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堅持短劇精品化才能成為吸流利器

2020-12-12 騰訊網

傳媒內參導讀:4月推出《兇案現場》的奇樹有魚牢牢抓住了今年影視市場短劇集的熱度,在董冠傑看來,要從尊重與滿足用戶需求出發,堅持做精品內容才不會被市場拋棄。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JY

從年初網絡短劇《唐人街探案》與電影版形成聯動,到近期《我是餘歡水》《兇案現場》熱播,精品短劇收穫高分與好評之外,也引發業內關於網絡短劇前景的探討。如今各大視頻平臺多部網絡短劇蓄勢待發,幾部作品成功試水後,短劇是否已成為劇集市場下一個風口?

近日,由奇樹有魚推出的刑偵懸疑短劇《兇案現場》引發市場熱議,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接受傳媒內參採訪時表達了他的想法:「2020雖有可能成為精品短劇元年,但在這之前,業內早已經歷了至少兩年的醞釀期,若能往內容精品化這個正確的方向去引導,優秀的作品肯定會層出不窮的」。

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

政策解讀與用戶習慣的探索

網劇發展趨勢依靠什麼成就?

娛樂資源逐漸多樣化,影視劇行業在經歷流量時代後展開一場場激烈的內容戰。如果我們將視野放眼全球,就會發現近年收割大波好評的海外劇集大多是短劇作品:

又虐又暖、略帶黑色幽默的英國短劇《倫敦生活》單集30分鐘每季6集,聚焦女性與婚姻題材的《致命女人》單集45分鐘只有10集,現已續訂第三季的《我的天才女友》單集60分鐘每季8集。

日韓劇方面大多優秀劇集長度都控制在15集左右,趨勢已逐漸走向穩定。今年熱播的《梨泰院Class 》《愛的迫降》都為單集60分鐘左右、共16集的作品,2019年6集完結的日劇《坡道上的家》等也都實現了口碑與熱度的雙贏。

「比較成熟的劇集市場都非常重視用戶的反饋。中國劇集製作公司在這方面還應該進一步深入,儘可能搜集更大樣本用戶的意見,然後把它反饋到下一步的創作中。」從國內市場現狀出發,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並尋找可行性方法是董冠傑思考的議題。他透露《兇案現場》第一季後馬上收到用戶的反饋,很快就會開第二季且會做得更好,再快速得到反饋後與用戶互動,這一過程會形成良好的閉環。

今年2月初,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反對劇集內容「注水」,要求規範集數長度,提倡作品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4月,廣電總局又在《關於組織參加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評獎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將網劇納入「飛天獎」評選範圍,為國產網劇發展提供進一步政策支持,各大視頻平臺也紛紛開展網絡短劇的戰略布局。今年第一季度國產網劇方面,《我是餘歡水》《龍嶺迷窟》《兇案現場》等作品的成功試水使精品化短劇成為網劇發展趨勢的結論更加明確。

4月推出《兇案現場》的奇樹有魚牢牢抓住了今年影視市場短劇集的熱度,在董冠傑看來,要從尊重與滿足用戶需求出發,堅持做精品內容才不會被市場拋棄。「我們對事物的本質,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堅持。堅持內容精品化,這恰恰是跟上了發展的規律。看上去好像是在風口,我認為我們是跟上了用戶的喜好,趕上了內容創作的潮流。」董冠傑說。

誠然,劇作是否優秀不能依據劇集長短單方面評價,然而近年來六七十集的長劇作品在視頻平臺的棄劇率已超過半數,短劇的發展若先拋開內容層面來談,它是政策大方向、市場資本與用戶習慣結合的產物。

摸索故事架構嘗新付費模式

精品化短劇節奏是否有章可循?

優秀的內容應回歸為價值付費的根本規律,如何圍繞觀眾喜愛的內容找到更多變現的方式?隨著精品短劇發展熱度持續走高,未來的終極用戶付費模式再次引發探討。

「用戶對真正精品化的內容是有渴求的,而且有很高的接受度。」 董冠傑向傳媒內參介紹,之所以大膽試水《兇案現場》並先行開展付費模式,一方面源自對劇作內容的信心,另一方面則是依靠支付便捷性、智慧財產權保護越來越好、新一批年輕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理念等做出的綜合判斷。

各大平臺方不斷尋求網劇創新發展,短劇熱度持續走高成為行業大趨勢,同時也為製作方擺出了最現實的問題:何種題材適合做短劇?如何走向精品化?

