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曬得讓人隨便抓個東西都拿來防曬了,無論它有無用處。
新火爐城市福州居首前日,中國氣象頻道官方微博@中國氣象發布了內地「四大火爐」新排名,福州排第一,重慶、杭州和海口位列二、三和四名,廣州排名第十位。記者上網搜索發現,關於「四大火爐」城市說法有好幾種,就像2007年7月,鳳凰衛視氣象節目「鳳凰氣象站」評出的新「火爐」城市,廣州居然位列第二,僅次於福州。
火爐城市新排名 福州躍居榜首廣州第十前天,@中國氣象發布了內地「四大火爐」新排名。「新的30年(1981- 2010年)全國高溫呈現增多趨勢,華南地區高溫日增幅最明顯,廣州增7.7天、福州增5天、海口增5天。另外,內地最新三大火爐分別是福州、重慶和杭州。福州為中國內地省會級城市的高溫王者,超過了重慶,成為內地大城市第一火爐。」微博如此寫到。據了解,這份榜單主要考慮的是這些省會城市近30年高溫增多的趨勢,而廣州在這份榜單中排名第十位。
2010年,中央電視臺氣象節目主持人宋英傑在他的博文中稱,依據2000年~2009年這10年高溫天總數,排名了前十的大城市排名表,福州以10年375個高溫天名列榜首,其次是杭州,之後是重慶和長沙。名單上排名第五到第十的城市分別是武漢、海口、南昌、廣州、西安、南寧。此榜單和「中國氣象發布」公布的榜單較接近。廣州在這份榜單中排名第八位。
而2007年7月,鳳凰衛視氣象節目「鳳凰氣象站」評出的新「火爐」城市,廣州居然位列第二,僅次於福州。
從不舒服感來說 廣州35℃相當於武漢38℃和宋英傑的排名比較,廣州在最新版的「火爐城市」排名名次不進反退,從第八名降到了第十名。不過,和「鳳凰氣象站」的「火爐城市」排名的名次相比,廣州此次名次下降得更厲害。
「火爐城市排名如果僅依據高溫天數既不科學,也沒有氣候學意義。」中國科學院珠江三角洲環境與汙染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員、地球系統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匡耀求直言,此前的「火爐」城市的前4名,無論是武漢、南京、重慶、南昌組合還是是武漢、南京、重慶、長沙組合,都處在長江流域,其排名可為氣候研究提供借鑑。
「在廣州,35℃就感覺到很難受,在重慶和武漢等城市,氣溫達到37℃、38℃才會有同樣的感受。」匡耀求認為,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炎熱,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匡耀求指出,相對於南方地區,北方地區高溫持續時間短,空氣溼度低,白天和晚上溫差大,人體的不舒適程度遠低於南方地區。
專家認同穗入選 廣州海口入選因空氣潮溼悶熱匡耀求告訴記者,隨著城市建設的「大餅」越攤越大,城市熱島效應越來越大,像廣州,20年前年平均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不超過10天,而近年來高達25天以上,加之空氣潮溼,人的散熱系統的效率下降,人體汗液無法蒸發散去,就感到很不舒服。因此,匡耀求認為,此次廣州入圍10大「火爐城市」有一定的依據。同樣,海口能入圍4大「火爐城市」,主要也是因為其空氣潮溼悶熱。
為此,匡耀求表示同意將「火爐」改稱「炎熱指數」:主要考慮氣溫和相對溼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的綜合影響,同時確定了炎熱指數的計算公式。炎熱指數值越大,人體感覺會越不舒適。將炎熱指數達到85的那一天確定為高溫炎熱日。
(以下內容來自網易)
「熱」的相對論:既要看客觀數據 也要看主觀感受實際上,近年來,「火爐」城市的排名經常引起人們關注,有的城市為自己進入了「火爐」之列喊冤,有的則納悶自己所在的城市常見熱浪而不入,甚至質疑氣象部門為此在氣溫測量上動了手腳。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主任、研究員張存傑介紹,「火爐」城市其實沒有確切定義和科學的標準。他認為,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炎熱,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北方地區夏季高溫持續時間短,空氣溼度低,白天和晚上溫差大,人體的不舒適程度遠低於南方地區。
為此,氣象專家構建了炎熱指數的指標,主要考慮氣溫和相對溼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的綜合影響。炎熱指數數值越大,人體感覺會越不舒適。
專家同時也指出,廣州的增溫速度確實很快。近50年廣州年平均氣溫的增溫速率為0.35℃/10年,遠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張存傑也指出,對於城市來說,炎熱程度排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社會各界都要積極行動起來,採取有效措施減輕高溫熱浪對人們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的危害,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