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子赴「敦煌之約」:臨摹壁畫跳敦煌舞 覓心中「莫高」

2020-12-21 和訊

中新網蘭州10月17日電 (記者 丁思)初次踏訪在千年古絲路上,臺灣大學生李冠甫的手機就沒有停歇過,一路走,一路拍。「很幸運參加了這次研習營,讓我對絲綢之路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我會將所見所聞製作成為Vlog,推介給更多喜歡敦煌的朋友。」他說。

10月12日至17日,為期6天的第四屆臺灣大學生敦煌文化研習營參訪團走進蘭州、敦煌,來自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的25名臺灣大學生探秘古絲路千年文化的魅力。

臺灣大學生在敦煌「莫高學堂」體驗泥胚畫手作課程,學習壁畫臨摹,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呈現心中的「莫高窟」。 丁思 攝

臨摹壁畫,尋覓心中的「莫高」

參訪團一行探訪了莫高窟,聽取了由敦煌研究院專家開授的專題講座《敦煌文化》,觀看大型情景劇《又見敦煌》,並在「莫高學堂」體驗泥胚畫手作課程,「穿越」至古代學習壁畫臨摹。

調色、勾描、塗色……課堂上,臺灣大學生們盤腿而坐,靜下心來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呈現心中的「莫高窟」,讀懂古代工匠的舍與得。

在20歲李冠甫的眼中,莫高窟是「耀眼的黃色和饒有生命力的綠色」。當日,他拿到的是一幅反彈琵琶的壁畫圖,完成塗色描線後,他還創意地將壁畫背景塗畫成帶有黃色、紅色的曲線和原點的主色調。

臺灣大學生來到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學習和領悟敦煌舞的精髓。 丁思 攝

他接受記者採訪說,「探訪莫高窟內壁畫時,我發現古人很喜歡在背景上畫一些圖案和花紋,在代表沙漠的土黃色基礎上,我增加了綠色,莫高窟猶如是沙漠中的綠洲一般,擁有著無線生機。」

就讀於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西班牙語專業的他說,所拍視頻將角逐校園短視頻大賽,並將用多種語言方式向同學朋友傳遞絲綢之路千年文化。

千年如一瞬,掠影留夢中。敦煌,對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專業的紀雅方而言,是寓意「責任和守護」的莫高精神。

已在大陸學習四年的她,對中國歷史文化很感興趣。她說,「從宏觀角度來說,千年絲路猶如一瞬間。在不適合人類生存、適合文物保存的敦煌,敦煌守護者猶如『苦行僧』般堅守著,每一代敦煌人履行所肩負的責任,用自己的角色來實踐、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此行訪絲路,已在我心裡深埋下了一顆種子,有機會讓它們發芽的。」她說。

臺灣大學生來到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學習和領悟敦煌舞的精髓。 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供圖

學敦煌舞,兩岸青年切磋交流

期間,臺灣大學生一行還來到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在「小老師」的幫助下,兩岸學生一對一交流,學習和領悟敦煌舞的精髓。

敦煌舞,堪稱「行走的敦煌壁畫」,是古代絲綢之路上中原文明與西域文明交融薈萃的結晶。

眼目低垂、扭腰送胯、足尖勾翹……19歲的臺灣大學生周家彤學習舞蹈已有15年,2019年成為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舞蹈學專業的一名學生,對敦煌舞十分「憧憬」。現場學習中,她跟著老師從手勢到體態,不停地調整。

她說,在臺灣學習舞蹈時,敦煌舞通常會是演出開場的第一支舞,「演出敦煌舞,要求舞者心靜如水,讓內心安定下來,以此傳遞給觀眾,讓觀眾也進入到舞蹈的氛圍。一名優秀舞者,不僅需要有熱情和技巧,更需要從內心散發出來的堅定。敦煌舞的靈動感和這份沉澱,都值得我學習。」

20世紀90年代,敦煌舞教學創始人、甘肅省舞協名譽主席高金榮將敦煌舞帶到了臺灣,自此兩岸敦煌舞藝術交流不斷。

西北師範大學敦煌學院舞蹈系主任蘇瑞璇說,臺灣舞者很是喜愛敦煌文化,有舞者專程來大陸學習敦煌舞;臺灣現代舞的自由和即興創作是大陸舞者所匱乏的,希望兩岸青年舞者能夠多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共同創新。

目前,西北師範大學與臺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彰化師範大學等15所臺灣地區高校建立姊妹校關係,每年對臺雙向交流交流人數在150人左右。

西北師範大學副校長董晨鐘說,通過本次敦煌文化研習營,希望臺灣學子能夠切身體會廣博厚重的敦煌文化和風格獨特的西北風土人情。也希望兩岸青年學生在國學經典、環境保護、創新創業等內容開展主題學術交流,與大陸青年大學生成為好夥伴,共同實現人生理想。

