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和村落 | 這裡的村民在用他們勤勞的雙手 創造出雲和的 「大果園」

2020-10-09 雲和旅遊



三門村地處雲和西南方向,距離縣城7公裡,以畲漢群居為主,是雲和縣白龍山街道的少數民族村之一。三門村地處雲和盆地西南邊緣,據傳村莊因村外到村後的靈漈山有條溪坑,兩面是山,村委會駐地建於兩山之間,遠望好似大門,故名「山門」,後因諧音演化成「三門」。



三門村景色空靈,三面環山,其中村後的靈漈山為雲和縣四大名山之一;而稻草礱山等10餘座,陡峭的花崗巖峰體如春筍般「一」字排開,傲然挺立;令人稱奇的是,兩座高峰兀然傲立形成對峙,落差近千米。



三門村山林面積為6234畝,耕地面積更是達到了580畝,此外三門村還有5個農業種植基地,主要種植油茶、桃、水稻、獼猴桃、板慄、翡翠柚、甜橘柚等一系列農副產品,共計1000畝餘。



因此,三門村也被稱之為雲和的「大果園」,每到金秋九月,三門村內的每位村民都會喜笑顏開,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金九銀十」九月份和十月份進入秋收時令,是農業收穫的季節。三門村的小香薯,水稻等一系列農作物陸續成熟,吸引了大批來自雲和周邊的城鎮居民。他們紛紛驅車前往三門村,希望走進山林,走進農田,做一回真正的山裡人,體驗一次秋收的樂趣。



九月初的一場「淘薯節」的落幕,也讓物產豐饒的雲和三門村再次走進大眾的視野。開啟一段田園之旅,也成為了大多數雲和人秋日裡爭先恐後想要去做的一件新潮事兒。




從雲和縣城出發,不到二十分鐘便可抵達山清水秀的三門村。還未抵達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巍峨聳立的高山,與雲和境內其他群山不同,此山遠望靛青色的山巒如同大師揮手幾筆勾勒於茫茫天幕的線條,高聳入雲,雲霧環繞,錚錚鐵骨,傲然矗立。



要說靈漈山是青色的,那麼山下的三門村,在人們的眼中則是五彩繽紛的,紫紅色的小香薯,金黃色的稻田、紅彤彤的辣椒、深褐色的板慄、粉色的花蕊,好一派生機盎然的秋日畫卷。





大概是少有機會接觸到鄉村自然的關係,大多數居住在城鎮的孩子們,很少有機會能看到長在田地間最為原始的瓜果蔬菜了。而三門村,就像是一個農產品的「百科全書」,眼前的景色就如同一張張清晰可見的彩色插圖。



原來,這個就是番薯的葉子啊?快看,那顆板慄樹上的板慄怎麼像是刺蝟一樣呢....一樣樣在村民們看來作為普通常見的農作物,無不讓孩子們在田間長了知識,開了新眼界。



三門村民風淳樸,百姓在此安居樂業。在熱心村民的帶領下,一行人滿懷期待的走進後山,一同前往大山深處去尋找三門村的致富法寶。



一路上雖說高山陡峭,山路泥濘,但依舊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遠處風光無限,近處稻田、小溪流、山泉水、古老的房屋一幕幕小清新的畫面,對於消耗大量體力的人們來說,眼前的景致就心理上的補充劑。



你聽,不遠處傳來一陣陣悠揚的歌聲,跟隨歌聲找到這質樸旋律的源頭。山頭上站著幾位身穿精美畲族服飾的阿婆,她們哼唱著畲族山歌,迎接遠道而來的貴客,歡迎他們來到這山水秀麗的三門村。



依依不捨的與阿婆們告別,我們在一路向上,經過翡翠柚的種植基地,遠處的板慄樹也是碩果纍纍,大伙兒的情緒更加高漲了!在村民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一片梯田上,田間看不出有什麼新奇的之處,只有密密麻麻的番薯葉。



村民笑著說,可別小瞧了後山的這一畝畝田地,三門村的致富法寶就藏在了這番薯葉的下面,它就是人見人愛的小香薯了!在村民的指導下,我們也體驗了一回挖香薯。



沒想到平日裡吃到香甜可口的小香薯,可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得到的,必須先選擇好區塊兒,找準目標,那種枝葉茂盛的番薯葉下,就會有個大飽滿顏色鮮豔的香薯。



