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戲曲更有號召力?

2020-12-21 精選曲藝

與其說讓戲曲更有號召力,還不如說讓戲曲更具有吸引力,我覺得這樣更貼切點。我認為戲曲本身就具有號召力,有它獨特的表演方式,獨特的伴奏樂器,獨特的唱腔,而大多數戲曲都是使用地方方言演唱,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這些獨特的特徵使戲曲區別於其他藝術形式,比如相聲,小品等。戲曲作為傳統的藝術形式,經過七八百年的發展,不斷的改革,優勝劣汰,至今為止,已經逐漸的走向成熟,許多地方戲都有其完整的發展,學習理論,也為戲曲的傳承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目前為止,吸引力一大批戲迷朋友,這些人喜歡戲曲,那麼戲曲到底有什麼吸引力呢?

豫劇《打金枝》

其一,戲曲的自身特徵決定的。我已經提到過戲曲有自己獨特的表演方式,獨特的伴奏樂器等等這些特徵,這些特徵本身就很吸引人。我作為一名戲曲愛好者,我喜歡豫劇,曲劇,我喜歡曲劇的最初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聽到了國家一級演奏家陳同振的曲胡獨奏作品《大起板》,我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好聽的樂器,從此以後我就愛上了這門藝術。我覺得一門藝術也好,一步文學作品也罷,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戲曲吸引人的是樂器,唱腔,服飾等等這些原因,文學作品吸引人的是本身內容的好壞。所以我覺得戲曲的本身特徵是戲曲本身具有吸引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二,戲曲這種藝術形式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生活主要表現在之下幾個方面:①戲曲唱詞多採用地方方言,更加貼近生活。很多地方戲的戲詞都是採用地方方言的,這樣老百姓一聽就知道講的啥,唱的啥,因此老百姓喜歡。②戲曲所講的內容都是生活中的瑣碎事,當然也有古代帝王之類的故事,或者說戲曲是生活藝術化,讓人感覺到這種事我也見過,還也怎麼辦?③戲曲中的故事對生活有一定的啟發。比如劉忠河老師《打金枝》,一句「夫妻們爭吵可是常有的」,這一句唱詞,就寫出了夫妻們之間相處不必要糾結於爭爭吵吵,都是不可避免的,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生活才能幸福。

那麼該如何讓戲曲更加具有號召力呢?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個,戲曲也要創新,也要與時俱進。

我以前回答過一個問題裡面有過分析,戲曲現在是有點衰落的趨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戲曲不能夠與時俱進,要從各個方面與時俱進,樂器上的創新,演唱方法的創新,作品上的創新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傳承下去。現在大多數地方戲都是演唱的傳統的或近代的作品,現代的作品很少,或者說優秀作品很少,不能引起戲迷朋友的共鳴,戲曲作家有多思考,爭取早起寫出優秀的作品。

第二個,戲曲應該加大傳播的力度,讓更多的人知道戲曲,了解戲曲,喜歡上戲曲。

今天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網絡的發展讓一切事物來的太快同時又消失的太快,如果我們不能利用好網絡時代,我們必將會被時代所拋棄。過去的娛樂方式很少,人們喜歡看戲,而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各種娛樂大師多種多樣,一方面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另一方面對傳統文化戲曲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所以說應該增大戲曲的傳播力度,像現在的今日頭條,網絡平臺,抖音等,都可以作為傳播戲曲文化的載體,傳播戲曲。

第三個,戲曲演員要努力學習基本功。

演員的基本功是戲曲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是戲曲藝術的核心競爭力,決定著戲曲的未來。今天的戲曲演員已經大不如過去的演員,上世紀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戲曲演員,京劇名角梅蘭芳豫劇大師常香玉,劉忠河,李斯忠等,曲劇大師蘭文祥,謝祿等,這些演員那個不是基本功扎紮實實,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換回戲曲的發展,所以說當代的戲曲演員要戒驕戒躁,努力學習基本功,不斷的鑽研戲曲文化,承擔起傳承戲曲的重任。

第四個,要鼓勵民營劇團的發展,打造「民營+國營」共同發展的模式,相互競爭,才能進步。

在今天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好民營劇團的力量,光靠國營劇團是遠遠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應該應該鼓勵民營劇團的發展,共同推進戲曲事業的發展,傳承戲曲文化,做好戲曲的宣傳者。

