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學者傅佩榮:30歲讀儒家,40歲讀道家,50歲讀《易經》
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後讀道家, 50歲左右讀《易經》 這套《傅佩榮詳說經典系列》(精裝版),包含了傅佩榮教授對儒家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家經典《老子》《莊子》,以及《易經》的深入淺出的解讀。該叢書跨越了文學、歷史與哲學,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
傅佩榮:狹義的國學必須緊扣人生觀價值觀來讀
【回復到經典本身】 北京晨報:您說國學經常被誤讀,比如孟子所說的「性本善」本意是什麼? 傅佩榮:在《孟子》書中,「性善」一詞出現兩次。這個說法是要反對「性無善無惡」、「性可善可惡」,以及「善惡是天生註定的」三種說法。孟子強調人對於善的態度是「水向下流」,「火向上燒」,「野獸奔向曠野」。
-
島內專家學者之傅佩榮:臺灣著名「國學大師」
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2009年6月,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個人簡介】 研究領域:儒家、道家、易經、形上學、先秦哲學、宗教哲學。
-
《微觀國學》:孟子的快樂之道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號不詳,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孟子有今天的成就跟她母親的明智也很有關係的。其代表作《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們共同編寫完成。
-
孟子有三樂,曾子有三思
1、孟子有三樂孟子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稱霸天下卻不算其一。哪三種呢?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二、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說完這三樂,又重複說:「君子有三種快樂,稱霸天下卻不算其一呀」。怪不得那些統治者不用他呢,在統治者看來,所有不以稱霸天下為目的的學說都是耍流氓呀。而在孔孟看來,所有不以仁義為目的的統治也都是耍流氓呀。道不同,不相為謀。OK,散!
-
儒家學派的孟子一生在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樂趣呢?
孟子是一個特別喜歡找快樂的人。我們來看看他所追求的快樂是什麼,也領會體悟一下。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君子(孟子當然是君子,有一句他的名言大家可能都聽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非常剛正,坦蕩的一個人)有三件事很快樂,而稱王稱霸不算快樂。
-
傅佩榮:父母過世守喪三年,才能使我們心安
沒有人逼你守孝三年 本期主講:傅佩榮,當代華人世界一流國學研究專家,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哲學教授。 2009年6月,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 人類與動物的差別之一,是人類的幼兒依賴父母的時間最長,遠超過其他動物。
-
孟子眼中的「快樂」和「君子的形象」
孟子的譬喻中,賢者有三,一是堯舜,二是周公相武王,三是孔子。之所以他們被評選為賢者,是因為他們真正是服務人民的人。同樣,孟子的理想不是要自己一統天下,而是要協助君王治理天下,與前述聖賢一樣,承擔起天下太平的責任。
-
《孟子》民貴君輕的真義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
孟子之學提倡民貴君輕?不必閹割,篡改,為政現實中本為帝王之術
他們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經濟基礎,包括政治理念和訴求都有根本不同。究竟是以哪一個民眾體系和階層為貴,何者為最貴?商人,血緣遠之貴族,農民,庶民還是黔首?其中有的有經濟地位而無政治地位,有的相反。有的什麼地位都沒有,有的自身的自由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放,有待於進一步解放的奴隸新國人。究竟孟子之民所指為何?
-
解讀《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譯文:梁惠王說:「我對於治理國家,已經盡力了呀!
-
孟子三樂,你做到了嗎?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在《孟子》一書中提到孟子有三種快樂:《孟子·盡心上》中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
今有聖誕快樂,古有君子三樂,我們當以何為樂?
在這個人人道著聖誕快樂、喜氣洋洋的日子裡,不禁在想我們沒有聖誕節的時候,我們的先輩是以何為樂呢?戰國時期亞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簡單來說就是,君子有三種快樂,但稱王天下不在這當中。
-
《孟子》解讀:學會與他人分享成功和喜悅,就會變得更加成功
分享快樂給他人,就會變成雙倍的快樂,分享煩惱給他人,也會減少一半的煩惱,將自己的真心分享給他人,也同樣會獲得他人的真心。懂得分享的人,往往會更加快樂與幸福。孟子的第一章有寫: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
孟子與孔子並稱,幾句話挑明君子有三樂,「亞聖」果非浪得虛名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
-
孟子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指的是什麼?
《孟子》不講心靈雞湯。《孟子》也不是永遠都是對的,按需要去解讀經典本身就是對經典的褻瀆,這世上沒有永遠的聖人,只有永遠地在製造聖人。《孟子·離婁章句上》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易經學習筆記: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第一集
傅佩榮老師的詳解易經曾經聽過不少,但沒有系統學習過。於是,決定每天一集或者兩集,再系統學習一遍。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的第一集:包羅萬象,易經的基本概念。一、八卦的來歷1、易經是周朝以前知識的總結。9、易有變化,不變,簡易三個意思10、要記先天八卦圖,用天地,日月(離坎),乾坤生六子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二、先天八卦圖三、八卦的象徵
-
《孟子》起名,既有才華,又有風度翩翩的氣質
這句話講述了,在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與他人分享的快樂,並且,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要有一個寬廣的心胸,這樣才能有無限的快樂。因此,為孩子起「與樂」這個名字,是希望其在未來的生活中,是健康快樂的,而且這個名字還有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蘊藏在其中,很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