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花居——五月五,端午香 你,了解端午嗎?

2020-12-09 有夢花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別稱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

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云:「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端午節古人紀年通用天幹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農曆的正月開始為寅月,按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順序推算,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與端五同義。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的來源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是紀念屈原的說法。傳說屈原投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的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一·

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而龍舟不只是在水中競渡,還有旱龍舟,也就是在陸地在進行的模擬龍船比賽的活動,並且已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二·端午食棕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同時,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總的說來,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

同時也要強調一下,粽子清香糯滑,黏度高、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不好的人尤其注意控制食量。

三·端午配香囊

端午節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物質,這些揮發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中草藥還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很好的作用。

在《紅樓夢》第二十四回中,寫到了賈芸向王熙鳳求職一事,他從倪二那裡借了銀子,買了昂貴的冰片、麝香,當作孝敬王熙鳳的禮。由此可知,過去的高門大戶人家,端午節是要購置不少名貴香料的,不僅自家要用,還要送人。 因為過去端午節有製作香袋,佩戴香囊的習俗,尤其是孩子,以作避邪驅瘟之用。香囊內一般有硃砂、雄黃、香藥等,即便是青年男女,一般也會製作精巧的香囊,互相贈送,以此表達情誼。

四·端午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五·端午點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誌》云:「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端午節到了,又有不少朋友在互祝「端午節快樂!」但是端午節是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所以不是所有節日都給互祝快樂,例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作者:郭笑妤

