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完成首例臺灣同胞器官捐獻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天津7月9日電(記者張建新、李鯤)記者從天津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了解到,8日,46歲的臺灣同胞林先生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離世,但他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延續——他捐出的器官幫助7位大陸患者或重獲新生、或重見光明。林先生是首位在天津實現器官捐獻的臺灣同胞。

  據天津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介紹,林先生近幾年一直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工作,在3月的兩篇日記中,他特意提到:「萬一我死了,還有能捐獻的器官就捐獻,剩下的就簡單處理……什麼都不用做,有剩餘價值的衣物或物品就地捐贈給需要的人們。」

  6月初,林先生突發腦出血,因病情危重,進行了初步處理的他轉入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經過近1個月專家會診和精心治療,林先生的病情仍未有好轉,被判定為腦死亡。

  聞訊而來的家人想到林先生有器官捐獻的意願,在詳細了解病情後,決定尊重他的意願,並聯繫到天津市紅十字會。天津市紅十字會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向林先生的妻子詳細介紹了人體器官捐獻的法規、政策、流程,協助她籤署了《人體器官捐獻確認登記表》。

  據了解,林先生捐出的心臟、肝臟、雙腎、雙肺將幫助5位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重獲新生,他捐獻的角膜將使2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林太太表示,非常感謝天津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對於捐獻的流程介紹得很詳細,幫助他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以前我們一起聊天時他(林先生)說起過,如果有一天他突發疾病,把器官捐獻給有用的人,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幫助他實現願望。大陸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服務很好,每一項工作都很細緻,讓我可以很踏實地做出器官捐獻的決定。」

  天津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吳軍說,得知林先生的捐獻器官意願後,他們立即與天津市臺辦取得聯繫,盡全力做好捐獻服務工作,「他的善舉讓我們非常感動,這是海峽兩岸骨肉親情的最好體現」。

  吳軍表示,器官捐獻工作是國家賦予紅十字會的神聖職責,每一例器官捐獻,都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工作流程嚴謹操作,特別是《天津市人體器官捐獻條例》和《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法規的出臺,極大促進了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

  據了解,天津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9年來,捐獻人數逐年遞增,截至目前累計實現人體器官捐獻達1065人,挽救了幾千名患者的生命。

