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市場爆發前夜,誰是行業大贏家?

2020-12-12 澎湃新聞

作者|李文鳳

美女神偷穿越成太監;被欺辱盲女成為河神的新娘;重生大小姐手撕綠茶;代嫁嬌妻遇上高冷霸總……

2020年即將收官,如果我們盤點本年度文娛產業中的新興增量和潮流,上述這些「短小精悍又上頭」橋段的短劇無疑將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這種局面像極了2015年網絡大電影(下簡稱網大)在全網爆發的前夜,如今活躍於各大長短視頻網站上的短劇正成為各大平臺爭相入局的新風口:

在短視頻平臺層面,快手已宣布拿出超百億流量支持,將引入200部以上短劇;騰訊微視為此專門開闢了微劇板塊,先後發布兩批「火星計劃」,並推出火星小劇品牌。

長視頻平臺也不甘落後,愛奇藝在提出揚帆「豎短片」扶持計劃的同時公布了劇情短視頻付費分帳的標準;騰訊視頻推出「火鍋劇」,公布了「流量激勵」措施;優酷發布《短劇合作白皮書》大肆招攬短劇製作團隊。短劇市場一時間風生水起。

如果說當年網大產業井噴背後,愛奇藝起到了非常關鍵的助推作用,那麼這一輪短劇市場的爆發背後,米讀可能是重要的「起爆劑」。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中,這家新興網文公司出品的《河神的新娘》《權寵刁妃》《冒牌嬌妻》等短劇大受好評,播放量紛紛破億。作為網文平臺試水短劇第一人,米讀看似有些「不務正業」,但其所做不僅僅為平臺小說引入了外部流量,更可以被視作一種「網文IP+短劇」的新型孵化模式。

首吃螃蟹的米讀,正打造出短劇頭部廠牌

11月26日,在CEIS2021中國娛樂產業年會上,以網文小說起家的米讀收穫了一個並非網文主業的獎項——其製作的IP改編短劇《河神的新娘》被評為「年度最佳短劇獎」。

這部獲獎作品可以看作是米讀在今年短劇市場中亮眼表現的一個縮影:《河神的新娘》首播24小時便漲粉過百萬、單集最高播放量突破五千萬、累積播放量突破1.8億。無獨有偶,作為米讀首部短劇、邀請快抖千萬粉絲古風大V御兒出演的《權寵刁妃》,也在全平臺播放量突破4億 ,並最終被芒果TV收錄到了電視劇專區。

如今的短劇市場與五年前的網大市場十分相似,都是先期以草根內容為主,經歷過粗製濫造的成長期開始逐漸走向精品化。在網大市場,隨著2015年《山炮進城》《道士下山》等一批專業作品的誕生,宣告了網大草臺班子時代的謝幕,而今年《河神的新娘》《權寵刁妃》《冒牌嬌妻》等精品短劇的出現,也代表著短劇市場正在同樣的更新換代,這個背後米讀的案例無疑十分具有代表性。

「我們的團隊是從今年2月開始成立的,都是來自傳統影視行業裡的專業人才,大家都把心思用在怎麼樣做出好內容上。」米讀內容營銷總監雷愛琳在接受採訪時介紹。

根據《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億,同時短視頻用戶參透率也已超70%,短視頻市場規模成功超越了傳統網絡視頻平臺,開始引領視頻行業發展,成為網際網路第三大流量入口。短視頻日活不斷突破3億4億,豎屏追劇的模式開始漸漸成為觀眾追劇主流。

尤其在近些年動不動就拉長至70集以上的國產劇,不斷消磨光了觀眾的耐心,市場開始對節奏快、劇情緊湊、沒有多餘支線的短劇需求愈加旺盛。但如何做好一分鐘左右的豎屏短劇做好,其實相當不易。