編輯:方聰

相關焦點

  •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端午將至,想必家家戶戶都在為迎接端午做準備吧!每當過節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熱鬧的氛圍,家人朋友們相聚在一起品嘗美食,感受節日特有的風採,延續祖先們建立的習俗。
  • 五月五 過端午
    又是一年粽子飄香明天就到端午節了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五月五過端午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有吃粽子、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等風俗,已經有了2500多年歷史,是我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節日。 受「閏四月」的影響,今年的端午於6月25日才姍姍而至,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之一。21世紀100年內一共有3次端午節最晚的年份,分別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對應的陽曆日期都是6月25日。
  • 五月初五端午節,你對它的習俗了解有多少?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五」與「午」吳語中諧音,午 時陽氣最盛,故又有端陽和重午(五)之稱。在先秦時代, 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 道,五毒並出。於是人們紛紛避疫,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 你不知道的端午節:紀念屈原嗎,端午到底什麼意思,端陽、正陽?
    五月五,是端午,賽龍舟,敲鑼鼓,香粽子,雄黃酒 ,插艾枝,懸菖蒲,掛彩繩,佩香包,小孩頭上畫老虎,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是什麼意思?五月初五端午節,而「端」有事物之初的意思,所以「端五」就是初五 ,後諧音為端午節。這種說話乍一看還挺有道理,但是經不起推敲。「午」為地支的第七位,單獨用於紀月,即農曆五月,與天幹相配,用以紀日,幹支逢五日「午」,特指五月初五。
  • 端午 | 五月初五,粽香人安康
    今年端午節,本世紀罕見!「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端午節起源於何時,紀念何人,長期以來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端午起源於「惡日」戰國時代,五月五日被視為「惡月」「惡日」。農曆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黴爛,稻田亦易遭蟲害。舊時人們認為五月諸事不吉,稱為「惡月」,採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迴避的辦法。
  • 五月初五話端午,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天中節。。
  • 【端午】五月五,粽飄香,話端午
    大體有以下八種說法:1、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續齊諧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這是對於端午節包粽子祭弔屈原的最早記載。《荊楚歲時記》端午條載:「是日競渡。」
  • 端午圖片精選|端午節祝福圖片帶字|端午微信問候圖片
    睜開眼晴時,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個陽光般的心情;閉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問候,晚上做個好夢,祝端午節快樂!五月端午棕子香,送你幾個嘗一嘗;包糖包棗包健康,保你吃了鴻運旺;財旺福旺身體棒,願你每天喜洋洋;祝端午節快樂!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掛香包 端午節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習俗據說有避邪驅瘟的含義,而在南方,年輕男女還會通過香囊來表達各自的愛意。香囊形狀萬千,小巧可愛,但它不僅僅是裝飾品而已。香囊內通常會裝有中草藥、香藥、硃砂、雄黃等,具有驅蟲防病的功效。外面由絲布包著,再用彩色絲線纏繞固定,最後再用彩綢刺繡,五顏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奪目。
  • 端午節潮汕又稱五月節,帶你看看有什麼民俗活動嗎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故潮州民間又稱其為「五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潮州民間有什麼民俗活動嗎?今天,咱就一起來了解咱潮州的端午節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多少?五月節的潮汕人民在做什麼?除了眾人皆知的賽龍舟、吃粽子,還有哪些頗具潮汕特色的民俗?
  • 五月五,慶端午!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 頭條| 五月初五話端午,最全的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其實還有許多的習俗,你都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從端午節的傳說、別稱、習俗等方面重新認識一下這個傳統節日。2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3天中節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
  • 五月五,過端午
    端者,初也「五月初五」是端午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有一種情,是一片彎彎月光,黑暗穹蒼,心甘情願織成網;家,一個無法替代的地方,一個無法割捨的地方,即使再苦再累,端午也要回家團圓。端午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雲捲雲舒美麗了片片雲霞,花開花落孕育了累累碩果,春來寒往成熟了蹉跎歲月。
  • 【相約星期一】五月五 迎端午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迎來了我們的端午節。端午節亦稱龍舟節,端陽節。
  • 五月五 粽香滿堂|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被叫做端陽節、龍舟節和重午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西晉的《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五月五端午節裡文化到底是什麼?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
    但一說起五月五,我就心裡清楚了,明白了,高興了。五月五,是端陽,端午節裡事務忙。門插艾,香滿堂。又是一年端午節,每一個重視端午節的人們,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當然,五月五,還有讓人高興的是會吃上圈圈鏌彩色鏌。什麼是圈圈饃,彩色鏌,就是把饃烙的時候,先在中間挖一個坑,就是一個圈圈,邊上弄成角或者花,再在饃上染上色,烙好了,既可以拿上走親戚,也可以讓我們小孩子吃,那個高興勁不要說有多高興了。
  • 端午節圖片 端午節動態祝福圖片
    3、睜開眼晴時,希望你能看到我祝福,祝你有個陽光般的心情;閉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問候,晚上做個好夢,祝端午節快樂!    5、時至五月五,喜慶在端午。滿紙肺腑言,送你真祝福。吉祥如意,非你莫屬!6、一葉粽子香,日子到端陽;萬舸爭流忙,龍舟湧大江;快樂飲雄黃,健康佩香囊;朋友情意長,祝福送身旁;生活蜜如糖,幸福萬年長。端午節快樂!
  • 五月五,慶端午
    端,初始的意思;五月,在農曆中又稱午月。因此,「端午」意為五月的初始。而五月正值夏季,不僅蚊蟲毒蛇出沒,而且疾病流行,這在古人看來是很大的威脅,因此有採摘艾葉、菖蒲以懸掛、佩戴或沐浴的種種風俗,來驅疫避邪。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端午節具有保健養生的作用。但這僅是其中的一個層面。 端午節的價值還在於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弘揚。提到端午節的起源,民間往往將其與古代名人相聯繫。
  • 2020端午節祝福動態圖片 端午節祝福語大全簡短語句
    2、端午到,品一品粽香,嘗得生活美妙,憶一憶屈原,感悟歷史文明,賽一賽龍舟,體驗節日歡樂,傳一傳簡訊,送出祝福不斷,端午節,願你平安健康,快樂相伴!3、五月五,端午到,正是粽味飄香時;米粘米,好日子,吃完粽子好運至;葉疊葉,鈔票結,片片都招財神爺;繩綁繩,雙喜臨,祝你天天好心情。端午節快樂!
  • 端午節快樂!關於端午的詩詞欣賞!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痴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燻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 。新愁不障西山雨。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漾不到、瀟湘江渚。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