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醫生從不獻血,叫病人捐獻器官沒醫德!他們用這些行動回應

2020-12-20 羅醫生健康說

最近,陝西西安的吳合醫生離開了人世,簡短的告別儀式後,她的眼角膜被取出捐獻給了需要的人,她今年95歲,捐獻遺體的遺囑,是她2001年立下的。

從醫71年,退休後義務坐診40年,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變得差些了,她仍然堅持在家看診。69歲到91歲的22年間,她資助了79名貧困兒童65800元。她把自己堅持看診的行動總結為:「我不能脫離病人"。

吳合醫生,圖片來自網絡

18年前,她親自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並立下遺囑:「自願捐獻遺體、眼角膜,不要送花圈,可將準備買花圈的費用捐助失學兒童上學用。不要買壽衣,一切從簡。」這一切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去辦,直到去世前不久,子女才看到這份遺囑。

曾經的病友聽到她去世的消息,發來了簡訊,他說:吳醫生是我見過的最好的醫生,如果可能,真希望吳老一直活著,她對病人更像長者關心家人一般,永生難忘,吳老一路走好。

病友的悼念簡訊

吳老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生前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死後捐獻遺體繼續為醫學做奉獻。這就是醫生最驕傲的事情吧--生是醫學人,逝是醫學魂。

記得很長一段時間裡,每當醫生提到鼓勵人們去獻血,在場的人第一反應都是「醫生騙你去獻血,是為了賺你的錢,醫生自己從來不獻血」。

這樣的論調普遍地存在,常常刺痛著醫務工作者的心,醫生是不是從來不獻血呢?恰恰相反,醫務工作者是獻血的排頭兵、主力軍。

在我的朋友圈裡,是這樣一番場景,不管是年輕醫生,還是主任醫師,他們每年都會曬出自己的獻血照片。我把這當成他們的一種「炫富」,精神的財富。

一位年輕醫生說:多一個人排班真好,多一點時間休息,我的轉氨酶正常了,可以放心獻血了。義務獻血,利人利己。

一位外科主任醫師說:身為外科醫師,我深切感受到血的重要性,除了術中嚴密止血,減少血的丟失,我還能做點什麼呢?獻血是有益他人,於己無害的事,為什麼不呢?

他們用行動狠狠地打謠言的臉:醫生從來不獻血?我們不僅獻,我們還炫!

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在朋友圈吐槽了自己遇到的憋屈事:他在ICU門口安慰病危病人家屬,並建議家屬將患者的遺體捐出。旁人在一旁斥責他,說這種醫生沒有醫德,連死人都不放過。有人質疑,你們醫生叫別人捐,你們自己捐了嗎?

這就是中國器官捐獻的現狀,很多人排斥,更多人是質疑醫生。一位資深的急救醫生,主動參加了OPO組織(器官獲取組織,宣傳和挖掘潛在捐獻者),他向我傳達了他的苦惱。

雖然自己的工作是去宣傳器官捐獻,甚至去勸別人器官捐獻,但是他卻不敢輕易去表明自己的身份。因為當他說出自己的這個身份時,別人往往投來的是質疑的目光,有的人甚至當面罵他沒有醫德。

「醫生沒有醫德,賺死人錢,醫生自己不會捐獻器官!」這是真的嗎?醫生,擴大來說是醫學工作者們,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回擊了這個謠言。

01

1914年12月,郭德林醫生出生在天津,畢業於東北奉天某醫科學院,原先是在天津工作。1969年,作為天津支援廣西的醫療隊成員,他攜夫人一道赴廣西桂平農村做眼科醫生。3年後,他調入廣西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從此紮根廣西醫學。1994年5月因腦出血病逝。