我作為一個戲曲愛好者,我當然也象廣大戲迷朋友那樣,希望戲曲可以吸引到更多人來加入到我們戲曲這個大家庭來,共同地感受戲曲的魅力。我相信戲曲的發現會越來越好,我們這個大家庭成員也會越聚越多。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從舞臺到銀幕戲曲人的「電影夢」
    省錫劇團也拉起了一支專業的戲曲電影創作團隊,曦江南影業就是在此基礎上組建的。 一幅戲曲電影創作的宏大藍圖,已在周東亮的腦海中,一遍遍閃過。「錫劇團有10多個保留劇目,現在只拍攝了兩部,我想爭取今後每年拍攝一部錫劇電影。」 從「戲曲電影」到「電影戲曲」作為中國特有的電影門類,戲曲電影伴隨中國電影從無到有,甚至一度是中國電影市場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類型。
  • 迪士尼,漫威,DC三大全球IP,誰更有票房號召力?
    1969年,DC漫畫被時代華納集團收購,有了影視巨頭的靠山,漫畫英雄通往電影之路一馬平川。你們覺得這三大IP誰更有號召力呢?
  • 第三屆中國戲曲電影展「花落」浙傳
    ,同賞戲曲藝術盛宴。本屆電影展為期三天,表彰盛典作為其中的活動,根據前期參展的京劇、粵劇、越劇、婺劇、豫劇等全國各地13個劇種的24部戲曲電影,評選出優秀戲曲電影10部,優秀改編戲曲電影1部、優秀原創戲曲電影1部、優秀戲曲電影導演1名以及戲曲電影展評委會榮譽1部。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經典傳承並非一成不變。在跨地域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表演形態變化;在不同時代語境下,因觀眾審美趣味實現了發展。戲曲界歷史形成的對傳統的尊重與敬畏、創作者在實踐中形成的對藝術規律的掌握與理解,保證了戲曲藝術發展中雖有變化,卻不離戲曲之根本,延續著優秀傳統的文脈。歷代戲曲藝術家通過經典劇目的有序傳承,將戲曲藝術一代一代地傳至當下,努力使其傳得更遠、更廣。
  • 當戲曲走進小劇場:劇場年輕了 戲曲青春了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一劇終了,原本對「實驗崑劇」抱著懷疑態度的記者立時「路轉粉」——褪去戲曲的服飾和妝容,打破固有的舞臺範式,這一出化繁為簡的崑劇,卻讓人感覺「昆味兒」更足了。演員在不同角色中切換,卻為每一位人物和不同性格找到了妥帖的舞臺感覺。當舞臺的邊界消失,演員、燈光和影子,唱腔、身段和樂隊,共同完成了這場回歸崑劇本來、回歸人物內心的演出。
  • 戲曲的最佳評論者是觀眾,評論家亂戴高帽要問責
    崔偉說:「現在不少戲曲讓戲迷覺得舞臺上少了那種藝術家發現生活、感受生活、表現生活所應帶來的激情與真情,這樣就不會震撼人、啟發人、陶冶人。」 崔偉說:「戲曲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傳統戲曲存有沉甸甸的人文力量和情感傳達,並且充滿中華文化特有的國家觀、民族觀、是非觀、審美觀。比如中國京劇有許多三國戲,這些戲有多少刀光劍影的場面?基本上都在講戰爭中人的智慧或對和平的呼喚。
  • 「戲曲百戲百人百畫」作品展開幕 132幅精品力作盡展戲曲之美
    後來,我還看到了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再次感受了崑曲委婉綺麗的風格,也讓我有了新的感受。」同樣是本次展覽作品的評委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協主席周京新對此次展覽印象深刻,「百戲盛典第一次舉辦專題畫展,就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和廣泛的參與度,我印象中是極為罕見的。
  • 「出彩70·城市新篇章」系列報導——戲曲米兒妹:90後最美戲曲傳播者
    網易新聞: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傳媒的崛起,成就了很多有夢想,有追求的藝人,同時我們了解到,您在當下比較火的快手、抖音、火山等平臺都擁有很多粉絲,在您看來,如何更好的將現代科技和傳統藝術結合起來?
  • 小議:戲曲動畫人物的創造
    戲曲動畫人物也要確立好動畫的造型風格和設計思想。運用動畫造型規律創造戲曲動畫人物動畫片本身有自己的造型規律,這也是動畫區別其他繪畫形式的基本要素。我們在進行戲曲動畫人物設計時,要依據動畫藝術本身的特性,遵循動畫的創作規律,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出更具個性化和可發揮性的形象,以增加動畫的表現力。
  • 電視劇中的戲曲之美
    比如重播了好幾回的電視劇《大宅門》,聽到那一句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的「由來一聲笑」,就知道劇開始了;去年的爆款《都挺好》中,幾乎每集都能聽到瀰漫在蘇州弄堂裡的彈詞開篇;又比如,前不久播出的《新世界》,主角孫紅雷一出場,戲曲的鑼鼓傢伙就敲響起來,顯得頗有氣場;還有眼下正在網上熱播的《鬢邊不是海棠紅》,索性聚焦了梨園故事、伶人傳奇。
  • 專家為戲曲電影未來的多種可能性「把脈」
    主辦方供圖戲曲是表意的,電影是紀實的,兩種不同美學體系的藝術形式如何成功地融合在一起?近日,「首藝聯2020戲曲電影展映」戲曲電影論壇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行,資深戲曲電影導演馬崇傑、北京電影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閆於京、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中外戲劇史論專家謝柏梁對於戲曲如何藉助電影的翅膀更高地翱翔進行了探討。專家們表示,戲曲 電影的效果應該是「1 1gt;2」的,未來的戲曲電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 戲曲和繁華鬧市夜間經濟結合 上海首創戲曲夜市
