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產業興旺農家富 山清水秀鄉村美

2020-12-11 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標題:集美區:產業興旺農家富 山清水秀鄉村美

集美區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圖為後溪鎮第二農場社區埭溪橋社。

昨日,兩個現代農業項目——農鑫農產品收儲運銷及初加工產業中心總部項目、鯨探海洋科技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籤約落地集美區。

近年來,集美區以市「雙千億」工作為統領,著力打造包括都市現代農業在內的六大產業鏈群以及包括鄉村振興在內的七大投資工程,推動城鄉生活向更高水平發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朝著這些目標,2019年,集美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相關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農村體制改革,「三農」工作取得較大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8元,增速達10.6%。

重生態

河湖治理成效顯著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敬賢公園等12個受汙染水體全面完成整治,日東湖消除黑臭水體,杏林灣水庫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集美區把流域整治作為生態治理的重要一環,加快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去年又取得一系列成果。

據了解,集美區率先在全市建立黨政同責的區、鎮街「雙總河長」架構,率先全市設立駐區河長辦檢察室,推進流域綜合治理。以「河長制」促「河長治」,集美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河長、總湖長,帶頭巡河巡湖,一線協調解決涉河問題,實行「一月一調度」,強力推動問題整改落實。

水域整治是系統工程,集美區河長制辦牽頭組織環保、執法、市場監管、經信、相關鎮街等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治水格局。

在常態化巡河、精細化管理之下,集美區水域岸線逐漸恢復,河湖基本消除髒亂現象,水質明顯提升。去年,灌口鎮鎮長、後溪流域灌口段河長黃金喜入選福建省「最美基層河長」。

聚焦生態宜居,集美區對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穩步推進「一革命四行動」。目前,城市開發邊界外的39個自然村已新建改造公廁19座,「廁所革命」工作走在全省前列。78個自然村已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達100%,既有農房「平改坡」整治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初見成效。去年,灌口鎮田頭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今年,在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強化人居環境整治的同時,集美區還將全力清退海域養殖設施,加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保增收

「一村一品」發展特色農業 集體經濟組織全獲「身份證」

採摘「季節限定」的新鮮藍莓、小西紅柿,感受充滿懷舊情懷的知青樓,體驗親手磨豆腐、包肉粽的樂趣……近年來,「禾祥西」生態新農業基地、古樾山莊等一批優質現代農業項目相繼落地集美,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來體驗,也讓農民的口袋鼓了起來。

以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集美區積極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立足轄區資源優打造特色農業全產業鏈,持續挖掘現代農業項目招商資源,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去年,集美區制定了《第一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實施細則》和《現代農業招商工作機構方案》,從營商環境、要素保障、金融支持、人才服務等各個方面給予農業經營主體以扶持,鼓勵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做大做強做優,全年累計完成6個項目籤約,總投資7.09億元,為集美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農業民生保障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

田頭仙景芋、上塘水菜葉、黃地橘橙、湧泉中草藥、品誠源蝴蝶蘭……圍繞「一村一品」,集美區各村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推進轄區蔬菜業、水果業、花卉業等特色產業發展,形成了一批獨具集美特色的現代農業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去年42個村居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折股量化及成立集體經濟組織已全部完成,在全市率先印製並發放股權證46566本。獲得「身份證」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有了制度保障,有利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讓農民共享改革成果。

2020年,集美區將重點圍繞324國道複線以北和軟體園三期範圍內農村籌劃生成92個項目,計劃投資4.53億元;持續抓好38家規模較大現代農業企業增產,加快推進村居集體發展項目建設進度,推進民富村強。

強幫扶

鄉村振興協作平臺上線 強化對口真幫實扶

2019年9月22日是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天,集美區為本地、三明市清流縣、甘肅省和政縣的農民們獻上一份「節日大禮」——集美區鄉村振興協作平臺上線,集美區鄉村振興協作交易中心、集美區鄉村振興協作平臺農副產品供銷基地授牌。

清流縣、和政縣是集美區山海協作、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單位。作為集美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扶貧幫建新模式的重要載體,這些平臺與清流縣、甘肅省和政縣資源共享,推廣三地的農副產品和文化旅遊資源,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據統計,短短幾個月,依託該平臺,清流縣農產品銷售達一千萬元以上。

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去年,集美區援建和政縣基地建設項目2個,總投資50萬元,土地流轉近1000畝,主要用於種植油菜、玉米等農作物,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蓬勃發展。累計協助清流縣引進6家企業入駐共建產業園區,提供就業崗位300個,增加工業產值1個億,山海協作水平有效提升。清流(集美)共建產業園獲得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考核評價全省第三名。

此外,灌口鎮田頭村作為扶貧示範點,通過引進臺灣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先進工作方法經驗,精準幫扶轄區居民就業創業,共解決480個就業崗位。

目前,和政縣、清流縣均已脫貧摘帽。但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奮鬥的起點。2020年,集美區將提高扶貧質量,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持續加大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不斷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山海協作,並做好轄區困難群眾精準幫扶。