臺灣大學生來到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體驗騎駱駝。 丁思 攝

走訪絲路,情牽於此下次再見

來到敦煌,騎駱駝、滑沙、參觀月牙泉等是首選「網紅打卡點」,來自集美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臺灣學生張家蓁也不例外。她將騎駱駝的照片發給媽媽看,「沒想到,媽媽30年前也來過敦煌,我想,有機會我還會再來敦煌的。」

得知張家蓁赴「敦煌之約」,老師將她的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定為「敦煌文化」,並連連告訴她,「敦煌好啊敦煌好啊」。

張家蓁說,對中國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她,論文暫定的研究方向是敦煌石窟文化及其演變,此行對絲綢之路文化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認識。

不僅是文化,讓臺灣大學生辛湘琪情牽於此的還有「質樸的敦煌人」。「牽駱駝的叔叔耐心給我們講解當地文化,幫我們看護行李。」作為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她將通過多種媒介平臺來講述敦煌的人與事。

本次研習營參訪團團長、集美大學學生處老師王梁榮說,通過研習、感知、體驗、交流,兩地學子共同發掘敦煌文化之美,也希望兩岸學子能運用自己的方式,去訴說千年敦煌,去不斷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近年來,隴臺兩地學生交流日趨活躍,甘肅相繼舉辦了臺灣大學生敦煌文化研習營、中華兒女文史體驗營、臺灣大學生絲路文化體驗營、海峽兩岸學子牽手絲路行等系列交流活動,在海峽兩岸產生了熱烈反響。

