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形成原因科普 武漢、杭州、上海、南京梅雨季節時間

2021-01-12 閩南網

  近期長江流域的氣象部門,都在盯著一件大事——不是世界盃,是梅雨。浙江省氣象臺宣布6月17日入梅,上海氣象臺也隨後宣布6月20日入梅。16日以來,湖南、江西、浙江多地遭遇了強降雨,按照新標準,這就是江南梅雨,而長江中下遊沿岸的梅雨也即將在24日以後到來。梅雨,是什麼?脾氣秉性是怎樣的?需要注意什麼?請看下面分解:

1、梅雨是個啥?

  《大氣科學辭典》上對梅雨的標準定義為:從我國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常常出現的一段降水量較大、降水次數較頻繁的連陰雨天氣。因為正值梅子黃熟,故名梅雨。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黴」。

  通俗的說,梅雨是針對特定區域、特定時間多雨天氣的一個概括。時間: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地點:湖北宜昌以東,北緯28~34°之間的區域。因為此時氣溫比較高,溼度比較大,物品容易發黴,所以也叫黴雨。

  無論怎麼說,梅雨是長江中下遊地區,一年當中降雨最集中的時期。不過每年的梅雨,並不像嚴謹的德國人那樣做事嚴絲合縫,時間和空間上,經常會有變化,這就像上下班坐的公交車,不一定每天都是特別準點來,甚至有時候怎麼都等不來。

2、梅雨的逐年變化特點——每年情況不同,差異較大

  按照老標準(考察武漢、九江、蕪湖、南京、上海五個氣象站的降水情況),典型梅雨的平均日期為6月20日~7月8日,大約20天左右(但有的年份,在5月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持續陰雨天氣,達到梅雨標準的條件,稱為早梅雨)。每年梅雨的情況差距有多大呢?來看一組數據:

  入梅最早:6月2日(1991年),最晚:7月9日(1982年),相差37天。

  出梅最早:6月14日(1994年),最晚:8月3日(1998年),相差50天。

  梅雨最長:50天(1954年),最短:6天(1971年),相差44天。

  總的來看,20世紀50年代—70年代末,梅雨弱;80年代開始加強;90年代最強:1991、1996、1998、1999年;21世紀趨於減弱:2000、2002年空梅。2001年梅雨偏弱。

  強梅雨的年份簡介: 1954年6-7月長江全流域大水,時間長、範圍大、雨量大,京廣鐵路不能正常通車達100天,可以說是共和國建立以來遭遇到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1998年3段梅雨、共40天,主要雨帶偏南在江南和長江沿線,那洪水,那架勢,怎麼能說是相當厲害呢?那絕對是驚動了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領導人親臨長江大堤,現場檢查指導抗洪;1991年3段梅雨,共41天,主要雨帶偏北在淮河;此外,2003年、2007年淮河也出現了洪水,王家壩開閘進行分洪。

  梅雨弱的年份:空梅,如1958、1965、2000、2002年(空梅年不代表不下雨,主要是降雨時間短,沒有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形成穩定少動的雨帶,沒有出現持續的降雨)。空梅也不是好事,1958年空梅,而1959-1961年梅雨期也短,導致了長江中下遊地區連續幾年嚴重乾旱。

3、梅雨的成因和降雨特點

  教科書上高大上的說法是:梅雨是東亞地區,大氣環流季節性調整的產物。其實就是冷暖空氣交鋒的戰線,隨著季節的變化,天氣形勢的調整,從華南的珠江流域北抬到了更北的長江流域,或者可以看作是夏季風(暖溼空氣)的北伐戰爭。隨著西南季風的爆發,大量的暖溼空氣向北推進,而冷空氣並沒有徹底放棄戰鬥,於是冷暖空氣兩大陣營,就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展開了大會戰,既是陣地戰,也是拉鋸戰。由於雙方實力相當,因此雨帶也就相對穩定少動。就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書上說的馬恩河會戰、索姆河會戰,英法聯軍和德軍僵持不下,反覆爭奪。戰爭的結果是血流成河,冷暖空氣的會戰結果,是水流成河。由此不難理解,教科書上的對梅雨期降雨特點的評價是:雨帶南北擺動小、雨期長、雨量大。

梅雨形成原因

  一般梅雨期的雨帶呈現東西走向(或者東北西南走向),從我國長江流域的湖北湖南,向東延伸到包郵地區,然後向東伸展到韓國南部和日本。所以無論是不怕辣的辣妹子,還是蘇杭美女,或是韓國歐巴,在他們的生命中,都會留有梅雨的記憶,而日本氣象廳的網站上,更是可以直接輸入漢字「梅雨」,查看當地梅雨的最新動態。這一條國際範兒的雨帶,綿延上千公裡,從衛星雲圖上看,就像是一條長長的圍巾(下圖是2013年6月26日15時的衛星雲圖)。

