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12月14日,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天津市網信辦和海河傳媒中心共同策劃舉辦的「十四五 開新局——2020委辦局長年終訪談」中,天津市住建委主任蔡雲鵬結合市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與網民進行了對話、交流。
蔡雲鵬介紹,「十三五」期間,天津市中心城區建成並開通運營了5號線全線、6號線一期和1號線東延線3條地鐵線路,共計93.4公裡。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6條,分別是地鐵1、2、3、5、6、9號線,運營總裡程達232公裡,運營車站143座,基本形成覆蓋中心城區主要居住區、商業區和交通樞紐,聯通津濱雙城的網絡化運營格局。軌道交通在中心城區公共運輸分擔率達33%,公共運輸系統中骨幹作用初步顯現。
2020年,全市在建地鐵累計裡程228公裡,當年地鐵建設總裡程接近我市已建成運營地鐵線路總和。其中,中心城區同步開工建設7條地鐵線路,共計153公裡,國家批覆的我市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建設線路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在施線路、在建裡程均居全國前列。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持續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統,天津進一步織密了城市路網。「十三五」期間,志成道延長線、外環線東北部調線工程相繼建成通車,提升了快速路系統功能,2020年,津薊立交工程正穩步推進,津滄高速快速化改造年內實現主線收費站南遷新站址至海泰發展四道主線路段通車。鄱陽路、淮東路等15項在建工程年內將完成。
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十三五」期間,全力推動中心城區張貴莊、津沽、北倉、鹹陽路、東郊5座汙水處理廠建設,按期圓滿完成了提標改造工作任務。改造後,我市中心城區5座汙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由原來的170萬噸提升至205萬噸,處理標準由國標A、B標準統一提升至天津市地方A級標準。
棚戶區改造事關千千萬萬群眾安居樂業,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2017年初,審議通過《市區棚戶區改造工作方案》,明確提出用3年時間,到2019年底完成市區147.33萬平方米、共計6.24萬戶棚戶區改造任務。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啟動了市區零散棚戶區改造。截至2020年11月底,已完成12.2萬平方米改造任務。
瞄準「住得舒心」,市委市政府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著力提升群眾居住品質。截至2019年底,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已全面完成了老舊小區三年改造任務,成為我市繼棚改工作之後又一項實現圓滿收官的重大民心工程。三年累計改造3185個片區、8367.65萬平方米,直接受益居民127.79萬戶。老舊小區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安全性能不斷提高,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方面,「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改造約2.1萬戶,涉及9個涉農區、119個街鎮(鄉)、2600多個村莊。通過危房改造,讓農村困難群眾住上了夢想的安心房、暖心房,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天津自2003年在全國較早啟動廉租房建設以來,陸續推出了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政策,經過不斷整合完善,逐步構建了「發放三種補貼、建設三種住房」的制度框架,形成了梯次銜接、分層保障、具有天津特色的住房保障體系。截至目前,共建設「三種住房」87萬套。其中,公租房16.3萬套,限價房11.1萬套,經濟適用住房60萬套;累計發放「三種補貼」15萬戶,發放金額41.2億元。
蔡雲鵬表示,「十四五」是我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五年,住建委將繼續加快推動在建地鐵建設,到2025年,計劃建成513公裡。2021年將是天津市地鐵建設的高峰年,在建地鐵累計裡程將達293公裡。地鐵4號線南段工程將完成建設,年內實現試運營;地鐵10號線和地鐵6號線二期完成主體結構、區間;加快建設地鐵11號線、7號線、4號線北段、8號線4條PPP線路。國家會展中心一期展館區計劃於2021年5月完工投入使用,綜合配套區計劃於2021年底完成主體工程,二期展館區計劃於2021年底完成鋼結構工程。
「十四五」期間,天津要繼續把保配套項目作為保民生底線的首要工作抓緊抓好,2021年,繼續加快實施津薊立交、津靜立交等大型交通樞紐工程,以大項目為引領,不斷完善中心城區道路主骨架。2021年,天津持續推動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工作。全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680萬平方米,惠及8.9萬戶居民。(津雲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