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武漢1月10日電(鮑捷 蔡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26年間,100次獻血5.5萬毫升。連日來,武漢抗疫一線英雄、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鄭凱的熱血故事感動了寒冬裡的江城。
「這是新年最特殊的紀念!」2021年首日,鄭凱和往常一樣,來到武漢血液中心獻血。特殊的是,這是這位急救醫生的第100次獻血。
為何新年首日就來獻血?鄭凱說,新冠疫情之後,武漢正常醫療秩序逐漸恢復,臨床用血肯定面臨很大壓力。而每到冬季,武漢血液供應又很緊張,所以自己元旦假期第一天就毫不猶豫前來獻血。
從1994年首次獻血以來,鄭凱每年都會至少獻血2-3次。累計的100次獻血中,8次為全血捐獻,92次為成分獻血。他也先後榮獲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銀獎和「中國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等稱號。
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漢暴發期間,鄭凱堅守急診科崗位,衝在轉運和搶救重症患者的一線。「血庫裡有血,醫院裡才有血,需要血的病人才有更多生的可能。」在連續工作十幾天後,下了夜班的鄭凱習慣性來到武漢血液中心,準備參加成分獻血。不過,因心疼他過度勞累,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謝絕了他,讓他先好好休息。
當問起鄭凱堅持26年不間斷獻血的原因,他說:「真的沒有什麼,只是習慣了,每過半年就會抽時間去。」其實,這習慣並非沒有緣由。鄭凱自2004年在同濟醫院開始從事院前急救工作,每天坐著120急救車奔走在搶救病人的第一線,穿梭於急救病人和醫院之間,頻繁面對各種生離死別。「有時候,他們沒有等到血,就已經離世了。」這樣的情況,在他出車急救經歷中並不少見。於是,儘自己的可能去挽救更多的生命,成為他樸素的願望。他說,看到自己鮮活的血液流淌在他人身體裡,想像著病人因為自己的捐獻而重獲新生,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會油然而生。
為了保證自己的血液質量,多年來,鄭凱的飲食逐漸變得清淡,每天堅持暴走8公裡上下班。他還在家裡購買了健身器材,一有時間就鍛鍊身體。「希望更多人明白,獻血對身體沒有害處。」在他的感染下,不少親朋好友都加入了獻血的隊伍。
「他作為急救醫生,是病人和醫院之間的紐帶;而作為捐獻者,他用自己的小小舉動澆灌生命,用善舉彰顯醫護人員的責任擔當,讓大家感受到武漢這座城市的溫度,令人感動。」武漢血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