層雲+積雲

  這條雲「圍巾」,其實就是一個溫床,孕育出陰雨天氣,但在雲層下,並不是多有地方都會暴雨傾盆。如果坐飛機從雲上經過,可以看到很多雲連接在一起,就像是個大棉被,比較平整,這樣的就是層雲,它們產生的降雨,相對溫和,但是持久,淅淅瀝瀝下不停。

  但是有些雲會異軍突起,疙疙瘩瘩,如同一個個寶塔、堡壘,這就是積雲,它的下面往往多是短時強降雨。而梅雨帶上,往往就是層雲+積雲的混合降水。這樣既有耐力,又有爆發力的無敵混合體(數據帝的腦海中,瞬間想到了荷蘭足球隊的羅本,不僅耐力好,滿場跑不死,而且爆發力也生猛,速度奇快),也就導致了雨期長、雨量大的特點(所以荷蘭在世界盃兩場小組賽裡面已經進了8個球)。

  不過有時候梅雨期,東北冷渦偏強偏南,在它的影響下,包郵地區也會頻繁出現陣雨、雷陣雨,此時的梅雨,就不是典型梅雨,不屬於冷暖空氣大會戰的結果,而是小股冷空氣的遊擊戰、運動戰。

  所以梅雨≠暴雨。梅雨期間容易出現強降雨是真,但不意味著,梅雨就是暴雨的代言人。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說,梅雨是針對一個區域一個時段內多雨天氣的特點總結歸納,是氣候概念。而暴雨是短時間內的強烈降雨,是屬於天氣範疇。他倆劃等號,就好比關公戰秦瓊。

4、 梅雨的典型城市

  武漢、南昌、上海、杭州、南京5大城市都是梅雨的典型城市,6月下旬的降雨量,都是一年中其他時段無法匹敵的。其中上海、南京偏東的區域,6月下旬降水日數也是全年最多的一旬。不過武漢、南昌、杭州相對偏西、偏南的區域都是3月下旬的雨日最多(春雨更纏綿)。

  6月下旬降水量為全年最多一旬的城市還有:江蘇蘇州、常州,安徽蕪湖、安慶、黃山,江西景德鎮、廬山,湖北黃石,湖南常德、桑植等。

梅雨城市

  5、建議——出差旅遊請注意

  (1)出差:如果6月下旬去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出差,多帶衣服,否則被雨打溼了,好幾天都幹不了。

  (2)旅遊:現在不少學生剛剛考完試,迎來了暑假。此時最好不要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廬山、張家界這些山區遊玩。此時如果遇到強降雨,一旦引發山洪泥石流,會危及生命安全。不妨等到了大暑節氣的時候,往往也正是三伏天最熱的時候再去,那才是極好的。因為7月下旬到8月上旬,正是江南一帶高溫最猛烈的時候(去年包郵地區超過40℃,連破各種紀錄)。通常海拔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5℃,因此黃山、廬山等江南山區是盛夏時節極佳的避暑勝地。那時,你可以傲嬌地告訴小夥伴們——我有特別的避暑技巧,在山頂上四處看風景。

