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不出門,這兩天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2020-12-25 談古興今

正月初二禁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都要帶女婿回娘家,稱為「回門」。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這正與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滿街巷攜夫牽兒回娘家的景象相映成趣。出嫁女回門有下列禁忌。

第一:忌帶回的禮物是單數

出嫁的女兒在初二這天回娘家時攜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單數是晦氣的。在廣州,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禮餅和糖果,由母親分送鄰居及親友,一如過年的情景,此禮雖輕,但反映的情意卻甚濃,是真正的「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外嫁女對娘家的殷切思念。

按傳統風俗,此日外嫁女及丈夫只是中午在娘家用餐,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吃開年飯。

第二:忌不發紅包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還須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進家後要給小輩每人一個紅包。

正月初三的禁忌

正月初三的禁忌是較特殊的,也很有特色。大年初三俗稱為「赤狗日」。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會帶來不順利,因此農曆正月初三是兇日。

第一:忌外出和拜年

「赤」字有「赤貧」之意,外出衝犯赤狗會招致貧窮。所以人們一般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家都不可以。萬一以後這家出了什麼不好的事情,會怪你一輩子的。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在身上,來化解口舌。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戍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第二:忌吃米飯

大年初二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第三:忌掃地、乞火、汲水

大年初三又稱為小年朝,即天慶節。在這一天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傳說宋代宮廷節日一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第四:忌打擾老鼠娶親

這一條比較有意思,傳說初三晚是「老鼠娶親」的時間,這一天不要開箱櫃,並且一般人都會儘早睡覺,以免打擾鼠輩親事,俗稱「你打擾它一天,它就打擾你一年」。

第五:忌不給老鼠「米妝」

當晚也會有「老鼠分錢」的習俗,即在家中角落撒鹽、米、糕餅供鼠輩們享受。這些給老鼠的「米妝」,表示新一年裡與老鼠共享收成。

大年初三稱為「豬日」又叫「小年朝」

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年初三,又叫「小年朝」。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於井欄,並將井上除夕所封的紅紙條揭去,名曰開井;有些地方,人們掃積塵於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岔路口,以示送窮。

小年朝又為穀子生日,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穀物減產。

相關焦點

  • 【春節文化】正月初二習俗和禁忌
    出嫁的閨女在娘家吃的最後一頓飯為麵條,就連關公誕辰、馬神誕辰這些日子,也是——撈麵。正月初二習俗回娘家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
  • 春節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大年初二即正月初二,春節的第二天,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習俗一: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春節習俗:為何出嫁女兒要在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一、初三不行嗎?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消失,永遠沉溺在過去;也曾經有一些新的文化習俗興起,他們在新的時代,煥發著新的光芒;還曾經有一些文化習俗,即使歷經千年的滄桑,依舊屹立不倒,穿越千年的文化積澱,依舊光彩照人。
  • 正月有哪些習俗禁忌?正月習俗匯總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傳統習俗,尤其是在正月裡每天都有不同的傳統習俗與禁忌,反映了中國濃厚的文化特色。那么正月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本篇文章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正月傳統習俗匯總,一起來了解一下。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2014大年初二是幾號 正月初二的習俗與禁忌一覽
    2014大年初二是幾號 正月初二的習俗與禁忌(圖片來源:搜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2014年大年初二是幾號?2014年大年初一是2月1日,農曆正月初二,星期六。大年初二禁忌忌回門禮為單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 民間風俗:為什麼出嫁女回娘家大多數是正月初二,初一不行嗎?
    一、正月初一不能回娘家?實際上不僅僅是初一,按照老一輩的說法,要到正月十五「送完年」,才算過完一個完整年,初一有講究,隨後的初二、初三……都是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明天就是初二了,大部分地區認為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這一天不管是普通人家還是做生意的,都免不了隆重祭祀一番,畢竟人們都希望新的一年自己得到財神爺的保佑,能發個大財。另外正月初二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水神的生日在這天,所以家裡不能洗衣服,甚至於不能洗頭。當然南北風俗區別比較大,具體還是要按照當地習慣來,除此之外正月初二還是出嫁女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 正月初三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
    正月初三的習俗有哪些?為什麼在這天不能掃地、汲水?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後,人們開始籌備過春節。從小年到除夕大家都會,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忙碌。比如小年這一天要祭灶,農曆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屋等,一直到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 老上海拜年如何講究:初二回娘家,初三不提水
    老上海拜年如何講究:初二回娘家,初三不提水 仲富蘭/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2017-01-29 07:52
  • 正月初二 | 回門日
    很多地方在這一天有回娘家的習俗,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二要祭財神、送家堂……大江南北風俗不同,相同的卻是對中華傳統的傳承。回娘家回娘家是大年初二最有特色的風俗之一。這一天對已經出嫁的女兒來說最為期待,封存在記憶中娘家的鞭炮聲、娘家的年夜飯、娘家的過年味在這一刻尤為濃烈,精心打扮、置辦禮品、攜夫帶子,回門團聚此刻更是頗具儀式感的歸寧。
  • 大年初三習俗及禁忌盤點
    初三小年朝 赤狗不吉利初一到初三都是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相同。以上關於初三的習俗、禁忌,但隨著歷史發展,像天慶節、赤狗日、餓鬼日,等等這些民俗已經在逐漸淡化和消失。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開井日。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 農曆正月有哪些禁忌?
    那麼,正月裡有哪些日子對於某些屬相是不太適宜辦大事的呢?如果你是生意人,那麼,正月裡哪些日子不適宜開市呢?,或者其他穀物做成麵食,獻給死者,然而正月陽氣上浮,陰氣也同樣上浮,有時往往活人和死人只隔著一層幾寸薄的洋土,如果你不小心把糧食掉在地上,千萬不要撿,要趕快離開此地,如果你故意扔掉糧食,後果不堪設想!
  • 正月初一到初八!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但是在有些地方正月初三有著不能出門習俗,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他們認為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
  • 大年初一過年有哪些禁忌 正月為什麼不剃頭
    你知道大年初一過年禁忌有哪些,大年初一習俗各地又有什麼不同嗎?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掃地等等,這些你都知道嗎?大年初一過年禁忌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才不會將財富與財運洗掉。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早上忌吃稀飯、葷食、藥。
  • 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原來是這樣……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你知道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娘家嗎?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這一天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 春節後,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忌諱和習俗
    春節是我們國家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而農曆新一年第一個月是重要月份,聚集很多節日,因此需要注意習俗與禁忌也不少。那麼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2018年新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哪些習俗與忌諱講究?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 傳統年味有講究 --正月初一到初三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 閩南春節習俗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甲飽
    春節長假還沒來,小林和她的丈夫就開始籌劃7天假期怎麼過。夫妻倆新婚不久,今年打算留在廈門過年。作為「土著」,小林給丈夫「科普」閩南過年的習俗。  小林說,正月初二是一定要回娘家的。在閩南,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日」。小林和丈夫給父母準備了大紅包,回家時將雙手奉上。
  • 正月初二回娘家,嶽父嶽母家的「女婿宴」,吃得越多丈人越高興!
    今天是正月初二,在這一天,很多嫁出去的女兒都會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正月初二回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有的女兒回娘家必須帶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然後由自己的母親豐送給鄰裡,鄉親就像過年的情景一樣。
  • 正月初三為何要燒門神紙?除了穀子生日外還有哪些習俗?
    正月初三為何要燒門神紙?除了穀子生日外還有哪些習俗?民間流傳的各種習俗,其實都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正月初三作為農曆正月的第三天,也有很多大家不甚了解的諸多習俗。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所以正月初三又被稱為「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