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我國已形成器官捐獻移植五大工作...

2020-12-25 經濟參考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時表示,器官移植關係患者健康和生命挽救,關係生命價值和尊嚴,關係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穩妥有序開展器官捐獻與移植,是一個國家醫學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惠及民生的大事。」

  王賀勝介紹,2019年我國共實施器官移植手術19,450多例,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截至11月底,我國累計實施器官捐獻案例超過3.3萬例,捐獻器官超過9.3萬個,已完成近5000例的捐獻,器官移植手術量達到16,307例,器官移植數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他說,目前我國多家醫院移植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小腸移植也得到快速發展,器官移植技術能力水平不斷提升。

  王賀勝表示,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器官捐獻」「獲取與分配」「移植臨床服務」「移植科學註冊」「監管」的器官捐獻與移植五大工作體系,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法制保障方面,我國圍繞《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著力構建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管理的科學化、法治化、規範化制度管理體系。」王賀勝說,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在人體器官捐獻、獲取分配、移植臨床服務、數據登記、監管等各個方面加強了頂層設計,完善制度建設,理順工作機制,加強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法制保障。

  在健全捐獻獲取分配機制方面,王賀勝表示,我國的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依託中國紅十字會進行廣泛的社會宣傳動員,創新捐獻動員舉措,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建立器官獲取組織。「同時,我們規範器官獲取流程,啟用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將患者病情緊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醫學指標作為分配器官資源的唯一準則,保障器官分配科學、透明、公平、公正。」

  「通過不斷提高器官移植質量,推動技術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們在器官來源轉型成功的同時,實現了器官移植『量』『質』雙升。」王賀勝介紹,為提升器官移植技術水平,我國成立了器官移植質控中心,建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信息化質控平臺,實現了從器官捐獻、獲取、分配到移植的全過程可追溯管理,將器官移植質控納入全國醫療質量控制體系,保障質量安全。

  據王賀勝介紹,目前,國際上已開展的器官移植,我國均已開展,部分器官移植技術實現了突破,器官移植質量也不斷提升,器官移植術後受者生存率等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

  「十年以來,我們立足於中國實際,借鑑國際先進經驗,逐步完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體系的建設。」王賀勝表示,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一個遵循倫理、符合我國國情和文化器官捐獻的工作模式,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人民群眾對移植服務的需求,與移植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主要矛盾,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王賀勝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器官捐獻推動力度,擴大器官移植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促進器官移植醫療資源的區域合理布局,進一步提高器官移植技術同質化水平,推動器官移植事業高水平均衡發展。

