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禪修才能快速入定?

2020-12-11 星空麥田

禪修,是一種修行方式,是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的一種方式,關於禪的修行,有很多種方法,下面這幾種修行次第,是幾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大家更加容易的修行,更加快速的達到淨化內心的效果。

第一個階段:正見

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確的見解,也就是對「我」的見解,對「我」的正確見解,就是無我,沒有我的存在,五蘊非我,也就是身心非我,身體不是我,心也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擁有的。

身體、感受、想法、情緒、意識等,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擁有的,也就是:色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

建立了這個無我的觀念後,就要持戒。

第二個階段:淨戒

也就是持戒,最基本的,就是:不殺生、不淫邪、不飲酒,包括不抽菸。持戒之後,就要修覺。

第三個階段:修覺

修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修身體的覺知能力。觀呼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很多人表示自己觀不好,所以覺知身體就成了一個簡單而又快速的方法。覺知身體應該這樣修行:

我們走路的時候,知道自己走路,並且要清楚的知道,是在邁左腳,還是在邁右腳;

我們站著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是站著,並且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姿勢站著;

我們坐著的時候,知道自己坐著,並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姿勢坐著;

我們躺著的時候,要知道自己躺著,並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姿勢躺著。

大家可以從上面的行住坐臥開始覺知起,因為如此覺知,方便簡單,而且很有效果。

穿衣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穿衣,怎麼穿衣,穿的什麼衣服;

吃飯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吃飯,對吃的什麼,怎麼吃,咀嚼的感覺和菜的味道,都要十分清楚;

洗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洗碗,怎麼在洗,水溫、氣味、聲音、手感,等,都要十分清楚的知道。

貪念的時候,知道自己貪念,嗔恨的時候知道自己嗔恨,執著的時候知道自己執著,妄想的時候,知道自己妄想,懶惰的時候知道自己懶惰,等等,如此覺知下去。

第四個階段:非我

也就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這種修行的最大好處,就是病痛來的時候,可以通過觀察病痛來脫離痛苦,從而讓自己可以得到輕安與快樂。

佛教說五蘊非我,也就是說身心不是我,既然不是我,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迷失其中呢,我們可以從裡面抽離出來,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身心的種種變化。

修行止觀,就看你選擇觀察哪裡,有人喜歡觀察走路時腳底的感覺,有人喜歡觀察坐著的時候,與椅子接觸的感覺,有人喜歡觀察躺著的時候,身體與床鋪接觸的感覺。

我們的身體每天會誕生很多感覺,至於喜歡觀察哪裡,看個人的喜好與偏愛,然後就可以通過觀察,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

當我們把一處觀察好了,就能夠很自然很本能的觀察其他的感受了。

第五個階段:修定

禪修,就是靜慮,也就是打坐,靜坐,靜坐很多人都懂,但是一般很難做得到。

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大,所以,前期修禪,不在乎你坐多久,不在乎你是否入定,不在於你是否會金剛坐,也就是說,你不需要掌握禪修的坐姿,你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哪怕你坐在床上,坐在椅子上,不一定需要你盤腿,就普通的坐著,就像平常那樣坐著。

但是一定要放鬆,通常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放鬆、安靜、少想;

第二個階段,就是放鬆、安靜、少想、堅持;

第三個階段,就是放鬆、安靜、無想。

當你坐著的時候,你的上半身一定要挺直,頭要抬起來,一定要告訴自己,不能睡覺,而是要默守安靜。

很多人剛開始坐的時候內心很難安靜,這個時候,你要告訴自己,我應該安靜下來;

很多人剛開始坐的時候,想要睡覺,那麼,你要告訴自己,我不能睡覺;

基本上所有的人剛開始坐的時候,都是思緒萬千,那麼,當你想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我不能想,馬上安靜下來,馬上不要考慮任何問題。

