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火車站位於南京浦口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唯一保存民國特色的火車站。始建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是津浦鐵路的終點。抗戰時期,中國戰事正緊,這裡承擔著悠關國家性命的物資運輸工作,北接天津河北,南通安徽江蘇,浦口火車站成為了連接11省的交通樞紐。
它的整體風格是英式建築,異國風情很濃,亦非常堅固。曾經歷了日軍侵華的兩次炮火和文革中一次特大火災,但它的外殼和主體絲毫未動,只是樓內木結構的樓梯樓板被更換了三分之二,現僅有三分之一還保留了昔日的面貌。
在大橋沒有修好的年代,順著津浦線南來北往的旅人,在浦口火車站停駐,等著火車拆成一節一節車廂。運上浦口碼頭,再通過輪渡再運送過江,上海到北京的旅客,都得從浦口碼頭中轉。於是江北岸的浦口碼頭,與江南岸的下關碼頭,成為了南京城熱鬧非凡的地方。
(1967年前,浦口至下關的火車輪渡)
這裡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故事發生的地點……
上世紀90年代,是浦口碼頭和南京北站最熱鬧的時候。那時候,春運前,江浦、六合都有班車直通這裡,南來北往的乘客大包小包,匆匆忙忙,還有一簇簇,一團團,在廣場圍坐候車的人。
後來,這裡慢慢的被外地人淡忘了,改成了「南京北站」。再後來旅客越來越少這裡不斷減少車次,直到一趟開往蚌埠的慢車成了全部。
曾經的浦口火車站熙攘熱鬧,燈火通明。
現在的浦口火車站早已人去樓空,落寞、蕭索的像是無人打掃的大舞臺。
就如同有首歌裡唱的「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一切美麗舊年華,明日同步拆下。」
航拍浦口火車站視頻
浦口火車站預計改造成民國風情小鎮,在保護歷史建築的基礎上,打造歷史文化展示區和影視基地。
浦口大馬路 雪藏的舊時光
大馬路原是老浦口的繁華所在,不到400米長馬路兩旁一家挨一家積聚了許多商家和店鋪,日夜人來人往。
在印象中這裡有上規模的南北貨商店、新華書店、亭子狀的烤鴨店,還有製作麵條的小店,肉店、布店、理髮店、煤球店、照相館、早點鋪、藥店……
一應俱全,所有生活事務在這裡都可以搞定。
重要的是,這裡都是久居幾十年的老街坊,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們,時常在飯點時間從張家竄到李家玩。誰家的兒子處了個新朋友,半天就能傳遍整個小巷。誰家閨女要出嫁,一條街上的鄰居都會出來看熱鬧。不長的街道上,包含了所有的人情世故。
(港務二公司)
港務局的分房最令人羨慕,上班距離港務二公司只有幾分鐘的路程。既是鐵飯碗,收入又穩定。
港務三公司又叫浦口煤港,是長江內河最主要的煤炭聯運的港口,直到現在,每天都有送往南鋼的運煤小火車。90年代,煤港的工人身份讓人敬仰。一人在煤港,全家不愁吃喝。
長大後,因為家靠著煤港,新華街、保健村多少戶人家裡的門窗不敢開,因為這兒有飄不完的煤灰,清理不完的粉塵。
佔據童年記憶裡的一味美食就是大喜餛飩。雖然是藏在津鐵村的一個小巷子裡,但這完全沒有阻擋大家對它的熱情!沒火之前,都是靠口口相傳,來吃的很多都是家門口人,吃一碗還餛燉能碰上幾個老熟人。吃完還不忘跟老闆韶上幾句。
自從上過十八頻道的標點美食後,柴火餛燉火了,不僅城裡的人開車過江過來吃,外地的食客也慕名到這兒來一碗。
午飯老川浦牛肉麵也是少不了的。
滷好的麻辣牛肉是最愛,吃多少稱多少,最後再來一碗老滷麵,經濟實惠的同時也是回味悠長啊。重要的是,他家滷好的牛肉是可以外帶的。
吃完飯,能夠讓大傢伙消食散心的地方就是浦口公園了。免費開放的園子,大門連「浦口公園四」個字都沒有,卻是老浦口人最愛逛的地方。一組健身器材,幾個桌球臺,拱橋、假山、紫羅蘭連廊,半個小時就能遊玩的透。浦口公園的一年四季,有老友在這兒敘舊,也有14中的學生在這裡約會。
穿過公園,小門出來就是浦口14中,不遠就是浦口醫院。大馬路七號的「桐月春至」,很美的店名,最喜歡門頭上的那句「我們愛著舊光陰。」賣咖啡的同時還是一家經營著80年代各種小「古董」的店。
這裡有小時候人手一臺的小鋼琴,panda收錄機,幸福牌暖水瓶,還有城區的老門牌。舊時代的老物件,時常會讓人想起當年充實滿足的生活。
對於每一個進店的客人,老闆總愛問是路過還是什麼,聽到更多的人回答的都是特地前來。老闆叫老萬,很有味道的文藝青年,旨在搜尋城市的記憶。店內「歡迎拍照」,「可以外帶」的標誌,讓人對這家店的好感瞬間就能爆棚。
現在的大馬路,伴隨著老浦口人入眠的,依舊有船鳴也有火車鳴笛。有人說這裡三十年不曾改變,木質的老屋子早已陰暗、潮溼。也有人說區政府搬走,火車站停運,這裡難免失落。
還有那些關於老浦口的記憶
老浦口曾因浦口碼頭和浦口火車站,繁華一時,車水碼龍,好不熱鬧。隨著時代高速發展,繁華也隨之沒落。江北新區成立之後,這裡越發顯得不合時宜,難逃拆遷的命運。隨之而來的是一代老浦口人的分離和一段有關老浦口記憶的沉睡!