    第二屆「日暉有戲」戲曲文化節當天開幕,熱鬧的戲曲主題夜市吸引不少市民駐足。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上海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各大院團將在斜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徐匯區中小學及樓宇商圈帶來連臺好戲,市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賞戲,還有機會走進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海滬劇院新址等專業場所體驗戲曲魅力。  「在這麼繁華的鬧市區,有戲曲,又有這樣的夜市,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 上海首創戲曲夜市 戲曲和繁華鬧市夜經濟結合
    第二屆「日暉有戲」戲曲文化節當天開幕,熱鬧的戲曲主題夜市吸引不少市民駐足。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上海京、昆、滬、越、淮、評彈等各大院團將在斜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徐匯區中小學及樓宇商圈帶來連臺好戲,市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賞戲,還有機會走進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海滬劇院新址等專業場所體驗戲曲魅力。「在這麼繁華的鬧市區,有戲曲,又有這樣的夜市,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 戲曲的個體自我身份認同是什麼?是從「自我」出發對戲曲的認同
    在一個個體自我掌握身份認同主權的戲曲審美文化中,個體自我擁有編寫自己認同的戲曲身份程序的權力,是主體承載者對戲曲審美文化的歷史與現狀的有意識的話語建構,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下,戲曲身份認同意味著個體自我能動的、自主的、自覺的選擇,這也就意味著對某一個人而言,在本質上,戲曲的個體自我身份認同的多樣選擇是平等的和自由的關於戲曲的個體自我身份認同
  • 小劇場戲曲:繼承是本 創新是魂
    近年來,小劇場戲曲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出紅紅火火,許多年輕人以去小劇場看戲為時尚。小劇場戲曲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新穎的呈現形式,先鋒的理念探索而備受觀眾關注。近日,北京市文聯就「北京小劇場戲曲發展的現狀及未來」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小劇場戲曲既是繼承發揚戲曲文化的新嘗試,也是把戲曲帶入更寬廣視野的新探索。
  • 【戲曲知識】戲曲中的文/武樂隊在戲曲表演中的使用技術
    戲曲音樂中的打擊樂、彈撥樂、管弦樂等組成的節奏不是獨立於表演之外,而是結合戲曲情境和演員的形體動作來表演的,它也和渲染整個舞臺氣氛不能分割。有時人物還沒有上場,舞臺上已充滿了音樂所創造的氣氛,或如表現狂風驟雨氣勢的〔急急風〕,或如表現閒庭漫步的〔小開門〕等,這些演奏本身,很難說有什麼具體情緒的規定性,可以靈活運用,但也並不是毫無基本格調。 音樂節奏和形體節奏又是互為作用的。
  • 解讀最具市場號召力運動員榜單,六個特點值得注意
    誰是最具市場號召力的運動員?有6個趨勢值得關注近日,Sportspromedia網站根據Hookit公司測算的市場號召力指數,製作了一份2018年度50大最具市場號召力運動員的榜單。運動員的個性會影響其市場號召力恩比德調侃杜蘭特的「小號事件」,圖片來自Bleacher Report從這份榜單的評分標準來看,它不僅考察運動員的粉絲基數,還會考察粉絲的參與度,實際上就是看運動員會不會在社交媒體上與粉絲互動,互動的頻率和成效又如何。
  • 聊聊戲曲表演中的「絕活」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說戲曲表演之不易,非須經過長期訓練不可。衡量一個劇種是大劇種還是小劇種、一個戲班是職業戲班還是業餘戲班、一個藝人是受過科班訓練還是半 路「下海」,其表演基本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然而,一個戲曲藝人要想走紅,成為有票房號召力的名角,僅有大家都須掌握的行當基本功還不行,還要有「絕活」。
  • 中國古典戲曲,清忠譜,蘇州派戲曲
    《清忠譜》作者李玉,字玄玉,生平不詳,所著傳奇甚多,較著名的有《一棒雪》、《人獸關》、《永團圓》、《佔花魁》,世稱「一、人、永、佔」。《清忠譜》是其晚期之作,在思想藝術上都體現了他戲曲創作的最高成就。《清忠譜》敷演這樣一則故事:明末魏忠賢專權,搜刮民財,剷除異己。東林黨人周順昌不畏強暴與閹黨鬥爭,被毒打下獄。
  • 「戲曲澤潤 粵韻羊城」中小學生演戲曲有模有樣!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藝術,進一步增強我市中小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表演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推進我市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發展, 12月17日下午,以「曲戲澤潤 粵韻羊城」為主題的廣州市中小學生戲曲展演活動在廣州市番禺區星海青少年宮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