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安慶博物館開館新聞發布會召開,新館的開放,將成為文化安慶的重要窗口、皖西南地區的文化中樞、遊客來安慶的網紅「打卡地」。
安慶博物館始建於1978年,原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熊範二烈士專祠」為館址,與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安慶市革命文物陳列館暨黃鎮生平事跡陳列館為三塊牌子一個機構,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
安慶博物館是以地方歷史文物,尤其是以近現代革命和戲劇文物為主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承擔著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保護等綜合職能。
新館位於安徽省安慶市經開區潛江路8號,由安慶博物館和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組成,總建築面積40034平方米。展陳面積11680平方米。
館內現有藏品一萬餘件(套)、其中珍貴文物千餘件(套),主要為石器、陶瓷器、青銅器、名人碑刻、書畫、革命文物和文獻史料等,較為突出的有30萬年前的古象顎化石、新石器時代的石雕人面像、越王丌北古劍(32字錯金銘文)、楚國金幣「郢爰」[yǐng yuán]、明青花瓷瓶、明史可法「戒袽綢桑」碑刻、清鄧石如隸書碑刻、太平天國聖庫砝碼、鐵炮、兵器以及鄧石如、鄭珊、鄭琳、太平天國畫家虞蟾、陳若木和現代書畫家何香凝、于右任、王雪濤等名人書畫。
館內共有6個固定陳列,2個臨時交流展廳,目前開放的展覽有7個:
「安慶古代文明陳列」以通史形式再現絢麗的安慶古代文明,用場景復原、遺址模型、動畫影視以及大批量高密度文物展示的方式,再現安慶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宗教等方方面面;
「安慶近代文明陳列」以雕塑、場景、多媒體、模型等,並結合文物,展現了近代安慶波瀾壯闊的奮鬥史、革命史;
「黃梅戲藝術陳列」以文物藏品結合幻影成像、大信息量電子觸控螢幕等高科技手段講述黃梅戲的發展歷程併兼及介紹桐城歌、潛山彈腔、嶽西高腔、太湖曲子戲、宿松文南詞等多種地方特色戲曲聲腔;
「安慶書畫陳列」展陳了清代以來安慶籍書畫名家和曾客居安慶的書畫名家的精品佳作,並對當代幾位安慶籍書畫家的捐贈書畫進行了集中展示;
「安慶錢幣陳列」介紹了錢幣的發展史,著重陳列同安監、宿松監、安慶造幣廠鑄造的錢幣,以及其他有安慶印記的錢幣;
「安慶城市記憶」則以復原清至民國安慶作為安徽省會時期老街的形式融合安慶老字號、古建築等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資源,融入更多的「安慶元素」;
「安慶文物精品展」更是聚合市區及七縣(市)文物精品,彰顯「安慶故事」的豐富多彩。
在展覽形式上,安慶博物館新館融合了文物、雕塑、圖表、油畫、場景復原、沙盤、多媒體展示、現場演繹以及觀眾互動參與等多種方式,提升展覽整體效果。
來源:全媒體見習記者 高藝偉 通訊員 陳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