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鄉原來還有其他門派的瀨粉?味道怎麼樣?

2021-02-07 微三鄉


如果說要選出一種食物代表三鄉,你會想起什麼?相信大多數三鄉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投給——瀨粉!幾乎每一個三鄉人跟外來朋友介紹三鄉美食的時候,一定會提到三鄉瀨粉。最近小編的同事從東莞旅遊回來後,很驚訝地說:「原來東莞的瀨粉廣州的瀨粉和三鄉瀨粉不是同一個東西來的!」之後我們辦公室就掀起了一場『哪個地方的瀨粉最好吃』的戰爭!

在廣州,瀨粉是米糊狀,粘稠的,香濃的;在東莞,瀨粉是爽口的,像桂林米粉一樣的。廣州人覺得自己西關瀨粉最有文化底蘊,最有特色!東莞人覺得自己的厚街燒鵝瀨粉最足料,最有情懷!旁邊還有一位高明人在小聲地說:「高明瀨粉才最鮮...」
同樣是瀨粉,為什麼口味上差別會這麼大?因為它們從「出生」開始,就有大大的不同!
瀨粉的原名叫酹粉(「酹」字粵語文讀為lai6,音「瀨」),是指一種從扎有眾多小孔的器皿裡「瀨」出細長的、雪白的、彈牙爽滑的粉條,滑入即將沸騰的「蝦眼水」中,變成了細長的米粉的過程。

過去人們是用冷飯曬乾後磨粉特製而成。三鄉瀨粉以大米為主要原料,其他地方的瀨粉以粘米為主要原料,加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雖然製作的方式相近,但是有資料顯示,廣東瀨粉有四個發源地——中山三鄉東莞厚街廣州西關、佛山高明,四地的調粉配方、湯底、配料不盡相同,所以味道都會不一樣。

西關瀨粉的由來,源自於廣州人的智慧


相傳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廣州人發揮精打細算的精神——巧用剩飯變美味宵夜


於是,便把隔夜飯風乾或者曬乾,再打磨米粉,撞成粉漿,最後用漏勺的工具把米漿「瀨」進沸騰水煮至而成宵夜等,這就是廣州瀨粉的雛形

西關瀨粉沒有米粉那樣湯麵分離的清清楚楚,也沒有疙瘩湯那樣只有糊沒有面,很像北方的漿面。但是西關瀨粉口感層次更豐富粉更粗壯,嘗起來更Q更順滑。

現在物質沒有以前匱乏,湯底就更加講究,用豬骨、豬油渣、豬油、花生、冬菇、叉燒來做湯底,湯底鮮香濃鬱

以前的瀨粉湯比較單一,大家都是一口瀨粉,一口鹹菜。現在鹹菜的作用少了,但依舊不可或缺,如今更多了炸魚皮、炸花生的選擇,材料越來越豐富!了解的三鄉人都清楚,所謂的廣州西關瀨粉,減去了鹹菜部分,變成蝦米等材料後,其實就是三鄉的「茶果湯」,三鄉話叫「bua tou」...

