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賈方方 姜秋芳 婚姻與家庭雜誌 收錄於話題#她行動2個
作者:賈方方 姜秋芳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後,各地婦聯組織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常規工作中求創新,在機遇和挑戰中謀發展,新時代家庭建設、促進婦女就業、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成果豐碩,亮點頻現,異彩紛呈,在這裡小編就帶領大家實地一一領略。
——小婚家
在農村,不少家庭是丈夫外出打工賺錢,妻子留守家中照顧老人和孩子。平日裡,除了照顧老人、孩子,她們也有一些空閒時間,想找份工作貼補家用。
可是,因為時間不固定且零散,又不能離家太遠,這樣的就業機會少之又少。這可把姐妹們愁壞了。
河南省周口市也曾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過,自從市婦聯落實了「巧媳婦」工程後,姐妹們個個都忙了起來,生活也是大變樣。
01
鍛「巧手」:昔日貧困戶,如今老闆娘
周口市婦聯最先打的是思想牌,讓姐妹們自覺參與進來,比如在「巧媳婦」工程點建立「婦女之家」,開展「鄉村出彩巧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引導廣大婦女長「志氣」。有「心」參與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技」傍身。
為此,市婦聯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培訓,為姐妹們鍛造了一雙雙致富巧手。
2014年,鄲城縣寧平鎮安莊行政村趙樓自然村的陶坤霞家庭被定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
陶坤霞因為燒傷失去了右手,丈夫趙紅傑是聾啞人,雖然夫妻倆勤奮肯幹,但隨著照顧老人和孩子的開銷逐漸加大,家裡還是入不敷出。
針對這種情況,鄲城縣婦聯駐村工作隊對其進行幫扶。經過多方考察,最終幫陶坤霞選擇了高效經濟作物種植作為脫貧產業。
聽完專業介紹和講解,陶坤霞也覺得這個定位特別適合自己。考慮到陶坤霞先前沒有這方面經驗,幫扶隊還專門為她聯繫了技術人員上門一對一指導。
前期考察紮實,後期執行認真,陶坤霞的種植基地在當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陶坤霞邊種邊學習,為充分利用土地,她與時俱進地實施了瓜與辣椒間作套種,收入大幅度提升,2017年底成功脫貧。
如今,她已經發展種植辣椒20畝,草莓大棚3個,精品西瓜大棚12個,帶動周邊10多名留守婦女成功就業。
2015年,張園園的丈夫因車禍右腿截肢,一家老小的經濟支柱瞬間倒塌,他們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根據她家的實際情況,村「兩委」、村婦聯為其制定了專門的脫貧幫扶發展計劃,介紹她參加養殖技能培訓,發展肉兔養殖。
找到方向後,張園園幹勁十足,每日天不亮就開始忙活,深夜還到兔棚觀察肉兔的生長情況。
她還購買了許多肉兔養殖方面的書籍,利用一切空閒時間,一本本地啃,一點點地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園園終於在2017年賺到了第一筆錢,並於2018年成功脫貧。
如今,她正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將肉兔養殖技術和經驗分享給更多需要的農戶。
2017年,商水縣巴村鎮前黨村的王小紅患上了惡性腫瘤,被納入貧困戶。
在被幫扶的過程中,王小紅得知扶貧工作中缺少懂電腦的人員,電腦專業畢業的她二話不說,主動提出要來志願幫忙,分文不取。
就這樣,她白天跟村裡的扶貧責任組長一起入戶走訪,晚上回到家整理資料。
因為工作勤奮,能力突出,2018年村「兩委」換屆選舉時,王小紅被選舉為村委委員。
自己受了益,王小紅也希望能盡己所能讓更多的人受益。為此,她主動出擊,引進鼎晨電子廠的磁環加工項目,將手工繞線需要的加工材料分發到農戶家裡,針對不同年齡層次安排相應的工作。
眼見著大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鄰村的姐妹們也紛紛加入這個行業。後來,王小紅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成立了漁網編織合作社,帶動全村90餘戶農戶、10餘戶貧困戶就近就業。
在婦聯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華麗變身為自立自強的「巧媳婦」,做起了老闆娘。她們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領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02
施「巧策」:外出攢經驗,回鄉放光芒
除了激發婦女內在動力,市婦聯還出臺了一系列「巧策」。
