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盤穿上「新」衣裳 社區微更新讓文化活起來

2020-12-11 四川在線

本期走訪:崇州市江源街道桅杆村


在崇州市江源街道場鎮以西約1.3公裡處有一個57畝的林盤,一塊高大古老的牌坊矗立入口,這裡就是江源街道桅杆村黃家林盤。據傳,黃氏先祖修建了黃家大院,樹黃家龍門子。現黃家龍門子已列入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崇州市文化地標。由於黃家林盤盛名於黃家龍門子,取名「龍門·黃家大院」。近日,記者走進黃家大院看到,林盤內巷道乾淨整潔,院落周圍綠植花木井然有序,原本古老陳舊的黃家大院就像穿上了一件件「新衣」,面貌煥然一新。


提升品質 美化老舊建築打造微景觀

「這是我們林盤75戶人齊心協力,花了幾個月時間改造出來的。」桅杆村黨支部書記文秀珍介紹說,今年7月以來,桅杆村對黃家大院13個公共空間進行了「微」改造,改造過程中注重小微空間品質提升、老舊建築物文化喚醒,主要針對竹林荒地、破舊房屋、居民院落等小微場所改造提升,對每個節點靈活布局,實現了景觀「微」更新。

據了解,黃家大院在改造之前,由於老建築缺乏修繕,林盤也沒有整體的規劃和打理,周邊雜草叢生、垃圾亂堆。今年7月,黃家大院通過對老舊建築美化,讓家風記憶與「微更新」有機結合,在實現了空間美化的同時,加深了龍門·黃家大院歷史文化的認知與傳承。據文秀珍介紹,改造過程中,通過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兩種方式對老舊物品進行美化。把廢棄的竹林改造成村民休閒娛樂、乘涼拍照的打卡點。同時,把老院壩進行硬化,營造風車景觀,用於開展文化活動。此外,美化大片土墳堆,打造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的眾勤園。通過一系列的微改造,不僅保留了傳統習俗,同時實現了微空間品質提升。


多元參與 籌資5萬餘元籌工1100次

「我們林盤的微更新,群眾是主力軍。」改造之前,桅杆村兩委通過群策群力廣泛徵求社區規劃師、鄉賢、黨員群眾意見,匯聚人心,形成合力。據悉,群眾籌資5萬餘元用於龍門·黃家大院「微更新」品質提升,籌工1100次開展公共區域清潔、鋪設彩磚、種植花草等。「可能大家對籌工1100次沒有概念,如果按現在的人工成本核算,大約可以折合現金30多萬。」文秀珍說,林盤內小徑彩磚、路沿石均由當地企業支持提供。


完成改造以後,黃家大院還成立林盤黨小組、管委會、監委會、理財小組等,實現黨組織、自組織的全覆蓋和作用發揮。依託組織帶領作用,實行「門前三包」、責任管護,由項目鄰近戶對公共空間進行輪流清掃管護,發現破損如需維修報管委會商定實施。依託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對管護效果好的責任戶給予評比加分。在做好日常管護的同時,實現長效運營。

江源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祥表示,我們通過空間美化、功能再造,不僅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環境,同時,保護和傳承了江源寶貴的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


崇州市委社治委常務副主任伍建光表示,龍門·黃家大院微更新項目,通過對老舊建築物的精細、精緻的改造,最終創造出了有地域特色和歸屬感的社區空間新形態。在實施過程中,社區群眾是主角,充分體現出多元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發展治理理念。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楊鎧 江源街道供圖

