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對曹丕來說非比尋常,這一年的年初,他的父親曹操病逝於洛陽,而在這一年的年末,他登基做了皇帝。
曹丕的母親出生於娛樂世家,她本人也以聲色為生,曹丕的父親曹操在一次宴會上,用藝術的眼光看上了她,然後又用世俗的禮法把她納入了偏房。這個姓卞的偏房,雖然先後為曹操生了四個男孩,但她並不奢望自己的孩子能繼承曹家的家業,因為曹操那時已經有了正房。有些人心機算盡,卻一無所獲,而有心人但行好事,卻有意外收穫。此時的卞氏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未來她將會母儀天下。
曹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他不光對別人的妻妾沒有偏見,對自己的子女也沒有歧視。因此,曹丕雖然出生於不那麼光彩的偏房,但他早年卻享受了嫡子的教育。據他編纂的《典論》中自敘,他童年時,父親對他要求很嚴,正統的儒家學說自不用說,就是騎馬、射箭這樣的素質教育也一樣沒落下。
他的文採可以可和「建安七子」相提並論,他的箭術可以讓荀彧前來討教,至於他的騎術……公元197年,曹操攜諸子遠徵張繡,結果張繡突然詐降,10歲的曹丕憑藉騎術得以逃生,而在那場戰役中沒跑掉的,就有曹操心目中的繼承人——嫡長子曹昂、猛將典韋,曹昂死後,他的養母丁氏也就此和曹操決裂。(曹昂的生母姓劉,早夭,他為丁氏撫養長大)
曹昂死後,曹丕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因為曹操在諸多兒子中,他更最喜歡「神童」曹衝。不過曹衝並沒有能繼承曹操的家業,因為他在13歲時就因病夭折了。曹操當時異常傷心,以至於情緒失控,他因為見到經常和曹衝一起的另一個神童周不疑,就會想到曹衝,於是就派人把他給殺了。如果周不疑不死,也許《三國演義》中,又會增加一個傳說。
沒有競爭的社會,只會存在於理論裡。所以在曹衝去世之後,曹丕仍然沒有第一時間就當上世子,因為他還有一個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名字叫曹植,是曹丕同父同母的親弟弟。曹丕如果不是在年齡上有優勢,那他可能會直接退出這場競爭,因為曹植真的很厲害。曹植自幼聰穎,年少既成名,而且他和曹操的脾氣性格相投,曹操對他十分的看好。
不久以後,曹丕就會感謝自己的堅持,因為曹植自己把自己給踢出了局。曹植生來灑脫,所以不拘小節,因此他除了讀書之外沒有太多愛好,而喝酒則算是他不多的愛好之一。對於文人來說,喝酒本來不算什麼大事,如過喝而不酗的話,可是對於曹植來說……沒有如果。
據《三國志》記載,曹植曾因為酗酒犯過兩次大錯,一次是他在留守鄴城時,酒後違反「皇家交通規則」,在皇宮的禁行路段酒後駕駛,曹丕因此獲得了世子之位,本來他還有機會翻盤,可是在曹操安排他去解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時,他竟然因為醉得不省人事,而無法領命,自此以後曹植就徹底喪失了奪嫡的可能。雖然史書不可全信,但曹植一定也不是一個無縫的蛋。
曹丕本就是(偽)長子,而曹植又這麼「任(xing)」,所以曹操心中的天平開始產生了傾斜。除了曹植酗酒誤事之外。還發生過一件影響,曹植和曹丕在曹操心中地位的事情。有一次,在曹操領兵出徵之前,曹植寫文獻詩,盡顯文採風流,而曹丕,卻只是表現的雙目含淚,依依不捨,這一點在吳秀波和大黑牛主演的《軍師聯盟》中有所體現。再堅強的男人,也有柔軟的地方,而曹丕的表現就觸到了曹操的軟肋,於是……
曹操雖然豪邁,但是在立儲的問題上,卻十分的謹慎,他的心裡雖然已經有了決定,但是他仍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只要有分歧,必然有人站。所以當曹操拋出問題以後,雙方的擁躉自然爭論不休。不過最後賈詡等支持曹丕的大臣,放出了殺手鐧。他們直接列舉了袁紹和劉表的負面例子,曹操一看,前車之鑑就在眼前,所以……曹丕如願當上了世子,而曹植則隨著「七步詩」活成了傳說。
公元220年,年過而立之年的曹丕,在經歷了喪父之痛以後,又迎來了自己的登基之喜。在這一年之前,他無時無刻不是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他本有心讓父親坐得更高,得以在皇宮中安享晚年,自己去徵戰天下,統一河山,但是曹操沒有同意。於是他只能生活父親的這座大山之後,當一個富貴逼人的路人甲。
而當這座大山轟然倒塌之後,他才發現,父親擋住的不是正大光明,而是疾風驟雨。他放眼望去,外面的敵人虎視眈眈,而內部的盟友卻並非鐵板一塊。好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不光鍛鍊了曹丕的體魄,還鍛鍊了他迎難而上的意志,雖然他也曾沉浸於書生意氣,但是風花雪月卻沒有磨滅他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他轉過頭,回身看了身後的妻兒、家園、國家……然後一往無前的向前走去。但願人間煙火太平美滿,好男兒又何懼冰刀雪劍。有胸懷是一件好事,不過戰場之上,光有胸懷不夠,光有實力也不夠,有時候還需要一些悟性和機會。曹丕在位時,小勝過蜀國,也大勝過吳國,可是都未竟過全功。
他最突出的表現是在內政上,作為半個開國之君,他憑藉父子兩代的積威,勉強推行了新的制度,但是因為他登基後,僅在世了不到七年,所以新制度的尺度走了型。最終大權旁落,白白便宜了司馬懿。所以事沒少做,功沒少立的曹丕,最終沒有能贏得歷史的掌聲,在三國這場大戲裡,他只是一個,面目全非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