐坊、醋坊、醬油坊等傳統工藝的回歸,不單是一種記憶重現,更是一種看得見的鄉愁。
鄉村的開放空間面對新一輪鄉村建設當中人、物、資本要素應該持有一種兼容並包的態度。我們在既往的調研當中,也看到有些鄉鎮也在著手用城市、休閒、田園、體驗等特點來營造一種新的生活工作方式場景,在這些運營者的規劃當中,不乏打造畫家村、書法村、作家村、手工作坊、美食節、音樂節等文化業態和活動一體的綜合空間。
積極面對網際網路經濟對於鄉村創業者的機會,眾多的淘寶村、電商鎮為鄉村的產業興旺指明了立足於本地資源和技術下,迎合新消費趨勢的低成本創業之路。本地的農特產、工業消費品等可以實現就地訂單經濟。而電商平臺也成為了本地資源的整合平臺,直接拉動區域內產業經濟。
立足鄉村特質,培育基礎產業,不管是農業還是其他,形成區域特色,並做大做強,同時,考慮產業的上下遊和周期問題,培育衍生經濟。近年來,柘城縣的三櫻椒已經發展成為優勢特色產業,產品以內銷加出口,並且有相應的節慶活動提升產品影響力,寧陵縣的酥梨產業亦是如此,圍繞梨的生長周期進行全周期產業鏈的產業經濟開發已經成型,一年一度的梨花節有聲有色,而梨花小鎮也已經成為新的期待。
梳理區域內傳統村落資源,立足傳統村落,系統分析村落的歷史及文脈,用特色建築、文化景點、歷史傳說等旅遊資源吸引流量,在此基礎上實現旅遊和村落中其他產業的聯動,以旅遊帶動其他附加特色農產品及美食、民宿經濟。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其實美食也一樣,在我們隨從商丘社科聯鄉村振興調研行活動中,行至古王集鄉堌堆坡村倉頡墓時,不遠處的倉頡飯店有地道的鄉村美食,食材考究,匠心工藝,具有典型的豫東風味,絲毫不輸城市美食。
總之,鄉村畢竟是鄉村,我們不能用工業文明的思路搞鄉村振興,而是要找到鄉村的本源,回歸鄉村的本質,立足鄉村特色,培育鄉村產業經濟,實現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