相關焦點

  • 新餘首例登記捐獻遺體志願者去世後 家人完成其心願
    在彌留之際,萬老一再叮囑家屬,一定要按照生前願望,把遺體捐獻給社會。萬裡老人是新餘市首例登記遺體捐獻志願者,也是該市第四例成功捐獻遺體志願者。  6年前登記捐獻遺體  6年前,82歲高齡的萬裡老人,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很多人因病需要器官移植,但因沒有可供移植的器官而抱憾離去,「把遺體捐獻給社會,可以用於醫學研究,有些器官還能救治病人,等於是一種生命的延續,這多有意義。」於是,萬老開始考慮捐獻遺體的事。  對於萬裡老人的願望,起初家人都反對。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器官捐獻是社會各方力量的...
    近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0年,當時的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正式聯合啟動了全國器官捐獻的試點,在天津、遼寧、上海等10個省、市啟動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由紅十字會來開展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和緬懷紀念等工作。2015年1月1日起,公民自願無償捐獻成為唯一合法的來源。
  • 東航快速完成一項人體捐獻器官轉運任務
    中新網廣州9月1日電 (郭軍 朱同輝 陶濤)記者1日從東方航空公司了解到,8月31日下午,東航開闢綠色通道,通過MU5310航班從廣州快速轉運一例人體捐獻器官至上海。分公司還積極與機場各單位協調,為攜帶人體捐獻器官的2名旅客開闢綠色通道。14時50分,航班開始登機旅客還未來到機場。地服部保障專員立即和旅客再一次聯繫,確認旅客目前所到位置,預測旅客到達機場的時間,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在機場停車位等候。15時,旅客一行到達機場,早已在停車位等候的2名地服部工作人員快速上前,協助旅客推送裝有人體捐獻器官的保溫箱,並將列印好的登機牌送至旅客手中。
  • 航空公司快速完成人體捐獻器官轉運
    快速地人體器官轉運(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朱同輝 陶濤)8月31日下午,東航開闢綠色通道,通過MU5310航班從廣州快速轉運一例人體捐獻器官至上海。分公司還積極與機場各單位協調,為攜帶人體捐獻器官的2名旅客開闢綠色通道。14時50分,航班開始登機旅客還未到機場。地服部保障專員立即和旅客再一次聯繫,確認旅客目前所到位置,預測旅客到達機場的時間,提前安排工作人員在機場停車位等候。爭分奪秒!
  • 這位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捐出了自己的...
    他們深愛著世界 他們的離開不是離去 而是換個方式活著 今年10月,麗江人小和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器官,讓4個人重獲新生。這個麗江人,也成了全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 溫州瑞安坐著輪椅的71歲阿姨登記捐獻器官,稱:將有用的全捐了
    「我要捐獻人體器官,符合條件嗎?」71歲的範小桃指了指自己無法站立的雙腿說,「有用的全捐了。」範阿姨是孤兒,幼時被遺棄在溫州福利院,8歲時搬到瑞安福利院生活,一直到18歲。成年後,她進入福利企業工作,直到10年前退休。「我這一輩子都是在黨和政府的照顧下成長,如今退休了,還能拿退休工資,時不時約上好友,開著助力車出門遊玩。」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問 4、器官捐獻諮詢 答 首先聲明我們開展的是公民逝世後的器官捐獻,不開展活體器官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國家法律是不允許的。 問 5、人體哪些部分可以捐獻?
  • 推動完成130多起器官捐獻 用愛堅守生命的「重生」
    見有人來,一位瘦瘦高高的小夥子站起來,「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   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七十大壽這天 鄧先榮三代同堂 共當「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為奶奶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上門服務,同時送來了生日蛋糕和祝福。鄧先榮在工作者的幫助下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上鄭重籤名並完成了上網籤約,拿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證書》,鄧奶奶激動地說,「這是我給自己70歲生日最好的禮物,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 閆娟供圖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作者 範麗芳「每天都會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死者的家屬完成器官捐獻意願,同時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作為北京佑安醫院的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死亡,是劉源繞不過去的話題。他每日奔走各地,尋找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向家屬宣講器官捐獻政策。在即將失去親人、陷於悲痛中的家庭面前,他一開口,迎來的可能是質疑、冷眼和咒罵。但人們的觀念在不斷變化。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
  • 弋陽縣又一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
    5月22日,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張某在弋陽縣人民醫院實現了一肝兩腎器官捐獻,挽救了3個人的生命。這是弋陽縣紅十字會在疫情發生以來實現的第二例人體器官捐獻。張某家屬在得知專家關於患者會診結果後,根據以前通過網絡報紙了解到的人體器官捐獻知識,主動向醫院主治醫生表達希望能捐獻器官的意願。於是,家屬與弋陽縣紅十字會人體器官協調員鮑紅雲取得聯繫,希望通過紅十字會進行人體器官捐獻。張某妻子說:「如今他的突然離去讓一家人十分悲痛,通過器官捐獻讓他的生命能延續下去,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樁心願。」
  • 樹蘭(杭州)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上線 動動手指即可登記
    在我們的身邊,每年約有30萬人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卻僅有1萬餘人能夠完成器官移植,每一分鐘都有人在逝去。對於這些等待的人群而言,是否有公民願意捐獻器官,決定著他們的生死,一念生,一念死。雖然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發展迅速,但與巨大的需求相比,中國器官捐贈數量仍遠遠不足。
  • 樹蘭(杭州)醫院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上線 動動手指即可登記 
    在我們的身邊,每年約有30萬人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卻僅有1萬餘人能夠完成器官移植,每一分鐘都有人在逝去。對於這些等待的人群而言,是否有公民願意捐獻器官,決定著他們的生死,一念生,一念死。雖然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發展迅速,但與巨大的需求相比,中國器官捐贈數量仍遠遠不足。
  • 東航闢綠色通道助人體捐獻器官快速轉運
    東航闢綠色通道助人體捐獻器官快速轉運 2020-05-14 17:30: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白嘉懿
  • 闢謠:醫生從不獻血,叫病人捐獻器官沒醫德!他們用這些行動回應
    這就是中國器官捐獻的現狀,很多人排斥,更多人是質疑醫生。一位資深的急救醫生,主動參加了OPO組織(器官獲取組織,宣傳和挖掘潛在捐獻者),他向我傳達了他的苦惱。雖然自己的工作是去宣傳器官捐獻,甚至去勸別人器官捐獻,但是他卻不敢輕易去表明自己的身份。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民航局發布《人體捐獻器官航空運輸管理辦法》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吳丹 報導:民航目前是我國人體捐獻器官跨區域、長距離轉運的主要渠道。為進一步規範人體捐獻器官航空運輸流程,紮實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民航局近日發布《人體捐獻器官航空運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確保捐獻人體器官航空運輸流程的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