刑偵懸疑短劇《兇案現場》12集一案,通過對「知名主持人暴屍街頭」與「少女失蹤案」等之間的社會聯繫帶領觀眾一步步進行邏輯嚴密的推理分析,在故事架構上設立懸念、剖絲抽繭、合理反轉更趨近於英劇的內容結構和節奏。

「不斷反轉和懸念的營造是打造刑偵題材很重要的一環,用戶才更容易形成自來水,去形成好的口碑。」在採訪中董冠傑也表示,《兇案現場》是社會派推理和本格推理的融合,它通過社會化的推理展開,對本格推理的強懸疑性設計形成了大結構與小結構的互補。

劇中的辦案手法被大量網友評價「接地氣」,手寫記錄案件細節、幾個人盯著篩監控等細節都拉進與觀眾的距離。劇中主角沒有了一般刑偵懸疑劇的光環附加,馮浪、範芸靠自己實力查到很多線索讓故事更加符合現實,推進劇情發展的同時,黑白勢力不斷對抗為故事塑造張力。就像董冠傑所認為的那樣:「現實題材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寫實,讓用戶能夠有代入感,不做太誇張的設計。」他也坦言在《兇案現場》製作中對主角查案的情節設定方面有意做了比較大的約束。

諸如此類的刑偵懸疑題材,所面對的觀眾垂直化程度都比較高。「我們考量的是,《兇案現場》是不是真的抓住了喜歡看刑偵懸疑劇的這一批分眾用戶、分層用戶,他們的滲透率是不是足夠高?」在採訪中董冠傑表達了劇作與觀眾群體之間的衡量思辨,他表示所謂爆款的打造,首先還是基於對目標受眾的選擇,受眾群體若範圍相差較大則對比也會失去意義。

做內容不可走捷徑

國產短劇市場發展道阻且長

短劇結構短小精悍,故事結構緊湊,直接對話「注水長劇」。在短劇吸引越來越多受眾的同時,也引發諸多關於背後這一現象形成原因的思考。一方面電視劇製作成本不斷提高,為了平衡收益必然會因此增加電視劇集數,另一方面原劇作內容撐不起如此長度,便會形成「注水」。

早前為響應有關部門要求,三大平臺聯合發布《倡議書》,對影視行業明星天價片酬、劣跡演員、明星效應過分誇大等亂象提出了整改意見。這一舉措結合今年一系列利好短劇的政策,有效促進了劇作核心回歸為故事創意,在短時間內完成內容精緻、主題精確的人性議題探討,讓創作真正回歸「講故事」層面。因此短劇精品化結合優質內容付費的模式未來必將成為一種新選擇,它能有效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讓市場更多元的同時帶來更多創作新可能,利於觀眾看到更多優質作品。

「因為它的劇情很強,所以用戶的黏性相對更高。」採訪中董冠傑用《兇案現場》來舉例,表達對短劇趨勢看好的見解。此外,短劇拍攝周期短、內容的時效性更強、推進速度快便於產品迭代、可以集中優勢資源促進營銷與口碑發酵等都能促進整體行業的向好發展。

藝術作品背後映照的流行文化藍本與社會現象,是當下流行文化與本國傳統文化結合的產物。作為仍處於探索階段的短劇類型,比較制播模式相對成熟的美國、日本等,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與探索。就像董冠傑所認為的那樣:「因為短劇的市場,對中國來講,還處於一個探索的階段。我們除了研究國外成熟的題材之外,因為它還有國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成分不同,所以我們也正在摸索中。」

