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場名為「軌道交通土地價值捕獲研究」的研討會在南昌舉行,主辦方是世界銀行與南昌軌道交通集團,專家們研討的是一個世界性的地鐵運營難題——如何回收地鐵經濟的外溢效益,讓地鐵建設和運營進入良性軌道。這為南昌地鐵未來運營帶來可借鑑的國際先進理念。4天前,南昌地鐵2號線項目獲得了世界銀行2.5億美元貸款。
用世界的錢建設南昌地鐵
南昌建地鐵,哪來這麼多資金?在城市交通擁堵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地鐵建設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讓很多人關心的是,南昌市能不能負擔地鐵建設所需的龐大資金。
南昌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正緊鑼密鼓地施工,2號線一期工程計劃7月動工。按照南昌地鐵建設遠景規劃,未來的地鐵線將達10條,總投資約3000億元。巨額建設資金從何而來?南昌軌道交通集團董事長毛順茂給出答案:用世界的錢建設南昌地鐵。
5月10日,世界銀行與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正式籤約,給南昌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2.5億美元低息政策性貸款。該項目自2012年7月立項到正式籤約,僅歷時9個月,創下江西單體利用世行貸款額之最、全國利用世行貸款效率之最。
金融信貸、長期債券、合作合資、吸引社會資金……南昌地鐵融資渠道多樣。
南昌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總投資約182億元。早在2011年初,獲得了140億元貸款額度的銀團貸款,建設資金基本落實;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總投資約160億元,其中利用世行貸款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53億元),使用年限為30年,與商業貸款相比,每年將節約利息近6000萬元。
據了解,目前南昌地鐵3號線已啟動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和報批工作;4號和5號線的建設規劃也正在編制。南昌軌道交通集團負責人說:「南昌地鐵建設不差錢,少用財政的錢,用世界的錢。」
儘管地鐵3號線開建時間尚未明確,但建設模式已明確——與香港地鐵合作,共同投資建設。目前正與香港地鐵公司就PPP模式進行洽談,力爭今年籤訂協議。香港地鐵是全球唯一實現盈利的,因此,其建設和運營模式受到各地追捧,北京地鐵4號線等線路就是與香港地鐵公司合作,採用的是特許經營類型的PPP模式建設、運營。
建市民「坐得起」的地鐵
南昌地鐵每公裡建設成本高達六七億元,每條線的運營成本每年約2億元,在沒有形成地鐵交通網絡前,運營肯定是虧損的,形成網絡後預計也只能是票務收入與運營成本基本持平,但不能彌補建設成本。
南昌地鐵如何才能實現「建得起、用得起、坐得起」的目標?答案是:作為全國第23個開建地鐵的城市,後發優勢讓南昌有條件在吸取先行城市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地鐵+社區」的發展模式,通過對地鐵車站、上蓋空間及沿線周邊有效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綜合開發,形成以地鐵站點為中心的集交通、居住、餐飲、購物、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服務性社區。用「地鐵經濟」反哺地鐵運營。
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有關負責人說,南昌地鐵之所以能夠引起世界銀行的關注,原因在於模式的創新:一是公共運輸一體化的建設理念,二是「地鐵+社區」的模式。該項目先後經過世行專家4次評估,專家認為南昌地鐵「地鐵+社區」的創新模式有望破解地鐵的「虧損定律」,並將此模式作為一項課題進行研究。
南昌對地鐵沿線以及地鐵即將到達區域周邊的土地進行有效控制,用土地出讓的收益來彌補建設和運營成本;對「地鐵經濟」進行開發,如在1號線規劃、建設過程中,就對24個站點和周邊土地上蓋「地鐵商業」進行了策劃定位,依靠物業收入來彌補運營的虧損,從而實現地鐵運營的良性循環。
地鐵或改變生活方式
當城市迎來地鐵,改變的不僅僅是出行方式,還有市民的生活方式。距離2015年地鐵1號線通車的時間越來越近,「地鐵商業」,這一全新的商業模式也即將在南昌浮出水面。
南昌市民未來的「地鐵生活」會是怎樣?南昌軌道交通集團已描繪出藍圖:「吃住生活在地鐵、購物娛樂在地鐵、幸福享受在地鐵。」通過對「地鐵+社區」模式對地鐵物業及附屬資源進行深度挖掘,能夠有效滿足周邊社區居民絕大部分需求。
早在兩年前,南昌軌道交通集團就啟動了地鐵1號線沿線站點的商業定位策劃,勾勒出一條「黃金走廊」。如紅谷灘新區的地鐵珠江路站、八一橋西站、綠茵路站、會展路站、豐和站以及秋水廣場站,分別被定位成中央生活中心、南昌西部區域餐飲娛樂休閒中心、總部基地區、高端金融區、贛江景觀區,白領階層、高端商務人士和普通上班族、外地遊客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吃、住、玩和購物的場所。
在《南昌市商貿服務業發展規劃(2011-2015)》中,就將「地鐵商業」這一南昌新商業模式納入其中,確定了雙港站、八一橋西站、地鐵大廈站、秋水廣場站、中山西路站、八一館站、八一廣場站、彭家橋站、謝家村站、高新大道站、太子殿站、奧體中心站等12個重要商業站點。(來源:江西日報 記者鄭榮林)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