相關焦點

  • 讓龍門·黃家大院「文化四溢」
    現黃家龍門子已列入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崇州市文化地標。因黃家林盤盛名於黃家龍門子,而取名「龍門·黃家大院」。■本期走訪:成都崇州市江源街道桅杆村  近日,記者走進江源街道黃家大院看到,林盤內巷道乾淨整潔,院落周圍綠植花木井然有序,原本古老陳舊的黃家大院似乎穿上了一件件「新衣」,面貌煥然一新。「這是我們林盤75戶人齊心協力,花了幾個月時間改造出來的。」
  • 中國衣裳:那些你不知道的穿在身上的文化
    而事實上,武則天登基時只可能穿「上衣下裳」的冕服,上衣為玄色(黑透微紅),下裳為纁色(紅透微黑),衣服上要有十二章紋,即十二種圖形。何況武則天自名武曌,認為自己在日、月、龍之上,不可能讓一條龍佔滿全身。  每次看到這些新聞,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李任飛不禁嘆息:「我們曾是『衣冠上國』,《春秋左傳正義》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 楊行城市微更新:讓「有故事」的老鎮續寫新故事
    由楊行鎮人民政府主辦,同濟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與上海萬科協辦,上海誠衛興置業與FA青年建築獎承辦的「城市再生長」楊行老集鎮城中村美好社區城市微更新設計競賽經過兩個多月的籌備與部署,最終從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師生針對三大改造片區提出的523份設計提案中選出了4份優秀方案。這意味著,楊行老集鎮微更新設計的雛形已初現。
  • 破舊車棚變兒童遊樂場 老小區「微更新」煥發新活力
    通過融入文化要素、凸顯人文情懷,這些小改變讓社區更有色彩、有活力、有設計感了。  「微更新、微幸福」項目是南京市委研究室(社建工委)會同市城管局、市規劃局、市婦兒委開展的一項城市更新活動。南京市委研究室副巡視員史錦平介紹,本次共35個項目參評,多集中在無物業小區、老舊小區和保障房小區。堆滿垃圾的空地、年久失修的配套、雜草叢生的綠地等,經過「微更新」,讓居民在家門口感受到變化。
  • 社區更新·談|東京多摩新城微更新:閒置售樓處的新生
    然而,為了維持地區的價值,向替代高齡人口移居進來的年輕居民展現地區價值,豐丘社區開始逐步更新社區空間。微更新的抓手:八角堂最初社區空間更新項目的甲方是在日本進行集合住宅管理的某民營企業,該企業所持有的一棟閒置建築物成為了項目實施的據點。
  • 百萬人遊成都林盤綠道旅遊直通車首發「天彭蔬香林盤文化之旅」
    為更好的推動成都市鄉村綠道旅遊新產品的開展,積極響應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慢遊新天府,感受新成都"百萬市民遊成都」活動,各旅遊企業紛紛行動起來,6月28日,由「四川旅遊推廣操作中心」策劃,四川蓉逸行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多家旅遊企業紛紛響應,組織了成都市數十個社區的一百多位居民代表前往彭州,體驗彭州「天彭蔬香林盤文化之旅」。
  • 微型花園 | 北京老城區社區空間小微更新
    北京老城區社區空間小微更新國內城市經歷了近幾十年的快速擴張,北京、上海等城市建設用地趨於飽和,「城市微更新」正是基於當前城市空間存量發展的現實情況提出,是以公眾參與為基礎,以社區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為改造對象的局部漸進式更新方式,其目的是激發城市活力、增加社區凝聚力、優化鄰裡關係、促進社區共治。
  • 社區「微更新」 生活「小確幸」
    上海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城市建設以人民為中心,讓城市發展惠及人民,通過城市「微更新」,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提升服務功能,在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探索有機更新和活化利用,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家住靜安區臨汾路375弄的張維珠所在的臨汾小區正在加裝電梯。
  • 南京老門東小西湖地塊將「微更新」
    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丹丹)老城南的巷子,承載著南京的歷史和文化。位於老城南門東的小西湖地塊(大油坊巷歷史風貌區)是南京22處歷史風貌區之一。8月27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小西湖地塊(大油坊巷歷史風貌區)保護及微更新規劃設計方案正在公示,徵詢公眾意見。
  • 老門東小西湖微更新方案出爐
