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的央視春晚,有不少以一帶一路為題材的節目。其中,舞蹈《絲路綻放》可以說是規模最大的一個。
120位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舞蹈演員,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天衣無縫的配合,展示了敦煌歷代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優美手姿。
鮮為人知的是,她們除了這個節目,還要擔任其他節目的伴舞,我們的記者也在後臺,用鏡頭記錄下她們的忙碌與堅持。
舞蹈《絲路綻放》,以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的佛像為原型,將壁畫上最具有代表性的23種手勢,編排成舞蹈,以指尖變幻,營造出層出不窮、千變萬化的視覺衝擊力,再現古絲綢之路上人文風貌。
2018年春晚歌舞類節目導演 邢時苗:很美,活靈活現,非常的感動人。就是它純淨的美讓你感動,可以說,這個手姿如果放慢,每一秒都是那麼美妙。
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放慢了舞蹈《絲路綻放》,畫面裡,舞蹈中每一秒的呈現都達到了極致唯美。
作為本屆春晚,唯一一個全部由女孩組成的節目,120位演員。平日裡,在1號大廳外,她們也是一道風景線。
2018年春晚舞蹈《絲路綻放》導演 王迪:年輕,就有朝氣,90後當然是帶著時代的氣息,像我們都out了,這也是排練的一個的難點。就是你想,她平時是一種快節奏、興奮的狀態,然後你讓她靜下來,這就很難,然後讓她很靜、很「佛系」地在跳舞就更難。
這已經是王迪的舞蹈作品第5次登上春晚舞臺了。2012年,她與舞蹈家楊麗萍合作的《雀之戀》驚豔四座。第一次參加春晚時,他才18歲。
王迪:96年的時候我才18歲,我們當年也是這樣的活潑,這樣的可愛。當然我也希望從她們裡面走出來,獨當一面,成為挑大梁的舞蹈家。
整齊劃一,也意味著120個演員,每一個人都不能出錯,每一個意外都可能影響節目整體的美感。
演員易美岑,是星海音樂學院大二的學生,家在重慶,排練期間腳部受傷。因為腳受傷,在彩排的時候,穿鞋都十分困難。
星海音樂學院學生 易美岑:其實我這個人也算是一個報喜不報憂,像這種事情也不願意跟我媽講,可能就一帶而過,但是我媽每次聽完過後就蠻心疼。特別特別想趕緊演完了回家,回家就吃火鍋,熱騰騰的。
為了備戰春晚的演出,這些年輕的姑娘已經離開家50多天了。
在今年春晚的舞臺上,作為群舞演員的吳馨蕊一共要參加6個節目。這在春晚舞臺上對於伴舞演員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
在《絲路綻放》能擔任領舞,她也倍加珍惜這個難過得的機會。平日裡,不論排練有多忙,吳馨蕊每天都要抽出三個小時的時間,琢磨這段獨舞動作。
星海音樂學院學生 吳馨蕊:其實壓力也是挺大的,因為那麼多人就挑了我自己,讓我來跳,然後肯定不想讓選我的老師、導演失望。
王迪:這段舞是來自於敦煌壁畫,所以說我們給她編的一小段solo,裡面用了很多敦煌壁畫的經典動作,比如說像反彈琵琶這樣的動作。
春晚第二次聯排由於1號演播廳場地有限,舞蹈《絲路綻放》由320人,刪至120人。吳馨蕊擔任領舞的片段,也被刪除。吳馨蕊變成群舞中的一員。
吳馨蕊:我現在不跳那個《絲路綻放》了,就因為減人減了,然後我現在就不用跳了。其實現在想想也還好沒(跟爸爸媽媽)說,要不然的話,跟他們說了,到時候沒看到,然後還挺失望的,就不太好。
春晚的聯排,每一個節目都隨時面臨著變化,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的節目能堅持到最後一刻。其實,每一個參加春晚排練的演員,都有這樣的覺悟。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吳馨蕊在春晚1號演播廳外,給我們展示了這段在春晚上看不到的舞蹈片段。
吳馨蕊:能上我就已經感覺到很棒了,每個人之間的情感都增進了不少,更知道團隊配合的精神,就是對一個團隊的凝聚力,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心會很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