項目點擊

廈門農鑫農產品公司

作為雀巢、安井等大型食品企業的主要原料供應商,廈門農鑫農產品公司將在集美區選址建設總部辦公室及技術研發中心,擴大經營規模。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農產品精選原料供應服務中心、總部辦公及技術研發中心,以及農產品收購、儲存、運輸、倉儲、保鮮及初加工,預計投資1億元,年產值可達5億元。

鯨探海洋科技文化公司

鯨探海洋科技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位於集美區濱水路566號,佔地15畝,由兩棟大樓組成,一期計劃投資約0.5億元。

項目投資方之一廈門藍海行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資質。依託這些優勢,項目以科技+文化融合的理念,在海洋領域打造一個科普IP、文創空間、研學中心、研發平臺,集研發創意體驗、電商消費於一體。通過數字多媒體技術、科普實驗室、互動海洋科技等手段,讓大家體驗海洋之美,增強海洋保護意識,促進海洋消費。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可達1.5億元。

聲音

踏踏實實紮根集美

廈門農鑫農產品公司總經理林志東:我們公司成立20年來,在全國設立了五個分廠,但目前面臨廠房不足、發展受限的問題。在我們一籌莫展之際,廈門市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集美區為我們提供及時幫助,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各種難題,讓我們看到在集美繼續投資發展的新希望,也有信心踏踏實實在這裡紮根。(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陳巍 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曉珍)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

