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2020-12-17 騰訊網

1、遺體捐獻諮詢

外省人員請在工作時間撥打400-010-6695與所在地省級紅十字會聯繫,在京人員請與以下單位聯繫: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接收站 69156975 13501100862

首都醫科大學接收站 83911443 13693207317

北京大學醫學部接收站 82802466 15810955403

2、角膜捐獻諮詢

外省人員請在工作時間撥打400-010-6695諮詢所在地省級紅十字會具體負責部門,在京人員請與以下單位聯繫:

北京同仁醫院眼庫 58269676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庫 82266593

3、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諮詢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負責協助人體捐獻器官運輸,提供人體器官運輸專用標誌,24小時應急聯繫電話01065236997。其他事情請諮詢有關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400-6686-836,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010-65292200,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010-64012907,鐵路總公司(鐵路總公司運輸局)12306。

4、器官捐獻諮詢

首先聲明我們開展的是公民逝世後的器官捐獻,不開展活體器官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國家法律是不允許的。

5、人體哪些部分可以捐獻?

當生命離去時,經評估功能良好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器官可以捐獻。此外,眼角膜、皮膚、骨骼、血管、神經等組織可以捐獻,遺體也可以捐獻。

6、人體捐獻可用於哪些方面?

捐獻的器官用於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捐獻的眼角膜用於救治角膜病失明患者,捐獻的組織經加工後用於治療相關疾病的患者,捐獻的遺體用於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

7、人體捐獻有年齡限制嗎?

由於器官本身的衰老,器官捐獻一般不超過65歲,遺體、角膜、組織捐獻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

8、如何表達捐獻意願?

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歲以上),願意在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遺體、角膜、組織用於臨床治療、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可以通過網絡或書面途徑進行志願登記,表達捐獻意願。

9、志願登記方式有哪些?

1.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進行登記。

2.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進行登記(www.codac.org.cn)。

3.赴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進行書面登記。

4.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授權單位或組織進行登記。

10、完成志願登記有何憑證?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是志願登記的有效憑證,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統一製作,有電子卡和實體卡兩種形式,效用等同。電子登記卡通過網站或微信公眾號誌願登記系統生成,需要實體卡須在志願登記平臺留下詳細地址和聯繫 方式,製作完成後通過郵寄的方式發放。

11、捐獻意願可以改變嗎?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遵循「自願」原則,如果您的捐獻意願發生改變,隨時可以在登記網站變更或撤銷登記意願。

12、志願登記信息會被洩露嗎?

志願登記者的個人信息會被嚴格保護,只有因工作需要並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才能接觸到登記者的個人信息。

13、成為志願登記者,一旦遇上意外,醫護人員會放棄救治嗎?

拯救生命是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天職,表達過捐獻意願不會影響登記者得到應有的搶救和治療。

14、成為志願登記者,一定能實現捐獻意願嗎?

當生命離去時,原則上沒有傳染病和惡性腫瘤都可以捐獻,最終能否捐獻由醫學專家評估確定,並要尊重家屬的意願。

15、什麼情況下可以器官捐獻?

1.經醫學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經醫學評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生前沒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獻;

4.家屬(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獻器官;

5.有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

16、可以活體捐獻器官嗎?

我國開展的是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除給自己的親屬外不可以活體捐獻器官。

17、如何送出這份厚重的生命禮物?

當生命離去時,經醫學評估合格,家屬一致同意,在協調員的見證下,按捐獻意願獲取器官。捐獻的器官公平公正分配給器官衰竭患者,移植到患者體內,另一個生命重生。

18、只同意捐獻某些器官,其他器官會被摘取嗎?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會與捐獻者家屬書面確定捐獻意願,器官獲取手術過程中,醫生將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嚴格按照捐獻意願獲取捐獻器官。

19、器官捐獻是否會令遺體遺容受損?

器官獲取時採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手術後醫師會仔細縫合併且恢復遺體原貌, 在場全體人員會向捐獻者默哀緬懷,捐獻全過程體現對捐獻者的尊重。

20、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需要由捐獻者家屬承擔嗎?

凡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均無需家屬負擔。

21、捐獻者家屬可以獲得經濟報酬嗎?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遵循「無償」的原則,反對任何以獲得經濟報酬為目的的器官捐獻。捐獻者家屬可以接受來自社會的人道慰問和困難救助。

22、捐獻器官是否可以指定給某位特定人員?

