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創業,80歲賺到186億身家。想成功,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2020-12-13 餐飲人必讀

60歲對於很多人來講,已經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退休生活了,但是對於桃李麵包創始人吳玉剛來講,他的創業之路才剛剛開始..

20年之後,他賺回184億身家,問鼎東北首富,

這正印證了那句老話,成功,什麼時候出發都不算晚。

1995年,60歲的吳志剛,從人民教師的工作崗位正式退休,本該拿著退休金,悠閒的享受生活,但是他選擇捉住經濟發展的熱潮,成立了一家名為「桃李」的麵包作坊。桃李一詞,來自於史記。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60歲的吳玉剛,飽經歲月滄桑,歲月給他帶來的是樸素的經營智慧:

01少即是多

成立20多年來,桃李麵包的系列的不超過5個,品種不超過30種。品種少,才能做的精。才能做得大。

也有很多人,勸吳玉剛進行多品類生產,但是都被吳玉剛拒絕了,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產品貴精不貴多的經營理念。真是秉承這樣的理念。

2018年營業收入近50億元,淨利潤超過6億元,這其中95%以上的收入都來自於「麵包」系列。

02 試點+全國推廣的推廣模式

而在產品選擇上,也並非隨性而為。有著一套整體的方法論。總結起來為:試銷+全國推廣的辦法。

每年,桃李麵包都會開發幾款新品,然後某個地區試點銷售4-6個月,通過分析數據,淘汰落後產品,把成功產品複製到其他地區進行推廣。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把精力和資源都集中在「爆款」上,讓生產效能和市場效能最大化。最終達到優化產品結構的作用。

美國人埃裡克在《精益創業》裡講了一個很主要的概念: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也就是最小化可行產品)。說的是創業者應該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時間打造一個原型產品,然後投放市場,來測試市場的反饋,而不是在一開始就投入巨大的成本做個自己認為完美的產品。

通過多年經驗積累,桃李麵包發現「爆款」其實都是最簡單的麵包品種,沒有最獨特的造型和口味,超市裡賣的永遠就那幾款桃李麵包,跟各種窗明几淨、畫風清新的麵包店裡的「文藝派麵包」比起來,可謂LOW到爆。但是擁有最廣泛的受眾。

事實證明,簡單的才是賣的最好的。桃李麵包最簡單麵包品種,比如醇熟、天然酵母銷售收入均已達億級規模

03「中央工廠+批發分銷」的生產模式,大大降低成本。

電影《食神》裡,史蒂芬周逆襲的第一步是路邊攤的瀨尿牛丸,第二步則是向銀行借款,以開實體店為名,瞞天過海直接建立工廠流水線,並為商超與便利店供貨。

而吳氏家族擴張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即異地建廠,中央廚房的模式為區域商超與便利店供貨,自己則規避開設實體店,達到了良好的經營成效。

為了構建銷售網絡,桃李麵包的批發分銷模式也是與眾不同,分為直營和經銷兩種。

對於大客戶,桃李麵包採用直銷模式,對於小客戶,桃李麵包則採用經銷商模式。

大客戶包括各大知名超市,小客戶可能只是某村的小賣部。

只要是客戶,桃李麵包都不挑食,來者不拒。

2017年底,桃李在全國已經有超過19萬營銷網點!這還只是圍繞16個中心城市所建。

平均每個中心城市可以開發出超過1萬家銷售網點!

