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人類的啟示錄
今天我們來來聊聊
復活節島與石像
/ 巨型人像 /
相信一提到復活節島,大家想到的都會那些詭異的巨型人像。專家推測這些巨型人像大約雕鑿在公元前1100-1680年間。人們對於原始科技竟能創造如此宏偉,眾多的石像表示讚嘆的同時,也會懷疑是否真為人類所為?這麼重如何搬運?數量如此之多石材哪來?雕刻形象由誰而定?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外星人的傑作,那麼究竟真相如何呢?
圖片源自網絡
復活節島石像稱為摩艾(Moai),另譯:摩阿儀、毛埃。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對長耳,雙目深凹,削額高鼻,下巴稜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全島共有1000多尊石像,五成以上整齊的排列在海邊,面向大海,神情威嚴...
圖片源自網絡
乍一看,復活節石像像是跟金字塔一樣的宏偉工程,但是事實是這樣嗎?首先,復活節島上的石像一般高度在7-10米,如果採用普通石製作的話,在取材,雕刻,運輸方面都是在當時的時候有重大難題的,但是復活節島石像採用的石材並不是普通石材。
圖片源自網絡
復活節島有三座死火山,人們就就地取材,使用凝灰巖和層凝灰巖,甚至是浮石來製作石像,其中的浮石,在乾燥後甚至能夠浮在水面。所以看上去高大的石像並沒有那麼重,大部分雕像重量連5噸都不到,在早些時候,水手們不費多大力就能把一尊雕像裝上小船。而製作雕像的巖石也很容易加工,使用普通帶鋸齒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來。所以復活節石像並不想它看上去那麼神奇。很多時候,人們不願意相信超越常識之外的事。
圖片源自網絡
/ 人類啟示錄 /
而脫離了石像,復活節島的故事就是給人類啟示錄。原本的復活島,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因為復活節島是火山灰沉積的島嶼,所以土地肥沃,物資豐富,植被茂密,滿島儘是茂密高大的棕櫚樹。人們初登島上之後,過著很長一段衣食無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隨著人們在島上的發展,文明也在逐漸進步。石像也就開始逐漸被製造出來。而隨著人口的提升,茂密的樹林逐漸被砍伐。無休止的人口增長終於超出了小島承載的負荷。棕櫚樹林的無盡砍伐,與對島上動物的狩獵。導致島上生物急劇減少。最後復活節島上的棕櫚樹全部消失了。島上動物也幾乎絕跡。最後,面對島上已經枯竭的資源,人們生存已經舉步維艱,最終自相殘殺...
圖片源自網絡
復活節島的往事,就是人類惡劣對待環境的下場。所以人們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