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是什麼意思,很明顯,就是太陽不落下。英國當年自稱為"日不落帝國",可不是因為自身太過狂妄,而是因為它趁著工業革命帶來的領先世界百年的科技優勢,一舉佔領了全球各地大片領土。
那一時期的英國領土,遍布整個地球,太陽在英國領地這邊落下,就會在英國的另一處領地升起。因此,英國當年的自稱,不但沒有絲毫的吹噓,反而倒還是比較形象的。我們也能從英國的自稱中了解當年那個強大的殖民國,曾經究竟有多輝煌。
英國並非是一開始就強大起來的,這從當年他們帶著先進武器第一次想要打中國卻畏懼了很久就能看出。工業革命既是世界轉型的關鍵一環,對英國的意義也是非凡的。
工業革命率先就是在英國開始,英國藉此實現了彎道超車,實現了遠超當時世界其他各地的先進科技。
英國崛起之後,立馬展開一系列策略,開始將眼光轉向世界各地,不斷將勢力派遣到各地,憑藉先進的科技和武器,侵略了大片土地,直接晉升為最強國家。
英國在這時候的政策對國家的發展非常好,通過海外擴張殖民地,為國內輸送更多資源,用以促進科技和軍事的不斷發展,再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繼續向海外擴張。
據記載,英國當年最鼎盛的時候,國土面積直達三千多萬,比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大得多。這其中,殖民地佔據絕大多數,勢力範圍更是遍布世界各地,直逼地球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
不過,風水輪流轉,英國雖然一度猖狂了多年,稱霸全球多少個春秋,但還是在之後的一夜之間就變了。就仿佛當年靠著工業革命一夜崛起一般,二戰之後的英國也是一夜之間失去了霸主之位,現在的地位也僅僅只能勉強維持大國身份。
不僅僅只是失去了霸主之位那麼簡單,在本土自顧不暇的時候,英國的各地殖民地立馬都瞅準機會發動革命,將英國勢力又打了回去,重新找回國家。
僅僅十幾年,英國就從當年的3000多萬的土地面積,銳減到二十多萬,大英帝國的強盛已不再,剩下的只有殘存的尊嚴以及可以談及的曾經的輝煌。
不過,這二十多萬的面積只是本土面積,英國仍然把控了將近一千萬的世界屬地——其中,八成是王權屬地,兩成是海外屬地——海外屬地共有14處。
之所以英國仍然有那麼多屬地,主要就是這些地方的軍事價值極高,就算拼了老命,英國也要留住。就算到了今天,英國仍然會向這些地方提供物資和援助。
然而,最讓英國本土人驕傲的一塊屬地,並不在這14個範圍內,因為這塊屬地,國際社會不承認,只有他們本國人依然堅持是自家的,那就是帕瑪半島周圍的佔據了整個南極大陸五分之一大小的一塊南極區域。
之所以英國人會以此引以為傲,就是因為此處資源極其豐富,也能彰顯出他們國家的強大,當然,這也是他們決定佔領此地的根本原因。
英國沒有沒落的時候,世界各國對此都沒啥意見,當然,就算有意見也沒用。二戰後,英國地位一落千丈,成為美蘇爭霸中美國的小弟,這事情就得拿出來說道了。
美蘇兩國靠著二戰一舉稱霸,不過當他們要打南極洲的主意時,這塊大陸已經被老牌資本主義各國瓜分了。於是,美蘇兩國罕見的意見一致地要為了全人類考慮,不允許世界各國佔領南極洲。
老大發話了,哪些國家也只能照做,英國不得不老實同意。
當然,英國並沒有完全放棄此處,它仍然在此處建立多個科考站,還建立了旅遊場所。本國人的課文中,也將其當作第十五個海外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