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甘肅旅遊勝地:莫高窟西側的石窟藝術之宮——敦煌西千佛洞

2020-12-19 小弘說娛樂事

西幹佛洞和莫高窟、榆林窟合稱為敦煌藝術,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千佛洞開鑿在敦煌市西南黨河清流的砂質崖壁上,因地處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遊人從敦煌市西南行至陽關途中,道左不遠處即為黨河,河床北岸寸草不生的戈壁灘位於沙山盡頭的河床北岸陡崖上。這裡的陡崖深壑上樹木濃鬱蔽天,崖下灘地紅柳叢生,古木參天,溪水潺潺,環境優美,景色宜人。而西千佛洞窟在崖壁上,自西向東排列,各洞窟距河底均在20米以上,遠望形同一個個蜂房鴿舍,井然有序,蔚為壯觀。

西幹佛洞開鑿的確切年代已無從考證,著名歷史學家向達先生認為,始創時間當與莫高窟相先後,距今約有1600年左右的歷史了。從人字形的洞窟建築形式和所存壁畫風格來判斷,其大多數窟龕應為北魏時所開,歷經唐、五代、宋等朝代的維修和補葺,才日臻完善。

西千佛洞,原有洞窟約30個左右,因大部分洞窟的下層都在黨河急流的衝擊之中,加上巖層礫石粗糙,崖壁崩塌,石窟受到嚴重毀壞。現存洞窟16個,其中第1~ 3窟為唐窟, 第4~ 8窟為魏窟,第16窟為晚唐窟。其他多有坍塌,壁畫也剝蝕不清。這些洞窟從前都有甬道通連,後來塌毀,另闢蹬道,可供遊人前往觀瞻的只有9窟,其它幾個窟洞只能在崖下仰望,無法登臨,這自然給西千佛洞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

西千佛洞從石窟形制、壁畫和雕塑藝術風格看,均與莫高窟相似,因而也成為敦煌藝術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西千佛洞塑像和壁畫的神態以瀟灑飄逸、氣韻飛揚、瘦體肥衣、面容清癯、眉目疏朗、細眼薄唇、頸項細長、神情恬淡和含笑平視、賢淑聖潔為人物特徵。以佛著右袒式或通肩式袈裟。菩薩上身裸露,下著長裙,衣褶線條勁健有力,無柔和之感為衣飾特色。造型樸實粗獷,手法簡練明快,彩雕具有古樸、渾厚、莊重的風格。所有這些,都與莫高窟北魏洞窟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和特點同屬一個系統。

與莫高窟不同的是,西千佛洞北魏一石窟內南壁西段繪《賧子經》故事,東段繪《勞度叉鬥聖變》故事,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不曾有的藝術作品,可填補其空白,有獨特價值。其餘窟龕的四壁和藻井很少繪佛本生故事。另外,在第5窟東面座下有佛門弟子縣藏為其亡祖父母及父母造像寫的發願文一篇,尚有70多字可以辨認。這一北魏人的手書真跡極為珍貴,這亦是莫高窟早期洞窟所不可見的書法文物珍品。

西幹佛洞在漫長歲月裡,與莫高窟一樣經歷了盛衰的命運,受到自然的摧殘、戰火的破壞,使這座古老的藝術寶庫損失慘重。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自1961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人民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多次對西幹佛洞進行了修繕和加固,使面臨崩塌的崖體和洞窟恢復了整體性和穩定性,崖體迴廊保證了遊人的安全,同時,對洞窟周圍的園林也進行了整修和擴建,使珍貴的佛教藝術得到了有效保護。這古老的石窟藝術瑰寶又煥發了勃勃生機。如今,整修一新的西千佛洞已有10個洞窟對外開放,成為遊人在敦煌至陽關旅遊途中重要的遊覽景致。