圖片來源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網

郭教授辭世後,夫人霍秀雲遵其遺願,將郭的遺體完整地無償捐獻給廣西醫科大學(原廣西醫學院)。廣西醫科大學人體結構實驗室對這份珍貴的遺產作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在進行了一系列血管、神經等病理解剖、教學解剖和科研後,花了4年多的時間,懷著深切的敬意,小心翼翼地終於將其製作成了一副完美無缺的人體骨骼標本,擺放在實驗室裡,用於教學科研。

02

在北京大學醫學部紀念牆上的262位大體老師中,有一位是97歲的原北京醫學院院長馬旭,還有一位是年僅23歲的北京護士學校學生畢士敏。

馬旭是我國著名醫學教育家、北京醫學院原院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7月8日上午8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2010年8月24日,馬旭校長在遺體捐獻申請書和公證書中鄭重聲明:為了我國醫學事業和醫學教學、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決定無償捐獻遺體。

2002年,15歲的畢士敏左臂長出一個肉瘤,經診斷為腺泡狀軟組織肉瘤,隨後接受了切除手術。術後本應繼續進行淋巴清掃和放化療的她,卻選擇了出院回家吃藥治療。2004年,她考入北京護士學校,就讀護理專業。2007年冬天,畢士敏進入朝陽醫院實習,入院體檢時發現肺部有陰影。幾年前的肉瘤已發生擴散,被發現時已是晚期。

畢士敏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得知其家境貧寒後,北京護士學校的師生及朝陽醫院的醫護人員為她發起募捐,她總是想「要感恩」。2008年初的一天,畢士敏撥通了北京解剖學會理事長唐軍民的電話,唐軍民詢問,為什麼想到捐出遺體?

畢士敏的回答是:我已經成人了,但還沒有為社會做過貢獻,我希望,能為這個社會留下點什麼,作為回報。2009年3月19日,畢士敏在遺體捐獻協議上簽了字。2010年9月20日晚,23歲的畢士敏離開人世。次日凌晨,她的遺體被送至北京大學醫學部。

03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見過太多器官衰竭患者,渴望生存的目光,器官捐獻者,為他們帶來了生的希望。

2019年年初,「一個人的籃球隊」葉沙籃球隊在網際網路上刷屏,這是一個熱愛籃球的16歲少年捐獻器官的感人故事。他的肺、腎、肝臟、眼角膜分別移植到了五個人身上,讓這五個人重獲了新生。這五個人為了紀念葉沙,組成了"一個人的籃球隊",在WCBA全明星賽上延續了葉沙的生命。

葉沙籃球隊,圖片來自網絡

2019年7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院進行了三臺特殊手術——把年僅11歲男孩的肝臟、兩個腎臟移植給了3名與他非親非故的重症病人。

這名男孩來自欽州,他被診斷為腦腫瘤、腦疝、中樞性呼吸衰竭、嚴重腦功能障礙,深昏迷,已沒有自主呼吸。彌留之際,他的父母強忍悲痛,作出了器官捐獻的決定,留下了一抹人間溫情,同時也給其他3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生命接力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器官移植讓逝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續。醫生是遺體、器官捐獻最好的動員者,也是捐獻的踐行者。

我國著名肺移植專家陳靜瑜教授說:「器官移植是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最後的希望。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捐獻者將希望和大愛留於人間,他們崇高的奉獻精神,使他人生命得以延續,大愛精神得以傳承,這一平凡舉動 ,體現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值得我們全社會關注、讚揚與傳頌。」在他的的帶動下,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科、腎移植科醫務人員共同宣誓支持器官捐獻。

