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是魏蜀吳三國最悲慘的一年

2020-12-12 韓奈戴

人固有一死,不倫是普通人還是有名望的人,到了一定的時間段,一定的年齡段,他們都會面臨一種結果,那就是死亡,有生便會死,就是這個理。那麼歷史上2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把這一年稱作三國時期最誇張和最難過的一年呢?因為在這一年裡,魏蜀吳三國相繼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人,所以說是三國史上最悲慘的一年。

蜀國損失三員大將和軍師七十萬。黃忠關羽還有法正。關羽敗走麥城,後被吳國將士所殺;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討伐吳國,在攻打吳國時黃忠中箭不幸而亡。蜀國損失了兩員五虎上將,蜀國傷了元氣。法正在漢中之戰時過度疲勞,最後因為身體不支而死。

吳國失去兩位大將。呂蒙和甘寧。呂蒙奪取荊州前就患有重病,在奪取荊州的時候,由於激烈的戰爭導致了他的病情惡化,不久便去世了。甘寧是病死的。吳國連損兩員大將,讓吳國軍隊的戰鬥力迅速下滑,面對強敵他們差點滅國,幸好有陸遜,不然後果不敢預料。

魏國失去了兩個人。分別是曹操和夏侯惇。曹操人盡皆知,他可是魏國的主心骨,他去世後,司馬懿迅速崛起,魏國的政權開始變得動蕩不定。

還有魏國的大將夏侯惇。夏侯惇掌握著曹魏的大部分軍權,因此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可是他去世後,曹家的軍權開始旁落,所以導致魏國以後與司馬家爭奪皇權的時候一直處於下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三國時期,公元220年的確是魏蜀吳三國最難過和最悲慘的一年,因為他們相繼失去了能決定本國命運的大人物,他們的隕落,只會給國家的大業帶來負面的影響。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前後相遇兩次60年甲子輪迴!
    三國時期發生在庚子年的大事三國的時間點區分有兩個,有人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算是三國開始時間,還有一個官方認為是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才算三國開始時間,截至公元280年司馬晉滅孫吳,一統天下來看。再往前推一個輪迴年,那就是公元220年,在公元220年正月,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一代梟雄魏王曹操去世了,曹丕繼承曹操衣缽,繼位魏王爵位。公元220年10月,逼迫漢獻帝劉協退位,曹丕篡漢自立,漢王朝正式宣告滅亡。(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次年漢中王劉備在西蜀建立漢政權,是屬於繼承漢王朝,所以公元263年西蜀政權滅亡,才最終宣告漢王朝滅亡)三國時代正式開始。
  • 東漢末年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另一個國家是哪?
    秦一統天下,魏蜀吳三分。許多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出現了三個國家,即鼎立的魏蜀吳。但三國爭雄天下時,仍有一國,即東漢末,四國鼎立。遼東的第四個國家是燕國,這個被忽視的政權。漢末四國鼎立,為什麼羅貫中只寫魏蜀吳,燕國就不值得稱道了?
  • 魏蜀吳三國為何都要佔荊州,它到底有多重要?
    圍繞著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荊州在東漢十三州中,是唯一被魏蜀吳分別統治過的州。先是曹操佔據荊州,赤壁戰後劉備得之,呂蒙白衣渡江,孫權得之。荊州為何在三國歷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荊州在東漢時的面積非常大,差不多包括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以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部、河南南部。
  • 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為何三國演義只寫魏蜀吳,被刪減的是哪國?
    有一首歌的歌詞叫做「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這首歌歌詠的就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當中的那一段爾虞我詐的風雲歷史。不過歷史上在東漢末年並不是「三國鼎立」,而是四個勢力共存,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卻把另外一個國家刪減呢?這個被刪減的國家又是哪個國家呢?
  • 外族為什麼不選擇三國戰亂時期入侵,反而在大一統後的晉朝入侵?
    有人問我:外族為什麼不選擇三國戰亂時期入侵,反而在大一統後的晉朝入侵? 我們所謂的三國戰亂時期,一般是從公元220年的漢獻帝退位,曹丕稱帝算起,至280年晉吞吳結束。
  • 魏蜀吳三國為什麼都不敢動上庸孟達?他真的有10萬兵力嗎?
    三國群雄爭霸的戰爭,都圍繞著得天獨厚的軍事戰略要地展開,比如漢中、襄陽等地都是英雄爭霸的重要戰場。在這諸多戰場之中,地處漢水、長江之間,東通襄陽的古上庸地區獨樹一幟,因為這裡是魏蜀吳都不敢輕易出手相爭的「瑞士中立國」。
  • 我贏了曹植當了皇帝,魏蜀吳三國以我為尊,為什麼沒人來表揚我
    公元220年,對曹丕來說非比尋常,這一年的年初,他的父親曹操病逝於洛陽,而在這一年的年末,他登基做了皇帝。他的文採可以可和「建安七子」相提並論,他的箭術可以讓荀彧前來討教,至於他的騎術……公元197年,曹操攜諸子遠徵張繡,結果張繡突然詐降,10歲的曹丕憑藉騎術得以逃生,而在那場戰役中沒跑掉的,就有曹操心目中的繼承人——嫡長子曹昂、猛將典韋,曹昂死後,他的養母丁氏也就此和曹操決裂。
  • 三國殺最大的一個謎團:魏蜀吳三國的背景色為什麼是藍黃綠?
    但是,無論是新接觸三國殺的小萌新,還是三國殺的十年老玩家,都對三國殺中的一大特點感到困惑。這個困惑是什麼呢?那就是為什麼三國殺中魏蜀吳三國的背景顏色分別是藍黃綠。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我國歷史、傳統文化以及遊戲發展史等多個方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因究竟是什麼吧!