雷愛琳坦言:「在做整個短劇改編的時候其實困難很多,因為團隊都是從長視頻類平臺轉過來做短劇的,短視頻其實是非常不同的內容領域,這就要求我們能將連載數年,動輒幾十萬字幾百萬字的小說,濃縮成為幾分鐘一集的短視頻,在最短時間之內就抓住用戶的爽點和痛點。」

但經過不斷摸索和鑽研,米讀顯然已經找到了一套成熟有效的短劇模式:挑選平臺上合適改編的IP+將其改編成每集1-2分鐘+每季度12-18集的迷你豎屏短劇。同時找到最適合的播放平臺,與快手達成合作上線小劇場首播,再將內容放到抖音、微視、芒果TV、騰訊視頻進行二次分發,擴大短劇在全網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米讀已經迅速成為了快手上短劇領域的頭部內容廠牌,其留給用戶的印象不僅僅是精品化的短劇製作水準,更有豐富的短劇類型。在2020年裡,米讀主攻短劇的方向主要有三類:一是穿越重生打臉復仇,偏都市情感類的大女主爽劇;二是霸總甜寵;三是古風類型。

而在這其中,目前市場反響最好的是甜寵類型。雷愛琳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用戶,其實還是以偏年輕化的女性觀眾為主。這些將是我們一直重視的群體。同時愛情相關的類型,大家都是屢看不爽的。」

不過對於擁有海量IP庫存,豐富改編經驗的米讀而言,短劇類型的嘗新會一直存在,比如民國玄幻將成為其最近重點題材。除此之外,合家歡類型以及「午夜怪談」等懸疑驚悚類型也將打上米讀的短劇廠牌,很快出現在手機屏幕上。

短劇興起背後

網文行業又多了一種新IP孵化模式

我們曾在《又尬又爽的視頻短劇席捲全網背後,網文產業硝煙再起》(點擊可回顧)一文中指出過如今網文市場的微妙變化:

相比誕生了將近二十年的起點和晉江這類傳統網文網站,作為後起之秀的免費網文平臺在IP的出圈和知名度上有著天然的劣勢。但是如今通過了一系列的短劇,在2020年裡我們看到了類似如「龍王贅婿」、「權寵刁妃」、「河神的新娘」等一眾IP的成功「出圈」,從一個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單純的網文IP,變成了風靡全網的知名IP。

對此米讀內容營銷總監雷愛琳告訴數娛夢工廠:「米讀做短劇的初衷就是為了找到一條更快孵化網文IP的道路。之所以在分析了行業情況綜合研究之後,最終選擇了短劇這一形式。因為短劇孵化的時間比較快,而這也是米讀獨創的創新孵化模式。」

就這一點而言,傳統網文的IP孵化,是以成功的文學IP為出發點,繼而改編成動畫和漫畫,進一步培育熱度,最後通過拍成真人影視劇進行商業和人氣的最終收割。這兩年裡比較典型的案例像《魔道祖師》,後者是晉江的知名IP,2015~2016年墨香銅臭用了兩年的時間寫完整部作品,兩年的醞釀和發酵期後,2018年《魔道祖師》在騰訊視頻推出了動畫版,2019年推出改編真人影視劇《陳情令》,成為了當年度的大熱爆款網劇。

但《魔道祖師》的是非常典型也非常特殊的案例,傳統網文IP孵化模式背後其實潛藏著巨大的風險,並不適合以米讀為代表的新興免費網文平臺。首先,起點也好,晉江也好,傳統的網文平臺憑藉著自身的知名度和高流量,對於像墨香銅臭、貓膩、會說話的肘子這類頭部作者的吸引力一定是更佔優勢的,而這些頭部作者又自帶粉絲流量。而新興網文平臺目前更多是腰部作者的匯聚地,這一點上不論是米讀,七貓,還是番茄小說,其實各大免費網文平臺的情況都差不多,這就導致網文IP在作者源頭上就不具備和傳統網文巨頭抗衡的人氣。