相關焦點

  •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西而得名,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時間早於敦煌莫高窟,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均與莫高窟很相似。現存洞窟16個,只有其中9個窟可以觀賞,壁畫色澤豔麗,只是雕像基本全毀,其它窟因無法登臨只能在崖下仰望西千佛洞位於敦煌城西南三十餘公裡處的黨河北岸峭壁上,雖然名氣遠不如莫高窟,但也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鑿時間從北魏延續到唐代,現存16個編號洞窟,其中有5個對外開放參觀。
  • 西千佛洞,開鑿早於同城的莫高窟,但因後人塗抹讓人哭笑不得
    中國有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但位於首位的毫無疑問是敦煌的莫高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擁有豐富的絲路遺產和歷史遺蹟,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千年以前的石窟藝術。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並不是莫高窟,而是位於敦煌市郊的西千佛洞石窟。
  • 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從敦煌賓館動身,沿途穿過敦煌市區。敦煌市是一座精美(指特別小)潔淨(路上行人少,稀有雜亂)的城市。
  • 敦煌莫高窟:一個藝術的殿堂,這裡也被稱為千佛洞
    很多人對於一些非常具有藝術價值的一些東西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在他們的眼中其實,具有藝術價值的東西才是能夠靜下心來去欣賞的一些東西。所以,有不少的人出去旅遊的時候都是想要去這樣一些非常具有文化底蘊,並且還具有觀賞價值藝術價值的一些旅遊景點去看一看。
  • 來到敦煌:東方藝術明珠莫高窟
    到甘肅敦煌旅遊的幾乎都是奔莫高窟而來的。相傳前秦苻堅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門樂僔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歷經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營造千年之久。
  • 沙漠寶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今天,筆者想和你們講講我的敦煌之旅。早上,我們上車從柳園出發,向南行九十公裡,來到有名的沙漠寶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所在的地方。離開柳園站,柏油路伸向沙海。一路上,起伏不平的沙丘,就象大海的波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而車子就象波浪起伏中的一葉扁舟。
  • 帶你走進敦煌莫高窟
    帶你走進莫高窟。敦煌經歷了許多變遷、起伏,經歷了近5000年漫長而曲折的旅程。敦煌悠久歷史孕育的燦爛古代文化,使戈壁綠洲更加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鑲嵌在金色沙漠上的翡翠,更加美麗和燦爛。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
  • 甘肅酒泉著名旅遊景點,敦煌莫高窟藝術的塵埃,鳴沙山值得一去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
  • 中國四大石窟之首,甘肅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俗稱千佛洞,中國4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的嗚沙山東麓斷崖上 。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前秦建元二年(西元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地,見山上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 「中國四大石窟」之敦煌「莫高窟」
    曾幾時就計劃要參觀「中國四大石窟」,之前已經參觀了「麥積山石窟」,這次趁著休假自駕遊,終於選了敦煌,去參觀「莫高窟」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敦煌市東南25公裡的鳴沙山東麓,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
  • 西行甘肅,西出陽關遊西千佛洞
      離開古玉門關,車行約半小時就到了西千佛洞,它因地處莫高窟之西而得名,與莫高窟僅隔一道鳴沙山。西千佛窟始創年代應早於莫高窟,至少應與莫高窟屬同時代建造。現存石窟16個(窟、龕22個),其中1-3窟為唐窟,4-8窟為魏窟,16窟為晚唐窟。其它多有坍塌而無法登臨。西千佛洞石窟的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等與莫高窟體系相近。因而也成為敦煌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
  • 甘肅最值得去的地方,夏季旅遊必去的地方,不是嘉峪關和敦煌石窟
    月光下的嘉峪關被戈壁灘環顧的嘉峪關獨享了西北大地特有的蒼涼與雄渾,恰如其分地營造出了古之邊塞詩愴然而豪邁的氣魄,接下來就是敦煌石窟,俗稱千佛洞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莫高窟開鑿於敦煌城東南25公裡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
  • 中國石窟藝術之最——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築、彩塑、繪畫三位一體的綜合性藝術。
  • 【黨建動態】敦煌文旅局與西千佛洞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開展主題...
    活動在西千佛洞舉行,局機關黨支部全體黨員及星級飯店協會、導遊協會、戶外運動協會、旅行社協會黨員代表近30人參加。活動包括「敦煌石窟藝術交流分享、敦煌市文化旅遊發展交流分享"、《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傳承弘揚「莫高精神」主題朗誦及石窟實地參觀交流等內容。
  • 與莫高窟只隔一座鳴沙山的西千佛洞
    看了千佛洞,我們不能不去看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與莫高窟僅僅只隔一座鳴沙山。它雕刻在黨河北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時間早於敦煌莫高窟,最晚也與莫高窟同一時間。現存洞窟只有16個,而且能夠參觀的只有9個洞窟,其他洞窟只有站在懸崖下仰望。
  • 1943年甘肅敦煌老照片 80年前的敦煌莫高窟風景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1943年的甘肅敦煌老照片,拍攝者為李約瑟。1943年9月間,英國駐華使館的科學參贊李約瑟組建了中國西北考察隊,考察過程中拍攝大量西北地區老照片,同時還拍攝了大批敦煌莫高窟的珍貴影像資料。
  • 甘肅敦煌遊第三站-莫高窟和西千佛洞
    2020年9月29日,段師傅準時8:30來到酒店門口接我們,莫高窟需要提前買票,段師傅前一天已經把我們帶到市區的票務中心買票,我們買的是B類門票,A類門票是從旅遊中心直接上車,而B類門票則繞很遠一段路去坐車,下車後也要走很長一段路才能今日莫高窟,整個路段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指引,不過路上立了一些牌子
  • 甘肅的石窟,甘肅旅遊必去景點,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二
    在我國全國各地分布有眾多的石窟,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四座,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其中的兩個都在甘肅省,我們就一起看一下甘肅的這兩個石窟。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又被稱為千佛洞,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的四大石窟裡面規模最大的,也是這個內容最豐富的,是中國四大石窟之首。敦煌莫高窟歷史悠久,最早的建造時間是前秦時期,後歷經各找各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代的規模,現在的敦煌莫高窟一共有石窟700多個,大小不一,小的不足一平方米,大的能夠達到兩百多平方米,是現在世界上現存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地。
  •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開鑿於河岸的懸崖峭壁上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來自西北的景點:西千佛洞。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時間早於敦煌莫高窟,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均與莫高窟很相似。現存洞窟16個,只有其中9個窟可以觀賞,壁畫色澤豔麗,只是雕像基本全毀,其它窟因無法登臨只能在崖下仰望。和砂礫巖為巖壁的莫高窟不同,西千佛洞的巖壁多為鵝卵石,因此巖洞多為圓拱頂。
  • 克孜爾千佛洞,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一個多世紀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歷史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一個多世紀,也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值得提一句,克孜爾千佛洞是《絲綢之路》大型紀錄片最重要的拍攝地,穿越千年,這裡佛教盛行,僧侶眾多,佛教就是從這裡傳入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