在村民的耐心指導下,我們扛起沉甸甸的鋤頭,往鬆軟且堅實的泥土砸去,等到紫紅色的小香薯調皮的露出它的小腦袋時,就可以把紮根在泥土內的香薯輕鬆挖出。



經過一上午大伙兒的共同努力下,一籃藍沉甸甸的飽滿小香薯「重見天日」,看來之前的辛苦也是值得的。而後,在村民的熱情邀請下,我們一同下山,前往村子內品嘗用香薯做出的全薯宴席。


圖源/雲和農業農村



蜜桃、甜橘柚、翡翠柚和獼猴桃是三門村主要種植的水果,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翡翠柚,翡翠柚是當地的特有品種,全國找不出第二個種植基地。三門村的翡翠柚,果肉晶瑩翠綠,汁多味甜,再加上當地果農的精心培育,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除此之外,三門村還註冊了靈漈山優品品牌,設計了專門的商標、標識圖標和包裝,創辦了小香薯淘寶店鋪。通過全村上下不懈的努力,三門村搖身一變,成為了當下有一定經濟收入的新農村。



漫步在村莊內,幸福安逸的氣息撲面而來,正是因為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大夥都搬出了破舊的老房子,住進了新蓋的精緻洋房。




許多外出務工的村民紛紛回歸三門村,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生活。門前就是溪水,屋後就是金黃的稻田,祖孫三代一起共享天倫之樂,這就是三門村最日常的溫馨畫面。



正因有了來自多方的鼎力支持與村民勤勞向上的積極心態,更是把三門村的種植產業,種出了名氣,種出了村民美好富足的生活,創造出屬於全村人民的康莊大道。


三門村景

(張彥良作)

