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之城 | 三峽千年「袖珍古城」——大昌古鎮

2020-08-26 長江故事

長江航運

大昌古鎮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境內小三峽風景區(國家5A風景區)滴翠峽口北上10千米處、巫山縣北的大寧河東岸,地處渝、鄂交通要衝。

大昌古鎮,在巫山縣已經成為一張很有「古味」的名字片了,因為巫山老縣城已經被三峽工程蓄水,淹沒在50米深的水中,但難得是大昌古鎮還保留著原來的風景,成為尋幽探勝的訪古之地,確實讓遊人有另外一種感嘆。

古鎮的前世今生

大昌在商周時期稱泰昌,為巴國屬地。戰國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初設巫縣,治所便在今天的大昌古鎮,直到西晉太康元年(280),縣治才遷到今巫峽鎮。西晉太康元年(280),在此設建昌縣,又稱泰昌縣,屬建平郡。後周時改為大昌,置永昌郡。隋屬巴東郡。唐屬夔州。宋置大寧監,以大昌為屬縣。元因民少,併入大寧州。清康熙九年(1670),廢縣併入巫山縣。

古鎮始建於晉,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三峽地區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大昌古鎮所在的大昌盆地位於大寧河中遊,是三峽地區少見的長江支流上的大型山間盆地,地勢開闊,有寧河航運之便,古代又修棧道,便於南北交流。作為寧河沿岸第一大鎮,歷代都是郡縣治地,還曾是寧河的重要碼頭和藥材、山貨集散地。

大昌境內地勢複雜,山巒陡似城垣,峽谷窄如走廊,「上扼巴蜀,下控荊襄」。從春秋時代楚、夔、巴、蜀之爭到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從明末張獻忠起義軍三過大昌,到清初「夔東十三家」義軍抗清,再到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王聰兒、冉天元抗清,大昌均難逃戰亂紛爭。古鎮近代雖經數度戰火,卻奇蹟般的保留了原有的風貌。

由於三峽工程於2003年5月開始蓄水,古鎮原址全部沉寂於滔滔的大寧河水之下。2002年2月21日正式啟動的大昌古鎮整體搬遷工程,全鎮按原貌在距舊址8公裡外的西包嶺下的大昌湖旁復建,這是世界古民居保護史上的奇蹟。現在的大昌,已經沒有曾經戰火紛飛的場景,整座城池被寬闊的河面和巍巍的群山所包圍。古城裡街巷縱橫,綠樹成蔭,青石板的路面、青磚灰瓦的建築,是旅行者的最愛。

樸實的華美

2008年,歷時6年,大昌古鎮整體性搬遷完成,雖然古鎮原址已淹沒,但古鎮的古老城門、古街以及明清民居建築,都被搬遷到新址。這個10公頃(0.1平方千米)大的小鎮,如今現存東、南、西三道城門,東為朝陽門,西為永豐門,南為通濟門,城門都保存完好。

走過城門,進入古鎮,只見兩排臨街老房飛簷翹壁,張揚著昔日的繁華景象,中間是一條狹長的青石古道。小鎮上只有兩條主要街道,南北街長150多米,東西街長240多米。因為古街加起來都不到500米,所以被稱為「袖珍古鎮」。就像本地流傳的一首民謠「一燈照全城,四門可通話;堂上打板子,戶戶聽得見。」說的就是大昌這座袖珍古鎮的小巧可愛。

古鎮裡翹角飛簷的古民居建築,共有三十七幢,均有完整的青磚石牆。據介紹,這些房屋大都是明末清初時建的,而比較奇特的是,這裡是川渝地區,這些古建築卻不似傳統川渝民居的穿鬥白牆,覆小青瓦的樣式,反而有著江南特色的封火山牆,又稱馬頭牆。聽老人講,這其中的緣由之一可能是當年江南工匠建造的,但其實又與江南的馬頭牆並不完全相同。

