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和服」別成禁賞櫻花的理由

2020-12-11 明話頻道

文|若夷

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被指穿「穿和服」的青年男子對記者表示,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當地警方回應稱,衝突起因系其中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入校賞櫻,此事正在調查之中,「調查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衝突的全過程」。(上遊新聞 3月25日)

在遊客密集、人流如織的賞櫻花過程中,基於維護旅遊秩序的需要,在保安與遊客之間出現一些摩擦糾紛,原本並不足為奇,但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從當事雙方,還是當地警方的事後回應來看,上述肢體衝突事件,真正起因卻並不是我們熟悉一般的旅遊秩序,而是相關遊客身上所穿的服裝——「和服」。

據悉,早在2002年,武漢大學校方就曾出臺過文件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而在2009年,還曾發生過「一對母女穿著和服入校遭到驅趕」事件,此事引發熱議後,此規定便沒再認真執行。今年,武漢大學又傳達了穿和服不準進校園的規定,「口頭通知的,沒有形成文件。」

「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這樣的校規,或許確實能為學校保安制止相關遊客入校賞櫻的行為提供了依據,證明「肢體衝突」事件之所以發生,並非是相關保安並非出於個人好惡的任性為之,但問題是:像「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這樣的規定本身,是否具備足夠充分的合理合法性?答案恐怕是未必。

因為無論是國家法律,還是從一般公序良俗角度,這樣的規定事實上都是缺乏明確依據的,這也就是說,一個遊客究竟穿何種服飾賞櫻花,只要不違反法律、違背公序良俗,就是其不容幹涉的個人自由。更何況,相關遊客所穿的服裝究竟是和服還是唐裝,尚未確鑿定論,仍在「調查之中」。

當然,之所以會出現像「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這樣的禁令,並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一個心照不宣且顯得有些微妙的理由事實上是:「和服」是日本文化的象徵,允許穿和服入校賞櫻,「會傷害國人情感」。但筆者看來,這樣的理由實際上顯得很牽強,並不真正站得住腳,甚至顯得非常幼稚和荒唐。

很明顯,如果因為日本的關係,「禁止穿和服」是合理的,那麼櫻花本身是否同樣也該被禁止?要知道,正如和服一樣,櫻花之於日本及其文化的關係同樣十分深厚密切,日本甚至被稱為「櫻花之國」。進一步,如果「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是合理的,那麼日本人本身否同樣也應被禁止在中國賞櫻花?再進一步說,我們是不是該禁止開日本車走中國路呢?

而如此一來——凡是與日本相關,便禁字當頭,便想當然地認為「會傷害國人情感」,那麼這樣的情感是否顯得有些太過敏感、脆弱,不僅不利於展現一流大學應有的開放、包容氣度,也不足以充分彰顯我們應有的文化自信?

畢竟,「和服」並非日本軍裝,更與日本侵華歷史,扯不上什麼直接必然關係。因此根本不宜簡單將「穿和服」與「傷害國人情感」「不愛國」等標籤掛鈎、劃等號。更不用說,上述事件中的所謂「和服」,目前仍只是「疑似」,而當事人一直強調自己穿的是「唐裝吳服」。

