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寶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2020-12-19 坐在那喝茶

今天,筆者想和你們講講我的敦煌之旅。早上,我們上車從柳園出發,向南行九十公裡,來到有名的沙漠寶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所在的地方。離開柳園站,柏油路伸向沙海。一路上,起伏不平的沙丘,就象大海的波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而車子就象波浪起伏中的一葉扁舟。只有接近敦煌的時候,綠的顏色才第一次映入眼帘。這時節,莊稼快成熟了,金黃的谷穗在田裡翻滾,褐紅色的高梁點頭哈腰,玉米綻開金口,棉田裡銀花吐絮,這塞外江南,秋收時節,是那樣的五顏六色呀。

由於敦煌在氣候、水利條件上,成了戈壁灘的驕子。正因為敦煌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從漢朝開始,這裡便成為我國通往西域的主要孔道,有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裡經過。敦煌當時成了七幹多公裡的「絲綢之路」的重要咽喉。西漢時,敦煌已經是國防重鎮了,漢朝皇帝派了一位叫做霍去病的將軍,駐紮在這裡。這位將軍在這裡築構工事,建設城池,國積糧草,守土把邊。

那時候,東去西來的商人和佛教信徒,都願意在這裡歇足休息。敦煌慢慢地成了一個熱鬧的都市。古代人口稀少,做生意靠數天一次的集市。即使有固定的地方,也是一日一市,不到中午就散市了。可是,在漢朝時,敦煌已經是「一日三市",可見當時是多麼繁榮呀。來到這裡的中外商人和僧人,把各地的文化帶到敦煌來。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融合,最後結成絢麗的藝術花朵。其中最鮮豔、最有價值的是千佛洞。千佛洞也叫莫高窟,距敦煌縣城二十五公裡。

而我們從東南方向出城,穿過一片砂碳,來到一處坡地。坡地東面,是三座山蜂矗立的三危山,西面是鳴沙山。鳴沙山黃沙莽莽,三危山峭壁如刀,各有各的特色。緊靠鳴沙山一側,有一股泉水流出來,形成沙渠,水清見底。兩岸綠樹成蔭。林蔭裡,一個接著一個的水果攤,擺有香瓜、沙梨、紅棗、白蘭瓜等瓜果。水果攤後面,可見到密密層層、上下相接的洞窟,就象千門萬戶一樣,蜿蜓曲折排開,約有三裡長。層與層之間,架設有棧道。

從古代的北魏開始,經過隋、唐、五代、宋、元,一直到清,每個朝代都有人在這裡鑿洞,人們自覺地一層接著一層地鑿,最密集的地方,上下一共有五層之多。經過一千多年的不斷經營,匯成中外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中有塑像和壁畫。塑像都是泥捏的,成了石窟的主體,塑的多數是佛、菩薩和佛門弟子。塑像周圍,襯託著豐富多彩的壁畫,有飛天、動物、圖案等。當我看了幾個石窟以後,發覺,原來石窟是鑿在絕壁上的寺廟,佛門弟子便是到這些窟中修煉、拜佛的。