郭德林醫生、吳合醫生、馬旭院長、畢士敏同學、葉沙,以及每一位為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做出貢獻的捐獻者,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醫生從不獻血,是真的嗎?
    謠言獻血對身體有危害,醫生自己從不獻血。闢謠獻血是公民將自身的血液或者血液中的某種成分無償捐獻給專業血液中心儲存,供需要輸血的患者搶救生命的行動。一次獻血400mL,僅佔全身總血量的近10%,是不會出現上述症狀的。實際生活中,確實有部分健康人獻血後出現頭暈不適等症狀,原因大致可以歸為∶(1)情緒緊張,自我催眠心理作用;(2)空腹獻血;(3)沒有在採血後按規定休息;(4)個體差異導致應激能力較差。「適量獻血無礙健康」的觀點己被全世界千百萬獻血者所證實。
  • 醫生從來不獻血?獻血有哪些好處?為啥獻血無償,用血卻要收費?
    「醫生自己從不獻血,因為獻血對身體有危害」,這實際上是謠言。獻血是一項公益行動,醫護人員一直是獻血的主力軍。因為他們知道,足夠的血液在一些緊急狀態下是挽救生命的基石。適量獻血無礙健康已被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千百萬獻血者所證實。
  • 聽說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到底有啥危害?今天一次性告訴你
    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是好還是壞? 很多人說醫生從來不獻血,因為對身體有害,其實是假的,醫生也會積極的獻血,有時醫院還會組織醫生們獻血。 謠言的來源是大眾受到了傳統健康觀念的影響,擔心獻血會使得身體虛弱,傷元氣,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適度獻血是對身體有利的。人體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就算不獻血,血細胞也會走向衰老和死亡,最終變成血液垃圾。
  • 推動完成130多起器官捐獻 用愛堅守生命的「重生」
    見有人來,一位瘦瘦高高的小夥子站起來,「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   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2014年以前,劉源還是一名肝膽外科醫生。 他見過很多重症病人眼巴巴等著器官移植來救命,但最終也盼不來一個機會,「沒有器官,有再好的醫術(醫生)也無能為力、無濟於事。」 那年11月,劉源放下拿了11年的手術刀,成為北京佑安醫院的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
  • 會昌縣一名80後村幹部攜父親妻子共同登記遺體器官捐獻
    「人死了,與其一把火燒成灰,還不如留下些有用之軀,繼續的發光發熱。我們也想通過自家的這一舉動,讓更多的人明白器官捐獻的價值和意義所在。」3月22日,李森林堅定地說道。李森林是黃坊村一名80後村幹部,也是會昌縣紅十字會的骨幹志願者。
  • 聽說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到底有啥危害?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獻血對身體傷害大,所以醫生從不獻血?此前,一篇標題為《為什麼醫生都不獻血?看了之後,我震驚了!》的文章在網絡上被瘋傳。文章說獻血百害而無一利,醫生護士從不會獻血。這讓不少人對「獻血」產生了懼怕心理,有心而無膽。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醫務人員不僅獻血,而且還是獻血主力軍。
  • 醫生已成我國獻血主力軍,為何仍有人說醫生不獻血?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我國無償獻血人次和採血量實現了連續20年的持續增長。但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醫生、公務員、大學生、軍人獻血比率遠高於其他人,已成為獻血的主力軍。為什麼普通公眾不願意獻血呢?
  • 美一醫生為取器官藥死病人 - 西海都市報數字報刊平臺
    美國一名醫生因涉嫌為獲取捐獻的器官對殘疾病人過量用藥,加速病人死亡而受到指控。法院在20日的預審中決定受理對這名醫生的虐待殘疾人罪指控。事件經過2006年1月29日,殘疾病人羅本?納瓦羅因呼吸系統和心臟衰竭入住舊金山附近的謝拉維斯塔地方醫療中心,當時他已處於昏迷狀態。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武漢同濟急救醫生26年獻血百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武漢1月10日電(鮑捷 蔡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26年間,100次獻血5.5萬毫升。連日來,武漢抗疫一線英雄、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鄭凱的熱血故事感動了寒冬裡的江城。「這是新年最特殊的紀念!」2021年首日,鄭凱和往常一樣,來到武漢血液中心獻血。
