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伴隨著人類從出生到死亡,在過去的100年時間裡,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將近一倍。這得益於人類在醫療健康領域,取得了許多顛覆性的突破和進步。讓人類在消病延年的路上越走越遠,藥物則是人類在這個領域中取得最大的成就之一。
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從生活經驗中得知某些天然物質,可以治療疾病與傷痛,這是藥物的源始,之後將實踐經驗積累和流傳,形成了固定體系的藥學理論。
現代藥學理論的產生,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之上。十八世紀生理學家Fontana通過動物實驗,對千餘種藥物進行了毒性測試,得出的結論認為 天然藥物都有其活性成分。並且選擇性作用於某個機體的某個部位,而引起的典型反應,這也是藥理學的開端,但真正使藥理學成為一門現代科學,是從十九世紀才開始的。
1820到1879布克漢姆在德國建立了,第一個藥理實驗室,寫出了第一本藥理教科書,這也是世界第一位藥理學教授。隨著醫療科技的迭代,越來越多的藥物被研發製造,人類以往得不到治療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藥物實現治癒。但是同樣是藥物 價格卻天差地別,有幾塊錢的感冒藥,也有高達上百萬的特效藥。為何同樣是藥物,價格相差如此之大呢?
那些高達上百萬的特效藥,稀有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否因為它的稀少,從而藥企藉此牟取暴利呢?以如今的科技手段,想要製造這些特效藥,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那為何這些天價的特效藥價格,依舊沒有下降呢?難道這些藥企真的是站在這些特效藥背後的吸血鬼嗎?
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我們可以從微光層面分析藥物的作用,從而打破藥物作用的神秘面紗,但即便是如此,那些專門針對某些特殊疾病的特效藥,價格依舊是居高不下。例如治療SMA疾病的特效藥、諾西那生納,一支就要72萬元左右,這對於普通的家庭而言,不吃不喝二十年也未必能夠攢夠一支的錢。
SMA是脊髓型肌肉萎縮症的簡寫,這是一種遺傳性神經疾病,它會造成運動神經元退化 肌肉萎縮,最終造成死亡。有人說,無論是吃穿用行,我們都可以將價格打下來,為什麼對對於70多萬一支的特效藥,卻毫無辦法呢?
而且它憑什麼能賣70多萬?
幾毫升的化學品加上水,價格就可以飆升到天際。其實這是因為此藥非彼藥,複製不難,創造才是難點。知道藥物的分子的構造組成不難,但是要確定藥物分子能夠治療什麼疾病才難。好比開發一個系統,需要耗資幾百個億的美金,都不一定能開發成功。而同樣的代碼 只要拷貝一份盜版碟,它還有利潤空間,這就是因為一個是創造一個是複製。創造與複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研發成本。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創造一款特效藥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根據年度批准的藥物平均成本顯示,開發一款新藥平均所需的時間是13.5年。而這僅僅是研發的投入,如果考慮到資本因素,成本高達17.78億美元。更殘酷的是,你無法確定新藥的成功,新藥的研發,從選中靶點到先導化合物篩選,再到臨床試驗階段 最後的上市。十幾年的時間,只有4%的成功率,而這些失敗的費用 是要平攤到新藥身上,我們實際上是給這些失敗的研發品買單。就算研發成功了,還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是否能夠投入量產,是否有足夠的銷售渠道。
例如我們之前提到的SMA,即使屬於一種罕見的疾病,全世界的患者可能只有幾十萬人,分散在各個國家 這就導致了每支諾西那生納特效藥的成本急劇增加。所以一直70多萬的特效藥,並非是藥企黑心,二是市場鐵律不可違背。藥企說到底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藥品本身雖然是救人治病的,但它本質是一種商品,如果採取手段,將70多萬價格的諾西那生納打壓下來,那麼會導致市場上其它藥企,不再投入龐大的資金去開發新藥。因為這樣完全是虧本的買賣,一款新藥上百億美元的損失,以及十幾年時間的投入時間,這是任何一家藥企無法承受的。
既然是市場價格造成的高價,那麼必然要由市場調控,所以面對高價要我們更應該鼓勵藥企去賺錢,只有利潤足夠大才會有更多的藥企參與到醫藥研發理論研究,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只有利潤足夠大,才會吸引更多的頂尖人才少走彎路加快速度,才會吸引更多的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從而壓低價格。這才是高價藥降低降低價格的正向反饋,所以高價特效藥背後站的吸血鬼,不是藥企也不是中間商,而是市場本身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