每一個生命都是可貴的,捐獻的器官根據國家器官分配和共享政策,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公平、公正進行分配,將會分配給最適合的器官衰竭患者。

23、捐受雙方是否可以了解對方信息?

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現行政策,在捐獻者和接受者之間採用雙方互不知曉信息的「雙盲原則」。如果捐獻者家屬或接受者需要,並經對方同意,相關工作人員可在「捐」與「受」之間傳遞關懷。因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工作需要,並經人體器捐獻管理機構徵得捐受雙方同意,可在特定的場合下互相見面,但不提倡捐雙方建立直接的聯繫。

24、捐獻完成後還會做哪些後續工作?

向捐獻者家屬頒發榮譽證書,將捐獻者信息銘刻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紀念園,供捐獻者家屬和社會公眾緬懷紀念,還會定期舉辦緬懷紀念活動,在全社會弘揚捐獻者的大愛與奉獻精神。

25、器官捐獻與遺體、角膜、組織捐獻有何不同?

器官捐獻與遺體、角膜、組織捐獻在捐獻的條件、捐獻的流程、捐獻後的使用等方面都有所差異,各地政策也不盡相同,具體情況還應諮詢當地紅十字會主管部門。

26、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基本流程是什麼?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器官捐獻是社會各方力量的...
    近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0年,當時的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正式聯合啟動了全國器官捐獻的試點,在天津、遼寧、上海等10個省、市啟動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由紅十字會來開展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和緬懷紀念等工作。2015年1月1日起,公民自願無償捐獻成為唯一合法的來源。
  • 天津完成首例臺灣同胞器官捐獻
    6月初,林先生突發腦出血,因病情危重,進行了初步處理的他轉入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經過近1個月專家會診和精心治療,林先生的病情仍未有好轉,被判定為腦死亡。  聞訊而來的家人想到林先生有器官捐獻的意願,在詳細了解病情後,決定尊重他的意願,並聯繫到天津市紅十字會。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民航局發布《人體捐獻器官航空運輸管理辦法》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吳丹 報導:民航目前是我國人體捐獻器官跨區域、長距離轉運的主要渠道。為進一步規範人體捐獻器官航空運輸流程,紮實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民航局近日發布《人體捐獻器官航空運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確保捐獻人體器官航空運輸流程的通暢。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 閆娟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作者 範麗芳「每天都會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死者的家屬完成器官捐獻意願,同時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 東航闢綠色通道助人體捐獻器官快速轉運
    東航闢綠色通道助人體捐獻器官快速轉運 2020-05-14 17:3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白嘉懿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舉行腎友活動 器官捐獻志願者協會成立
    陝西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朱敏主任,陝西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主任蘇曉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委員、中國OPO聯盟副主席、西北區主席,陝西省人體器官捐獻專家組組長、西安交通大學器官研究所所長薛武軍教授等出席活動。  薛武軍教授介紹說,我國每年有器官衰竭患者約150多萬,每年有近30萬患者需要進行器官移植,實際每年僅有1萬人能夠接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高達1:30。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接受器官捐獻者向器官捐獻者親屬獻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陳輝 通訊員彭福祥 潘曼琪 圖/劉星亮 一千個捐獻者背後有一千個感人故事。
  • 樹蘭(杭州)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上線 動動手指即可登記 