  • 凡人善舉 無悔選擇——走近遺體捐獻志願者呂格平
    凡人善舉 無悔選擇——走近遺體捐獻志願者呂格平在國網白銀供電公司皋蘭縣石洞供電所有一名普通的員工,叫呂格平。多年來,他不僅熱心社會公益,每年堅持義務獻血,而且還義無反顧,選擇成為一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的志願者。近日,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呂格平家中 ,現場為他頒發了甘肅省無償捐獻遺體器官優秀志願者紀念章。今年49歲的呂格平熱情開朗,工作認真,也是一名蘭州市文明志願者。
  • 西安兒保醫生參與公益互助15年 獻血182次曾入選《全國無償獻血...
    黃哲提到了他第一次參加公益時去過的周至聾啞學校,公益團隊已連續14年不定期去看望那裡的孩子,在這些志願者心裡,給老人和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  這些年,華商論壇公益互助志願者團隊已成為陝西地區頗有影響力的民間公益團隊。黃哲也收穫了華商網「十佳公益人物」、華商網十年資深公益人等稱號,但若要問他為什麼要去做這些事?他的回答很簡單:我開心,別人快樂,僅此而已!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3000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接受器官捐獻者向器官捐獻者親屬獻花。
  • 今天,向衢州這些「獻血達人」致敬
    不少路過的群眾見此紛紛駐足觀望,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更多的群眾開始了解獻血知識,走進「無償獻血」屋參加無償獻血活動。為這樣的正能量打call!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十幾年來堅持不懈的獻血,用鮮血託起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綠舟。
  • 器官在哪④|OPO協調員:我們不是勸捐員,用善意打動愛心
    上海現有器官捐獻協調員80人,大多為兼職,有醫院社工,也有臨床醫生或護士。他們不願用「勸捐員」來形容自己的工作,正如瑞金醫院器官捐獻協調員董正椽說的那樣:「真正的愛心是勸不來的,而是出於捐獻者家屬的真心奉獻。」他們做的最多的是陪伴和傾聽,用善意去打動愛心。
  • 高臺:因病故去丈夫捐出器官3人獲新生 淚痕未乾妻子也籤器官捐獻...
    心懷善念的丈夫捐出了肝、腎、角膜多個器官及組織,3名患者獲得新生。人性的善良並不因苦痛而墜落,丈夫故去的第二天,淚跡未乾的妻子默默籤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萬一有那麼一天,我也想把器官捐獻出來救人」一年前,24歲的高臺小夥子權文山結婚了,妻子是和他相戀8年的小許。頗有想法的小兩口開了一個小型印刷廠,人勤快又肯幹,生意一天天好起來,好日子正在向他們招手。唯一讓小許擔心的就是丈夫的哮喘病。
  • 中醫來告訴你獻血到底好不好
    血的避害上 獻血是好事?這是西醫說的,是西洋醫生讓相關政府部門說的。因他們需要你的血,需要你的奉獻,需要你的血去做生意。這話是不是很殘酷很無恥,完全不該是衣冠楚楚的白衣天使門在幹的事?可是這是大實話,越是實話越讓人不好接受。 其實獻血對人體本身的健康並不好。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他們是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和22歲的雙胞胎兒子,在太原上學的小兒子打籃球時突發腦出血,生命戛然而止。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器官捐贈是指人被診斷腦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生命體徵時,基於個人生前的意願且家屬的同意,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贈給瀕臨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在執行過程中,有多數情況是不成功的,可能是器官長時間衰竭不符合捐獻條件,或者捐獻者所在醫院不願意配合,還有的僅僅是因為死者親屬的一句話。
  • 獻血到底是好是壞,都說醫護人員不願意獻血?是真的嗎
    獻血到底是好是壞,都說醫護人員不願意獻血?是真的嗎?關於獻血這個事情,大家對我們醫護人員都有很多疑問,就是為什麼醫院的醫護人員都不願意去獻血呢?傳聞中你們也都不叫自己的小孩獻血是真的嗎?獻血到底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