其次像閱文這種傳統網文巨頭有著更大的試錯空間,一部長劇需要長時間籌備、高資金的投入,並且還要面對審查上的各自風險,即使一部長劇作品搞砸了,也有消化能力,但對於根基尚淺的新興網文平臺顯然不可能如此。

因此對於米讀而言,找到一條獨特的、全新的IP孵化模式就變得格外重要。目前的短劇一分鐘左右的時長,不僅成本低,風險小,而且乘著短視頻爆發的東風。在這一點上,米讀無疑率先嗅到網文孵化的新風向——「網文IP+短劇」模式。

米讀製作的短劇雖然時長較短,但每部劇平均投入都在幾十萬上下,平攤在每一分鐘上規格與網劇相當。質量上決不低於長視頻平臺推出的劇集,製作周期卻可以大大縮短,從立項開發到與觀眾見面只需4-6周時間。

雷愛琳坦言:「通過每部劇上線和更新的運營狀況,米讀就更加了解用戶的內容需求。有助於不斷的突破自己的風格,繼續跟觀眾產生情緒的共鳴。」

從結果來看,這一年裡米讀通過短劇孵化IP的效果已經很明顯。如今米讀在快手上已經上線數十部短劇,包括獲獎的《河神的新娘》,被芒果TV收入電視劇板塊的《權寵刁妃》《報告醫妃》等,並且已經培育出專門的更新帳號和一批忠實觀眾。

米讀還在快手上根據劇集的不同類型,打造了七個各具性格的更新帳號:甜寵、大女主、搞笑、古風、懸疑、驚悚一應俱全。如專門更新古風劇集的「一條刁妃」;專注民國懸疑的「玄奇捕手」;主攻大女主爽劇的「作妖少夫人」;擅長都市甜寵的「霸道甜心」;主推懸疑驚悚的「午夜怪談」等等。每一個帳號都有精準內容定位,其受眾用戶也各有不同。帳號總粉絲量破千萬,全網總播放量高達14億。

這些數據都是短劇為米讀帶來的新增流量,假設沒有今年這些一系列短劇的推出,米讀依舊靠著自己的app和趣頭條獲取流量,則很難打破傳統網文平臺的統治平衡,也談不上未來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了。

抓住短劇市場的爆發機會

雖然豎屏短劇已經成為各家平臺競爭角力的戰場,但作為伴隨短視頻起步的新型內容品類,短劇的商業化變現仍然是擺在各家面前一道難解的題。

這次不斷探索和創新的米讀,又一次在商業化方向上邁出關鍵一步。11月,米讀上線了第一部付費短劇《冒牌嬌妻》。短劇上線僅僅24小時付費人次便已過萬,首播72小時增粉50萬,單集點讚將近50萬,付費點映模式小獲成功。

對於米讀這次嘗試的付費點映,雷愛琳坦言米讀其實在做模式的探索和創新:「我們目前已經上線了三個項目,總的付費人次突破4萬人。比如剛剛上線《龍娘》,這個付費形式有一點結合網飛的模式,就是一次性把所有的劇集全部上傳,用戶如果等不及主帳號的免費更新,就可以一次性花5塊錢購買全集。」

《冒牌嬌妻》的出現代表著短劇向著正規化,商業化的方向邁進,而不僅僅作為引流到網文平臺的廣告出現。

與市面上的其它高人氣短劇,如漫改IP《通靈妃》,類橙光遊戲的互動短劇《摩玉玄奇》不同,米讀的短劇根據其平臺網文IP改編,並在認真分析了受眾喜好後,不斷試驗不斷改進之後,擁有高效高質可量產的特性。

同時,米讀還利用和快手的合作擴大受眾群體。根據米讀快手頭部帳號的粉絲分布情況來看,安卓用戶高達90%以上。以12-40歲女性用戶為主。因此米讀與主打下沉市場的快手短視頻合作更是如虎添翼。雙方不僅在用戶群上存在部分重合,還解決了宣發流量等問題,可謂一舉多得。並且當帳號成長起來之後,米讀還可後續挑選孵化自己的素人演員,長線運營帳號價值。一號一用,定位準確,精準服務受眾。