老一輩三鄉人就是最清楚不過了,至於到底是三鄉的「茶果湯」歷史悠久一點還是廣州瀨粉歷史悠久一點?這個還得有專家來回答。
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當然非厚街莫屬。有一句俗語:「厚街瀨粉,道滘女人」,說的就是東莞三寶之一的厚街燒鵝瀨。燒鵝瀨粉,簡直是東莞的名片之一,連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東莞校區,也有燒鵝瀨粉吃!一碗燒鵝瀨粉裡,藏著許多東莞人童年的回憶。小時候跟父母去吃燒鵝瀨粉早餐,吵著不讓師傅將燒鵝腿斬件,一定要原只上。長大後,跟爸媽提起瀨粉,一家人總會笑著說起這段往事。東莞燒鵝瀨粉,有點像桂林米粉,但是沒有桂林米粉那麼彈牙,吃下來是軟軟滑滑的。厚街瀨粉湯底有兩大特點:濃、湯色清。那是用整隻、大塊、大塊,加上許多特種藥材香料熬製而成,所以燒鵝瀨粉有淡淡的藥材香,再加上足料的燒鵝,超抵食!廣州瀨粉的湯底是用香菇蝦米熬製而成,而高明的則是多為豚骨蘿蔔,或者豬肝瘦肉。相比起廣州的鹹菜配料,高明瀨粉的配料更加豐富,有頭菜絲雞蛋絲,再配以肉絲煎香的魚餅絲。有的還可以加一些榨菜絲,臘肉,炒蛋,辣椒圈,蔥、姜、蒜要切成末,花生炸熟後要碾碎,配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瀨粉的香味。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瀨粉是喜慶熱鬧的代名詞。市民只有等到過年或辦喜事的日子才有瀨粉吃,到現在瀨粉已經成為了平常小吃,不再那麼稀缺。
瀨粉原料:以優質大米為主要原料,用當地的優質礦泉水調配三鄉瀨粉是廣東中山三鄉鎮的傳統名吃,由加工廠批量生產的中山三鄉瀨粉,是廣東省出口五大皇牌米粉之一。三鄉瀨粉的吃法很多變有湯瀨、撈瀨、炒瀨等,配料多數以豬肉豬雜、燒鵝、叉燒、牛腩為配料,而最有特色要數月婆雞湯瀨粉。月婆雞湯瀨粉,加入姜酒,用老母雞慢火煲制而成,湯底喝起來有雞湯濃鬱,還有辛辣的姜酒味。一般來說是女人坐月子的時候吃,但是因為味道好吃受男女老少喜愛,很多人慕名來到三鄉吃月婆雞湯瀨粉。嫩滑爽口的瀨粉吸收了濃雞湯吃起來既彈牙又有米香味,而雞肉香嫩滑口,非常新鮮,豆芽很爽脆,薑片也很好吃。據說,廣州的瀨粉文化正漸漸消失,而我們的三鄉瀨粉歷久長青。