據溫家大院第十代孫溫光林介紹,當年他的祖先曾是清朝的巡撫,是他活著時開始修建溫家大院。溫家大院是古鎮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建築。這座始建於清朝初年的建築,坐西向東,佔地320多平方米。大院由門廳、正廳、後廳三部分組成,均以掾木作為房梁屋頂,共有12柱37架梁。窗欞鏤木雕花,工藝考究。整個建築為穿鬥式結構,從正門進入,可以從後門出。

溫家大院只是大昌這座千年古鎮的一個縮影。早在公元前227年,大昌就是當時巫縣縣城的所在地。後人是在進行不斷地考古發現中,從大量的出土文物中,逐步摸清大昌歷史的。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通過對古鎮的考古研究,初步推斷出大昌古鎮可能就是過去巴人的都城。

美食薈萃

巫山雪棗外形似棗,其實並不是棗,而是一種甜品,是源自大昌古鎮的名優糕點。據說曾是清朝乾隆時期皇帝欽定的貢品,也曾入選過人民大會堂宴會食品。它表面白粉穿衣,如霜似雪,內瓤恰似透明的雪花絲,故名雪棗。

巫山雪棗是百年老字號,以糯米、蜂蜜等為原料,前前後後需要多道工序,不僅在選材上考究,而且製作周期長,就連普通的糯米都需要浸泡一個多月,然後點漿、切坯、過油、入糖,最後用上白糖、精糯米粉「上霜」。

龍水豆花。豆子的打磨是在石磨下完成的,所以吃起來很天然很細膩。豆花白淨順滑,口感清爽,再加上一些特有的佐料,紅的紅白的白,至美、至妙!

大昌古鎮老艄公大碗茶長江三峽的縴夫們常年飲用的茶,此茶是長江三峽地區特有的一種茶葉秘制而成。它有著清熱解暑、增強體力、延年益壽之功效,又稱「神茶」,口味甘甜,深受當地民眾之喜愛,是夏秋最佳飲品。

