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山: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滿眼裡古村石院,記憶裡故事傳說

2020-12-12 傳統文化新視界

山東省鄒城市西南二十公裡處,有座上九山古村,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處罕見的石頭村落。

上九山村始建於北宋初年。因南山東有一山泉,常年清流,泉旁有一古松樹,蒼勁挺拔,故取名為古松村。明洪武年間,村民由山西遷來定居,見周圍有大小九個山頭,又取名為上九山村。古村坐落在兩山之間,九個山頭環繞四周,石屋、石院、石牆、石階、石井,天造人設,渾然而成,人住石頭房、腳踩石頭路、院牆石頭壘,俗稱石頭村。

穿過山門,剛一進村,就有一座八角形的水井映入眼帘。因為年代久遠,井口的石頭上被繩索磨出了一道道印子。時至今日,村裡的老人仍然會肩挑兩隻水桶,在深達十幾米的井內使勁搖晃井繩,打上來的是冰涼的泉水。

踏入上九山村,感覺走進了一條石頭砌成的河流。村裡到處是石頭,石橋、石牆、石屋、石板凳、石頭路……近看遠瞧,環顧四周,滿眼裡都是石頭。很多東西是用石頭做的,房屋是石頭建的,院牆是石頭壘的,臺階是石頭砌的,小桌是石頭搭的,板凳是石頭堆的,磨盤是石頭打的,連家家戶戶院子裡的神臺都是石頭做的。走在村中的小路上,幾乎每走幾步腳下就是一塊巨大的巖石,順著石頭的紋路望去,許多房屋是直接建在巖石上的。

這些石頭,穿越歷史長河,流經千年歲月,無聲地訴說著人世間的悲苦歡樂。傍石成長的古樹,水墨畫般靜靜挺立,經年不變地飄灑著點點清香。幽深的胡同裡傳來了悠長的叫賣聲,合著石磨轉動的吱吱呀呀的聲響、鳥兒在樹叢中長長短短的啼叫、此起彼伏的雞鳴犬吠的吵鬧。耳聞目睹的親切場景,讓人盡情搜索記憶深處的家鄉村落。

順坡而上,慢慢走進村裡。酒坊、油坊、粗布坊和豆腐坊,還有村中的老學堂,布局清晰、簡樸。大戲臺、老茶館映入眼帘,鑼鼓敲起來,藝人吼起來,幾聲山東梆子,一段呂劇唱腔,或停下,或慢行,細細品味,頗有古風。繼續向前走,古村作坊街「上九胡同」進入視野:美酒、香油、柳編、粗布、石磨麵、木輪車、捏泥人.....腦海深處的記憶化作了眼前觸手可及的真實,不由地放緩了腳步,感受著一處又一處的驚喜。

村中最有名望的是臨河而建的"蕭進士院"。蕭龍溪是北宋開寶年間的進士,考取功名後,曾到江南任職,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從嚴治家,美名流傳。出來蕭進士院,走進東面的鄭家胡同,胡同的盡頭就是"六和院",當地村民又稱為"厚大門"或"孝賢院"。主人姓鄭,兄弟六個,和父母臨院而居,六處院落各自獨立又整體互通,暗含了儒家忠孝和合、嚴謹齊家的理念。此院落是上九山村淳樸民風、忠厚人家的代表,也是千千萬萬個農村家庭的一個縮影。

山風徐徐,流水潺潺,音樂舒緩,行走古村石街,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遐想無限。每一個臺階,都見證了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玩樂,留下了山裡人沉重而踏實的腳步。小小的庭院、低矮的房門,充滿過古村人的樸實、善良、純真、快樂!悠長的石街、窄狹的石巷,記錄下千百年來早作晚息的悠閒慢生活。門口的樹蔭下、石桌旁,仿佛還能看到三五個人一手端著碗,一手拿著饃饃和鹹菜,一邊吃一邊聊,三皇五帝,唐宗宋祖,諸葛哭周渝,關公戰秦瓊,金戈鐵馬,愛恨情仇,古今多少事,都在閒談中。

「枕山、水繞、面屏」,村子周邊連山環繞,充滿詩情畫意,傳統建築特色鮮明,以及剪紙、刺繡、柳琴戲、柳編、傳說、婚俗等古玩手藝,充滿了尊儒重道、民風樸實的鄉土民俗。上九山村地處孔孟文化的發源地,村莊的選址、規劃、布局,房屋的建築、裝飾,村民的風俗、傳說等,很多受儒家思想和風水文化的影響。每家的小院都是古石建築的四合院,院北面是大門向南的正房,正房兩側為東、西廂房,正房門左邊有供臺以祭祀族先。老人住正房,子女住東、西廂房,村民們信奉著孝道、仁義和禮儀的傳統。