管理人員說,這個石窟保存著二千四百多尊塑像,已經先後在洞窟中和平相處了一千多年了。他們分班側立,十分虔誠。這些佛像,並不是千篇一律,他們形態各異,有的沉思默想,有的瀟灑開朗,有的微笑飄逸,神情都十分生動,可以看出各有性格。雖然時隔一千多年,但一個個仍然栩栩如生。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雕塑不僅僅是中華民族藝術史的巔峰,更是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風貌組圖和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莫高窟的管理也非常好,把敦煌最有價值的東西用最好的方式呈現給了老百姓,儘管敦煌莫高窟歷經千年滄桑和磨難浩劫,終還是何其幸也,遇到了現在這些敦煌的研究者和管理者。為你們驕傲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之一,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從敦煌賓館動身,沿途穿過敦煌市區。敦煌市是一座精美(指特別小)潔淨(路上行人少,稀有雜亂)的城市。
  • 克孜爾千佛洞,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一個多世紀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歷史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一個多世紀,也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值得提一句,克孜爾千佛洞是《絲綢之路》大型紀錄片最重要的拍攝地,穿越千年,這裡佛教盛行,僧侶眾多,佛教就是從這裡傳入中原大地
  • 敦煌莫高窟:一個藝術的殿堂,這裡也被稱為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一個藝術的殿堂,這裡也被稱為千佛洞。 這個地方就是敦煌的莫高窟,這裡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基地,而且來到這裡你可以感受到藝術的氣息,敦煌莫高窟其實是一個有關於佛教的藝術基地。
  •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西而得名,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時間早於敦煌莫高窟,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均與莫高窟很相似。現存洞窟16個,只有其中9個窟可以觀賞,壁畫色澤豔麗,只是雕像基本全毀,其它窟因無法登臨只能在崖下仰望西千佛洞位於敦煌城西南三十餘公裡處的黨河北岸峭壁上,雖然名氣遠不如莫高窟,但也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鑿時間從北魏延續到唐代,現存16個編號洞窟,其中有5個對外開放參觀。
  • 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開鑿於河岸的懸崖峭壁上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來自西北的景點:西千佛洞。西千佛洞因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開鑿於黨河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時間早於敦煌莫高窟,結構、彩塑、壁畫藝術風格均與莫高窟很相似。現存洞窟16個,只有其中9個窟可以觀賞,壁畫色澤豔麗,只是雕像基本全毀,其它窟因無法登臨只能在崖下仰望。和砂礫巖為巖壁的莫高窟不同,西千佛洞的巖壁多為鵝卵石,因此巖洞多為圓拱頂。
  • 與莫高窟只隔一座鳴沙山的西千佛洞
    看了千佛洞,我們不能不去看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於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與莫高窟僅僅只隔一座鳴沙山。它雕刻在黨河北岸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時間早於敦煌莫高窟,最晚也與莫高窟同一時間。現存洞窟只有16個,而且能夠參觀的只有9個洞窟,其他洞窟只有站在懸崖下仰望。
  • 走進甘肅旅遊勝地:莫高窟西側的石窟藝術之宮——敦煌西千佛洞
    西幹佛洞和莫高窟、榆林窟合稱為敦煌藝術,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千佛洞開鑿在敦煌市西南黨河清流的砂質崖壁上,因地處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
  • 敦煌除了莫高窟,東千佛洞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說到敦煌,我們就會想起敦煌的莫高窟,但是除了莫高窟,其實敦煌還有很多的景點,比如東千佛洞。東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位於今甘肅省安西縣橋子鄉南三十五公裡峽谷兩岸。現存洞窟二十三個,有壁畫、塑像者八窟,東巖三窟,西巖五窟,多為單室窟。
  • 西千佛洞,開鑿早於同城的莫高窟,但因後人塗抹讓人哭笑不得
    中國有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但位於首位的毫無疑問是敦煌的莫高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擁有豐富的絲路遺產和歷史遺蹟,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千年以前的石窟藝術。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並不是莫高窟,而是位於敦煌市郊的西千佛洞石窟。
  • 一項偉大的創舉,沙漠之中的景色——敦煌莫高窟