通過不停的告訴自己,不能睡覺,要安靜,要少想,再堅持一會。這樣,持續的坐下去,人會越來越放鬆,人也會越來越輕鬆,煩惱會越來越少,頭腦會越來越清晰,面色也會很好,內心也會越來越清淨。

很多人在禪修的時候,總是妄想紛飛,很容易陷入妄想之中,所以,我們要保持覺知,當我們在妄想的時候,馬上知道自己在妄想,然後把心收回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自己妄想的時候,馬上知道自己正在坐著,以什麼姿勢坐著,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坐著的姿勢和狀態,也就是覺知身體,這樣就是觀身收心。

如果在坐的過程之中,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有其他感覺的,我們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那種感覺,不要順著,也不要躲避,正確的方法,就是觀察。

禪修,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可能你剛開始坐,你就能夠成功,而是要經常靜坐。

飲食方面:儘量清淡,吃完飯之後散步,消化食物之後,再來靜坐。

時間方面:如果工作繁忙,就晚上抽一點時間來靜坐,十分鐘也好,三十分鐘也好,一個鍾也好。

姿勢方面:坐在椅子上也行,坐在床上也行,不盤腿也行,如果能夠盤腿,那是最好。

核心部分:坐的時候,放鬆,安靜,少想,妄想的時候,馬上能夠覺察,然後去覺知自己的坐姿,並對坐姿能夠十分的清楚,用這樣的方式,把心收回來;如果身體有異樣的感覺和感受,或者是明顯的一些感受,就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這些感受。如此坐下去,就可以淨化內心,心生愉悅。