現如今,上九山村還完整保存著三條明清時期石頭建成的街巷,古石院300餘個,古石屋1200餘間,鄉土古石建築數量多且保存基本完整。在過去的考古挖掘中,曾在村子南頭發現的漢墓中出土了古錢幣,古錢幣上有「貨泉」二字,確認為西漢王莽時期的貨幣,這說明此村莊最晚在西漢晚期就存在,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民間傳說,伏羲女媧成親、哪吒斬龍、日月潭、梁山伯與祝英臺、七星連珠、古廟奇光等,這些神話故事美麗、迷人而又神奇,成為這個石頭村不可分割的古老記憶。

五月的上九山,綠樹成蔭,蛙聲陣陣,間或白鵝成群,不時有泉水從石坡靜靜流過,又為古村憑添了些許靈動的韻味。站在村中的某一處角落,抬頭凝望陽光透過樹葉照見的斑駁,滿眼裡是錯落有致的石屋石牆,入耳的是若有若無的天賴音響。時間是懂事的,仿佛在這裡凝固,讓人靜下心來,和古村院落融為一體,產生一種穿越的感覺,忘記了今夕何夕,不想從哪裡來,也不想到哪裡去。

相關焦點

  • 上九山: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滿眼裡古村石院,記憶裡故事傳說
    山東省鄒城市西南二十公裡處,有座上九山古村,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處罕見的石頭村落。上九山村始建於北宋初年。因南山東有一山泉,常年清流,泉旁有一古松樹,蒼勁挺拔,故取名為古松村。明洪武年間,村民由山西遷來定居,見周圍有大小九個山頭,又取名為上九山村。
  • 上九山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滿眼裡古村石院,記憶裡神話傳說
    山東省鄒城市西南二十公裡處,有座上九山古村,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處罕見的石頭村落。上九山村始建於北宋初年。因南山東有一山泉,常年清流,泉旁有一古松樹,蒼勁挺拔,故取名為古松村。明洪武年間,村民由山西遷來定居,見周圍有大小九個山頭,又取名為上九山村。
  • 看我美麗的家鄉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世外桃源」般的鄉村等您邂逅
    朝九晚五、燈紅酒綠、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是否勾起了你對自己家鄉的眷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玫瑰鎮,這裡沒有鋼筋水泥「機械式」堆成的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式人潮擁擠的街道,沒有你不言我不語的冷漠。
  •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2018「環廣西」南寧-弄拉景區賽段
    2017年精彩回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馬山縣弄拉生態旅遊景區位於馬山縣城東南部古零鎮弄拉屯,距縣城23公裡,距首府南寧市110公裡,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利,上(林)馬(山)二級路依傍而過,平均海撥500—700米, 由12個弄場組成,總面積2555畝,是典型的峰叢巖溶景觀。
  • 富縣茶坊街道: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延安市富縣茶坊街道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繪就出了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畫卷。數九寒天,走進富縣茶坊街道辦,各村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茶坊街道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各村基礎設施。組織成立巡河員專班,對沿岸垃圾、河道內垃圾漂浮物進行定期清除。定期組織衛生大掃除和宣傳教育活動的同時,引導群眾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 「鄉村旅遊」白銀花村·顧家善: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花村·顧家善: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顧家善仿古牆來了之後才知道,這裡的村民確實大多姓顧,先輩是500多年前由蘇州遷移過來的,大家遵循「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的古訓,而且一直保留著種植花木、改善居住環境的傳統,花村·顧家善因此而得名。
  • 魯南千年石頭村-鄒城上九山古村落遊記
    1/遊上九山古村 在孟子故裡鄒城市西南部,有一處古老的村莊——上九村,屬於低山丘陵地帶。這裡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悠久的人文歷史景觀,吸引著眾多的探訪者。
  • 藍田玉都民宿酒店 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體驗記憶裡的那一抹鄉愁
    同時酒店特提供關中地區的傳統美食,讓入住酒店的客人體驗傳統關中美食特色,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記憶裡的那一抹鄉愁,體驗家一般溫暖的感覺。入住民宿酒店,晚上可以在露臺上吃水果、看星星,就如同在家中一樣親切。玉都民宿酒店一般都親自接待客人,與客人互動。在客人入住前一天,民宿酒店就要提醒他們安排好出發時間,如果預定報到時間客人沒到,也要打電話詢問情況,是否需要派去接等服務。
  • 美不勝收:雨意氤氳中的上九山古村