眾所周知,從歷史文化淵源上看,日本和服原本就源自唐裝等我國古代服飾,存在十分明顯的繼承關係,這正如日本雖被稱為「櫻花之國」,但櫻花的原產地實際上卻在中國一樣。這種背景下,如果僅僅因為反感日本和服,便累及唐裝等我國古代服飾及其背後寓意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否顯得太過捨本逐末、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穿和服不能在武大賞櫻花是什麼邏輯?
    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上遊新聞以《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和安保人員發生肢體衝突》為題作了報導。  對非專業人士而言,唐裝與和服區別在哪裡,恐怕是一件很難說清的事情。因此,把唐裝看成和服是大概率事件。
  • 穿和服賞武大櫻花,怎麼了?
    據媒體報導,近日,武漢大學教五教學樓旁,校方保衛人員與兩名賞櫻花的青年男子發生肢體衝突。珞珈山派出所回復上遊新聞記者稱,衝突起因系其中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入校賞櫻。而從記者獲取的視頻中,穿和服男子則表示「我穿的是唐裝。」  都知道,日本和服多由唐朝服飾改制而來。在有人的眼裡,青年男子若穿「唐裝」,民族情感可以接受,若穿「和服」,民族情感不可接受。似乎爭論的焦點應集中在「是和服還是唐裝」上。不過,冷靜一想,即便青年男子穿的是「和服」,那又怎麼了?
  • 武大穿和服賞櫻花精日懟精英
    武大穿和服賞櫻花精日懟精英2019年3月26日又是武大櫻花盛開怒放季節,3月26日武大事實直播觀賞櫻花,美中不足的是有兩個穿和服的男子與武漢大學保衛人員發生衝突。對此,被指穿「和服」的男子聲稱他預約了,我是刷身份證進的大門。此事到底誰是誰非,現在還是一盆漿糊。此外,武漢大學校園110一名工作人員稱,2002年,校方曾出臺過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翻閱以往2009年時,也有一對母女穿著和服入校遭到驅趕,此事引發熱議後,此規定便沒再認真執行。
  • 在日本,穿和服賞櫻花的十有八九是中國人!
    作者:補刀客 補壹刀 文/陳小刀每年3月中旬到4月底,是日本人賞櫻花的季節。由於氣候溫度的不同,有的地方櫻花開得早,有的地方開得晚。在刀哥之前留學的東京,櫻花一般是在3月下旬開放,上野公園、明治神宮、新宿御苑等都是東京賞櫻花的好去處,並且總是擠滿了人。櫻花在日本文化中有特殊的位置,而賞櫻也是日本人的習俗之一。日本人賞櫻的時候並不只是簡單地拍拍照就完事兒了,實際上,很多日本家庭往往會在櫻花樹下擺上豐盛的食物,如飯糰、刺身、和式點心等,坐在櫻花樹下,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聊著天。
  • 武大不許穿「和服」賞櫻花?
    據上遊新聞報導,3月24日下午,武漢大學教五教學樓旁,校方保衛人員與兩名賞櫻花的青年男子發生肢體衝突。視頻截屏記者獲得的一段1分34秒的視頻顯示,一名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青年男子和另一穿著休閒裝的青年男子,被四名校方保衛人員按在地上。他倆掙紮起身後,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男子大聲重複喊著:「憑什麼打人?」,很快他又被保衛人員掀翻在地,接著他起身說:「我穿的是唐裝。」在其身旁,穿休閒裝的男子被保衛人員勒著脖子,保衛人員鬆手後,他倒地不起。
  • 在日本賞櫻花,日本人根本不穿和服,中國人卻樂此不疲!
    一年一度的櫻花季來臨,這讓日本的旅遊業迎來高峰期,很多熱愛旅遊的中國人都紛紛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賞櫻」之旅,而且還會有個很特別的現象,那就是日本人賞櫻花不穿和服,中國人卻樂此不疲!不過他們賞櫻花和日本人賞櫻花不同,日本人賞櫻花是次要,溝通感情是主要,而遊客只是單純看櫻花,拍幾張照片就完事了。有去日本旅遊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麼一個現象,櫻花園裡常有不少穿著和服的人走動,多數人會以為這是本地的日本人,但事實上他們大多都是中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 我支持武大保安禁止遊客穿和服入內賞櫻花
    陽春三月,櫻花燦爛。武大的櫻花最出名,每當這個季節都會吸引全國很多遊客慕名來賞櫻花。最近武大保安跟遊客因為穿和服的問題發生衝突。衝突的具體細節並不清楚。網上也議論紛紛。我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但是我堅決支持武大的保安禁止穿和服入內賞櫻花。
  • 學生穿「和服」賞櫻花被打?並說穿的是唐服?其實和服是唐服子孫
    唐服春去秋來,又到了櫻花盛開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櫻花的盛開往往會吸引很多人們前去賞花!而武漢大學的櫻花便是中國非常盛名的,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去觀賞。其實賞櫻花是日本的傳統,在日本,櫻花是日本的國花,他們賞櫻花時,往往會穿著和服觀賞。但是在近日,國內武漢大學,某學生疑似穿「和服」進校賞花,結果被保安阻攔並發生衝突被打。但被打的學生卻是大聲的說道他穿的是唐服。那唐服與和服有什麼區別呢?
  • 男子穿和服賞櫻花被保安暴打,男子:我穿的唐裝!
    近日,武漢大學門口出了一件事引發網友爭議,男子穿著自認為是唐裝想要進入武漢大學賞櫻花,被保安認定為和服拒絕入內。男子和朋友不幹,與保安理論,進而引發衝突,保安迅速將其按在地上制服。據悉,事發當時,男子和朋友去武漢大學第五教學樓附近的大門進入,校園保安人員一直拒絕穿疑似和服男子進入校園。男子和朋友強行進入,被保安按在地上,男子和朋友大聲爭辯:「你們憑什麼打人!」說完這句,保安又將其按在地上,他起身爭辯:「我穿的是唐裝!」他的朋友也被保安人員制服。
  • 穿和服不等於精日,但遊客要遵守武漢大學賞櫻花規定