對婦女創業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摸清婦女貸款需求,開闢貸款綠色通道,成功吸引許多外出婦女回鄉創業、居家婦女自主創業。
鹿邑縣丘集鄉夏莊村是典型的貧困村,一直以傳統農業為主。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很多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王巧就是其中一個。
雖然工作出色,也很受老闆器重,但她卻沒法陪在老人孩子身邊。
事實上,多年的積累,王巧已經有了很好的縫盤加工手藝,如果老家能有這樣的廠子,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躊躇之際,恰好遇上了好政策,王巧決心回鄉創業,創辦了羊絨衫縫盤加工點。
為幫助王巧更好地發展,鹿邑縣婦聯帶她出去培訓,協調相關部門爭取政策、項目。
2018年初,在縣婦聯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王巧建成了 200多平方米的生產場地,加工點也變成了加工廠,還被定為「巧媳婦」工程示範培訓基地。
如今,公司已順利完成孵化,面向市場獨立運營。王巧不僅自己成了老闆,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更解決了85名姐妹的就業問題,人均月增收3000元。
不只有傳統手工業,更有熱門的電商行業。
沈丘縣的李彩霞很早就外出打拼,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後來,在和家人的溝通交流中,李彩霞了解到家鄉的許多土地無人耕種,而種植的綠色產品也因為沒有銷售渠道賣不出去,她決定回鄉創業。
2019年,在多方支持下,李彩霞的支農寶電商成功上線,負責對接全縣種養場和加工基地,通過網絡讓農產品上線,網銷沈丘農特產品120多種。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做電商的同時,李彩霞帶領講師們對300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培訓,包括如何做電商、種植、養殖等技術,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既可以就業,也可以創業。
在此基礎上,她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2人在村級種養基地就業,確保他們不再返貧。
眼見著越來越多的人返鄉創業,居家的姐妹坐不住了,扶溝縣江村鎮的村民段麗敏也動了創業的念頭。
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她發現編織漁具勞動強度小,入行門檻較低,是一項婦女能幹且輕巧的活兒。
於是,她果斷成立了麗敏漁具編織廠,專注於戶外地籠產品生產及銷售。
在經營中,段麗敏大膽創新,採取「車間+農戶+就業」的經營模式,以扶貧車間為依託,對員工免費進行技術培訓,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
考慮到大家不能長時間離家的現實情況,做工方式也非常靈活,既可以在車間內生產,也可以領料回家做,深受村民的歡迎。
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段麗敏的編織廠越做越好,目前已輻射帶動21個行政村300餘人就近務工,每人每天能拿到50~80元的工資。
人們常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相信在好政策的吸引下,返鄉創業、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
只有切實幫助農村婦女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才能真正做到老人不空巢、孩子不留守、婦女有錢掙、村村無閒人、家家有存款。
未來,周口市婦聯將繼續以實施「巧媳婦」工程為切入點和重要抓手,上下聯動,提檔升級,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巾幗力量,也期待更多姐妹變身「巧媳婦」,書寫更多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故事。
(感謝河南省周口市婦聯對此次採訪的大力支持)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中國情感幫助全媒體平臺,關注女性自我成長、親密關係維護。溫暖風趣,與你聊聊愛情婚姻那些事兒;專業理性,力邀眾多心理諮詢師,為你解答情感困惑;線上線下,微課沙龍情感陪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誌)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投稿郵箱:1192562621@qq.com
轉載及商務微信:jiaodanhong003
親愛的小夥伴,
微信改版後還找得到我嗎?
原標題:《家有「巧媳婦」,幸福來敲門 | 她行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