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涼都六盤水市南郊,有一處非常奇特的峽谷,雖然特別而有趣,卻是少有人知的,因其緊挨明湖景區又自然分為三段,而其與原長江三峽比較顯得奇險而又小巧,有人稱其為明湖小三峽。
原來的長江三峽,是以其谷深狹窄、山勢陡峻、水急灘險著稱的。涼都六盤水的明湖小三峽比之,除了短小之外,其他方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陽光明媚的春日,我有幸探訪了它的神秘,心裡也與長江三峽一比。
先說它的「袖珍」。原長江三峽號稱是全長七百裡,最窄處也有幾十米,蜿蜒曲折,顯示的是綿遠、驚險與奔放,還包藏著有趣的故事與傳說。明湖小三峽與長江三峽比確實是峽谷中的袖珍者,整個景區總長不過七公裡,而峽谷的最寬處只有幾十米,最窄處可能不足一米,這就是它的小巧。但明湖小三峽的誘人之處在於它小巧之中的多姿、狹窄與奇特,是長江三峽所無法比的,就我目之所及的山峽中是絕無僅有的,堪稱無雙。
再說它的多姿。從六盤水市南郊的明湖村出發,沿著淙淙溪流從下遊往上走,出了村子後就望見對面的大山一體的蔥綠,只感到綠樹的交錯與起伏,看不出有什麼奇特的峽谷。走到山腳,才發現這裡是披滿綠樹和藤蔓的兩座大山中間的一條同樣長滿綠樹和藤蔓的山谷。山谷入口的兩邊的山坡不算陡,還有小路可走。兩邊山坡緩斜向上,各種雜樹高低相間,樹下長滿綠草野花。中間最低處是溪流,約兩三米寬,溪流在綠樹下蜿蜒,在綠草野花的簇擁中跳動。整個山谷中空氣是滋潤的,綠樹掩映,小草鋪地,野花馨香瀰漫。綠色倒映溪流中,那流動的、蹦跳的就成了綠的翡翠,亮的珍珠。
但我內心有些失望,並不見他人說的奇谷異峽,一邊走一邊問這叫什麼峽?隨行的朋友說,叫「三層樓板峽」。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啊?朋友說,因為這裡的絕壁上有一座很大的溶洞,裡面有三層樓房那麼高、那麼樣,還有許多石鐘乳和石筍,很壯觀。這算是對我的安慰,又激起了繼續探訪的興致。繼續往裡走,小路越來越崎嶇,我們有時攀爬山坡的小路,有時在樹枝藤蔓下鑽過,有時在溪流中的石頭上跳沓,有時需手拉手才能爬上陡坡。看著各種綠樹和野花錯雜,擺出不同的姿勢,賞著透明的溪水時而在綠草和鵝卵石上滑過,時而在石縫間鑽進冒出,時而跳過石塊,濺起串串晶瑩的珠玉,呼吸著滋潤清新的空氣,任花香與草味直撲人的心肺,聽著溪水叮咚,著實讓人覺著愜意。整個峽谷都被綠草覆蓋著,都被綠樹掩映著,前後相隔十米的樣子,就會前不見去者,後不見來人,像捉迷藏。歇息片刻,我說這峽谷要是還沒有名,叫「綠樹掩映峽」就很恰當。
沿著溪水逆流而上,在花草間行走,在綠樹下穿行,也感覺不出走了多遠。山峽兩邊的緩坡不知怎麼變成了陡坡,由陡坡變成了絕壁。雖然兩邊絕壁僅相距一二十米,高度也有幾十米,由於失去了綠樹的遮掩,顯得開闊明亮多了。熟識的朋友指著絕壁幾十米上方有小樹的山洞說,這個溶洞就是三層樓板溶洞。我們眼望上方,無路通天,只有想像著,遺憾而去。
明湖小三峽的第二峽是以窄險著稱的,一段約幾百米長的峽谷彎曲如S形,兩邊山壁奇陡無比,並有溶蝕的石溜倒掛,最窄處兩山相距約兩米,有的地方甚至下寬上窄,無數的樹枝都能跨過峽谷,所以,這明湖小三峽最早人稱「一線天」。這樣的景象在長江三峽的任何地方都是看不到的。巖壁陡峭,寥無草樹,谷底的溪水已滲進淤積的石砂下不見蹤影。人在谷底走,抬頭只能看到一條亮帶在頭上,好像白雲是靜的,山谷在移動,感覺到兩山是在向峽谷合攏又向兩邊分開,感受極靜而又遼遠的山風,靜寂中使人毛骨悚然。