相關焦點

  • 三峽「袖珍古城」——大昌古鎮
    位於大昌古鎮內,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境內小三峽風景區(國家五A)以北10公裡,巫山縣以北大寧河東岸,地處重慶和鄂的交通樞紐,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距巫山縣水道60公裡,陸路90公裡,海拔141米。冬,賀龍率紅軍到鄂湘邊區作戰,並一直駐紮在大昌。古鎮創建於晉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古鎮是三峽地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
  • 大昌鎮專題報導|千年古鎮 大美大昌
    半城山水半城橘,千載泰昌千載情。賞一湖風華,觀百裡畫廊,遊千年古鎮,品萬畝戀橙。國家重點鎮、重慶市級特色小鎮、歷史文化名鎮——大昌,是一座慢享詩意田園、體悟相思鄉愁的宜居小城,一座見證滄海桑田、閱盡世間繁華的悠閒古城,一座高峽平湖相擁、青山綠水相伴的大美之城。
  • 典藏三峽:消逝的大昌古鎮
    大昌古鎮全景 三峽水庫蓄水前,你去過巫山境內的小三峽麼? 遊小三峽,終點是大昌古城。可惜船多停在「小小三峽」之入口折返,遊人少有駐足大昌的時間和機會。 我有幸曾在夏夜的大昌河畔洗澡,也曾在秋風肅殺的石板街上尋覓旅店。古城門洞內外,我曾以晚來者的虔誠,用手指丈量過城磚的厚度;參天古樹下,我還用崇拜的目光,凝視過街市房頂的翹角飛簷……總之,我是三峽人,是三峽秀山麗水哺育的文化工作者,自詡曰「寫字匠」,親近三峽是緣分、描摹三峽是幸運。
  • 「區縣解讀」巫山——千年古鎮 大美大昌
    千年古鎮 大美大昌半城山水半城橘,千載泰昌千載情賞一湖風華,觀百裡畫廊,遊千年古鎮,品萬畝戀橙。國家重點鎮、重慶市級特色小鎮、歷史文化名鎮——巫山大昌,是一座慢享詩意田園、體悟相思鄉愁的宜居小城,一座見證滄海桑田、閱盡世間繁華的悠閒古城,一座高峽平湖相擁、青山綠水相伴的大美之城。
  • 除卻巫山不是雲,重慶巫山是詩人們的嚮往,還有最袖珍的大昌古鎮
    巫山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三峽庫區腹心,跨長江巫峽兩岸,素有「渝東門戶」之稱。巫山縣被國家旅遊局評為17個「中國旅遊強縣」之一,巫山縣也是重慶市唯一榮登該榜的「中國旅遊強縣」。而巫山山脈主峰為重慶奉節縣境內烏雲頂,海拔2400米,是中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 追尋長江三峽的名勝古蹟
    長江,是孕育華夏民族的河流,滾滾東騰的大江見證、積澱著東土五千年神傳文化。長江上最著名的是三峽,它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1公裡。造化鍾神秀的三峽,兩岸峻岭絕壁,水上煙籠霧鎖,行舟江上,仿佛置身中國水墨畫中,令人心馳神往。
  • 距離重慶471公裡處,有一座四門可通話,一燈照全城的袖珍古城
    還有巫山秋天的紅葉與那獨特的袖珍古城,都是讓我們去過沒有去過的發自內心的讚嘆。大昌古城位置大昌古城在重慶市巫山縣境內,位於長江以北和大寧河中遊,距離重慶城區約471公裡,距離巫山縣城約66.4公裡。05:依山傍水的大昌古城進入大昌古鎮的水路由於2003年三峽工程開始蓄水
  • 四門可通話,一燈照全城 這座袖珍古城距離重慶471公裡
    還有巫山秋天的紅葉與那獨特的袖珍古城,都是讓我們去過沒有去過的發自內心的讚嘆。大昌古城在重慶市巫山縣境內,位於長江以北和大寧河中遊,距離重慶城區約471公裡,距離巫山縣城約66.4公裡。於是為了保護這座古城,對大昌古城進行了整體遷移,新的大昌古鎮遷移到原址8公裡處大昌湖邊進行復建。原址拆遷的建築都是被都被單獨編了號,到新址嚴格按照編號復建。復建的古城東西主街相距約350米,南北相距約200米,成一座「四門可通話,一燈照全城」的「袖珍古城」。
  • 大昌古鎮幾天後沉湖底(圖)
    千年古鎮的倩影,漸漸遠去。水位每天上漲0.8米  「最多還有5米,古城就要快淹完了。」7日,送記者到大昌古鎮的船家嘆著氣,眼裡流露出對古城深深的眷戀。  從新鎮眺望古鎮,昔日蜿蜒盤旋的大寧河道已變成寬闊美麗的平湖世界。  乘船到古鎮途中,記者發現昔日的丘陵漸漸被水吞沒,一隻只野鴨在湖面撲騰著翅膀,碧波蕩漾的湖水讓人流連往返。
  • 《重慶古鎮的安然時光》27 大昌古鎮:曾經滄海難為水
    大昌古鎮(上圖)  三峽人為三峽庫區的建設確實奉獻了太多,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大昌古鎮。儘管諸多文物已按原樣進行了異地搬遷與保護,但那種鄉愁與記憶,卻永遠淹沒在那寧靜的大昌湖之下了。  大昌古鎮原貌(上圖)  大昌古鎮原址位於重慶巫山縣滴翠峽口北10公裡處,緊鄰長江支流大寧河。
  • 萬裡長江第二十七鎮——巫山,小小三峽小三峽,奇山秀水勝三峽!