「我們的優勢其實就是開始的早,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在時間上面比同行會更搶佔了一些先機。另外的話,米讀擁有大量原創IP可以改編,資源本身的話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比較先天的優勢。」雷愛琳表示。

從最開始的短視頻博主自製沙雕尬爽小故事,到專業影視團隊入局,再到視頻平臺加碼鼓勵優質內容創作。豎屏短劇不斷優化進階,從草臺班子到精品短劇;從一部手機到整個團隊;從雷同創意到原創改編。經過野蠻生長階段的短劇市場,已經逐漸摸索發展出一套大致完整的框架體系。並且隨著長短視頻平臺紛紛加入短劇「賽場」,明年預計會有百部短劇上線,短劇市場將迎來井噴期。進入賽道中段的選手們,未來比拼的只能是更加高質的作品。

雷愛琳還透露,未來如果有機會也會探索拉短劇的時長。「我們在接觸到各大平臺的時候,也有收到類似的要求(增加視頻時長)。對於我們來說的話,首要考慮的還是第一梯隊的目標受眾,以他們目前的一個收視習慣來看的話,還是三分鐘以下的會更受歡迎一點。可能也不排除未來,我們會規劃更長一點的內容,包括3~5分鐘5~10分鐘的長度都會去做一些探索。」

相關焦點

  • 懸疑短劇《辦公室驚魂夜》熱播,快點TV重譜短劇市場格局
    由快點TV自製出品,導演靳漢生執導,鄭念、朱凌宇等主演的都市懸疑短劇《辦公室驚魂夜》於2020年7月17日上線播出,該劇為快點TV獨播短劇,總共6集,每集3分鐘左右,講述了發生在午夜辦公室的驚悚懸疑故事,目前該短劇正在快點TV熱播中。
  • 短劇將迎百億市場,傳媒公司IPO紅利再起|CEIS萬字乾貨②
    不過,相對於網劇和網大市場來說,短劇目前還算是剛剛起步,究竟是體感上的火,還是真正迎來行業爆發期,未來短劇究竟能成長為多大的市場?這些問題都值得討論。在騰訊短視頻社區產品部副總經理李啦看來,短劇不是突然爆火的,而是短視頻行業發展的必然。
  • 百度再戰短視頻,推出豎屏短劇App「番樂」,對標快手小劇場
    短視頻的風從2015年刮到現在,沒有任何止步跡象,無論是行業領頭羊抖音、快手,還是後面的追趕者騰訊、百度們,在短視頻這片戰場上,誰也不敢輕言放棄,誰也不敢斷言行業格局已定。短視頻的敵人,不是「友商」,而是時間,可又有誰能持續「霸佔」 時間呢?
  • 快手如何制勝短劇的黃金賽點?
    網絡微短劇一般指的是時長1-10分鐘,故事節奏集中,反轉衝突強烈,易於理解傳播的劇情短視頻。這次新增在官方備案中,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行業對微短劇的認可。隨著視頻播放場景越來越碎片化,從 「網大之後,短劇救市」,再到「微短劇出現活躍」,越來越多平臺青睞於這類體量小流量大,製作周期短,入行門檻低的劇情短視頻。
  • 「迷霧劇場」爆火後,湖南衛視布局短劇市場,多位神級大咖加盟
    沒錯,就是懸疑題材的小短劇。 尤其是《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這兩部,更是引爆整個電視劇市場。目前這兩部電視劇在豆瓣的評分分別為8.9分和9.1分,而且有幾十萬粉絲評論,可見其經典程度。
  • 便利店爆發前夜:阿里京東日系便利店肉搏300米生活圈
    看起來,這是便利店行業「搖搖欲墜」的2018年。可同時,也是便利店行業「欣欣向榮」的2018年。相較於外賣、打車等行業對於最後一公裡市場的爭奪,這些多開在社區、人流密集地區的便利店,在今天意味著極佳的流量入口。線下社區100~500米範圍內的零售網點,接入數位化解決方案,讓平臺的整個商業鏈路變得更完善,更貼近消費者。
  • 懸疑為王,半年上線40餘部,短劇的春天來了?丨業內說
    這讓飽受「注水劇」之苦的觀眾不禁感慨,期盼已久的短劇時代終於要到來了嗎?《沉默的真相》新京報記者梳理了今年上半年上線的熱門劇集,40集以內的劇集超過了40部,它們在豆瓣上的平均得分接近7分,短劇的確迎來了一次數量和質量上的爆發。
  •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堅持短劇精品化才能成為吸流利器