我們期望著,在別的地方瀨粉都是業餘性質的時候,我們三鄉的瀨粉要做出最專業的水平,畢竟廣東省出口五大皇牌米粉之一不是浪得虛名的。

三鄉瀨粉央視視頻


部分資料來源微廣州整理,三鄉部分由微三鄉整理



微信號:supervip923

電話:4000-528463

手機:188 2502 2502



閱讀原文進入三鄉墟同城

相關焦點

  • 三鄉瀨粉應稱「酹」
    上周末,有客從海外來聚會,下午參觀完三鑫雙語學校,領隊李鏡澄學長提出建議,說既來三鄉,要我們一嘗地道的三鄉瀨粉。 瀨粉傳統製作技術在三鄉鎮,故名三鄉瀨粉。它是以加飯的粘米粉為主料製成圓條狀的鮮粉,加上選用當地的優質礦泉水蒸製,故粉條韌滑爽口,配以湯肉料,便煮成可口的湯粉。說起此粉來頭大,品種有溼粉和乾粉,稱中山瀨粉,是廣東出口米粉五大名牌之一呢! 何生酒家。
  • 中山有一種特色小吃,叫做「三鄉瀨粉」粉質韌滑爽口,你吃過嗎?
    三鄉瀨粉是廣東中山三鄉鎮的漢族傳統特色小吃。粉條按特殊工藝製成,粉質韌滑爽口,類似桂林米粉。配以上湯肉料,可煮成美味可口的湯粉。瀨粉吃起來粉條潤滑爽口而有彈性,非常可口。三鄉瀨粉的始創地是三鄉鎮白石環村,後擴展到全三鄉,故名「三鄉瀨粉」。瀨粉的製作很簡單,瀨粉的米粉是粘米粉,過去,椿米粉時加點冷飯,這樣瀨粉會更韌。
  • 做瀨粉包茶果 留住過去的味道
    早在2010年,三鄉茶果已被列為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逢年過節,娶妻嫁女,做瀨粉、包茶果成了三鄉人必不可少的傳統風俗。如今能做瀨粉、包茶果這門老手藝的年輕人已越來越少。但近年來,卻有不少「外來媳婦」,入鄉隨俗主動傳承著做瀨粉包茶果的老手藝。「外來媳婦」們學做瀨粉、包茶果,潛心「接力」老手藝製作。
  • 珠海鄰家一碗正宗三鄉瀨粉,好吃不簡單30年!
    有一天聽人提起中山三鄉瀨粉,如何有名如何好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就記下了。雖然是在中山三鄉也不知道具體的位置,可對吃貨八姐來說,天空飄過5個字兒:那都不叫事兒。話說,三鄉瀨粉的製作始於清代嘉慶年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有木有點肅然起敬的意思?這可不是你我早餐時,抓一把河粉或米粉,扔水裡一燙往碗裡一倒,再加兩片菜葉就完事兒。人家是有歷史的哦。不可以貌取人。
  • 就是喜愛結塌塌的瀨粉
    達人食譜  文/遠方 圖/盧傑  近日,忽然想吃瀨粉。到西關去吃,天氣熱,路途遠。乾脆自己到菜市場買現成的瀨粉(賣河粉、豬腸粉的店有出售),自己煮瀨粉吃,犒勞自己。女兒說,瀨粉、桂林米粉、螺螄粉,還有過橋米線,都是米粉,吃起來相差不大。我堅決地說,NO!瀨粉,是結塌塌(濃稠的樣子)的,我就是中意喜歡它結塌塌,還有冬菇、蝦米那味道。
  • 中山有一種特色小吃,叫做「三鄉瀨粉」粉質韌滑爽口,你吃過嗎?
    三鄉瀨粉是廣東中山三鄉鎮的漢族傳統特色小吃。粉條按特殊工藝製成,粉質韌滑爽口,類似桂林米粉。配以上湯肉料,可煮成美味可口的湯粉。瀨粉吃起來粉條潤滑爽口而有彈性,非常可口。三鄉瀨粉的始創地是三鄉鎮白石環村,後擴展到全三鄉,故名「三鄉瀨粉」。瀨粉的製作很簡單,瀨粉的米粉是粘米粉,過去,椿米粉時加點冷飯,這樣瀨粉會更韌。
  • 在溫泉小鎮感受非遺美食 讀三鄉歷史
    而當地勤勞智慧的老百姓,更是結合三鄉的本地實際,創造製作出了極具三鄉地域特色的茶果飲食。其中,以三鄉人在歲時節令食瀨粉、蒸白水餃、蒸芋頭糕、蒸蘿蔔糕和做豆撈最有代表性。 三鄉瀨粉是鼎鼎大名的中山特色美食之一,它的製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嘉慶年間。
  • 說起瀨粉,廣州人和東莞人會立馬絕交!
    東莞厚街、中山三鄉、廣州西關,四地的調粉配方、湯底、配料不盡相同,所以味道都會不一樣。,還有辛辣的姜酒味。 一般來說是女人坐月子的時候吃,但是因為味道好吃受男女老少喜愛,很多人慕名來到三鄉吃月婆雞湯瀨粉。
  • 廣州味道 | 文明路上的這碗瀨粉,從價格到味道都令人感動到哭!
    第一次接觸瀨粉的小夥伴們,可能第一眼會看成:懶粉?賴粉?不是「懶」也不是「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姓「瀨」名「粉」。瀨粉有四個「出生地」,分別是廣州西關、佛山高明、東莞厚街和中山三鄉。這四個地方出品的瀨粉各有特色。
