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晚揭秘】《絲路綻放》:從敦煌壁畫上走下來的舞蹈

2020-12-24 央視網

【2018春晚揭秘】《絲路綻放》:從敦煌壁畫上走下來的舞蹈

原標題:

今年的央視春晚,有不少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節目。其中,舞蹈《絲路綻放》可以說是規模最大的一個。

120位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舞蹈演員,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天衣無縫的配合,展示了敦煌歷代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優美手姿。

鮮為人知的是,她們除了這個節目,還要擔任其他節目的伴舞,我們的記者也在後臺,用鏡頭記錄下她們的忙碌與堅持。

舞蹈《絲路綻放》,以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的佛像為原型,將壁畫上最具有代表性的23種手勢,編排成舞蹈,以指尖變幻,營造出層出不窮、千變萬化的視覺衝擊力,再現古絲綢之路上人文風貌。

2018年春晚歌舞類節目導演 邢時苗:很美,活靈活現,非常的感動人。就是它純淨的美讓你感動,可以說,這個手姿如果放慢,每一秒都是那麼美妙。

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放慢了舞蹈《絲路綻放》,畫面裡,舞蹈中每一秒的呈現都達到了極致唯美。

作為本屆春晚,唯一一個全部由女孩組成的節目,120位演員。平日裡,在1號大廳外,她們也是一道風景線。

2018年春晚舞蹈《絲路綻放》導演 王迪:年輕,就有朝氣,90後當然是帶著時代的氣息,像我們都out了,這也是排練的一個的難點。就是你想,她平時是一種快節奏、興奮的狀態,然後你讓她靜下來,這就很難,然後讓她很靜、很「佛系」地在跳舞就更難。

這已經是王迪的舞蹈作品第5次登上春晚舞臺了。2012年,她與舞蹈家楊麗萍合作的《雀之戀》驚豔四座。第一次參加春晚時,他才18歲。

王迪:96年的時候我才18歲,我們當年也是這樣的活潑,這樣的可愛。當然我也希望從她們裡面走出來,獨當一面,成為挑大梁的舞蹈家。

整齊劃一,也意味著120個演員,每一個人都不能出錯,每一個意外都可能影響節目整體的美感。

演員易美岑,是星海音樂學院大二的學生,家在重慶,排練期間腳部受傷。因為腳受傷,在彩排的時候,穿鞋都十分困難。

星海音樂學院學生 易美岑:其實我這個人也算是一個報喜不報憂,像這種事情也不願意跟我媽講,可能就一帶而過,但是我媽每次聽完過後就蠻心疼。特別特別想趕緊演完了回家,回家就吃火鍋,熱騰騰的。

為了備戰春晚的演出,這些年輕的姑娘已經離開家50多天了。

在今年春晚的舞臺上,作為群舞演員的吳馨蕊一共要參加6個節目。這在春晚舞臺上對於伴舞演員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

在《絲路綻放》能擔任領舞,她也倍加珍惜這個難過得的機會。平日裡,不論排練有多忙,吳馨蕊每天都要抽出三個小時的時間,琢磨這段獨舞動作。

星海音樂學院學生 吳馨蕊:其實壓力也是挺大的,因為那麼多人就挑了我自己,讓我來跳,然後肯定不想讓選我的老師、導演失望。

王迪:這段舞是來自於敦煌壁畫,所以說我們給她編的一小段solo,裡面用了很多敦煌壁畫的經典動作,比如說像反彈琵琶這樣的動作。

春晚第二次聯排由於1號演播廳場地有限,舞蹈《絲路綻放》由320人,刪至120人。吳馨蕊擔任領舞的片段,也被刪除。吳馨蕊變成群舞中的一員。

吳馨蕊:我現在不跳那個《絲路綻放》了,就因為減人減了,然後我現在就不用跳了。其實現在想想也還好沒(跟爸爸媽媽)說,要不然的話,跟他們說了,到時候沒看到,然後還挺失望的,就不太好。

​春晚的聯排,每一個節目都隨時面臨著變化,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節目能堅持到最後一刻。其實,每一個參加春晚排練的演員,都有這樣的覺悟。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吳馨蕊在春晚1號演播廳外,給我們展示了這段在春晚上看不到的舞蹈片段。

​吳馨蕊:能上我就已經感覺到很棒了,每個人之間的情感都增進了不少,更知道團隊配合的精神,就是對一個團隊的凝聚力,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心會很齊 。