甘肅省臺辦主任孫志中說,作為隴臺青年交流的品牌項目,臺灣大學生敦煌文化研習營通過多個維度向臺灣學生展示了敦煌文化、絲綢之路的魅力。今後,還將進一步擴大隴臺各領域青年交流,邀請更多臺灣各界青年特別是青年教師和學生來甘參訪交流,實地感受絲綢之路的獨特魅力和「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遠景。(完)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敦煌壁畫臨摹的意義
    張大千率領徒弟在敦煌臨摹了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200餘幅壁畫臨摹作品,隨後在重慶、成都等多地舉辦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展覽,朝野震驚,使曾經繁盛千餘年又沉寂數百年的敦煌壁畫首次呈現於世,敦煌藝術的珍貴价值和歷史地位才逐漸被世人所重視。
  • 心追手摹——敦煌壁畫臨摹展
    2019年11月18日,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院16級雕塑壁畫、17級公共藝術1班和17級公共藝術2班的同學們踏上了前往敦煌的學習之旅。這次專業實習有兩個重要內容。首先是進行了洞窟壁畫的參觀學習。第二是學習使用敦煌土技法做壁畫的現狀臨摹。我們有幸請到了敦煌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張平先生作全程指導。
  • 張大千與敦煌壁畫,臨摹與剝離,保護還是破壞?
    張大千是全能型書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採。
  • 「視點」敦煌壁畫的再創作臨摹?簡評高山的敦煌畫
    【視點】敦煌壁畫的再創作臨摹——簡評高山的敦煌畫雒青之1984年大學畢業後,自願要求前往敦煌莫高窟工作,那時的莫高窟還是個生活條件很艱苦,沒有幾個大學畢業生願意投身的地方。從那時起,高山就一頭扎進了敦煌壁畫臨摹的藝海中,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美術室從事壁畫臨摹工作,1994年至1996年由敦煌研究院公派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大學院平山鬱夫工作室留學深造。1997年歸國重返敦煌研究院,任段文杰院長秘書。
  •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高清36幅!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
  • 【敦煌快訊】敦煌旅行社冬閒赴敦煌畫院培訓充電
    【敦煌快訊】敦煌旅行社冬閒赴敦煌畫院培訓充電 2020-12-09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北故宮收藏的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部分作品
    約1940年代初,葉公綽勉勵張大千在藝事方面應「開徑獨行」,擔負起創變傳統繪畫的重任,最終促成大千敦煌面壁之行。經過兩年七個月積極地學習,大千一共臨摹了約276幅作品,使他突破了宋、元畫風的限制,上溯唐代、北朝高古的氣息。
  • 【莫高寶藏】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莫高寶藏】佛教藝術瑰寶—敦煌莫高窟壁畫 2020-12-1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大千為了臨摹敦煌壁畫,成為藝術的「破壞者」?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古代藝術的佳作,只能把外層剝落,臨摹內部的敦煌壁畫。其實張大千不僅是一名畫家,也是位收藏家。他深知眼前的這些藝術作品是歷代畫匠們的榮耀。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帶領團隊複製敦煌壁畫,他親自監工,帶團隊花費三年的時間,完成深藏內部壁畫的臨摹工作,在過程中,他和團隊也做了適當的修整和維護的工作。
  • 段文杰——他才是敦煌壁畫臨摹的大師
    從1946年開始,段文杰共臨摹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340多幅,他的臨本,形象準確,色彩真實,技巧純熟,其大部分敦煌壁畫臨摹品已經成為文物,可以說代表了敦煌壁畫臨摹的最高水平。他的才華與睿智,他的付出與努力,令世界對敦煌刮目相看。段文杰臨摹 都督夫人禮佛圖(130窟 盛唐)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是段文杰精心繪製的壁畫臨摹品。
  • 敦煌壁畫現狀臨摹的實踐探索
    敦煌壁畫的現狀臨摹法從徒手起稿到幻燈機放稿,直到運用現代科技介入,利用高清數字攝影,電腦拼接列印,在繼承傳統臨摹的基礎上,儘可能減少了原壁畫圖像信息的細節缺失和誤差遺漏,繼續朝著精細化、專業化的方向探索。
  • 西北旅行必去張掖市三緣博物館,見證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背後心酸
    張掖市三緣博物館是一家非國有民營博物館,國家三A級文化旅遊景區,展品以張大千率眾屢赴河西臨摹敦煌壁畫為主,用料之珍,畫工之精,尺幅之巨,國內罕見!用珍貴的實物資料,揭開大千臨摹壁畫數年,幸逢古城甘州商賈名流傾囊相助方完成壁畫臨摹苦旅之謎。
  • 敦煌旅行社冬閒赴敦煌畫院培訓充電
    12月8日,一場洋洋灑灑的喜雪降臨敦煌,敦煌文旅集團旗下新成立不久的絲路戎通旅行社組織20餘名員工利用冬閒時間前往敦煌畫院培訓充電,為2021年旅遊接待工作賦能蓄力。、敦煌地理地貌的特點、敦煌莫高窟彩塑壁畫藝術的特點、敦煌境內眾多的文物古蹟及豐富的旅遊資源、莫高精神的內涵及代表文物、敦煌對外藝術交流的成果,同時詳細向學員們介紹了敦煌畫院開設的系列研學遊課程,讓熱愛敦煌文化藝術和旅遊事業的學員和同行朋友們獲益匪淺。
  • 一勺·莫高——敦煌石窟藝術展走進中國人民大學
    蘭州晚報訊 由敦煌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承辦的「一勺·莫高——敦煌石窟藝術展」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展開為期1個月的展覽。 展覽通過展示敦煌石窟各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畫臨摹品、研究復原敦煌壁畫中的樂器、3D列印敦煌壁畫中建築模型等共200餘件展品和一座複製洞窟——莫高窟第3窟(莫高窟第3窟是元代晚期最重要的代表窟,是敦煌現存唯一以觀音為主題的洞窟。)聚焦敦煌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敦煌石窟藝術,多方位呈現了敦煌石窟的千年營建歷史、絲路多元文化交匯的藝術結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
  • 敦煌緣何當選「東亞文化之都」?
    原標題:敦煌緣何當選?  敦煌是華夏文明的地理坐標、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絲綢之路文物、世界文化遺產富集厚重。
  • 導遊甘肅丨「一勺·莫高——敦煌石窟藝術展」亮相中國人民大學
    導遊甘肅丨「一勺·莫高——敦煌石窟藝術展」亮相中國人民大學 2020-11-20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觀復學堂·上海—敦煌壁畫臨摹體驗工作坊
    活動信息 名稱:《壁畫的奧秘》講座 + 壁畫臨摹體驗工作坊 日期:2019年11月30日(周六) 時間
  • 中學課間操跳敦煌壁畫舞!網友:太美,想回去上學
    > 學生舞姿輕盈、優美 相關話題引發網友討論 衝上熱搜 敦煌中學老師介紹 學生跳敦煌舞課間操已經有四五年了 課間操有當地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
  • 名家名作丨敦煌壁畫臨摹大家郭平9幅臻品於甘肅文源藝術館展出
    今天跟各位讀者了解一下有關臨摹出來的敦煌壁畫,也了解一下郭平老師,看他是如何將幾千年壁畫魅力再度綻放的。 在賞析郭平老師的畫作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有關敦煌壁畫的相關內容。敦煌及莫高窟是甘肅的名片之一。說起甘肅,必然要提及敦煌以及莫高窟,要說道說道他的洞窟、壁畫、泥質彩塑,還有藏經洞、九層樓、飛天壁畫。
  • 飛天神韻 莫高精神——金昌市博物館迎來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
    飛天神韻 莫高精神——金昌市博物館迎來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 2020-04-10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