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生石,人們總是對它懷有唯美的想像,它是至死不渝愛情的象徵,它記錄著我們前世、今生和輪迴轉世。相傳它位於奈何橋旁,那個開滿紅色彼岸花的地方。它記錄了我們的愛情在何處、何地、何時開始,又記錄了它在何處、何地、何時結束。無論是深情虐戀,還是恩仇宿怨都會在這裡一筆勾銷,走過它的身旁,你們便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大多數人對於三生石是嚮往的,他們希望能來到它的身旁,看一看自己的前世今生、凡塵姻緣,希望自己能夠找到那個情定三生的如意郎。可你是否想過真正的愛情往往都是不期而遇,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和感動。
三生石上其實有著一段悽美哀婉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之前,有一富家子弟,因父親去世,於是便將萬貫家財通通捐給了一座寺廟,而自己也在這寺廟裡修行佛道。他與這寺廟住持一見如故,興趣相投,於是二人相約一同去峨眉山看看。他想走水路,住持卻想走陸路,但住持拗不過他,便依從他走水路。但舟行近中途時,他們看見一女子在河邊浣紗,住持一看她落下了淚,感傷道:「不願走水路,便是怕遇見她。」因為這位女子已經有孕三年卻還沒有生下孩子,住持便是這位女子命中注定的孩子。不到黃昏,住持便離開了人世。不過在臨死前,住持對他說,待他三日後去婦女家中,他將以一笑為證。十三年後的中秋,讓他去天竺寺外,他們將會在那裡再次相見。
三日後,他來到了這位婦女的家中,那個在尚在襁褓的嬰兒對他一笑。十三年後的中秋,他按時來天竺寺赴約,在寺外,他便聽見有一牧童在唱:「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漸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這時他才明白,這位放牛郎便是他曾經的故人,轉世和他重逢。
漫長的等待,換來的只是短暫的相逢,但這在三生石上卻已刻下千年萬年。你與他的緣起緣滅它都知曉,你與他的纏綿悱惻它也不曾避卻。它看過太多太多的有緣人相忘於奈何橋上,喝下忘情水,從此恩怨兩勾銷;再次邂逅,便為陌路。
我不曾記得是在那一本書中看見的這一句話「你是錦瑟,他為流年;你是嬋娟,他為大雁。」珍惜出現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嗎,記住他對你的一顰一笑、一轉彎、一回首,珍惜他看你時眼中的深情或擔憂,因為「前世無數次的相遇才能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這不知是前世他和你有多深的情緣,才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