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長江日報一篇報導稱:「經過多年的生態保護和治理,武漢的氣候大為改善,已經退出了全國3大「火爐」行列。」
我們眼中常年盤踞四大火爐城市之一的武漢都退出前三,那哪個滾燙的城市會上榜呢?小編查閱資料發現:報導中提到的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榜單,實則發布時間為2012年。也就是說,在2012年之後,這份榜單就沒有再更新過了。
火爐排行榜裡前四到底是誰
其實勤勞的中國人民早在100年前就提出了「四大火爐」的口號,重慶、武漢、南昌、南京當選,但當時的火爐主要反映大家的直觀感受,沒什麼明確標準。直到21世紀之後,開始考慮以炎熱指數、高溫日數、連續高溫日數、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作為評選火爐的標準。以下這份報告就是2012年發布的火爐排行榜,其數據區間為1981-2010年。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單從高溫天數來看,福州、重慶、杭州、海口排在前面,是高溫最多的4個「火爐」。而從極端高溫來看,重慶以43℃領先全國,堪稱國標版「火爐」,其中西安則是當之無愧的成為北方「火爐」。
當然了,這僅僅是針對於白天來說的。如果只是白天酷熱,夜間恢復清涼,那還算不上徹底的「火爐」,北方大部就是如此。
如果白天受著酷熱,晚上繼續蒸籠,根本不給人喘息的機會,那才叫熱得徹底,南方很多地區就是如此。每年7、8月份時,南方的最低氣溫常常能到28-30℃,此時人們常體會夜夜溼身不能眠的哀傷。
在南方高溼的環境下,體感溫度會直線上升。舉例來說,夜間相對溼度一般能達到60%左右,而在這個溼度下,28℃的氣溫實際上接近30℃的體感,而當氣溫達到30℃的時候,體感溫度可達33℃左右。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統計了各大省會級城市的夜間最低氣溫,從超過28℃的平均天數來看,武漢、南昌、長沙、上海、合肥、重慶、杭州、廣州、南京、濟南排在了前十位。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其中武漢以1年有13.8天最低氣溫大於28℃登頂首位,而且,武漢最低氣溫超過30℃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平均每年會出現2天。儘管武漢白天的高溫不算突出,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夜間火爐王。
從最低氣溫的最大值來看,重慶出現過32.8℃的極端情況,成為夜間火爐裡爆發力最強的城市。
而濟南則是唯一一個躋身前十的北方省會級城市,算得上北方的夜間火爐王。
對於我國絕大多數的地方來說,7、8月份往往才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兩個月。單從這個時段來看,哪裡才是名副其實的火爐?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進入7、8月份之後,重慶、福州、杭州、長沙酷熱天數遙遙領先,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火爐。從連續高溫的最長日數來看,長沙竟能在2個月裡有47天連續高溫,是個耐力型「火爐」。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從最低氣溫的統計來看,在7、8月份,武漢、南昌平均每年都會有10天甚至更長體驗到28℃以上的最低氣溫,都是夜間「火爐」的典型代表。
專家解讀火爐排行榜
據了解,這是氣象部門通過綜合分析全國省會級城市和直轄市1981年-2010年的氣象資料,首次向公眾權威公布全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得出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其中,排在前列的重慶、福州、杭州、南昌四個城市被不少網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這份名單是如何排定的?主要依據是什麼?早在2012年,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氣象局有關專家。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張存傑研究員認為,「火爐」這個說法反映的是公眾的直觀感受,但一直以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例如,北方城市高溫天數較多,但相對溼度不大,人體在這種環境下的舒適度可能比南方部分高溫高溼的城市要好很多;有的城市極端最高氣溫很高,但是持續時間不長,炎熱程度總體不一定就是最高的;有的城市夏季相對溼度很高,但最高氣溫不是很高,雖然人體感覺悶熱,但炎熱強度不強。當然,人體對炎熱的感受與人員的身體條件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有關係。