    巫山雲雨巫山,也叫巫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巫山縣地跨長江兩岸,和湖北相鄰,自古為荊楚要衝,風景秀麗,歷史悠久。深入長江三峽的巫山自然風景奇絕天下,處於大寧河上的小三峽被古人稱讚為「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俗稱巫山小三峽,也叫大寧河小三峽,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是大寧河景區的旅遊精華。和長江三峽的宏偉壯麗、雄奇險峻相比,小三峽就顯得秀麗精緻、奇巧典雅。
  • 三峽水庫蓄水白帝城成江中孤島(組圖)
    清漂人在長江雲陽段清漂   經過37天的蓄水,三峽水庫昨天實現156米蓄水目標,回水到達銅鑼峽下遊峽口,距朝天門僅20公裡。  蓄水期間庫區地震145次  三峽總公司新聞中心稱,從9月20日啟動156米蓄水開始,庫區發生能定位的地震145次。其中,最大地震為2.5級,沒造成任何危害。  156蓄水改變三峽景觀  庫區三期蓄水改變了三峽地區眾多景點、景區。昨天,本報記者連線巫山大昌古鎮、奉節白帝城、忠縣石寶寨的一線人員,詳細了解到那裡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古鎮,隱藏在巫山小三峽景區中的「世外桃源」
    第二天要去的地方要經過巫山小三峽景區,當我們乘船來到目的地(大昌鎮),發現在鎮的東南角有一處古鎮,走近一看名為大昌古鎮,再看古鎮的介紹發現並不簡單。進入大昌古鎮的水路原來2003年5月三峽工程開始蓄水,古鎮原址將全部沉寂於滔滔的大寧河水之下。為保護這座始建於晉朝,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的古鎮。
  • 自駕遊巫山小三峽,從千年製鹽古鎮到巴人懸棺,探訪千年不解之謎
    作為巫巴人文景觀的代表,湖北恩施大峽谷,重慶武隆天坑、奉節白帝城、巫溪寧廠古鎮、巫山大昌古鎮,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它們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只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我國許多民俗學家和考古學家,對其中一些地理位置奇特的懸棺地點進行了很多年的研究(例如,江西龍虎山懸棺),但對它們的形成以及建築過程,至今幾乎還是未解之謎。我們此行裡來到巫山小三峽,同樣遇到了懸棺之謎。
  • 《旅行必看》長江三峽30個必去景點!看看你家鄉都有哪些上榜
    大昌古鎮位於重慶巫山縣境內小三峽風景區滴翠峽口北上10千米處、距巫山縣城水路60公裡,陸路90公裡,海拔141米。 古鎮始建於晉,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三峽地區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
  • 【旅行必看】長江三峽30個必去景點!看看你家鄉都有哪些上榜?
    奉節縣白帝城景區白帝城風景區位於奉節縣城東部,長江三峽西首,管委會駐地距縣城10公裡,漢朝曾在此設魚復縣,是當時的政治
  • 長江之城 | 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
    長江航運芙蓉古鎮坐落在長江上遊酉水之濱,這裡有霧蒙蒙的山巒,富有湘西風情的吊腳樓,還有一川瀑布穿鎮而過。芙蓉古鎮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
  • ·長江三峽·
    ,長江之上美景無數,這其中最為壯麗的無疑是長江三峽,那是長江上最為壯美綺麗的山水畫廊。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到湖北省宜昌市的南粳冠,全長192公裡,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大三峽。編輯​曲唐峽為三峽之首,從奉節的白帝城
  • 長江三峽大壩蓄水後消失的和部分消失的文化古蹟
    長江三峽自古以來就是內地通往四川和中國大西南的黃金水道,也是歷史上的古戰場。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在長江三峽兩岸及附近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古蹟,因長江三峽大壩蓄水有的已經全部或部分因水位抬高被永久淹沒了。
  • 暢遊長江三峽旅遊金三角
    南起平河風情小鎮,北倚神農架大九湖,是連接巫山小三峽、大昌古鎮與大九湖、神農架、三峽大壩「渝鄂金三角」旅遊的重要通道。在當陽大峽谷景區裡,峽谷、溪流、瀑布、溶洞、草場、田園風光和諧地集中在一塊,峽谷幽深神秘,兩岸山峰奇異,分布著轎子石、佛像崖、當陽關、旗幟山等極具特色和令人稱奇的景觀。    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