三門山屹一門開,如筍巖峰次第栽。

錯落農居禾稻憩,平夷田壟匠心裁。

曲環流線耕佳作,粉瓣夭桃透潤腮。

憶有武陵尋路者,此源無記去而回。


文章來源:雲和文旅

相關焦點

  • 雲和村落
    古樸河渡夢幻漁村秀山綠水山水童話千年水寨漁海樵山濱江要塞鐵血後盾秀麗雲和湖畔,山水盛景一處,這裡藏著一座常年與水相伴的村莊,名為龍門村,地處雲和縣北部,是1983年重建的緊水灘水庫後靠移民村這裡的村民們常年過著與魚為友的自由生活,山水間勞作、勞作中收穫,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日子也過得一年比一年有味道。
  • 雲和村落 | 欣欣向榮在新嶺 桃花流水有畲家
    畲族彩帶,以紅、綠、黃、紫等色線與白線相間編織,兩邊不織花紋,圖案構思巧妙,做工細膩,是畲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畲族創造的藝術品小小的泥茶壺,也是雲和地域文化積澱的一部分。他也是民族尊嚴的維護者,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有畲民在,就以畲語與他們嘮家常。
  • 浙江雲和9處古村落,浮雲梯田古韻人家
    浙江麗水,雲和。一座光用名字就足以溫暖人的小城。正如名字,這是浮雲的世界。深藏浙南腹地,似一朵曼妙飄渺的雲,勾纏著雲和的山水,勾纏住了洞宮山脈最妖嬈的梯田、最靈動的山水以及最樸實的村落。這裡擁有建在海拔千米上的「中國最美的梯田」,在梯田浮雲之間,古韻人家特別秀美。一起來看看最美的9處,你去過幾處?
  • 雲和村落 | 古樸河渡夢幻漁村——龍門
    ,山水盛景一處,這裡藏著一座常年與水相伴的村莊,名為龍門村,地處雲和縣北部,是1983年重建的緊水灘水庫後靠移民村。這裡的村民們常年過著與魚為友的自由生活然而,歷史註定了這裡會發生一段故事,並改變這裡的地名。八百裡甌江浩浩蕩蕩,湯候門村就坐落在甌江中段風景秀麗的江邊。和所有的村落一樣,它的文明沿著水系在傳播,河流是文明的脈絡。
  • 人文雲和丨深山「識」遺
    如果不是跟隨採訪古村落文化考察活動,我可能不會走進雲和西南邊界的後垟村,也就不會識得這顆遺落在深山的明珠  四月的雲和,草長鶯飛,美不勝收。無論是風光旖旎的仙宮湖,還是春意盎然的雲和梯田,無不吸引著縣內外遊客和攝影家的目光。而四月的後??村,更是滿目蒼翠,正經歷著年復一年最生機勃勃的季節,等待著有心之人前來拜訪。  崇頭鎮後垟村,位於雲和西南,是龍泉、景寧、雲和3縣(市)的交界地,距縣城47公裡,平均海拔860米,全村轄4個自然村。
  • 寧波臺:雲和童話
    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批兢兢業業的創業者,木玩種子才得以埋入雲和的土地,並開始發芽生長。    在雲和,一說起「何壽楨」,幾乎土生土長的雲和人都知道,因為他是播下木玩種子的元老之一。當年跟著姜振標從上海帶回來三件木玩樣品,何壽楨又欣喜又忐忑,這圓溜溜的東西,該用什麼樣的機器才能車出來呢?
  • 浙江雲和最美9處古村落,浮雲梯田之間,古韻人家秀美
    浙江麗水,雲和。 一座光用名字就足以溫暖人的小城。 正如名字,這是浮雲的世界。深藏浙南腹地,似一朵曼妙飄渺的雲,勾纏著雲和的山水,勾纏住了洞宮山脈最妖嬈的梯田、最靈動的山水以及最樸實的村落。
  • 雲和村落 | 久經風霜的畲族村 在用它的安逸 訴說著生活的美好
    路過此地的車輛,很少有人不會一眼關注到,這座富有畲族風情的村落。藍氏祠堂旁便是仙娘殿了,也是人們常說的「地頭殿」,雲和畲村村落戶數極少的村或是獨戶人家,用三塊石頭砌城「冂」形,俗稱「土地公」。村外的採摘果園,聞名遐邇的巖壁仙居民宿,都是村民們致富脫貧的法寶。
  • 圖遊雲和 | 瞥見這一山的金秋 把風花雪月灑落這裡
    號稱「中國醉美梯田」,值得一去,推薦大家自駕,本次出行選擇乘坐高鐵,不是自駕也可以去,當地叫車服務還是很好用,到達雲和汽車站出站後,有人招攬生意,跟司機談好多少錢,可直接抵達預定的民宿。雲和梯田周邊村落是非常真實的農家生活
  • 麗水慢時光(3)雲和梯田
    由閩北遷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雲和梯田最早的墾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田地最為寶貴。聰明勤勞的先農們,靠著雙手,伐去山上的灌木與荊棘,挖去亂石揀盡雜礫,在大山上,經年累月日復一日,開墾出一小塊一小塊、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
  • 9.21雲和雪梨節 帶你見證「梨王」的誕生
    年少時,從春開梨花便惦記著個大的果子,穿梭在果林裡,還揪過幾片梨花放進嘴裡,提前嘗一嘗那雪梨的滋味兒;  夏末初秋的日子,一嶺碧綠的梨樹在熟透的果子點綴下飽滿了許多,阿婆摘下遞給我,用雙手捧著啃,童年的記憶和故鄉的情懷
