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近日
文化和旅遊部公示
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集美區榜上有名
這也讓集美區成為
廈門市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集美區委區政府以「全景、全時、全民、全業」全域旅遊理念,著力打造集美六大產業鏈群、七大投資工程,把全區當作旅遊大景區,打通文創旅遊產業鏈,並用創新思維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遊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旅遊產品,著力推動全區旅遊品牌、旅遊產業、服務品質等全方位的升級,全力打造「集天下之大美,美Ji在一起」的全域旅遊「集美模式」。
圖/區文旅局 提供
廈門首個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集美歡迎你
01
全域品牌持續營銷驅動旅遊發展
在今年國慶期間,6000平方米的鳳尾雞冠花海亮相園博苑,吸引市民遊客爭相打卡;雲城萬科裡、尚柏奧特萊斯等新晉商圈商場迅速吸粉,成為網紅消費新地標;以親子遊為特色串聯提升景區、酒店及研學、康養項目,拓展體驗維度、增加過夜率……集美區通過品牌活動、品牌營銷、品牌產品,打造「品牌活動+沉浸式旅遊體驗+新媒體+市場化」集美全域旅遊新模式,並創新性打造出「集美節」這一集美獨有的全域旅遊IP,將品牌活動與全區景點、酒店、商貿等系列旅遊資源進行有機串聯。
圖/雲城萬科裡
集美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擁有鰲園、園博苑、誠毅科技探索中心、老院子4個國家4A級景區,靈玲馬戲城、雙龍潭2個國家3A級景區和4個省級工業景區,「嘉庚故裡、百年學村、親子勝地、研學之都」等,已經成為集美的金字招牌。依託汽車小鎮、動漫小鎮2個省級特色鎮,集美區連續舉辦海峽兩岸文化節、海峽兩岸特色廟會、法國阿爾勒攝影季、國際武術大賽等貫穿全年的國際化品牌活動,將「旅遊淡季」化為「旅遊旺季」,讓集美文化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根據市場化需求「精準營銷」,集美區建立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營銷聯動機制。依託線下品牌活動,打通線上線下的全面宣傳格局,用微信公眾平臺、網絡直播、線上互動遊戲等最貼近時下潮流的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集美節」。
02
跨界融合帶動全域高質量發展
以「跨界融合」的創新思維打造旅遊產品,集美區創新梳理一套獨具特色的「5+2」的「旅遊+」模式,將旅遊與商貿、文創、康體、鄉村、工業以及紅色、會展等內容結合,延伸集美旅遊產業鏈條,培育多元化的產品業態。
如三圈模型科技體驗基地、正新汽車文化中心以及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共同組成集美汽車小鎮,打造「旅遊+工業」板塊;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動物演藝表演以及老院子的大型室內山水實景演藝《閩南傳奇》秀,形成「旅遊+文創」項目等。
圖/正新汽車文化園
依託廈門對臺優勢和集美是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全國級臺商投資區、全國著名僑鄉和學村的優勢,堅持先行先試、開拓創新,率先打造大陸首個對臺研學旅行基地,通過「處處是課堂,人人是導師」全域旅遊理念,吸引臺灣青少年來廈研學旅行,實現「旅遊+教育」的專業合璧。
圖/集美研學總部
集美區通過「旅遊+」切實帶動了全區相關產業發展,下步還將積極探索「旅遊+康養」、「旅遊+文化」「旅遊+影視」「旅遊+體育」「旅遊+網際網路」等多種模式,全面推動「旅遊+」模式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再次振興。
圖/運動康養-雙龍潭生態運動景區
03
景城一體化建設提升城市形象
集美山、海、城相融相擁,清新的藍、怡人的綠、嬌豔的紅,輝映如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得益於集美區高度重視地方自然和人文資源的保護。
圖/園博苑 供圖
集美區成立國家生態區創建領導小組,積極推動杏林灣生態環境整治和村莊汙水處理,集美區榮獲「國家生態區」稱號及「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為全域旅遊營造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近年來,集美區還發揮旅遊的綜合帶動功能,保護和修復資源,改善和優化環境。將嘉庚式建築全面融入新區建設,讓傳統和時尚和諧融合。加大對僑樓等歷史建築保護,以濃鬱的僑鄉風情裝點城區,2019年,集美街道獲評「福建省僑鄉文化名鎮」。
圖/顏銘毅 攝影
夜經濟是城市活力的標誌,是城市消費的「新藍海」。集美區積極推進全區夜間亮化工程,完成杏林灣水舞秀、集美塔、誠毅科探牆體秀、石鼓路夜市等夜旅遊項目建設,全面發展夜遊經濟,延長遊客停留時間。目前,通過對文化旅遊產業項目的整合,初步形成了以新城和學村為核心的「夜遊圈」,「夜集美」下的「夜食」「夜遊」「夜宿」「夜購」,逐步成為集美文旅消費的新增長極。
圖/杏林灣「水舞秀」
亮點數字
2019年集美區旅遊人次突破2300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了近3倍,旅遊收入突破120億元,比2016年增長1.3倍。
2016-2019集美區旅遊人次和收入年平均增幅達30%以上,過夜率平均增幅超過20%,均創全市第一。。
集美區設立的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佔到財政收入5%以上,涉旅資金規模達到5000萬元以上,額外專門旅遊營銷活動經費達4000多萬,各部門對旅遊的投入金額達5億元以上。
再次恭喜集美!
(來源:天下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