    一項偉大的創舉,沙漠之中的景色——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有這樣一個旅遊景點那就是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別名為千佛洞,這個景點歷史悠久在絲綢之路上還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認為國家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 「九層高閣沙漠間,精雕細刻存千年。」行走在敦煌莫高窟
    我們夫婦和孩子來到敦煌,本應迫不及待地首先去莫高窟看看,然而這個景區不是說去就去的,因為莫高窟每天只接待6000名遊客,所以暑假裡必須提前至少半個月在網上預定門票,根據預訂時間,這次敦煌遊只能把莫高窟放在最後一站了。其實把莫高窟放在最後反而有更多的好處。參觀莫高窟是急不來的,需要靜下心來,慢慢觀看、細細品味,如果旅程安排得太緊,效果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 甘肅敦煌遊第三站-莫高窟和西千佛洞
    2020年9月29日,段師傅準時8:30來到酒店門口接我們,莫高窟需要提前買票,段師傅前一天已經把我們帶到市區的票務中心買票,我們買的是B類門票,A類門票是從旅遊中心直接上車,而B類門票則繞很遠一段路去坐車,下車後也要走很長一段路才能今日莫高窟,整個路段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指引,不過路上立了一些牌子
  • 帶你走進敦煌莫高窟
    帶你走進莫高窟。敦煌經歷了許多變遷、起伏,經歷了近5000年漫長而曲折的旅程。敦煌悠久歷史孕育的燦爛古代文化,使戈壁綠洲更加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就像一塊鑲嵌在金色沙漠上的翡翠,更加美麗和燦爛。敦煌,一個神聖的名字。
  • 敦煌莫高窟一瞥
    莫高窟開鑿於敦煌城東南25公裡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票價100元/人·次,所能享受的範圍是:乘坐往返莫高窟交通車輛,洞窟配備講解員,參觀莫高窟4個開放洞窟,免費參觀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等。
  • 新疆人遊新疆|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該石窟坐落於懸崖峭壁之上,綿延數千公裡,與敦煌莫高窟等同享中國 「四大石窟」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堪稱「第二個敦煌莫高窟」。2017年暑假,與好友一起走完獨庫公路,沒有去獨庫公路的終點—庫車縣,而是選擇到拜城縣,走進克孜爾千佛洞,一覽佛國淨土。
  • 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為何一定要修在沙漠裡?傳聞是真的嗎?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的西段,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就坐落於此。莫高窟是世界藝術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莫高窟洞穴中有精美絕倫的佛教雕塑2415尊,美輪美奐的佛教壁畫4.5萬平方米,被稱之為千佛洞,擁有「東方羅浮宮」的美譽。
  • 敦煌旅遊線路,莫高窟自由行攻略!
    如果你還沒來過敦煌旅行,你一定在準備的路上;如果你還不想去敦煌,你一定是還不知道敦煌到底有多美。敦煌,一個隱藏著無數傳奇的地方,乾旱、戈壁、沙漠雪山同在。這裡有悠久的歷史遺蹟,有壯美的自然景觀。敦,大也,煌,盛也。
  • 來到敦煌:東方藝術明珠莫高窟
    到甘肅敦煌旅遊的幾乎都是奔莫高窟而來的。二是莫高窟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鳴沙山的海拔要比敦煌市的海拔高出300米,故而把開鑿在沙漠高處的洞窟叫做「莫高窟」。三是據說當年開鑿第一個洞窟的樂僔和尚,道行比較高,其他僧侶的道行都莫高於此僧,為了紀念他就取名「莫高窟」了。還有一種說法是「莫高」是梵文的音譯,有「解脫」的意思,寄託著人們解脫塵世繁雜喧囂的心願。從世俗上說,莫高窟也可以理解為沒有比此水平更高的石窟了。
  • 敦煌莫高窟,恢復開放啦
    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復開放。單日門票預約最大限量調整為總承載量的30%,即每天門票發售量為1800張,達到上限後將停票。莫高窟開放時間為每日9:30-17:00,實行實名購票制和實名驗票準入制,遊客可預約10日以內的參觀門票。疫情防控期間,只開放莫高窟洞窟參觀,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暫停觀影服務;敦煌藏經洞陳列館、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敦煌研究院美術館、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等場館暫不開放。
  • 比敦煌莫高窟,克孜爾千佛洞,在新疆拜城河谷早一個世紀
    從庫車到克孜爾千佛洞石窟位於河谷內,背對山坡,面向河床,層層疊疊荒涼的山崖和格桑花在河谷中綻放反映了一個奇怪的美克孜勒建於東漢末年3世紀,比敦煌莫高窟早一個世紀千佛洞是在穆扎提河北岸明武大歌山懸崖上發掘的,綿延約3公裡,已發現洞穴236個位於古絲綢之路上的龜茲古國曾是西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印度到新疆再到中原,龜茲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成為西域佛教的中心在5-7世紀,龜茲的總人口超過10萬,成千上萬的僧侶在千佛洞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