    傳媒內參導讀:4月推出《兇案現場》的奇樹有魚牢牢抓住了今年影視市場短劇集的熱度,在董冠傑看來,要從尊重與滿足用戶需求出發,堅持做精品內容才不會被市場拋棄。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文/JY從年初網絡短劇《唐人街探案》與電影版形成聯動,到近期《我是餘歡水》《兇案現場》熱播,精品短劇收穫高分與好評之外,也引發業內關於網絡短劇前景的探討。如今各大視頻平臺多部網絡短劇蓄勢待發,幾部作品成功試水後,短劇是否已成為劇集市場下一個風口?
  • 快手、抖音、優酷、西瓜都在做迷你小短劇,這一次短劇可以起飛嗎?
    2018年,愛奇藝便在豎屏小短劇方面有所作為,如推出了由辣目洋子主演的《生活對我下手了》,2019年還發起了《愛奇藝揚帆「豎短片」扶持計劃》,計劃每年推出4部優秀豎屏短片;騰訊也曾在去年以長帶短,推出火鍋短劇。但計劃雖多,迷你小短劇的發展情況卻並不樂觀,並不是每一部小短劇都能擁有《生活對我下手了》一樣的聲量。
  • 機器人產業列國紛爭的前夜 誰能吹響萬億級市場號角
    前不久,在上海落幕的MWC 2019上,備受關注的5G技術可謂出盡了風頭,就在人們驚嘆5G超大帶寬以及5G+8K呈現極致視覺體驗的背後,很少有人會留意到5G所關聯到的另一個行業——機器人產業。談及機器人,其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類行為類似,比如人類在抬腿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神經反應,機器人亦是如此。
  • 除了《我是餘歡水》,還有一大批短劇在路上
    點擊播放 GIF 0.1M精品短劇正迎來新的爆發期,各大視頻平臺還有《白色月光》《迴廊亭》《雙探》《沉默的真相》《親愛的弗洛伊德》等10部「短劇」待播。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綜合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加持下,精品短劇正迎來新的爆發期。除了已經播出的《我是餘歡水》《龍嶺迷窟》《不完美的她》《唐人街探案》等短劇外,未來各大視頻平臺還有《白色月光》《迴廊亭》《雙探》《沉默的真相》《親愛的弗洛伊德》等10部「短劇」待播。
  • IP湧向短劇?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能盤活中短篇文學作品
    《慶餘年》之外還會給市場帶來哪些驚喜?在「三駕馬車」整合之際,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並對影視劇市場的趨勢進行了預判。聊趨勢:短劇在市場上能起到「快車道」作用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的曹華益,曾做過圖書編輯、出版方面的工作,結緣了很多優秀的作家、編輯,也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為他在影視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不過,面對善變的觀眾,影視劇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
  • 國劇半年報|衛視劇平淡,網絡劇奔湧,「短劇」在起飛
    以往的趨冷環境,常常被稱為行業調整期,一般調著調著生機就湧現了。今年趕上了疫情危機,絕大多數從業者的勉力求生,都帶著三分蕭瑟的味道。不過,這份寒意並未徹底擊潰影視從業者。哪怕影視市場依舊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可從創作層面來說,今年上半年的不少作品還是給人帶來了驚喜。
  • 宣布取消周播劇場,湖南衛視入局短劇釋放了哪些信號?
    從《唐人街探案》《我是餘歡水》到《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今年多部國產短劇市場格外熱鬧,多部短劇取得口碑、播放雙豐收。在這種勢頭下,湖南衛視也要開始做短劇了。9月22日,湖南衛視宣布2021年取消周播劇場「青春進行時」,改做「季風計劃」。「季風計劃」將製作關照現實、有先鋒視角、能夠引發觀眾深度共鳴的電影級現實題材短劇,每周播出2集,每集70分鐘,共12集。