  •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為何羅貫中卻只寫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國?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我國三國鼎立時期是指公元220-280年,中國漢朝和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此時中原大地上魏蜀吳三國互相徵伐,最後被司馬氏家族統一歸於晉朝。其實在這段時間中,在我國的國土中還是有一個國家其實也是存在,就是公孫度建立的東國。
  • 三國時的「美國」和「美國人」分別在做什麼?文明差異如何形成?
    今天我們講關於美洲的故事,也就是為什麼美洲文明的發展如此「緩慢」,以至於舊大陸文明剛一抵達美洲,美洲本土也發展了幾千年的文明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今天想寫這個話題是因為桃花石雜談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視角,即三國時期美國人在做什麼?那麼我們就從解答這個非常無釐頭的問題來切入,嘗試探究一下為什麼美洲土著文明發展相對緩慢,或者說發展方向非常不同的原因。
  • 東漢末年本是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只寫魏蜀吳,被移除的是哪國?
    另一個便是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亂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國時期,這段時期同樣紛爭不休,同樣是名人輩出。一部三國演義使得這一段歷史時期更顯得氣勢磅礴,雖然說它跟史實有時差距較大,不過三國演義讓人們了解那段歷史也是真的。三國,指的便是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他們在數年的紛爭中爭霸。
  • 魏蜀吳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竟然因為它?
    魏蜀吳,這是我們熟悉的三個國代王朝的名字。魏國的梟雄曹操,蜀國的君主劉備,吳國的孫仲謀。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進入了影視劇,戲劇等文藝作品中。
  • 三國時天下一共分為多少個州?劉備、曹操、孫權各佔了幾個州?
    換而言之,在漢末三國時期,各個諸侯之間的實力強弱,和他佔據了多少個州存在直接的關係。比如袁紹一度佔據幽、並、冀、青這四州之地,所以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天下一共分為多少個州?劉備、曹操、孫權各佔了幾個州?
  • 公元前和公元後到底怎麼劃分?公元1年,屬於歷史上的哪個王朝?
    2020年即將結束,今年咱們人類社會可謂是多災多難又風雲變幻。疫情席捲、美國大選、嫦娥飛天,今年發生了太多太多足以載入歷史的重大事件。多年後人們關於今年的描述一定非常有趣。不過今天咱們不討論這2020到底發生了多少大事,而是探討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會稱呼今年為公元2020年?
  • 三國下場最悲慘的3位美人,一位被製成肉羹,一位悲憤跳井
    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有6位絕世美女,同樣也是淪落到了個個下場悽涼的境地,她們之中有人被做成了肉羹,也有人被淪為高層點心,可見弱肉強食的規律,也許從來就沒有消亡過。首當其衝的,定然是三國之中知名度最高的女人,貂蟬。據說貂蟬的原名叫做任紅昌,身處戰亂年代,最後淪為了王允家中的婢女。
  • 赤壁之戰為何會被稱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是一幫年輕人引發的呢?戰爭有時候打起了並不分年齡大小,但是這場歷史文明的赤壁之戰從決策者、指揮著、謀劃者、參與者都是小鮮肉。唯一一個老點的就是曹操的,但是憑著年輕人的一腔熱血和冷靜籌劃,竟然打了一場十分漂亮的以弱勝強之戰,成為了三國歷史上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役中的三大戰役之一,可見這場戰事在當時是多麼的出名,那麼這一場戰鬥到底憑還什麼可以被稱為三大戰役之一呢?歷史記載,公元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方面有主和、主戰兩派。
  • 三國家族投資史,荀彧的悲劇,究竟是由什麼造成的?
    三國時期從表面上看是魏蜀吳,三個國家鼎足而立,爭奪天下的故事,但從某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是眾多家族的一部投資史,比如說在三國時期鼎鼎大名的諸葛亮,諸葛家族的三兄弟做了一個非常高明的投資,三個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方勢力集團當中,雞蛋不能放到同一個籃子裡。
  • 你其實不知道,三國是哪三國?
    三國,到底是哪三國 三國,哪三國?這似乎是個無釐頭的問題,因為地球人都知道,魏蜀吳三分,當然就是魏國、蜀國、吳國了。話說從頭,所謂的「三國」,從曹丕開始的魏國、從孫權開始的吳國,都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從劉備開始的「蜀」國。劉備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罵曹操是「漢賊」,所以220年十月曹丕篡了漢獻帝劉協的皇位,221年四月,在「傳聞漢帝(劉協)見害」後,劉備就做了漢皇帝,建都成都。
  • 東漢末年四國鼎立,為何三國演義中只有三國鼎立,抹掉了哪一國?
    談及東漢末年,大家隨即便會想到「東漢末年分三國」。確實,在很多的影視作品當中,例如我們熟悉的《三國演義》,就講述了,在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的一個局面。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是有著「四國鼎立」的,只是,對於那「第四國」,被抹去了而已。
  • 箕子朝鮮、三國時代、王李朝鮮、南北分治——朝鮮半島5000年簡史
    朝鮮三國在中國,有著名的魏蜀吳三國時代(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朝鮮也有自己的三國時代(公元前57-公元668),比中國三國還早,持續時間也更長,相當於朝鮮的戰國時期。三韓繼而演變為新羅和百濟兩個國家,和北邊四郡中建立的高句麗,並稱為「朝鮮三國」: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新羅(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