足見其渠道拓展能力有多麼強悍。

吳志剛的創業歷程讓人佩服,尤其是在退休之後還能做出這番事業,你認為吳志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60歲退休創業,82歲身家百億,國民麵包「桃李」滿天下
    在這一次的疫情中,雖然有很多企業因為客流量減少而損失慘重,但是像生產快消品這樣的企業還是賺到了錢的。就比如中國第一的短保麵包桃李,憑藉著其美味又方便的產品優勢,成功地在這個低迷的市場賺到了錢。60歲才創業的人民教師作為桃李麵包的創始人,吳志剛一直都很神秘。1935年出生在遼寧丹東的吳志剛,雖然生在在戰爭時代,但等到新中國解放以後,吳志剛還是選擇了重新讀書。上完專科大學之後,吳志剛成為了一名絲綢學院的老師。
  • 14歲靠200元創業,曾身家240億成中國首富
    14歲的時候,他向別人借了200塊錢就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而現在,他的收入高達上百億,成為了中國東北地區最富有的人,這位富豪就是一手創辦了忠旺集團的劉忠田。14歲靠著借來的200塊錢起家,開啟了漫漫創業長路劉忠田家境貧寒,高中畢業向人借了200塊錢開始創業。
  • 調料界的「國民男神」:60歲用100元創業,卻靠8分錢賺4億
    調料界的「國民男神」:60歲用100元創業,卻靠8分錢賺4億眾所周知,在調料界有一位「國民女神」,就是大家熟知的陶碧華,其創造的老乾媽牌辣椒醬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吃飯一定要配上點老乾媽才「帶勁」。
  • 13歲家道中落,16歲開始創業成百萬富翁,85歲成為亞洲第二富
    呂志和,1929年出生於廣東江門,因為他曾祖父很小就出去海外打拼,而且成為了大老闆,所以呂志和出生的時候,家裡的條件算很不錯的,而且祖上都是做生意的,呂志和是從小聽曾祖父的創業故事長大的,在他的心理,始終認為只要努力,總會成功的。
  • 17歲服務員身家30億:窮算命富燒香,賺大錢靠方向!
    海底撈上市,創始人張勇夫婦從2017年的50億財富,到如今身家600億,一躍成為中國前50名的富豪。但身家暴漲的並不止張勇夫婦,17歲就跟著張勇做服務員的楊麗娟,在海底撈上市後,身家躥升至30億,被稱為中國最牛服務員。
  • 他從浙江小漁村走出,後創業建北京地標,今身家490億
    走上創業之路而立之年放下鐵飯碗,加班累到吐血後來的沈國軍是可以過安穩日子的,但似乎每個「成功人士」都有顆不安分的心,沈國軍的創業之路的開始,也是源於對「一眼就能看見」的生活的不滿足。對於這個決定,沈國軍現在回想起來還感嘆:當年膽子是真大,那個時候什麼也沒有,真的是白手起家。沈國軍回憶道,當時改革開放的熱潮已經襲來,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機會,他必須抓住! 離開建行以後,沈國軍向朋友借了20多萬元租下一個辦公室開始創業,據沈國軍自己稱,辦公室小到一個人走進來頭都能頂到天花板。
  • 60歲退休老人用2000元創業,靠賣雨傘一年賺20億
    而在下雨的時候人們想要出門就會穿雨衣或者打傘,而提到雨傘,應該每個家庭裡都會有一把天堂傘吧。天堂是傘業中的龍頭企業,但是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家企業是由一位60歲的退休老人所創辦的,他也因此被稱為「雨傘之王」,他就是王斌章,他的創業經歷也是十分傳奇。
  • 中國第一80後「棉花王」林廣茂—從2萬賺到20億隻用一年?
    他,2002年時,年僅21歲才畢業就開始帶著滿腔熱血接觸金融市場,結果不到半年,全部身家賠光,差點跳樓。此後反覆經歷過四次,終於熬了六年之久後,用了2.8萬元本金,在一個月時間內賺到了15萬元,後又用了半年時間達到600萬元,最終憑藉一把好運氣在30歲時「與棉花結緣」,賺到了20億的身家。他,就是中國第一棉花王—林廣茂。
  • 沒文化沒技術,35歲了,忽然想開始想學門技術,晚不晚
    大家好我是阿城,有位粉絲問我,35歲了沒文化沒技術,想學門技術晚不晚呢?我的回答有點長,全是我親身經歷真實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35歲了還想學門技術,有什麼好的建議?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35歲應該是男人最黃金的時段,也是最有壓力的時候,這個時候想的事情多,35歲之前積累,以前不懂生活難,不知道學點技術,做點小生意。現在35歲了,沒做到管理級,打工也不太如意,也做不了多久了。這個時候開始想著改變,想學門技術養家餬口,晚不晚呢?很多行業師傅會告訴你,年紀大了,有點晚了,不好學。
  • 經歷8年文革36歲開始創業,靠600萬賺了4.3億,一次豪賭巨虧200億
    《西虹市首富》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就是在一個月內花掉10個億。看到這很多人都會思考,如果自己有10個億,自己會怎麼花,大概怎麼想都想不出來吧?但是有一個人,就做出了這樣的事情,別說一個月花掉10個億了,他一天內就敗光了200億,這個人就是榮智健。