第六個階段:不動

這個階段,主要是堅持,讓自己堅持的時間長一點,也就是,讓自己儘量保持安靜,保持清醒,不妄動,輕鬆、安靜、少想的坐下去,目的是坐的時間長一點。

第七個階段:定境

這個階段,就是在禪定之中,安靜、無想,並持續的體驗著禪悅。這樣的境界,需要累積修行,才能夠達到。

相關焦點

  • 通過打坐實現入定,禪修者能依序證得不同的覺悟,獲得最終的解脫
    也不能僅僅為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脾氣,而是要實現制心一處的入定。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一、禪修者必須入定,才能明確地知道制心一處的解脫境界。不管通過什麼方法實現入定,目的都要實現制心一處。後續的所有修行,都要用到制心一處。只有通過制心一處,才能確認沒有任何雜念的解脫境界。
  • 要以放下一切的心理安心打坐 才能保證自己實現制心一處的入定
    通過前兩章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要確保自己經過三個月打坐,成功實現入定,首先要準備一個安靜的房間,還要堅持每天打坐一小時。這一章我們來學習,打坐的四大心理準備:一、要有長時間打坐的心理準備。打坐禪修是一件持續的訓練,每一步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不要期盼快速達成,不可期望一蹶而就。每一個人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有所收穫,才能取得相應的修行成果。對於我們目前學習的打坐入定,首先就要安排出整整三個月時間。我們要用這三個月時間,克服自己身體的疼痛和不適,減弱、減少和去除自己的所有念頭。
  • 佛教禪定打坐快速入定的方法
    修禪打坐要快速入定,就要具備一些能夠促進打坐快速入定的因緣,就是修禪定當時要先離五蓋。什麼是五蓋?所謂五蓋是:昏沉、掉悔、嗔、疑,還有貪慾。當這些凡人的煩惱沒有現前的時候,如果修法正確,都有機會入定。如果有這五大煩惱在的話,就很難入定。除此煩惱的因緣之外,我們身體上的有些病理或心理上的障礙,也會影響一般人修禪定打坐快速入定。
  • 三個常見的禪修方法 能夠幫助你順利入定
    這年代還有人能夠入定嗎?既是當今的學佛者發出的疑問,也是當今的學佛者發出的哀嘆。入定,已被現在的學佛者,看成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境界,是一個難以達到的狀態,似乎已是沒有人可以實現的。以至於今天的學佛者,都不禁要發出,這年代還有人能入定的疑問和感嘆來。入定,是一個學佛者,是一個禪修者必須掌握的能力,必須實現的境界。如果不實現入定,我們就不能真正地明白佛法在講些什麼,不能真正明白佛法的般若智慧是怎麼回事。
  • 觀呼吸時停止呼吸就是入定嗎?-上果下空禪師
    觀呼吸中產生不呼吸的現象,指的是聽不到呼吸的聲音,還是乾脆不呼吸了,就像入定一樣?因為我思考,如果真正不呼吸了,表示不需要空氣、氧氣了,就是沒有空氣、沒有氧氣應該也沒有問題,也就是捏住鼻子,閉上嘴也是沒有問題的,或者是頭埋在水裡也沒有問題。如果只是沒有呼吸的聲音,但還是需要空氣、還是需要氧氣,那是不是表示其實還是呼吸沒有停止?感恩師父!
  • 什麼是「禪修」?聽說禪修是有危險的,真的嗎?
    禪 修問:什麼是禪修?答:禪修,也叫做禪觀或靜坐,是改變心識的一種積極的努力。禪修巴利文是「bhavana」,意思就是「培育」或是「發展」。問:禪修重要嗎?答:禪修是很重要的。不論我們如何想要向善向上,若我們不能改變支配我們行為的欲望,改進是很難的。比如說,一個人也許了解自己對妻子沒有耐心而對自己承諾說:「從今以後,我將不再如此沒有耐心。」但不過一小時後,他又對妻子不耐煩地吼叫了。這隻因為他的個性在不知不覺中又冒出來了。
  • 淺談禪修的好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一些寺廟進行禪修體驗,特別是一些大的叢林,幾乎每周都會接待來自各地的禪修體驗者,也有不少寺院專門開設有禪修營,或是禪修班,以方便大家、成就大家的禪修願望。幾乎所有參加過禪修體驗的朋友,都從中獲得裨益,讚嘆不已。這也充分說明,禪修的好處是非常多的,值得我們長期堅持下去。
  • 怎麼才能入靜,入定是什麼意思?
    那麼入定,入定的心理安靜狀態就是入靜更深。也就是說你能夠注意力非常集中,這是從心態方面來說。從身體方面來說,入定的人身體往往會進入明顯的虛無狀態,也就是你的身體會長時間處於一種定態,不會覺得厭煩,這就是入定。那麼你們可能老是聽人說一入定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什麼都不知道了。
  • 虛雲老和尚一入定就是半個月
    禪師驚疑而又喜悅地問虛雲老和尚,才知道老和尚在不知不覺中已入定半個月了。虛雲老和尚也感覺很喜悅,還以此因緣,為自己取名為虛雲。解脫之心,猶如虛空中的白雲一樣,在人世間來去自由,無牽無掛。幾年後,虛雲老和尚去泰國化緣弘法,在一座寺廟裡盤腿打坐,也很快就進入了禪定之中。沒想到這一定就是九天,轟動泰國京城上下。國王至百姓都來膜拜,國王還請老和尚去宮中講經說法,皈依者無數。
  • 什麼是內觀禪修?