相關焦點

  • 揭東區:生態宜居鄉村美 產業興旺村民富
    近年來,揭東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鄉村環境整治,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力促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一個個生態秀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正蓬勃興起。美麗鄉村展新顏走進曲溪街道雲南社區,入眼可見一排排整齊的樓房,道路乾淨整潔。
  • 花開嵩明鄉村美 產業興旺百姓富
    隨著農村綜合性改革(以下簡稱「農綜改」)試點試驗工作的穩步推進,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悄然綻放出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玫瑰種植基地花開了,鄉村面貌換新顏花木掩映的人工湖、整潔的健康步道、漂亮的小廣場……正成為嵩明縣小街鎮哈前村的新面貌。
  • 臨夏市:特色鄉村美如畫 休閒旅遊富農家
    臨夏市南龍鎮妥家村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積極探索「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的新路子,形成了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鄉村旅遊業呈現日漸升溫之勢。
  • 哈密二堡鎮產業興旺帶來鄉村振興路
    產業興則農民富,農民富則鄉村興,哈密市二堡鎮緊緊抓住了產業興旺的牛鼻子,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哈密二堡鎮嚴重缺水那麼在種植的傳統產業過程中,積極培養用新的思維方式,在嚴重缺水這種現實下,既要產業發展而又要以節水農業為主,把劣勢變成優勢,把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上發展,向小康生活不斷邁進,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途徑成為現實
  • 廈門集美區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打造「高校產業技術聯盟...
    (記者 張奇輝 航拍器攝) 臺海網12月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匯聚高校「智能」,成立「高校產業技術聯盟」,先後在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福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等舉辦校企對接會、專業技術論壇12場,對接重點企業136家,達成校企合作項目53個,涉及金額達2.6億元;創新推出「集美人才節」,打造校企對接
  • 三明永安燕北街道:村美民富 產業興旺
    魏興谷 攝修路、建房、綠化、改造提升……鄉村環境提升工程在燕北街道四面開花。「美麗鄉村建設,環境是基礎。」永安市燕北街道黨工委書記蘭積梁說,事實上,農村環境整治的過程就是提升百姓生活品質的過程,隨著農村環境的不斷推進,百姓也在不斷收穫著幸福感。美而不富不為美。「飛橋萵苣」名聲在外,燕北街道持續培育壯大「飛橋萵苣」特色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民外出租地種植,轉移富餘勞動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 安徽廬江樂華村:靛青藍莓高高掛,美了鄉村,富了農家
    安徽廬江樂華村:靛青藍莓高高掛,美了鄉村,富了農家■中國軍網記者姬彩紅盛夏時節,瓜果飄香。當盛夏的目光鎖住了深邃的藍,礬山「富硒」藍莓基地,再一次收穫了成熟的色彩。礬山「富硒」藍莓基地標誌牌。隨著藍莓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僅僅種植藍莓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將藍莓採摘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成為接下來的發展重點。礬山鎮副鎮長房立中向記者表示,過去富硒藍莓只是企業發展基地,在用工方面解決的只是除草、雜工這種事情,企業的附加值做得遠遠不夠,以產業帶動脫貧更是困難,當地政府決定以藍莓種植為平臺,發展旅遊農業。
  • 臨澤 美了鄉村 富了農家
    漫步街道兩側,古色古香的西北農家小院、傳統地道的西北美食、新穎別致的氛圍演藝,讓遊客現場感受臨澤文化風情。「第一次過來,看完丹霞在這條具有西北特色的小鎮走一走,感覺挺好的。」遊客朱女士說。  倪家營鎮南臺村黨總支書記武明介紹,這幾年隨著丹霞景區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前來旅遊的遊客呈「井噴式」增長,越來越多的村民直接或間接參與到旅遊產業發展中來。
  • 廈門集美區積極助力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脫貧攻堅
    )和政縣人民帶著128幅書畫攝影作品來廈門「走親戚」了——近日,「美在和政」甘肅省臨夏州和政縣書畫攝影作品展在集美區杏林文體中心開幕,把和政縣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民俗文化搬到集美。產業協作首創東部國企在臨夏州購地建廠紮根和政「造血」發展 在「美在和政」書畫攝影作品展上,一系列反映兩地產業協作的攝影作品引起了熱議。
  • 固安:緊緊扭住產業興旺「牛鼻子」
    緊緊扭住產業興旺「牛鼻子」——來自固安縣鄉村振興一線的報導固安縣藉助區位、交通、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圖為遊客在固安縣北房上村楓林莊園景區遊玩。鄉鎮村莊整潔靚麗、環境優美,鄉村旅遊各具特色、人氣十足,農家生活恬靜舒適、富足安康……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在古老的方城大地上徐徐鋪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和根本支撐。緊緊扭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才能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大埔縣光德鎮人大代表團: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
    光德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歷史機遇,突出『紅色、綠色、青色、古色』四色融合,大力發展傳統陶瓷、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四大產業』。  【光德鎮鎮長 鄧瑜瑾: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民才能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鄉村振興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
  •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 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產業興了 鄉村美了 村民富了——嘉峪關市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田野,凝聚著豐收的希望; 鄉村,激揚著振興的號角。近年來,嘉峪關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抓手,努力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西部鄉村,一篇鄉村振興的大文章正書寫在雄關大地上……麥子黃了文殊鎮第三屆鄉村旅遊文化節整潔美觀的村容村貌田野織彩綢
  • 廈門全市首個!恭喜集美區,再次入選國家級榜單!
    這也讓集美區成為 廈門市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集美區委區政府以「全景、全時、全民、全業」全域旅遊理念,著力打造集美六大產業鏈群、七大投資工程,把全區當作旅遊大景區,打通文創旅遊產業鏈,並用創新思維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遊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旅遊產品,
  • 連雲區建設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近年來,連雲區依託自然生態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打造彩色旅遊勝地、金色民生福地、綠色產業高地。
  • 廈門確定建設八條鄉村振興動線 分布於島外各區
    讓現代都市農業成為蓬勃發展的富民產業,讓美麗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讓新型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力量,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也是廈門如今鄉村的真實寫照。今年以來,我市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著力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村和動線建設,「點線面」結合,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鄉村振興的「脈動」更有力,「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在成為鄉村的生動圖景。
  • ...富美庭院打擂臺】臨沂市郯城縣:「美在農家」譜寫美麗鄉村詩歌
    【一花一樹大比拼 富美庭院打擂臺】臨沂市郯城縣:「美在農家」譜寫美麗鄉村詩歌 2020-09-14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清水秀閩侯美 風景獨特鄉村遊
    :朝陽產業受青睞 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錯落映襯,古樹大厝、民俗風情交相點綴,再加上歷史悠久的閩越文化的薰陶,塑造了閩侯別具特色的鄉村畫卷,鄉村旅遊精彩頻現,亮點頻出。近年來,閩侯觀光休閒農業即鄉村遊的發展較快,前景廣闊。優越條件閩侯縣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條件得天獨厚。首先區位與交通優勢突出。該縣是八閩首邑,歷史悠久,人文燦爛,緊鄰城市,區位條件優越。旅遊區的廣大鄉村屬於都市休閒度假1小時半徑圈,交通便捷,是閩中區域極佳鄉村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其次生態環境優良。該縣農村山清水秀,植被茂密,溪溝縱橫,景色秀美。
  • 廈門市:鄉村振興生態美 產業發展百姓富
    戴舒靜 攝 臺海網10月17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高山之路悟初心,追尋足跡擔使命。昨天,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走好新時代長徵路」學習體驗活動走進同安軍營村、翔安馬塘村等地,參加學習體驗活動的一行人見證了鄉村振興帶來的山鄉巨變。
  • 產業興旺的四個「關鍵詞」 鄉村振興系列談之一
    我們採擷幾個基層樣本,以此反映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鄉村振興總要求,第一條就是「產業興旺」。  然而,農村產業的「籠子」裡養什麼「鳥」?這在產業升級方興未艾的今天,值得深思。更進一步,如何讓這樣的產業有競爭力,惠及農民,同時進入市場化的自我良性循環?這裡面可說道的地方還真不少。
  • 廈門集美區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廈門集美區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東南網12月2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吳舒遠)嘉庚故裡、百年學村、親子勝地、研學之都……這些都是廈門市集美區的標籤。集天下之大美,走在集美區,時時有景,處處是景。日前,集美區新添「國字號」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