  • 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重慶60歲老人追逐兒時夢想,要在70歲前...
    追夢 60歲老人重拾畫筆△萬大爺正在作畫摩西奶奶有一句名言:「有人總說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畫畫是件很枯燥的事,你都這麼大歲數了,在家享清福不好嗎?」「人都老了,還瞎折騰啥?」……起初,萬大爺的想法並沒有得到親朋好友的認同,但在他看來,追逐夢想,60歲一點都不晚。
  • 低調的遼寧首富:40歲開始創業,今身家420億,一部手機用7年
    他創辦的嘉晨集團平均年營收586億,入圍2020年中國500強企業,而且發展勢頭相當強勁。 據悉,孫壽寬家族以100%的股權控制著嘉晨集團,所以現在他的資產自然非常雄厚,在胡潤百富榜單中,孫壽寬以420億的身家第7次登頂遼寧首富,不過因為他本人生活簡樸、為人低調,以至於不少人對他一無所知
  • 日本「最後的投機家」80歲炒股賺300億 一貪心沒了
    ★ 80歲曾賺300億,卻打了水漂 ★1976年,日本由於水泥需求急劇下降,中小水泥廠紛紛停業、倒閉。是川銀藏仔細分析後認為:日本水泥公司的下跌走勢已接近尾聲,政府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肯定要大興土木,水泥必定會暴漲。於是,是川銀藏開始默默低價吃入日本水泥公司股票。
  • 29歲,喜茶創始人身家40億
    一邊是90後聶雲宸,另一邊是80後彭心夫婦,喜茶與奈雪の茶究竟誰能搶先奪得中國新茶飲第一股?一位90後創始人的故事畢業於專科學校,創業十年身家40億聶雲宸第一次創業是在19歲。1991年,聶雲宸在江西出生,後跟隨父母來到廣東江門。
  • 中國食品業隱形富豪:50歲開始創業,77歲靠賣水餃賺得150億身家
    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的他已是77歲高齡,比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還大4歲。根據《2020胡潤百富榜》顯示,其身家達到150億元,被媒體譽為「男版老乾媽」。陳澤民從小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讀小學的時候,他常常利用課餘時間,和同學們一起到電影院、戲院撿廢品賣錢。到了初中,學校提倡勤工儉學,他學會了理髮,周末就到農村給農民理髮。還當過泥瓦工、裝卸工,擁有極強的動手能力。
  • 江蘇首富「易主」:34歲身家1450億,他的企業在全球排第一
    34歲的太平洋建設嚴昊以1450億元身家高居第一,他不僅是南京首富,還取代孫飄揚、鍾慧娟夫婦成為江蘇首富。蘇寧張近東身家也超過千億,是上榜的南京第二富豪。 60年代初,他出生於江蘇淮安一個普通的教育世家,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包括姥姥、姥爺都從事教育工作。恢復高考後,他順利考入當地的師範學院,畢業後在一所鄉村中學當語文老師。 可當時教師工資奇低,為了補貼家用,課餘時間他做起了"副業",為磚瓦廠土坯提供防雨設備。幾番折騰後,成功賺得3萬元,成為無數人羨慕的"萬元戶"。
  • 「90後喜茶創始人身家40億,你呢?」
    有人感嘆天賦驚人,後生可畏,英雄出少年,回想29歲的自己還在玩泥巴。有不懷好意的少女,見乾淨的臉龐和強大的財力便起了色心,開始打探霸道總裁的感情狀況,或者乾脆喊起來了,「老公~老公!」「想嫁給他,錢什麼的是其次,就想免費喝奶茶。」當然還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一個品牌、一個人足夠成功,確實很難避免爭議。
  • 第一個80後首富即將誕生!靠賺窮人的錢,5年攢到2000億身家
    靠窮人的錢攢到200億身家?第一個80後首富,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曾經只靠體力賺取薪酬的時代已經慢慢過去,現代社會更多的是靠著智慧賺取更多的薪酬。我們也能明顯地感受到變化,曾經人們最多的是去工廠每天重複一樣的工作,日復一日。
  • 13歲創業,16歲就成百萬富翁!他是僅次於李嘉誠的亞洲第二富豪
    直到2015年,愈近90歲高齡的他以220億美元的淨資產一躍成為了僅次於李嘉誠的亞洲第二富豪時,他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現在了公眾面前。相比於他的財富來說,他傳奇人生經歷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敬佩!13歲時,他就開始在街頭創業,16歲的他就已經成為了一名百萬富翁!
  • 64歲,海天醬油老闆身家1900億
    進入海天味業38年,龐康成功從一名「打工人」翻身成為千億身家的隱形富豪,還造就了一批億萬富翁。從近日發布的《胡潤百富榜》看到,龐康以1950億元身家躍居中國財富榜第11位,隨其一同上榜的還有26位海天味業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