相關焦點

  • 為全球器官移植事業群策群力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大會將是我國器官移植與捐獻事業砥礪前行的開始,為人民提供高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介紹,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截至11月底,我國器官移植手術量已達16307例,年度器官移植數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
  • 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
  • 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真實記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
    2019年中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為4.16,是2015年的2倍多,這表明中國公民器官捐獻意願不斷提升。「2019年,中國共完成5818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近2萬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正向第一大國邁進。」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領導班子成員 副主任、黨組成員名單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3月26日電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消息,3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領導幹部會議。會議宣布了中央關於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領導班子任職的決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馬曉偉,副主任、黨組成員崔麗、王賀勝、曾益新,中央紀委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馬奔,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出席會議。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舉行腎友活動 器官捐獻志願者協會成立
    陝西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朱敏主任,陝西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主任蘇曉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委員、中國OPO聯盟副主席、西北區主席,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專家組組長、西安交通大學器官研究所所長薛武軍教授等出席活動。  薛武軍教授介紹說,我國每年有器官衰竭患者約150多萬,每年有近30萬患者需要進行器官移植,實際每年僅有1萬人能夠接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高達1:30。
  • 樹蘭(杭州)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上線 動動手指即可登記
    5月25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對接儀式在樹蘭(杭州)醫院平臺上線。 在我們的身邊,每年約有30萬人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卻僅有1萬餘人能夠完成器官移植,每一分鐘都有人在逝去。對於這些等待的人群而言,是否有公民願意捐獻器官,決定著他們的生死,一念生,一念死。雖然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發展迅速,但與巨大的需求相比,中國器官捐贈數量仍遠遠不足。
  • 數說中國器官移植事業5年發展:我們繪製了「女媧補天圖」
    至2018年底,全國169家具備器官移植資質的醫療機構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1.8萬餘例,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亞洲第1位,但與亟需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數量相比,依然是「杯水車薪」。我國器官捐獻的總體數量雖然位居前列,但人均捐獻數量卻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遠低於絕大多數歐美國家的水平。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啟動—首場活動在成都清源社區舉辦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在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之際,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於近日發起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活動,首場活動在四川成都清源社區順利舉辦。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其他事情請諮詢有關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400-6686-836,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010-65292200,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010-64012907,鐵路總公司(鐵路總公司運輸局)12306。
  •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11月7日在浙江杭州舉辦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自2010年試點啟動,至今已歷經十年發展,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的大力指導支持下,全國各級紅十字會和相關醫療機構密切配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十年間,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他們捐獻的器官挽救了9萬餘人的生命,人體器官捐獻讓逝者的生命和夢想在受者的身上延續,實現生命接力,傳遞人性光輝。人體器官捐獻事業是挽救垂危生命、弘揚人間大愛、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尚事業,對保護人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大咖雲集: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即將召開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與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本次會議以「探討在新冠疫情下全球器官捐獻與移植合作與發展,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而奮鬥」為主題,邀請國際國內器官捐獻與移植相關領域專家,圍繞器官捐獻策略、器官獲取組織建設、器官移植管理、組織庫建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移植醫療、器官捐獻與移植國際合作發展及媒體傳播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 樹蘭(杭州)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上線 動動手指即可登記 
    「您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嗎?」隨著我國器官捐獻工作的啟動與推廣,這個問題已有越來越多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5月25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對接儀式在樹蘭(杭州)醫院平臺上線。在我們的身邊,每年約有30萬人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卻僅有1萬餘人能夠完成器官移植,每一分鐘都有人在逝去。對於這些等待的人群而言,是否有公民願意捐獻器官,決定著他們的生死,一念生,一念死。雖然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發展迅速,但與巨大的需求相比,中國器官捐贈數量仍遠遠不足。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器官捐獻是社會各方力量的...
    近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0年,當時的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正式聯合啟動了全國器官捐獻的試點,在天津、遼寧、上海等10個省、市啟動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由紅十字會來開展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和緬懷紀念等工作。2015年1月1日起,公民自願無償捐獻成為唯一合法的來源。
  • 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面對面大講堂」活動
    2020年11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面對面大講堂」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應邀做了題為《深入學習貫徹生物安全法切實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專題報告。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賀勝,委黨組成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委紀檢監察組組長馬奔,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出席活動,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主持活動。
  • 新知|人體器官移植有望靠豬 異種器官移植 能否「救人一命」?
    □陳丹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君芳11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在杭州舉辦「生命接力·救在身邊」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0周年宣傳活動。從2010年試點啟動,中國器官捐獻工作已經走過第10個年頭。儘管人們對器官捐獻的認同度在不斷提高,我國人體器官捐獻數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全球範圍內的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嚴峻。
  •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器官移植醫院5年將增至300家
    黃潔夫,全國政協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2005年,在馬尼拉的世界器官移植管理高層會議上,時任中國衛生部副部長的黃潔夫首次披露中國器官移植主要來源於死囚捐贈。
  • 器官移植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專訪《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
    據一則來自《人民日報》的報導,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手段,而目前我國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費用高昂、移植醫療能力欠缺和器官捐獻來源不足,是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面臨的三大瓶頸。而異種移植、3D列印等新的醫療技術,很有可能為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爭取更多求生的機會。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 閆娟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作者 範麗芳「每天都會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死者的家屬完成器官捐獻意願,同時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航空公司快速完成人體捐獻器官轉運
    快速地人體器官轉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朱同輝 陶濤)8月31日下午,東航開闢綠色通道,通過MU5310航班從廣州快速轉運一例人體捐獻器官至上海。分公司還積極與機場各單位協調,為攜帶人體捐獻器官的2名旅客開闢綠色通道。14時50分,航班開始登機旅客還未到機場。地服部保障專員立即和旅客再一次聯繫,確認旅客目前所到位置,預測旅客到達機場的時間,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在機場停車位等候。爭分奪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