相關焦點

  • 探班內江春晚!韻味十足的《絲路》節目將帶你領略絲路之美
    馬上就要進入新的一年,離內江市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也越來越近了,本屆春晚上的歌舞表演經過了前期的精挑細選,一些優秀的節目將在春晚的舞臺上亮相,目前,眾多節目都在做著緊張的排練。其中有一個節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 【2018春晚揭秘】《國寶回歸》:《絲路山水地圖》的前世今生
    【2018春晚揭秘】《國寶回歸》:《絲路山水地圖》的前世今生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8年02月17日 11:26 A-A+   「國寶回歸」是今年春晚舞臺上的一個特殊環節,其靈感源自於前不久熱播的節目《國家寶藏》。而在春晚舞臺上亮相的這件國寶,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叫《絲路山水地圖》,這幅輾轉海外80餘年的圖卷在舞臺上徐徐展開,也讓觀眾看到了明代絲綢之路的遼闊盛景。今天的春晚揭秘,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絲路山水地圖》的前世今生。
  • 四川明星登央視2018年春晚大揭秘系列報導:四川女婿張國立春晚講解...
    在春晚舞臺上,張國立以解說員的身份,解說解密了「國寶《絲路山水地圖》回歸」特別節目。2018年春晚在喜氣洋洋的歡樂氣氛中已落幕3天了。但張國立解說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回歸特別節目,仍是人們議論的熱點,並刷爆了朋友圈。一件遺失已久的明代地圖——《絲路山水地圖》,在今年春晚舞臺上,重新呈現在全國億萬國人面前, 立刻在收藏界引起了轟動。有許多觀眾讚揚道。
  • 高科技「復活」敦煌壁畫舞伎
    2018-06-07 10:30 | 上觀新聞上海市的徐匯藝術館推出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帶領觀眾感受傳統禮樂文化精神。 近年來,觀眾對以敦煌為主題的展覽並不陌生,但以敦煌樂舞為專題的展覽還是第一次。「胖端倪」是如何從壁畫中走出來的?
  • 臺灣學子赴「敦煌之約」:臨摹壁畫跳敦煌舞 覓心中「莫高」
    中新網蘭州10月17日電 (記者 丁思)初次踏訪在千年古絲路上,臺灣大學生李冠甫的手機就沒有停歇過,一路走,一路拍。「很幸運參加了這次研習營,讓我對絲綢之路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會將所見所聞製作成為Vlog,推介給更多喜歡敦煌的朋友。」他說。
  • 敦煌壁畫「飛」上舞臺 伎樂天形象京城展魅力
    圖片來源:中新網    被世人公認「東方神韻」的敦煌伎樂天形象,今天從千年神秘洞窟的壁畫走來,再現首都舞臺。一臺由北京舞蹈學院推出的取自敦煌壁畫的舞蹈,被此間專家譽為「復活」了的敦煌壁畫。  大型舞蹈《貞觀長歌》編舞、北京舞蹈學院國家一級演員、有「敦煌舞皇后」的史敏,歷經十幾年,將敦煌壁畫中經典的伎樂天的形象,以舞蹈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 敦煌舞劇《絲路花雨》前世今生之一:舞劇的起源與劇本創作
    舞劇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達手段,結合戲劇和音樂的舞臺藝術,它通過舞蹈塑造人物關係和矛盾衝突。在近現代眾多舞劇中,有一部舞劇常演常新,多次登上藝術殿堂演出,這部舞劇改寫了藝術界創造出新的舞種,它就是復活敦煌壁畫的舞劇《絲路花雨》。
  • 「2018絲路春晚」將於大年初二播出
    新華社西安2月13日電(記者蔡馨逸)作為匯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藝的新春晚會,以「絲路情中國融」為主題的「2018絲路春晚」將於2月17日大年初二播出。  時長4個小時的晚會分為「絲路夢想——五彩斑斕映絲路」「絲路輝煌——五色繽紛頌絲路」「絲路重光——五嶽三川耀絲路」三個章節。
  • 紀錄片《穿越絲路的花雨》:周兵與敦煌的第N次相遇
    1979年,神秘的敦煌飛天舞姿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時,一度被新聞媒介讚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這部經典舞劇名字叫《絲路花雨》,講述發生在唐代商旅貿易繁盛的絲綢之路上,畫工神筆張與女兒英娘跌宕起伏的命運、盪氣迴腸的感人故事。
  • 九色鹿回歸敦煌破題新文創
    這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故事的靈感來源於敦煌北魏第257窟壁畫《鹿王本生》。《九色鹿》從人物形象到用色,取法於敦煌壁畫,處處表現出異域風情,帶給人們全新的藝術體驗。該片的導演是《黑貓警長》的導演錢家駿,美術設計是胡永凱、馮健男。為了做好這部動畫片,1980年夏天,他們專程到敦煌去體驗生活。一行人沿古絲綢之路走了近兩個月,在敦煌莫高窟住了23天。
  • 2018絲路春晚 文藝盛宴傾人醉 錦繡如花盡芬芳