原標題: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梅雨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梅雨|梅雨季節
    隨著最新東亞大氣環流形勢的調整副熱帶高壓逐步增強梅雨帶將北抬至長江中下遊地區我市明天起將進入梅雨期預計10-11日雨量總體不大12日起降水強度將有所增強其中13-15日、17-18日有強降雨過程總結一下接下來這段時間
  • 梅雨季節是什麼時間 梅雨季節要注意什麼
    梅雨開始的日子為「入梅」(或「立梅」),每年的我國南方地區總面臨梅雨時節,梅雨來臨,雨水太多,空氣溼潤度太高,其實是不利於人體健康和植物的生長的,一般來說梅雨季節是什麼時間呢?梅雨季節要注意什麼問題?一起來了解下。
  • 2017梅雨季節是幾月?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持續時間多久
    梅雨季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叫法,一般梅雨季節期間,南方惠持續降水,天氣潮溼。那麼,2017年梅雨季節是幾月?2017年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2017年梅雨季節是幾月  氣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將初夏季節連續出現6-7天以上陰雨天氣、且日平均氣溫達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為入梅日,連陰雨結束之日稱為出梅日。
  • 2017上海入梅時間、出梅時間 上海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2017上海入梅時間、出梅時間 上海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一、2017上海入梅時間、出梅時間 上海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2017上海入梅時間、出梅時間:出梅時間是公曆2017年7月19日,農曆五月廿五。上海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上海典型梅雨一般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陰雨,一般開始於5月中旬,為期約半個月。入梅:連續5日平均氣溫超過22℃,有4天為雨天才算是入梅,出梅:反之,連續5天姘居氣溫超過30℃,且不下雨,就代表著出梅了。
  • 2017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梅雨季節時間一般在幾月份
    還記得那句「梅雨知時節,當天乃發生」嗎?這句詩描寫的就是關於長江中下遊一帶的地區的雨季景象。那麼,2017梅雨的時間是幾月份?2017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梅雨  一、2017梅雨的時間 2017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2017年梅雨季節在6—7月份。
  • 2020揚州梅雨季節什麼時候開始 今年揚州梅雨季節多長時間
    導語:揚州是典型的江南地區之一,所以每年夏季都會有一段時間的梅雨季節,不過,不同的區域,其梅雨季時間也有所差異。
  • 關注2014梅雨:江南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
    江南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印象裡江南一帶甚是多雨,當江南梅雨時節時,整個江南被籠罩在綿綿細雨中,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江南在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狹義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遊以南的吳語區。廣義江南涵蓋長江中下遊流域以南,南嶺、武夷山脈以北。我們一起來關注下2014江南梅雨季節吧。
  • 描寫梅雨季節的優美詩詞句子賞析大全 關於梅雨時節的圖片
    您聽說過梅雨嗎?對於花草樹木來說,這是一個滋潤的季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點擊查看:2017年梅雨季節時間)早在古代,就有不少關於梅雨的詩句,那麼您知道哪些是描寫梅雨季節的詩句嗎?以下是小編匯總的關於梅雨季節的詩句大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日本的梅雨季節
    相信大家都已經感覺到那種悶熱的感覺了,是的,梅雨的時間到了!
  • 話說梅雨
    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現在我國江淮流域到韓國、日本列島一帶。此時,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由於長時間時雨時晴高溫高溼風弱天氣,使得家中器物容易發黴,民間亦稱為「黴雨」。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梅雨季節氣候特點表現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高溼多雲以及風力較小。
  • 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要注意什麼?
    梅雨季節是什麼時候在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
  • 未雨綢繆:梅雨季節,我們在行動!
    「梅雨」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原來它源於中國的一個氣象名詞。梅雨,在古代常稱為黃梅雨。早在漢代,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 梅雨?黴雨!
    梅雨作為江南一帶的人還是比較習慣的,知道每年到這個時候他都會來,雖然不喜歡,但是知道他永遠是在這個時候會來的。咱們就跟大家來聊一聊梅雨。那為什麼會有這麼一段時間要集中的會一直在下雨呢?它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你就說這個梅雨的形成原因啊這個問題又似乎問大了啊,基本上是屬於氣象學的本科論文範疇了。只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了。
  • 上海別墅翻新後迎來梅雨季節,再也不用擔心漏雨了
    #梅雨季節梅雨季節如期而至,梅雨是在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上海別墅翻新後迎來梅雨季節,再也不用擔心漏雨了。湖畔佳苑——滬上十大著名特色別墅之一,位於上海青浦區滬青平公路1517弄。
  • 話說梅雨 江南地區進入梅雨期
    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現在我國江淮流域到韓國、日本列島一帶。此時,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由於長時間時雨時晴高溫高溼風弱天氣,使得家中器物容易發黴,民間亦稱為「黴雨」。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梅雨季節氣候特點表現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高溼多雲以及風力較小。
  • 你若安好,一定是看了這份梅雨季節小攻略【荔枝說】
    雖然江浙滬的人民早就對梅雨的到來習以為常,但這終究是個惱人的傢伙。潮溼的空氣不僅會讓家具和衣物生黴,也會讓人身體燥熱精神不振。  據了解,2017年江蘇地區的入梅時間是公曆6月8日,農曆五月十四。出梅時間是公曆7月19日,農曆五月廿五。梅雨季節最大的特點就是持續高溫和溼氣重。此外我國華南地區還可能受到颱風侵襲,造成江蘇地區持續降雨。
  • 話說梅雨 哪些年份遭遇過「暴力梅」?
    儘管人們熟悉它,但仍不免有很多疑問:梅雨是怎樣形成的,入梅對多雨的江南意味著什麼,駭人聽聞的暴力梅與枯梅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是如何對梅雨進行監測預報的,人們應如何防範梅雨可能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從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入手,為大家詳解梅雨。
  • 南京今天下的是梅雨嗎?
    因此,可以確認江南區梅雨於6月1日正式開始,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7天。進入梅雨期後,江南一帶降水強度增強,強對流天氣活躍,大部地區累計雨量有50~100毫米,其中江西婺源(185.3毫米)、浙江常山(183.4毫米)等21站累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浙江開化(231.8毫米)等3站超過200毫米。
  • 【小南話科普】梅雨季節潮溼難耐,小心「火丹瘡」找上你!
    【小南話科普】梅雨季節潮溼難耐,小心「火丹瘡」找上你!尤其是面對這持續陰雨的梅雨季節,天氣本身比較潮溼,加上勞累、熬夜等,帶狀皰疹神經痛會借著梅雨天開始發作,讓人痛苦不堪。
  • 是梅雨天氣提前了嗎?其實答案很簡單
    這就是所謂的梅雨季節嘛?其實並不是那首先來簡單介紹下梅雨季節所謂梅雨,是指一定地區、一定季節內發生的天氣氣候變化。具體點就是特指長江中下遊地區,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期間連續降水的天氣狀況,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