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天津7月31日消息(記者周益帆 阿依努爾)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2號,是一棟被稱為「瓷房子」的建築。這個小洋樓,此前是近代外交家黃榮良故居。2002年,張連志斥資3000萬將其買下,並決定將它改建成一座「瓷樓」,內外都貼滿瓷器和瓷片。施工持續了近十年,花費數億。
近日,瓷房子卻捲入一場借貸風波。其所有人張連志被指欠款1億元,當時用作抵押的瓷房子面臨拍賣。張連志方面對房子做出97.9億多元的估價,但天津東麗區法院委託評估的最終價值卻僅有1億4049萬元。按照法院公告,8月8日,瓷房子將面臨拍賣。但估值懸殊如此巨大,究竟怎麼辦?
「瓷房子」的拍賣,將在天貓司法拍賣平臺上進行。按照拍賣頁面顯示,拍賣日期定於8月8日,起拍價為1億4049萬元,保證金為1405萬元,增價幅度為20萬元。
「瓷房子」所有人張連志介紹,自己在2000年因偶然契機買下了這棟老建築,「買了之後,我就慢慢慢慢地、一層一層都給它剃下來,重新澆築,用鋼筋一塊塊地連。工程慢,也貴。」
除了結構加固,張連志還決定將房屋內外壁都貼上瓷片。儘管外界對於這棟原本樸實的名人故居,被改造成「瓷房子」,褒貶不一。甚至有文物保護者對媒體表示,這種改造完全破壞了建築的原有風貌。但張連志卻表示,無論是金錢還是精力,自己都投入太多,「不算瓷器,光工錢就一億多。」
2007年,瓷房子正式對外開放,門票售價50元。
但張連志方面表示,收入沒能平衡修繕支出,自己的公司出現了資金難題。2012年,張連志在鑫澤小額貸款公司借貸,抵押物即為瓷房子,「欠著工人工資,不行。人家知道我特別需要錢的時候,兩個小孩找到我,我就跟會計商量,我想我有資產,有資產貸款就沒問題。我們找了好多次銀行,但銀行貸款多難啊,根本就不行。」
此後,張連志方面和鑫澤小額貸款公司在借貸金額上產生了分歧。張連志代理律師王殿學說,對方聲稱借出1億元,但是,張連志方面並沒有收到那麼多,「第一筆錢5000萬,收到4250萬;第二筆錢實際收到1000多萬,加起來是5700多萬。」
因為分歧,張連志始終沒能完全償還鑫澤公司的借款。2016年7月7日起,張連志被天津東麗區法院以「拒不履行法院生效文書」、「張連志拒絕申報財產」等不同理由,連續拘留3次。而瓷房子,則面臨拍賣。
對此張連志說,「拍賣房子肯定心疼。但我現在不考慮房子。如果我真的欠了1個億,不用拍賣,我所有家產都送給他,都沒事。現在拘留我也好或者讓我承認也好,我沒有收到1個億,這都有帳號往來。你多要利息都行。沒收到錢絕對不允許扣我腦袋上。」
在瓷房子的估值方面,張連志與法院委託的評估機構給出的金額,差異巨大。張連志的代理律師王殿學稱,「張連志委託評估了這個,包括了外面的瓷片。瓷片的價格是90多個億,房子評估的價值是3個億,加起來是97個億。法院的評估不包括瓷片,只包括房子。它的評估上面寫了『(包括裡面的文物還有張貼的瓷片1.4億)』。我們認為,僅僅這個房子的價格也有點低。我們想強調一下,這個『瓷』和房子已經是不可分割的了。法院把它分開來評估,是對景區的破壞,會降低房子的價值。最高法院的規定如果二者不可分的話是不能分的。而且它是3A級景區,是民政部門認定的國家級博物館。拆開的話,這個博物館和景區都將不再存在。」
今天下午,記者也嘗試聯繫東麗區法院及法院委託的天津中量房地產土地評估公司,但未能得到與評估價格有關的消息。目前,張連志方面已經向法院遞交了終止拍賣等系列申請。90多億的評估差異,瓷房子何去何從?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