    &nbsp&nbsp&nbsp&nbsp(記者 鐘太昌) 坐落於老城南門東地區的小西湖,有著眾多的歷史風貌和歷史遺存,保留著傳統的老城空間格局和肌理。然而,歷經歲月的風霜洗禮,如今的小西湖卻顯得破舊衰敗,亟待更新保護。
  • 穿過老牆門,體驗新市井 寧波鎮海莊市社區「微改造」讓社區面貌大變
    鎮海區莊市街道莊市社區是個散居型的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的衛生死角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製約著社區整體環境的改善。如今,從衛生死角著手的「微改造」正在改變整個社區的面貌……當修車鋪遇到「修車鋪」,兩者相映成趣。
  • 川西林盤中的豬圈咖啡火了 一杯咖啡飄香旅遊消費新場景
    一杯藏於川西林盤中的咖啡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在石羊鎮七裡詩鄉景區逛上一圈,不難找到答案。為何會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從面積上來講,今年咖啡館增加至3個院落,還增加了運動場和兒童遊樂區。此外,在業態的配置上,也在不斷更新升級,遊客來到豬圈咖啡,不僅能喝咖啡,還能吃火鍋、看表演,又推出了以豆腐為主題的伴手禮。「接下來,我們還將規劃住宿區域,讓遊客的『過景遊變過夜遊』。」宋建明說。最令宋建明驕傲的是,豬圈咖啡幫助鄉裡鄉親提高了收入。
  • 從「林盤」到宮觀
    川西平原上,本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卻被一簇簇的林木竹叢擋住了視野,使你無法望穿平原上的田疇。林木竹影中,又往往透出一段粉牆、或一角瓦舍。而那一簇簇高大植物把這種一家一戶或幾戶、至多十幾戶人家聚居在一起,再用竹木植物圍起來的居住環境,稱為「林盤」。
  • 都江堰市首屆光影林盤音樂美食節開幕,川西音樂林盤景區大力發展夜間旅遊經濟
    其中,「林盤美食吃吃吃」活動設置了「濱水火鍋辣享區」、「啤酒大蝦嗨吃區」、「堰香閣中餐體驗區」、「林盤飲品休閒區」四大美食區域,讓你可以一直吃吃吃。「林盤音樂會開開開」包含每周五至周日晚開展的《林上小劇場》夜間演出活動和每天19:00至21:00開展的水霧音樂演藝《水上小劇場》。「林盤龍門陣擺擺擺」則是每月舉辦一場餐飲業高質量發展論壇。
  • 公共文化服務 | 「走基層」文化旅遊活動進林盤、進軍營
    今天,一場以「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2020年成都市「走基層」文化惠民活動暨都江堰市文化旅遊進景區、進綠道、進社區、進軍營、進學校、進農家樂活動分別走進我市灌區映像林盤景區、空軍都江堰特勤療養中心和惠民社區。
  • 【愛成都·迎大運】社區「微更新」,打造「好環境」
    「群眾問題無小事」,關乎人居環境的問題更是拖不得,尹明昭立即組織社區黨委會議,討論研究解決社區老舊小區存在的問題。她指出:鐵東社區屬場鎮中心老社區,小區和院落破舊,無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相對較差的問題已經成了影響居民生活的「大問題」。
  • 讓歷史「活」起來 打造洋浦文化新「名片」
    讓歷史「活」起來 打造洋浦文化新「名片」 2020年11月16日23:23  來源:洋浦政務 原標題:讓歷史「活」起來 打造洋浦文化新「名片」
  • 打造「音樂+美食+休閒+娛樂」林盤消費新場景!都江堰光影林盤音樂節開幕啦!
    音樂林盤再相遇,田園鄉愁入夢來。8月8日晚8點,都江堰市首屆光影林盤音樂節在石羊鎮川西音樂林盤景區(豬圈咖啡)拉開序幕,光與影互動,水聲與音樂聲應和,在林盤間流淌、傾瀉開來,為秋日的夜晚送來陣陣涼意。2019年成都市旅遊局授予石羊鎮川西音樂林盤為3A級林盤景區,豬圈咖啡被評為文化創意旅遊目的地和成都市十大優秀農創項目,為推動林盤夜間經濟,主辦方特舉辦一場別樣光影林盤音樂節。
  • 城市文化空間沙龍∣共享·共生·共創——社區更新與創意營造
    而社區生活的環境與質量,除了城市公共配套的完善之外,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社區各類文化消費空間的不斷優化與拓展。疫情背景下,人們對文化生活需求的變化進一步推動了社區文化空間的發展,形成社區更新和創意營造的內驅動力。
  • 微更新釋放大能量 「小而美」更添鄰裡情
    近年來,成都金堂縣趙鎮街道按照縣委總體部署,圍繞黨建引領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積極探索創新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做到分類治理、創新治理、精細治理,進一步促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推動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