據了解,此次對「炎熱城市」的分析研究,考慮的因素包括炎熱指數、高溫日數、連續高溫日數、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
根據這份研究結果,公眾以往熟知的武漢、南京等傳統上的「火爐」城市雖然還在名單裡,但是排名已經退出「四強」。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這次武漢、南京排名不那麼靠前的情況,張存傑介紹,這和我國氣候的年代際變化有很大的關係。「氣象研究表明,中國南北方氣候變化有20至30年左右的振蕩周期。上世紀90年代,長江流域降水偏多,洪澇災害較重,因此溫度就比較低,高溫天數就比較少。從整個30年的時間尺度來看,由於受90年代的影響,長江流域城市的溫度增長速度沒有其他城市快,特別是慢於我國北方許多城市。」
全球變暖與你我相關
全球變暖的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以至於人們對它的影響早已麻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夏季炎熱程度總體呈增強趨勢,「火爐」名單也越來越長。氣象資料顯示,我國自1951年到2010年,全國平均溫度上升了1.38攝氏度,每十年增加0.23攝氏度,和全球變暖情況基本一致。
不過,就在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變暖的趨勢把科學家們都嚇壞了。雖然氣候學家早已預料到地球正在變暖,但目前其變暖的速度之快,超越了所有人的預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了一連串令人恐懼的數據,每經小編從中篩選了最重要的幾項:
2016年一季度全球氣溫比整個20世紀同期氣溫高出2.07華氏度(1.15℃)。並且打破了自1880年以來最高紀錄。
2016年一季度全球地面氣溫比整個20世紀同期氣溫高出3.69華氏度(2.05℃)。並且打破了自1880年以來最高記錄。
2016年一季度全球海面溫度比1998年同期高出0.42華氏度(0.23℃),而在1998年,全球受到與今年同樣強度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此外,今年3月海面溫度打破1880以來最高紀錄。
今年3月,全球平均氣溫比整個20世紀高出2.20華氏度(1.2℃),不僅打破自1880年以來3月最高紀錄,同時氣溫偏離值比有紀錄以來最高偏離值還高出0.02華氏度(0.01℃)。
截至2016年3月,已經連續11個月創下同期新高,是自1880年以來最長連續紀錄。
3月24日,北極冰蓋面積達今年最大值,僅561萬平方英尺,是有衛星紀錄以來最低。
隨著2016年一季度全球氣溫頻繁打破紀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也表示了擔憂,該非營利環境保護組織在3月中旬的一篇文章中稱,如果全球排放量保持目前的速度,那麼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比現在高出8華氏度(4.44℃)。如果你對這一數據沒什麼概念,NRDC告訴大家,可以在春天加穿一件毛衣感受一下。
NRDC指出,全球變暖將直接導致各種自然災害,包括暴風雨、熱浪、洪水和乾旱。而這些自然災害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人員和經濟損失。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也明確指出,氣候變化將直接導致暴風雨、颶風和熱帶風暴越來越強烈。
在2016年4月18日,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UEG)在年度大會上發布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統計了1900年-2015年,全球自然災害所導致的經濟損失。報告稱,全球自然災害已造成了7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其中,40%的經濟損失歸咎於洪水,20%是因為暴風雨,而乾旱與自然火災導致的經濟損失分別佔12%和2%。而上述幾類自然災害直接與氣候變暖有關。
中國夏季"火爐"榜再洗牌 這四城名列"新四大火爐"
記者8日獲悉,經過多年的生態保護和治理,武漢的氣候大為改善,已經退出了全國三大「火爐」行列。
此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榜單,通過綜合分析中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氣象資料,首次向公眾權威公布中國夏季炎熱城市情況,綜合分析的結果是,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分別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其中,排在前列的重慶、福州、杭州、南昌四個城市被不少網民冠名為「新四大火爐」,武漢退出前四,位居第六。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 李天奕_NN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