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淵
如今,不少熱播電視劇裡,常能聽到中國傳統戲曲之音。比如重播了好幾回的電視劇《大宅門》,聽到那一句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的「由來一聲笑」,就知道劇開始了;去年的爆款《都挺好》中,幾乎每集都能聽到瀰漫在蘇州弄堂裡的彈詞開篇;又比如,前不久播出的《新世界》,主角孫紅雷一出場,戲曲的鑼鼓傢伙就敲響起來,顯得頗有氣場;還有眼下正在網上熱播的《鬢邊不是海棠紅》,索性聚焦了梨園故事、伶人傳奇。
戲曲一次又一次被「邀」入電視劇,是電視人在積澱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努力汲取精華、豐富劇情內涵、提升劇集品質的一種聰明做法,獲得了不少關注,也得到了一些點讚。《大宅門》之所以被贊京味兒十足,是因為編導郭寶昌本就是個看戲的行家,所以在《大宅門》裡隨處能聽到京腔京韻,就連人物出場的轉身亮相也是踏著鑼鼓點兒來的;更不用說,愛憎分明、有膽有識的白景琦每每單身獨挑敵人老巢時,都會念出《挑滑車》裡那句十分提氣的「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賊巢穴,待俺趕上前去,殺他個乾乾淨淨」。
顯然,中華傳統戲曲,如今成了文化品位的象徵。有品的編導們,懂得如何運用中華戲曲來營造配合劇情的氛圍、刻畫烘託人物的個性。如《都挺好》裡,每到劇情千迴百轉之處,那段悠悠的評彈,就會恰到好處地響起,讓人多了幾分回味。而《新世界》裡,三兄弟裡「大哥」的形象,亦是被那段鑼鼓點演繹得恰到好處。更值得稱道的是,相比單純借鑑戲曲元素展現在電視劇中,索性將梨園百態搬到臺前,如今製作方也越來越注重多方位布局、多角度推廣,讓電視劇和戲曲互相借力、攜手發展。和以往純看劇不同,此次關注「鬢邊」的劇迷,還能順帶著「享用」眼下極有人氣的「網紅」餘派女老生王珮瑜帶來的高階版京劇導賞——《瑜你臺上見》,從名角兒的養成說到梨園行的規矩……不少京劇「小白」也習慣了在追劇前,先普及一下京劇知識,學點兒「行話」,了解些「絕活」,認真學習個把月,多少也能摸到點京劇的門道。
對影視劇來說,戲劇的介入,提升了劇的文化品位;而對傳統戲曲來說,這樣的電視劇夾帶戲曲唱腔,也不失為一種推廣與普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