    「您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嗎?」隨著我國器官捐獻工作的啟動與推廣,這個問題已有越來越多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5月25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對接儀式在樹蘭(杭州)醫院平臺上線。該平臺不僅結束了長期以來公民身後捐獻器官「捐贈無門」的困境,還在短時間內建立了隨時可以在線登記個人身後捐獻器官志願的網絡平臺,公民可自行登記成為器官捐獻者,並能隨時修改或取消其捐獻登記。2016年,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在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平臺上線了「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在支付寶APP搜索欄中輸入「器官捐獻」,就可以進入「施予受」平臺,最快10秒鐘實現一鍵完成捐獻登記。
  • 樹蘭(杭州)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上線 動動手指即可登記
    5月25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對接儀式在樹蘭(杭州)醫院平臺上線。 針對這一情況,2014年3月,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運行管理的網上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施予受」平臺上線,旨在向社會大眾介紹、推廣器官捐獻的理念,喚起公眾對器官捐獻的關注,增強公民參與器官捐獻的意識。
  • 東航快速完成一項人體捐獻器官轉運任務
    中新網廣州9月1日電 (郭軍 朱同輝 陶濤)記者1日從東方航空公司了解到,8月31日下午,東航開闢綠色通道,通過MU5310航班從廣州快速轉運一例人體捐獻器官至上海。分公司還積極與機場各單位協調,為攜帶人體捐獻器官的2名旅客開闢綠色通道。14時50分,航班開始登機旅客還未來到機場。地服部保障專員立即和旅客再一次聯繫,確認旅客目前所到位置,預測旅客到達機場的時間,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在機場停車位等候。15時,旅客一行到達機場,早已在停車位等候的2名地服部工作人員快速上前,協助旅客推送裝有人體捐獻器官的保溫箱,並將列印好的登機牌送至旅客手中。
  • 南方航空開闢綠色通道 保障人體捐獻器官運輸
    南方航空開闢綠色通道 保障人體捐獻器官運輸 2017-06-14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網海口6月14日電 (楚洪雨)6月14日,南方航空協調各方為廣州-海口的CZ340航班開闢綠色通道,成功保障1例人體捐獻器官的快速轉運
  • 弋陽縣又一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
    5月22日,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張某在弋陽縣人民醫院實現了一肝兩腎器官捐獻,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這是弋陽縣紅十字會在疫情發生以來實現的第二例人體器官捐獻。張某家屬在得知專家關於患者會診結果後,根據以前通過網絡報紙了解到的人體器官捐獻知識,主動向醫院主治醫生表達希望能捐獻器官的意願。於是,家屬與弋陽縣紅十字會人體器官協調員鮑紅雲取得聯繫,希望通過紅十字會進行人體器官捐獻。張某妻子說:「如今他的突然離去讓一家人十分悲痛,通過器官捐獻讓他的生命能延續下去,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樁心願。」
  • 航空公司快速完成人體捐獻器官轉運
    快速地人體器官轉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朱同輝 陶濤)8月31日下午,東航開闢綠色通道,通過MU5310航班從廣州快速轉運一例人體捐獻器官至上海。分公司還積極與機場各單位協調,為攜帶人體捐獻器官的2名旅客開闢綠色通道。14時50分,航班開始登機旅客還未到機場。地服部保障專員立即和旅客再一次聯繫,確認旅客目前所到位置,預測旅客到達機場的時間,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在機場停車位等候。爭分奪秒!
  • 「感謝你來過這個世界」成人之美的器官捐獻
    一個多月前,湖州出生僅6天的小毛豆因重度窒息不幸離世,她的家人替她做了一個決定:捐獻一對眼角膜和一對腎臟。這些器官救治了一位重症患者,並使兩位盲人重見光明。而這位小天使,也成了浙江迄今為止年齡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 東方航空關於攜帶人體捐獻器官運輸的相關辦理須知
    我們經常能看到攜帶人體捐獻器官乘坐航班的相關新聞報導。由於人體捐獻器官的特殊性,我們在乘坐航班之前一定要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每家航空公司關於此項服務的辦理規定可能有些區別,下面就來一起看看東航的辦理規定。
  • 冰島通過一項法律,默認所有人死後自願捐獻器官
    這項法案的核心概念很簡單——所有冰島人將被自動登記為器官捐贈者,只有兩種情況下除外:要麼是逝者生前明確表態不希望器官被摘除,要麼是最親近家屬拒絕,即儘管默認人人都為捐贈者,但大家都有隨時退出的權利。冰島希望藉此縮短等候移植者的等候期、緩解器官短缺的情況。一項調查顯示,冰島的將死之人中約有 60% 願意捐贈。
  • 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真實記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
    新華社發 周誠攝援藏醫務工作者趙炬倒在工作崗位後捐獻了全部可用器官;熱愛籃球的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離世後捐獻心、肺、肝、兩個腎、一對眼角膜,救助7人;在重慶任教的澳大利亞小夥菲利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後捐出全部可用器官,生命在5個中國人的身上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