  • 《我家大師兄腦子有坑》短劇開機
    來源:千龍網原標題:《我家大師兄腦子有坑》漫改真人短劇成都影視城開機3927短劇場《我家大師兄腦子有坑》(以下簡稱《兄坑》)漫改真人短劇開機儀式,於2020年9月9日在四川省成都影視城落地。抖音宣布面向大眾公開招募短劇,單條時間放寬到15分鐘內,快手先劃出「小劇場」板塊集合短劇集,後上線獨立APP追鴨,百度推出APP蕃樂垂直短劇平臺。微短劇迎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藉助短視頻平臺公平的「算法曝光」基礎,未來大量優秀影視娛樂等內容作品將「自下而上」生長。但是從3分鐘以內的短視頻領域,到30分鐘以上真正的網絡影視、傳統影視或院線電影領域,仍然存在難以逾越的產業鴻溝。
  • 共贏| 大屏顯示市場變革的前夜,中麒+GQY給中國LED行業帶來的思考
    GQY視訊,我們並不陌生,它是國內DLP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寧波市第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作為中國拼接顯示行業的老兵,成立於1992年的GQY見證了中國拼接顯示行業的誕生、發展、壯大和變遷,也隨著主營業務DLP產品的誕生、壯大、發展及低谷起起落落。   近幾年,隨著DLP產品被小間距LED產品的擠壓,市場已逐步萎縮。
  • 中國音樂劇市場的爆發點在哪裡
    這種良好的市場生態,正是中國音樂劇市場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事實上,中國音樂劇市場漸趨紅火,背後自有普遍性的市場規律作為支撐。在世界範圍內的普遍經驗顯示,當一國(地區)人均收入達到1萬美元時,音樂劇市場往往會迎來爆發式發展的時間節點。目前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9000美元,一些發達地區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
  • 《我是餘歡水》評分8.5,12集短劇會成新趨勢嗎?
    今年2月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到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  一方面是政策提倡和觀眾呼聲,另一方面,短視頻和自媒體小短劇的火爆,也在鼓勵影視行業做出改變。
  • 潮味動漫短劇讓潮汕文化在傳承中創新
    >   中新網汕頭5月16日電 題:潮味動漫短劇讓潮汕文化在傳承中創新  作者李怡青 張源 王敏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創作該劇的澄海職業技術學校林妙清老師,14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創作「潮味」動漫舞臺短劇,是希望通過用深得潮汕人民喜愛獅頭鵝為原型,結合現代動漫的表現形式,方便人們了解潮汕習俗、了解潮汕文化,同時也希望能通過這類「潮味」動漫舞臺短劇將潮汕獨特的文化傳承、傳播。
  • 國內空調界的「大贏家」:在格力美的背後,這家外資品牌默默崛起
    當然,在人們購買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國內家用電器市場也呈現出空前規模。以科技含量較高的空調行業為例,作為國內乃至全球家用空調市場的領軍企業,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均成功躋身世界500強,成為國內少有的世界500強家電企業。而格力集團掌門人董明珠也多次成為國內最為傑出的商界女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