明湖小三峽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奇。走過一線天峽,再往上遊走,看到的一段峽谷更是奇怪,簡直舉世無雙。幾百米長的峽谷往前看水平是個圓弧形彎的,而每一寸長度又像是上邊被劈開的圓環,這無數個劈開的圓環靠在一起,就像一條巨型長蛇腹腔,上面是一條裂開的曲折巖壁。人在裡面走,如果不往上看就如走進蛇的肚內。這圓筒內石壁光滑,無泥無沙,透亮的溪水在無縫的石底無聲地流向下遊。是什麼把這峽谷磨成圓的?想必是大水,是泥沙。看著這光滑的圓筒,水的力量多大呀!當山洪暴發,滾滾洪水湧滿峽谷噴湧而下時,是什麼也阻擋不了的,氣勢一定壯觀。一位朋友說,這裡是一條龍骨化石吧,就取名叫「龍骨峽」。同行的朋友說,你大聲喊一聲,看怎麼樣?有人大叫一聲,不但很響,而且還有聲音傳到很遠的回聲。所以,這峽叫「空谷傳響峽」。因為這峽谷極像龍身,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相傳原來由於水城壩子是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沒有河流,出水不暢,每到夏季漲洪水,更是會被積水淹成一片汪洋,所以叫水城。周圍漫水,城在中央,狀如飄在水面的荷葉,所以又叫荷城。水城縣誌記載,歷史上就有多次被大水淹過。當地群眾為了免受大水之苦,就在現在明湖小三峽的上遊山上建起一座龍王廟,供奉龍王。有一年,一對母子討飯至此,晚上住在廟裡。幼小的兒子不小心把廟裡供奉的龍珠吞進肚裡,很快地孩子口渴難耐,跑到溪邊喝水。誰知剛一喝水,孩子就變成一條長龍,順溪流而下,溜入山洞。母親見狀,大聲呼喊著兒子的名字。長龍回頭掙扎,只聽一聲巨響,電閃雷鳴,山體崩裂,大雨驟降,長龍順流而下。通過之後,大山就變成現在明湖小三峽的樣子。長龍順水遊過水城壩子,聽到母親的喊聲,不忍離去,一步一回頭,它遊過的地方就成了後來彎彎曲曲的水城河。從此水城壩子成了有河有水的肥沃稻田,每年長出很好吃的稻米,水城人也很少再受水淹之害了。
原來這小龍不但為水城造福,還留下這麼奇特的景觀供後人欣賞。
歷史上有無數人讚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景,嚮往桃花源的美好生活。走出空谷傳響峽,我們一行人都為這裡的「桃花源」美景讚嘆:峽口外一片開闊的幾十畝平地,地裡種有茂盛的玉米、開花的土豆和墨綠的南瓜、誘人的菜豆,一條約一米寬的彎彎小溪從地中間靜靜地流過,溪邊綠草青青。四周的山坡圍著這片土地,形成一塊封閉的小天地。山坡上是雜樹和小竹,遠處露著農家的屋角,偶爾傳來雞鳴、狗吠和牛哞。這裡是桃花源嗎?好一個桃花源啊!這個小景致太有味兒,太惹人留戀了。莫非當年陶淵明因心中憤懣,嚮往幽靜閒適的生活,以這裡為模本寫的《桃花源記》嗎?但願是吧。如果你工作累了,心情煩了,就請你來,放慢腳步,養養心吧。
明湖小三峽,是峽中的袖珍者,太會作弄人,把平淡顯示於外,俊奇藏於內,讓探訪的人感覺越走越驚奇,越看越意外,越有趣。下回,我再來拜訪你。(摘自《中國涼都》孫國典)
歡迎關注,歡迎交流,謝謝惠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