    山不高,巖石裸露,樹林一綹一綹的,有點稀拉。古村就依偎在山腳下,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有山即有水,山藏水,水繞山,水是人們生存的第一條件,有水即有人家,古村得益於水,水來自於山。村囗有個牌坊,是女媧廟。有女媧,便有伏犠,他們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女媧廟是什麼樣子,女媧真是人首蛇身嗎?
  • 滿是石頭傳說的寧海伍山古村
    白雞司晨、五龜守村……  滿是石頭傳說的寧海伍山古村  在寧波市區東南面,三門灣畔坦蕩如砥的濱海平原上,有五座海拔不足百米的低山丘陵,自北向南分別叫松岙山  ▲ 車岙港與松岙港  關於石頭的美麗傳說  據村裡老人說,伍山村得名來源於伍家嶼,而伍家嶼村原名叫伍龜嶼,卻與村裡流傳的一個神話故事有關。
  • 上九山古村:千年古村落,梁祝結拜地
    元末中原大戰毀於戰火,明洪武年間(1368年)鄭、聶、滿三氏由山西遷來定居,因周圍有大小九個山頭,故取名為上九山村。古村落獲得眾多榮譽上九山村坐落在兩山之間的山坳裡,南北狹長,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山清水秀,風景怡人。
  • 看得見山,望得到水,楊家堂村又如何在青山碧水間把鄉愁留住?
    上周,我們從無錫自駕去了位於浙江西南部的麗水[音lí shuǐ]——一個「看得見山,望得到水,留得住鄉愁」的地方。 百度上說,麗水是浙江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佔到全省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基地。
  • 俺家就在河岸上住 望山見水記住鄉愁
    俺家就在河岸上住 望山見水記住鄉愁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1.28 星期二 站在現代都市與記憶鄉關的十字路口,城鎮化的腳步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者 劉蘭星鄉戀三代人念叨老村歷史    膠州李哥莊鎮河榮社區由河榮一村、二村組成,相傳建村於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因地處大沽河下遊,淤土肥沃,取名河淤莊,解放後人民生活欣欣向榮,遂改名河榮莊。建國後,幾經分合,河榮一村、二村最終合為河榮社區。
  •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我的青山綠水故鄉情
    當那些來自城市的同學津津樂道地談論他們住的高樓大廈,我總是在心裡默默地想:青山—我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卻貧窮落後的故鄉啊! 讓我拿什麼來愛你?!       後來,在外打拼多年經歷許多甜酸苦辣的我儘管已具備一定閱歷和膽識,小有成績,但時間一長,漸漸地厭煩了城市高樓大廈的戒備森嚴,厭倦了生意場上的變幻莫測及爾虞我詐。
  • 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涪陵區委、區政府堅持將「守護好一方淨土」作為重點工作,全力以赴打贏淨土保衛戰,讓涪陵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全區土壤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約19平方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
  • 銅梁:望山見水寄情原鄉 市民樂享公園福利
    見水公園裡的花田中國網1月8日訊 1月6日晚,當夜幕降臨,位於重慶銅梁區城區淮遠河畔、白龍大道側的望山公園、見水公園和原鄉中央公園華燈齊放,七彩燈組和樹上的燈籠交相輝映,璀璨的夜景吸引了大批市民走出家門前去觀賞
  •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打卡終南山下的古老村落
    初見南堡寨村,是初秋驅車一路向南路途中藏著欲將成熟的稻田遠處倚著的是青色的終南山在林道裡徐行那是一種深處詩意仙境的體驗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南堡寨村的生活美好得讓人羨慕,向北對望的便是如今的大明宮遺址,腳下有滈河之水流經,背後便是巍峨秀美的終南山。
  • 記者手記|走訪大西壩村:這個地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當地幹部說,精準扶貧之前,大西壩村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村子,但經過幾年的努力,村裡越來越漂亮,還裝上了路燈,從村口一直裝到村委會,五公裡,一路都是太陽能路燈。然而,在美麗鄉村建設初期,大西壩村的老俵(當地方言,「老鄉」的意思)還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為什麼要改變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生活習慣?
  •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來這個小村,體驗「安居鄉愁」——
    常理鎮海龍村美麗鄉村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海龍村按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發展路線,積極圍繞中國沼氣博覽園項目,規劃建設沼氣陳列館、農村能源歷史博物館等特色園館,加快打造「鄉愁海龍」鄉村品牌。  要想富,先修路。去年以來,海龍村鄉村道路建設項目全長2.38公裡,路寬5米,將惠及全村所有社,目前已全線貫通,為該村產業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 看得見銀川藍 望得見湖城綠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湖城銀川煥發蓬勃的綠色生機(無人機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