  • 人文雲和丨雲和速寫
    在浙江,若是以省會城市杭州為中心,雲和算是處於偏僻之地,它在浙西南部一隅。因為偏僻,所以遙遠。又因它的偏遠,自然而然地便讓人對它擁有了一份遙不可及的神秘而詩意的想像。它就像謎一樣深藏在大山的某個深處,靜候著我們靠近它,去揭開它的真相。  6月3日,暮色降臨大地,我們一行終於抵達雲和。雨仍在下著。我們被安排住進「雲和賓館」,實際上就是原來的雲和縣政府招待所。
  • 相約雲和,我們不見不散
    春天裡鄉村的景致也很迷人。遠處,群山起伏,山脈連綿;近處,細雨朦朧,雲霧繚繞,蓑笠翁揚著牛鞭辛勤地耕作著。1988年,雲和縣發掘出土了明代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的一塊「百無禁忌碑」。我出生於淳安千島湖,曾不止一次拜讀童禪福先生所著的《國家特別行動--新安江大移民、遲到五十年的報告》時,而淚流滿面。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個特殊歷史背景下的新安江移民,舍小家顧大家,成為了共和國水電工業起步和發展的犧牲者。
  • 雲和湖仙宮十裡雲河遊線
    從廣東省陽江市南海海域南宋沉船南海一號上,打撈出八萬餘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其中就有大量的龍泉青瓷。  由於甌江急流險灘多,船隻上行時十分費力。因此,船工們往往結幫出行,船隻上行遇到急流險灘,大家相互幫忙,用拉縴的方法,把帆船一隻一隻拉上灘頭。另外,結幫出行也可震懾劫匪,保船隻安全。
  • 穿行赤梅古道 探享專屬雲和的詩情畫意
    ▼歷史悠久,風景如畫古道、樹林、溪流、村落一起走進赤梅古道探尋專屬於雲和的詩情畫意古道,顧名思義就是古舊的道路。古時候,沒有現代便捷的交通樞紐,然而古時勤勞智慧的百姓們為了經濟的疏通,為了生存,一條條古道便應運而生。雲和楓樹灣古道在擁有著豐富歷史的小城雲和,也有著眾多古道,每一條古道都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或許是為了經商,或許也是為了運輸。它們藏在深山裡,或是躲在山水之間,那裡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仿佛如同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 @雲和文旅入駐小紅書啦~關注分享雲和美好打卡地
    」關鍵詞,總能陷入雲和美景的漩渦中,梯田、湖景、村落、美食,原來小紅書上的雲和已然火出圈了,不少絕美博主紛紛前往雲和打卡,被自己的家鄉再次「安利」的感覺,實在令人驕傲!,水綠、山青、稻田、蟲鳴,雲和梯田漸漸火出圈,除了度假的人前來休閒養生之外,也吸引了不少時尚博主前來打卡。
  • 雲和的魚不簡單,遊出庫區移民綠色新生活
    每年深冬,是雲和湖收穫的季節,60多萬斤鰱魚和鱅魚將在這裡捕撈上岸,銷往全國各地。這些被稱為「清道夫」的魚類品種,不僅為沿庫漁民增加了收入,也涵養了雲和湖優質的水源。然而,多年前,這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緊水灘、石塘、玉溪三座電站的建成,形成了碧波蕩漾的雲和湖。
  • 雲和村落 | 古堡、鮮花、露臺 緊水灘鎮上一座環湖而建的歐陸風情小鎮
    這條大泥鰍比鰻魚還要粗,村民看了都嘖嘖稱奇,劉十五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到它,一直養在大水缸裡捨不得吃。劉十五決定,用這條大泥鰍做一道菜招待舅父。可是,他剛用爪籬把大泥鰍撈出水面,大泥鰍就像生了腳一樣,一溜煙溜出了劉十五的家門,溜進了甌江。劉十五是有名的「浪裏白條」,他趕緊跳進江中追趕,一個逃一個追,不知不覺就追出了五裡多遠,來到一個險灘處。
  • 日出雲和,雲霧奇觀,浮雲世界,帶你走進雲和梯田
    話不多說,小編這就為大家推上麗水的雲和梯田,這才是真正的江南人家。麗水的美食已經網紅店可不少,真要一家家認真吃過來需要好幾天,而你的肉自然也突然暴增,不過即便這樣也是抵擋不住吃貨的步伐。答應我,到了麗水一定要吃吃泡精肉好麼?這是一家熟食店,泡精肉呢是當地的說法,也叫泡瘦肉,喜歡吃火鍋的小夥伴看著它一定會很眼熟,因為這跟火鍋的小酥肉沒差。
  • 這個夏天 帶著家中萌寶 來雲和過個快樂的暑假
    這個暑假,還不抓緊時間,帶著你家萌娃來浙江雲和親近自然!說不定,你與孩子的共同攜手,一起闖關,能迸發出不一樣的驚喜。坑根石寨的房子通體都是用石頭搭建而成,小溪流,老茶坊,銀官橋等等,仿佛時間在這裡停下了腳步,歷史在此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