和平老街是一條沿著老浦口火車軌道而建的一條街道,這條老街上住著的基本都是老浦口人。吃過午飯,搬把椅子,坐在自己家的門口,午後慵懶的陽光灑下,眯著眼睛好不愜意。醒來之後,幾個人圍在一起打牌,消遣午後的時光。
浦口碼頭的名字幾經更迭,可謂命運多舛。浦口碼頭經歷戰爭,又走進生活。
如今,可以選擇公共汽車、地鐵到達城南,還是有一些人,選擇輪渡。賣菜的大媽、大爺挑著擔子上輪渡,將城北新鮮的蔬菜挑到城南賣掉;為了到城南的方便。一些人騎著摩託車、電瓶車上輪渡,也是威風極了。
浦口碼頭融入一代代浦口人的生活,承載著一批老浦口人的記憶。
在浦口你一定知道馬自達。每次下了船之後,那些馬自達車主吼吧吧的就把車往行人身邊推,恨不得直接把人推上車。要是碰到下雪天,身份就調轉了,我們一路問還到這裡,還到那裡而馬自達車主傲嬌地開始漫天要價!
在浦口有一座天橋,橫亙在浦口碼頭和浦口公園之間。那是個鐵道口,上面架有一座天橋天橋。破破爛爛的,每天這裡都要擋個三四次,每天必擋一次時間長的,大概需要四十分鐘到一個多小時。
早晨七點多,大人孩子趕著去上班、上學時,每天下午五點左右大人孩子下班放學時,兩邊被堵住的人啊車啊,那叫一個浩蕩,雖然有天橋,但是電動車摩託車都走不起來,就怕趕船的碰上擋道。
一到傍晚,浦口公園集滿了人。抱著娃散步的,遛狗狗的,圍著下盤棋的。公園裡有遊泳池,溜冰場、遊樂園、亭子,那時遊泳池和溜冰場總是擠滿了人,情侶喜歡來這裡談戀愛,小時候我們看猴子,玩滑梯。
浦口公園正大門對面還有一個廣場,上世紀這裡是孩子們的天堂。可以套圈,看小金魚,有修腳的、刮鬍子的,還有冰糖葫蘆、麻辣燙、棉花糖等等小吃。你一定還記得這些場景吧。
老浦口有一處購物天堂。位於浦六路上的浦口服裝城。浦口服裝城裡面商鋪眾多,裡面物品種類多,一有盡有。從小到大的衣服就是在這裡購買的,便宜又耐穿。一到周末,過節更加熱鬧,東西便宜質量又好,是老浦口人鍾情的地方。
7月7日上午11點,承載著一代浦口人記憶的浦口服裝城,走到了時間的盡頭。服裝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轟然倒下,也塵封到了歷史的記憶長河中……
▲服裝城拆除前
浦鎮車輛廠,是老浦口最有名的廠子,它在民國時代就存在了。這家企業已經成為浦口人心目中老南門的代表。浦廠一天鳴氣很多次,提醒職工上班。浦鎮車輛廠,後來更名為中國南車集團,後又與北車合併,成為中國中車集團。
它還有自己的學校,職工上班把孩子送到學校,下班接回來,有時候一個職工接好幾位職工的孩子。浦廠一天鳴氣很多次,提醒職工上班。小時候上學不用看鐘只要聽到鳴氣,就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到了點自己呼哧呼哧的往學校跑。
老浦口有一條東門老街。東門老街有1.4公裡長。老街不像江南古鎮的小巷子,比較寬,可以容兩輛小車通行。在這裡生活過的老浦口人都知道,小時候這裡還是青石板路,街上有一進一進的院子,抄個近路,就可以到旁邊的左所大街。
這老街上藏著很多老東門人珍貴的記憶。東門染坊、風火牆、東門電影院....
東門染坊、風火牆...
東門電影院...
老浦口有好多春秋遊景點。珍珠泉、林散之紀念館、鳳凰山公園的烈士塔是讀書時候春遊秋遊必去的地方。路程不遠。上學時,一聽到要去春秋遊,就好興奮,一聽到回來要寫作文,就哭鼻子!
曾經我們感慨,老浦口是一個被南京遺忘的角落,老浦口數十年來似乎看不到什麼變化,老浦口人也一直過著暮鼓晨鐘的生活。我們抱怨老房子舊、街道泥濘,生活不方便。
突然間,老房子、老街道一處處拆遷了,朝夕相伴的老鄰居,老朋友,老夥計突然間就走散了!那些我們伸手可觸的地方逐漸成為破碎的畫面與記憶。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明天的浦口也一定會更好。
老浦口!
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來源:南京吃喝玩樂、紫金山視頻、南京有個號
浦口發布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