作品集數縮短,相對來說會把故事講得更緊湊、更引人入勝,成為作品打造的重要一環。《兇案現場》是在精品化網劇中整體節奏和結構做得很好的案例,且先行一步嘗試付費,既是迎合政策導向也是市場需求。2020開年後的幾部優秀短劇作品為市場打開了局面,奠定了優質的口碑基礎,未來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專訪奇樹有魚創始人董冠傑:用產品思維重新定義網絡電影
    成立於2015年底的奇樹有魚,在創始人董冠傑的帶領下,憑藉對「網際網路+」內容的精準判斷和深入思考,以宣發入場,在短時間內以「網大第一宣發品牌」躋身於行業領先地位。隨著網絡電影市場發展,奇樹有魚逐漸向上遊布局,在內容上堅持走精品化路線,不僅用精品IP戰略打造出《四大名捕》《牧野詭事》等系列優秀作品,整體提升網絡電影製作水平,更實現了票房數據、題材創新和綜合水準質的飛躍。同時,奇樹有魚出品的網絡電影的平均盈利率也很高。董冠傑說,他們百分之七十的項目基本是盈利的,並且,奇樹有魚2018年公司業績也完成了百分之二百的增長。
  • 豪擲1.2億製作大IP系列網大,但奇樹有魚的「野心」還遠不止此
    奇樹有魚CEO董冠傑在開場就發了言,和他幾天前在採訪中說的一樣,「網絡電影通過兩到三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具備了獨立成為內容形式的存在(條件)。」   對於發布會「IP+1」主旨的由來,採訪中董冠傑指了指旁邊坐著的奇樹有魚聯合創始人劉朝暉,「這是開會的時候他提出來的」,而劉朝暉也對骨朵解釋了「IP+1」的三方面涵義:1就是網絡大電影,網絡電影成為IP產業鏈的一環,將IP價值最大化;以網絡大電影為源頭或核心的IP孵化產業形態;原創網絡大電影系列化、品牌化發展。
  • 董冠傑:穿越無人區
    於是2015年,他成立了奇樹有魚。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創業,完全印證了他的判斷。5年時間,新媒體、短視頻、長視頻、網劇等多種新生內容爆發,他剛好趕上節點,在網絡電影宣發行業,走到了前列。 宣發走到前列,製作是順其自然的事。
  • 網大市場發展迅猛 奇樹有魚聯手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平臺規劃...
    11月7日,奇樹有魚在2018年戰略發布會上,宣布與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等平臺合作,發布了五大計劃和35部系列片單,全面布局視頻內容付費新時代。經濟觀察網記者從骨朵傳媒排網絡大電影排行榜中了解到,播放量在前50位的,有49部選擇以騰訊視頻和優酷為平臺。奇樹有魚在新的年度戰略規劃中,與巨頭牽手,搭上飛馳的快車。
  • 《中國飛俠》座談會在京召開 強化網絡電影精品化道路決心
    近日,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建華,辦公室主任單志忠,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處長夏斐,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副處長崔樂,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等領導嘉賓一同前往電影拍攝現場探班調研,並對劇組人員一邊抓防疫,一邊不遺餘力投入到影片創作的辛勤付出表示慰問和感謝。
  • 奇樹有魚公布20部IP片單 《四大名捕》將拍
    網易娛樂9月13日報導 9月12日,主題為「IP+1」的奇樹有魚年度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奇樹有魚公布了包括《四大名捕》系列、《盜墓筆記》系列、《法醫秦明》、《軒轅劍6》在內的本次奇樹有魚年度戰略IP計劃發布,包括原創IP網大開發計劃和系列化、品牌化網大項目,有《忍者傳說2/3》《金裝少年唐伯虎》《洪興追殺令》《瘋狂代駕》《要命電影人》《筆仙大戰貞子2/3》《大聖伏魔》等,原創網大的「IP「化,給了網絡大電影行業更大的想像力和IP本身更長的生命空間。
  • 香港直擊丨王晶怒懟網大盜版權,奇樹有魚獨家回應背後透露了啥?
    在一場主題為致敬香港電影「網絡發行價值再升,港片IP的破局重構」的論壇上,導演王晶聽完奇樹有魚的PPT介紹後,對PPT的內容產生質疑:「我覺得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事,你們說致敬香港電影,根本說不上是致敬。事實上,去年9月,在「IP+1」的奇樹有魚年度發布會,奇樹有魚聯合愛奇藝發布「奇光計劃」,即港片復興計劃,其中包含了7部港片版權。
  • 短劇市場爆發前夜,誰是行業大贏家?
    無獨有偶,作為米讀首部短劇、邀請快抖千萬粉絲古風大V御兒出演的《權寵刁妃》,也在全平臺播放量突破4億 ,並最終被芒果TV收錄到了電視劇專區。如今的短劇市場與五年前的網大市場十分相似,都是先期以草根內容為主,經歷過粗製濫造的成長期開始逐漸走向精品化。
  • 高廟古鎮的頑石與奇樹
    而就在四川省洪雅縣的高廟古鎮,我也發現這樣的頑石與奇樹。 高廟古鎮依山傍水,為張、李兩河所夾,河中亂石嶙峋,河水徹夜咆哮。古鎮其實就是在大山的峽谷中沿山勢修建而成的,據說始建於明後期,至今已有700年歷史。
  • 專訪項水柳:項氏兄弟有「奇」招丨制鮮者
    經典大IP改編,雙平臺拼播,由奇樹有魚聯合項氏兄弟共同出品的《奇門遁甲》,以5303萬打破了網絡電影分帳票房紀錄的成績,勇奪行業TOP1。這讓我們看到了精品化內容能達到的高度,也看到了網絡電影市場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
  • 專訪|希岸酒店創始人及CEO陸斯雲暢聊2021年新規劃
    專訪|希岸酒店創始人及CEO陸斯雲暢聊2021年新規劃  我們用 5 年構建起希岸的IP,品牌資產溢價的時候來了。
  • 【專訪】格森英語速成課程創始人李格森
    【專訪】格森英語速成課程創始人李格森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7日 23:39 來源: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出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出國留學語言關等一些老問題再次成為「準留學生」們關注的熱點。為此,記者對格森英語創始人李格森老師進行了專訪。  格森英語速成課程,這個課程面向預備出國留學的各個年齡群,結合英美國家各科教材和考試要求進行課程編排,讓他們在一年內全面掌握英語,達到適應在英美國家學習、生活的語言要求。
  • 醜女翻身 成功脫單 鎖定快手短劇《我的反轉女友》
    喜劇愛情短劇《我的反轉女友》 於近日宣布開機,該劇由快手短劇、小虎泰格影視文化傳媒中心、靈動時光文化傳媒(ISP Media)聯合出品。《我的反轉女友》是一部院線影視製作團隊打造的精品短劇。由韓國知名編劇李知言、中國青年編劇楊帆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