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是一種修行方式,是提升自己,超越自我的一種方式,關於禪的修行,有很多種方法,下面這幾種修行次第,是幾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大家更加容易的修行,更加快速的達到淨化內心的效果。
第一個階段:正見
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確的見解,也就是對「我」的見解,對「我」的正確見解,就是無我,沒有我的存在,五蘊非我,也就是身心非我,身體不是我,心也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擁有的。
身體、感受、想法、情緒、意識等,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擁有的,也就是:色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
建立了這個無我的觀念後,就要持戒。
第二個階段:淨戒
也就是持戒,最基本的,就是:不殺生、不淫邪、不飲酒,包括不抽菸。持戒之後,就要修覺。
第三個階段:修覺
修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修身體的覺知能力。觀呼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很多人表示自己觀不好,所以覺知身體就成了一個簡單而又快速的方法。覺知身體應該這樣修行:
我們走路的時候,知道自己走路,並且要清楚的知道,是在邁左腳,還是在邁右腳;
我們站著的時候,要知道自己是站著,並且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姿勢站著;
我們坐著的時候,知道自己坐著,並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姿勢坐著;
我們躺著的時候,要知道自己躺著,並且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麼姿勢躺著。
大家可以從上面的行住坐臥開始覺知起,因為如此覺知,方便簡單,而且很有效果。
穿衣的時候,知道自己在穿衣,怎麼穿衣,穿的什麼衣服;
吃飯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吃飯,對吃的什麼,怎麼吃,咀嚼的感覺和菜的味道,都要十分清楚;
洗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洗碗,怎麼在洗,水溫、氣味、聲音、手感,等,都要十分清楚的知道。
貪念的時候,知道自己貪念,嗔恨的時候知道自己嗔恨,執著的時候知道自己執著,妄想的時候,知道自己妄想,懶惰的時候知道自己懶惰,等等,如此覺知下去。
第四個階段:非我
也就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這種修行的最大好處,就是病痛來的時候,可以通過觀察病痛來脫離痛苦,從而讓自己可以得到輕安與快樂。
佛教說五蘊非我,也就是說身心不是我,既然不是我,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迷失其中呢,我們可以從裡面抽離出來,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身心的種種變化。
修行止觀,就看你選擇觀察哪裡,有人喜歡觀察走路時腳底的感覺,有人喜歡觀察坐著的時候,與椅子接觸的感覺,有人喜歡觀察躺著的時候,身體與床鋪接觸的感覺。
我們的身體每天會誕生很多感覺,至於喜歡觀察哪裡,看個人的喜好與偏愛,然後就可以通過觀察,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
當我們把一處觀察好了,就能夠很自然很本能的觀察其他的感受了。
第五個階段:修定
禪修,就是靜慮,也就是打坐,靜坐,靜坐很多人都懂,但是一般很難做得到。
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大,所以,前期修禪,不在乎你坐多久,不在乎你是否入定,不在於你是否會金剛坐,也就是說,你不需要掌握禪修的坐姿,你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哪怕你坐在床上,坐在椅子上,不一定需要你盤腿,就普通的坐著,就像平常那樣坐著。
但是一定要放鬆,通常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放鬆、安靜、少想;
第二個階段,就是放鬆、安靜、少想、堅持;
第三個階段,就是放鬆、安靜、無想。
當你坐著的時候,你的上半身一定要挺直,頭要抬起來,一定要告訴自己,不能睡覺,而是要默守安靜。
很多人剛開始坐的時候內心很難安靜,這個時候,你要告訴自己,我應該安靜下來;
很多人剛開始坐的時候,想要睡覺,那麼,你要告訴自己,我不能睡覺;
基本上所有的人剛開始坐的時候,都是思緒萬千,那麼,當你想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我不能想,馬上安靜下來,馬上不要考慮任何問題。
通過不停的告訴自己,不能睡覺,要安靜,要少想,再堅持一會。這樣,持續的坐下去,人會越來越放鬆,人也會越來越輕鬆,煩惱會越來越少,頭腦會越來越清晰,面色也會很好,內心也會越來越清淨。
很多人在禪修的時候,總是妄想紛飛,很容易陷入妄想之中,所以,我們要保持覺知,當我們在妄想的時候,馬上知道自己在妄想,然後把心收回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自己妄想的時候,馬上知道自己正在坐著,以什麼姿勢坐著,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坐著的姿勢和狀態,也就是覺知身體,這樣就是觀身收心。
如果在坐的過程之中,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有其他感覺的,我們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那種感覺,不要順著,也不要躲避,正確的方法,就是觀察。
禪修,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可能你剛開始坐,你就能夠成功,而是要經常靜坐。
飲食方面:儘量清淡,吃完飯之後散步,消化食物之後,再來靜坐。
時間方面:如果工作繁忙,就晚上抽一點時間來靜坐,十分鐘也好,三十分鐘也好,一個鍾也好。
姿勢方面:坐在椅子上也行,坐在床上也行,不盤腿也行,如果能夠盤腿,那是最好。
核心部分:坐的時候,放鬆,安靜,少想,妄想的時候,馬上能夠覺察,然後去覺知自己的坐姿,並對坐姿能夠十分的清楚,用這樣的方式,把心收回來;如果身體有異樣的感覺和感受,或者是明顯的一些感受,就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這些感受。如此坐下去,就可以淨化內心,心生愉悅。
第六個階段:不動
這個階段,主要是堅持,讓自己堅持的時間長一點,也就是,讓自己儘量保持安靜,保持清醒,不妄動,輕鬆、安靜、少想的坐下去,目的是坐的時間長一點。
第七個階段:定境
這個階段,就是在禪定之中,安靜、無想,並持續的體驗著禪悅。這樣的境界,需要累積修行,才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