  • 【三鄉茶果文化】三鄉與茶果有個清爽的約會
    推薦:瀨粉的種類原來有很多,第一次吃當然要一碗傳說中的招牌燒鴨腿瀨粉。一定要吩咐燒鴨腿要原只上。吃的時候用一手提鴨腿,另一手拿筷子,扯一口鴨腿,吸一口米粉,呼啦呼啦滿嘴流油。如果用山泉水取代自來水,味道又有區別,胃酸過多的人吃它,能緩解胃痛。
  • 說起瀨粉,廣州人和東莞人會立馬絕交!
    東莞厚街、中山三鄉、廣州西關,四地的調粉配方、湯底、配料不盡相同,所以味道都會不一樣。,還有辛辣的姜酒味。 一般來說是女人坐月子的時候吃,但是因為味道好吃受男女老少喜愛,很多人慕名來到三鄉吃月婆雞湯瀨粉。
  • 在溫泉小鎮感受非遺美食 讀三鄉歷史
    而當地勤勞智慧的老百姓,更是結合三鄉的本地實際,創造製作出了極具三鄉地域特色的茶果飲食。其中,以三鄉人在歲時節令食瀨粉、蒸白水餃、蒸芋頭糕、蒸蘿蔔糕和做豆撈最有代表性。 三鄉瀨粉是鼎鼎大名的中山特色美食之一,它的製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嘉慶年間。
  • 廣東中山——今天吃的不是瀨粉,是文化「銘珠粥粉」
    好友群裡總是三不五時有朋友提到三鄉的瀨粉如何如何好吃,今天有事過來三鄉,終於有機會讓我來探探店了。銘珠粥粉可以說是三鄉非常出名的老字號了,1979年開到現在,已經有40幾年歷史,看招牌跟裝修都覺得很有時代感。
  • 手工美味瀨粉
    食在廣州,不管走到哪裡都能找到至少一種好味道,但有些獨特滋味並非隨處可得——必須找對地方才能品嘗得到。若「逛吃」逛到文明路,除了大熱的椰子燉雞和糖水外,還可以覓到其他。比如在老西關瀨粉,就能吃到很受街坊歡迎的懷舊味道。點餐後,很快就能拿到一碗傳統的瀨粉。從賣相就不難發現,它跟部分茶餐廳吃到的瀨粉很不一樣。
  • 廣州味道 | 文明路上的這碗瀨粉,從價格到味道都令人感動到哭!
    第一次接觸瀨粉的小夥伴們,可能第一眼會看成:懶粉?賴粉?不是「懶」也不是「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姓「瀨」名「粉」。瀨粉有四個「出生地」,分別是廣州西關、佛山高明、東莞厚街和中山三鄉。這四個地方出品的瀨粉各有特色。
  • 種草必比登美食,廣州老西關瀨粉附獨家配方
    可廣州人根本不在意,就以地道老廣心心媽的個人見解來看,米其林的評選標準除了味道、食材,還要考評餐廳軟硬體設施、主廚創意、烹飪的穩定性、酒的搭配……但廣州人卻是地道老實人,為吃不講究,美味沒等級,有人愛去環境講究的粵菜,也有人獨愛街邊大排檔和糖水鋪。
  • 品嘗必比登美食廣州老西關瀨粉,附獨家配方
    可廣州人根本不在意,就以地道老廣心心媽的個人見解來看,米其林的評選標準除了味道、食材,還要考評餐廳軟硬體設施、主廚創意、烹飪的穩定性、酒的搭配……但廣州人卻是地道老實人,為吃不講究,美味沒等級,有人愛去環境講究的粵菜,也有人獨愛街邊大排檔和糖水鋪。
  • 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推介:三鄉茶果 習俗多多
    三鄉瀨粉、三丫苦茶果、竹葉包兼粽、梘水兼糕、白水餃、芋頭糕、蘿蔔糕、角仔、葉仔、豆撈等美食糕點,是中山三鄉的特色小食,每年歲時節令,不論是三鄉本地百姓或是旅居海外的三鄉人都趕回家鄉吃茶果,形成獨特的傳統飲食文化。
  • 中山飲食:自稱正宗三鄉雞湯瀨粉,有沒有人告訴我正宗不?
    自稱正宗三鄉瀨粉的和記,到底正不正宗?這個問題我也想有人幫我解答一下,因為我這假中山人,就沒去過三鄉吃過!3 菜品招牌雞湯瀨粉既然是招牌雞湯,首先要嘗嘗這湯。好傢夥,味道較濃厚,有些許肉香和生薑的辛辣,比較鮮美。
  • 傳統「三鄉」美食再現
    三鄉,這裡有發達的經濟,這裡有豐富的飲食文化資源,傳統的食品更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使會做傳統食品的人越來越少,市民能嘗到傳統菜餚、小吃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日前,中山溫泉賓館請來有多年做中山菜經驗的老師傅,推出了多款以傳統手法炮製的傳統菜式以及三鄉特色食品,或許我們可以從今昔菜式的變化中,感受一下三鄉人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