    禪修的技巧可分為兩種類型:內觀禪修(vipassana-bhavana)和平靜禪修,或稱止禪(奢摩他禪修,samatha-bhavana)。在平靜禪修中,禪修者將注意力集中於某一物體,直到心進入一種入定的沉靜狀態。禪修者發展出足夠的專注來使內心平靜,抑制諸如憤怒等精神雜質。但當禪修停止時,負面情緒終究還會捲土重來。
  • 禪修手冊:淺論禪修的調五事
    調身禪堂禪修也是動靜不二的,跑香、坐香並舉,但是都要細心善調身、息、心。就坐香來講,入座之後,首先要做好調身和調息,身安方可心安。沒有調心之前,首先要做好調身和調息,就是這個原因。先就調身來講:上座坐禪之時,是由動入靜;下座之時,是由靜而動。上下座都應該動作輕緩,不可粗暴行事。
  • 北京朝陽寺三月份將舉辦「定慧之路」止觀禪修營
    禪修營具體時間安排:2014年03月21日——04月03日【報到時間】:03月21日17:00前報到【結束時間】:04月03日17:30離寺【地點】:北京市懷柔區朝陽寺禪修中心(位於紅螺慧緣谷景區售票處旁,非朝陽禪寺,為避免混淆,特此說明)。
  • 打坐入定詳細過程揭秘(收藏)
    其實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麼時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麼入。 懂得怎麼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與出定。不懂修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樣在那裡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進入初禪、二禪、三禪,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禪。他們的靜坐經驗是什麼呢?
  • 什麼是坐禪入定?南懷瑾、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如是說
    坐禪入定是佛教裡修行的一項,坐禪就是打坐,之後心無雜念進入一種忘我妙不可佳的狀態。入定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如果你沒有把身體、呼吸、思想調好,是無法入定的。住在一禪,要把身體的姿勢調好;二禪,要把呼吸調好;三禪,要把意念調好。現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調身、調息、調意念,所以不能入定。在入定之前,身體的疼痛、麻木這些情況都沒有了,都已經突破了,整個身心已經形成一個整體的能量,身體已不是支離破碎的了。就像一個氣球一樣,整個充滿了氣,這樣才能夠安住在當下,才能夠達到初禪。
  • 禪修的基本態度是什麼?禪修是以什麼為修因?
    而禪修也一定要先因果相應,具足禪修的因,自能獲得禪修的果。禪修是以什麼為修因?它是以「菩提心」作為修因,而非以妄想心。從「因」下手,才能產生相應的「果」。經上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但此心卻常陷在紛亂之流裡,如何作佛呢?所以,禪修的修因是指「菩提心」,禪修要修的是菩提心,即是覺悟的心。
  • 淵回禪修:如何到達欲界定?學佛修道,修止觀禪定,多數卡在這
    淵回禪修:如何到達欲界定?學佛修道,修止觀禪定,多數卡在這。打坐靜坐,國學文化,儒釋道,李淵回原創。前言:欲界定要分幾步走?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不只是世間法上,做人做事如此。學佛修道,修止修定,亦是如此!
  • 神會大師開示頓悟的關鍵:禪修之法莫作意,無念之中有真諦
    神會大師開示頓悟的關鍵:禪修之法莫作意,無念之中有真諦 | 文 青衫文齋六祖著名的法脈傳人之一神會大師,生於唐中宗嗣聖元年(公元684),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晚期弟子,菏澤宗的創始者,南宗的得力人物。神會大師之所以強調「空寂無念」的境界在禪修中的重要性,因為:見無念者,六根無染。見無念者,得向佛智。見無念者,名為實相。見無念者,中道第一義諦。見無念者,恆沙功德,一時等備。見無念者,能生一切法。見無念者,即攝一切法。然而,神會大師的無念禪是與慧能大師的有所不同。神會非常強調把無念體現在行為中,似孔子所講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從禪修到禪修小鎮,中國宗教文化景區的未來
    如何有效利用宗教資源其他的景區如果要有大的突破就必須要有大創新、大手筆、大衝擊的旅遊產品,才能脫穎而出。信徒一般又以中年以上人群偏多,如何吸引年輕人,提高他們對宗教文化體驗的興趣又是一道難題。宗教氛圍的景區自然不太適宜搞一些過於「世俗」的娛樂,那麼靠什麼來提高遊客的體驗,如何讓宗教文化代替部分娛樂,又不過於深奧、枯燥、死板?
  • 老山禪思想:如何禪修好?貴州某山區懸崖驚現奇觀引發人們深思
    老山禪思想:如何禪修好?貴州某山區懸崖驚現奇觀引發人們深思 2020-08-12 10:30:0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如何禪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