    而且,在武漢大學的情況說明中,忽略了遊客穿和服這個網友非常關注的重要問題。穿和服不違法從法律角度說,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原則,穿和服不是違法犯罪行為,因為我國沒有一部法律明文規定禁止中國人穿和服。這意味著要不要穿和服是一個人的自由和選擇,他人無權幹涉。在法治社會的今天,一定要有這個基本常識。
  • 男人穿和服賞櫻花,被武大保安打,事件揭曉後令人憤怒!
    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都是櫻花綻放最美的季節,花瓣漫天飛舞時,空氣中也染上了一種浪漫的情愫,給年後江南一帶持續的陰雨天帶來了一絲柔情。賞櫻花在國內最聞名的地方,就是武漢大學了,在高等學府裡賞櫻花,又多了層人文氣息。
  • 男青年穿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被暴打 預約也不行?
    三月賞櫻唯有武大 三月正值欣賞櫻花的好季節,但是3月24日一名身穿和服男青年進武漢大學賞櫻花被保安當場按倒打稱倍感委屈爆粗口 稱自己是按照正常流程網上預約刷身份證進入園內的。並再三強調自己穿的是唐裝吳服並非和服。
  • 穿「和服」賞櫻花引發衝突?武漢大學回應:17年前就曾禁穿
    當事人:一場誤會3月25日上午,被指穿「和服」的青年男子主動聯繫記者稱,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記者:你是哪兒人?從哪兒來看櫻花?當事人:東北人,在瀋陽上大學,特意慕名來武漢大學看櫻花。記者:有沒有想過,穿這類服裝到武漢大學看櫻花引發爭議?當事人:我愛國,我沒穿和服,我是中國人,武漢大學保衛人員也是中國人,中國人不能打中國人。我下次不穿這樣的衣服去容易引起誤會的地方了。
  • 看櫻花為何要穿和服?
    時值櫻花季,武漢大學櫻花盛開,花開花落,優雅唯美。許多愛美的人士喜歡穿上和服,漫步在花瓣飄零的櫻花樹下,享受這一份短暫的浪漫時光。也有一些指責的聲音,認為作為中國人,就不該穿日本的和服,來表現自己最亮麗的外形和最美好的心情。這不,3月24日,一男子穿"和服"進武大賞櫻疑遭保安毆打。那麼,問題來了,賞櫻花時該不該穿和服呢?
  • 「和服賞櫻花」風波:對武漢大學要多些理解
    「和服賞櫻花」風波持續發酵。近日,兩名賞櫻花的遊客與武漢大學安保員發生肢體衝突,再一次將這所名校推上了風口浪尖。之所以說「再」,是因為這些年,因為賞櫻花問題,武漢大學已經不止一次被動地登上新聞頭條。此次,因為吸引眼球的「鎖喉」照片、激烈衝突的現場視頻、充滿話題的「和服賞櫻花」。瞬間,一起本來正常的遊客與安保矛盾的事件成為社交媒體的爆款。矛盾聚焦於武漢大學安保人員因為遊客穿「和服」拒絕其進入校園(這是武漢大學的內部規定),後者則辯稱自己所穿為「唐裝」。
  • 青年男子穿和服在武大賞櫻花,引發肢體衝突,孰是孰非?
    這兩日,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的視頻在網上瘋傳,人們不禁要問,孰是孰非,誰對誰錯呢?提起武漢在櫻花,註定與日本脫不開關係。1938年,武漢淪陷後,珞珈山成為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的司令部,1939年,為了慰藉日軍的思鄉之情,從日本引種來櫻花在武漢大學老齋舍前種植。還有一部分是中日建交以後日本人送給周總理的,周總理選擇種在武漢大學,意在銘記歷史,繼往開來,同時提醒日本人,中國人不會忘記歷史。但現在只知道武漢櫻花的扔很多,但已經鮮少有人知道,除了櫻花,被稱為中國最美校園的珞珈山曾作為戰時首都和抗戰中心的核心地而存在。
  • 武漢大學回應:17年前曾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花
    (原標題:武漢大學:17年前曾出臺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花)3月25日上午,武漢大學110回復上遊新聞記者稱,2002年,校方曾出臺過文件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此外,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稱,將會發布通告,公布事情始末。
  • 武漢大學:17年前曾出臺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花
    3月25日上午,武漢大學110回復上遊新聞記者稱,2002年,校方曾出臺過文件規定,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此外,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稱,將會發布通告,公布事情始末。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上遊新聞以《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和安保人員發生肢體衝突》、《上遊對話被指穿「和服」的男子:我是中國人,我穿的是唐裝》、《視頻曝光: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武大賞櫻花起衝突》為題作了報導。
  • 不準穿和服去武大賞櫻花,這是誰的禁忌誰的笑話
    文 | 杜虎  武大櫻花天下有名,武大賞櫻出現連帶爭議,也是屢見不鮮。  3月24日,武大教五教學樓旁,校方保安與兩名賞櫻花的青年發生衝突。次日凌晨,珞珈山派出所回復媒體稱,衝突起因是其中一名青年穿著類似的和服所致。再後來,當事青年受訪說是誤會。
  • 櫻花•和服
    想不到這幾天那裡鬧出一場風波,起因是有人穿和服進去觀賞櫻花和看他那身行頭不順眼的學校保安起了衝突。再就是拿著南京大屠殺說事兒,說「你去南京穿和服招搖試試不把你打死」。這話的恐怕有點孤陋寡聞,年初南京一場大雪過後,我在蜂鳥攝影網站的人像版上看到一組女孩子穿和服拍的照片,當時我一看就知道那是在明孝陵拍的,拍攝者也不否認。因為那色彩搭配很漂亮,我還下載了幾張。下面這張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