    「絲路」為題立意高遠國際視角對接文化自信金雞辭舊歲,玉犬迎春來。在大年初二家家戶戶開始拜年的祝福聲中,2018絲路春晚為全國觀眾送上了一道既接地氣,又視野高闊的拜年大餐。根據微博實時數據,截止2月18日12:00,#絲路春晚#微博話題閱讀量達3.6億,討論量破165萬次,從春晚播出開始近4個小時,#絲路春晚#話題一直居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前列;全網節目直播播放量突破1億次,節目短視頻播放量累計773萬次;根據索福瑞實時收視數據顯示,2018年絲路春晚自19:30開播起,收視呈現上揚態勢,整場晚會觀眾規模穩定;根據酷雲實時數據,2018
  • 敦煌壁畫揭秘古代元宵節民俗
    敦煌壁畫揭秘古代元宵節民俗
  • 絲綢之路上的敦煌
    上世紀90年代經過考古工作的敦煌懸泉遺址,出土有2萬餘枚漢簡,記載漢晉時期東來西往的使節、使團等路經敦煌時的生活片斷,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絲路交通的面貌,以懸泉驛為代表的敦煌,無疑是絲路上重要的一站。敦煌舞蹈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莫高窟裡凝聚著豐富的舞蹈藝術形象,中古時期漫長絲路上流行的舞蹈,在這裡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影子。古絲綢之路的開闢,也為舞蹈的中西方傳播提供了條件。漢晉時期是樂舞文化傳播的第一次高峰,唐代是樂舞文化傳播的第二次高峰,長安始終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
  • 2018你最喜歡的狗年春晚節目評選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娛樂生活的豐富,大家對春晚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每年過年春晚的節目都是大家吐槽的對象。很多小夥伴聲稱已經幾年不看春晚了。但今年的春晚感覺不一樣,無論是歌舞、小品、相聲,還是戲曲、武術、魔術、雜技都讓人感覺耳目一新,看著高興,今年2018狗年春晚的創新亮點越發凸顯,歡聲笑語連成一片,真實地感受到了「喜氣洋洋,歡樂吉祥」的節日氛圍!
  • 甘肅省歌舞劇院《絲路花雨》赴臺灣佛光山演出掀起「敦煌熱」
    《絲路花雨》被譽為「中國民族舞劇的典範」,於1979年首演後,引起極大的轟動。該劇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進行創作,講述的是敦煌畫工神筆張、女兒英娘與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難與共、生死相交的故事。
  • 香港「敦煌絲路迴響」音樂會在泉州大劇院演出
    香港「敦煌絲路迴響」音樂會在泉演出天籟之音 重現敦煌古樂觀敦煌壁畫,賞千年雅樂。昨晚,香港「敦煌絲路迴響」音樂會在泉州大劇院成功演出,為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一帶一路」藝術演出周畫上圓滿句號。這場音樂會由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獻演,整場演出在《大唐禮讚》樂音中拉開序幕,緊接著《長沙女引》《水鼓子》《供花手》《水月澄鳴》《悟》《陽關三疊》《天籟》等曲目輪番上演,共90分鐘,分上下兩場。
  • 文明之花扮靚絲路敦煌
    文明之花扮靚絲路敦煌《絲路花雨》在敦煌大劇院演出,吸引了眾多遊客。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張曉亮 周斌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裡聽「敦煌故事」2019年9月19日,敦煌市邀請敦煌研究院壁畫修復師、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李雲鶴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敦煌大講堂」,作敦煌文化專題講座。
  • 2018央視春晚 激情起航新時代
    伴著春天的腳步,201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在除夕之夜如約向我們走來。以漢字為結構的立體化舞臺,歡快悠揚的歌聲與旋律,意韻深遠的背景畫面與各類節目的完美融合,烘託出喜氣洋洋、歡樂吉祥的全民大聯歡主題。
  • 「敦煌韻?絲路情」藝術團走進法國受好評
    觀眾紛紛拿起手機記錄這一時刻每日甘肅網1月22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 通訊員馬霞)記者今天從甘肅省歌劇院獲悉,作為2020年法國「歡樂春節」系列活動之一,甘肅省「敦煌韻·絲路情」藝術團繼當地時間18日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演出和
  • 揭秘張大千瘋狂破壞敦煌壁畫,學者:亂剝壁畫,甚至刻上自己名字
    」然而,隨著人們對張大千認識的深入,一個巨大的爭議開始在他身上浮出水面,而他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對敦煌壁畫進行了大量的破壞。1941年,張大千一家來到敦煌,他在這裡生活了近3年。有網友這樣說:「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時,毀掉了一幅又一幅,隨意亂塗亂剝,最後甚至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那麼,這位網友的說法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