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器人:康復、護理與陪伴,樣樣行!

2020-12-11 健康界

前言:

"獨居還患有老年痴呆的弗蘭克,不僅時常神智混亂,無法與人們進行正常的交流,生活自理也成最大問題。

某天兒子買回來一個全能機器人,不僅洗衣做飯樣樣皆通,還能陪著嘮嗑遛彎,陪伴老人完成各種生活事務。寂靜冷清的家裡瞬間變得井井有條、生機盎然,老人還重拾起年輕時候的老本行。"

這是一部關於空巢老人與全能型機器人生活的電影——《機器人和弗蘭克》,影片展現了機器人能為人類孤獨的老年生活帶來多麼大的改觀。

與藝術作品裡表達的機器人倫理問題不同,我們現在更需要去思考一個現實問題:老年人,究竟該由誰來照顧他們?怎麼照顧他們?在子女繁忙、看護稀缺的情況下,機器人能否填補越來越多老人冷清的居室和寂寞的心靈?

|| 養老機器人簡史:康復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

近年來興起的智慧養老,通過將各種現代科技與養老服務相結合,致力於全面提高養老服務的體驗與效率。

養老機器人是智慧養老的一個分支,不過目前對於養老機器人的概念沒有嚴格的界定,AgeClub根據機器人能夠解決的老年人需求類型進行劃分,將養老機器人主要分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

1.從1960年代開啟的養老機器人發展浪潮

養老服務機器人的起始時間要追溯到20世紀下半葉,最早是從醫療、軍事、工業等領域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各研究機構開始察覺到老年人生活的各方面需求都可以通過機器人解決,才開始在老年人群的需求上逐漸聚焦。

2.康復機器人研究起步階段在20世紀60年代。

最早實現商業化的康復機器人是英國Mike Topping研製的Handy1,2000年瑞士HOCOMA公司的Lokomat初版研發出來後,康復機器人便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

康復機器人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腦卒中、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損傷的半失能老人。康復機器人可以通過多次訓練數據,最終以報告的形式反饋給醫師,提高康複方案的準確性和康復率。

隨著各國對康復醫療領域的逐漸重視以及消費者對輕型康復醫療設備的巨大需求,可穿戴康復+輔助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橫空出世。以色列外骨骼機器人公司Rewalk在2012年推出後,2014年便在美股上市。

3.護理機器人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

最初美國TRC公司研發醫院用的服務機器人對護士工作進行輔助,後來由於養老護理的巨大需求,更多關於失能老人護理的機器人被研發出來。

護理機器人以幫助老年人日常起居為目標,主要解決通便、翻身、警報、健康監測等問題。

除此之外,還出現了一些為護理人員提供幫助的機器人,以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和工作強度,甚至可以實現多人、全方位管理,並為患者提供更加細緻的服務。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一方面是將老人需求細分後開發更具針對性的機器人,另一方面在於提高護理人員的看護管理效率。

4.陪伴機器人從20世紀90年代自英、美發達國家開始逐漸發展;

後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漸成熟,從簡單的交流機器人逐漸發展為伴侶機器人,目前上市的產品大部分是泛年齡段使用的產品,專門針對老年人開發的陪伴機器人比較少。

陪伴機器人可以部分地滿足老年人、特別是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除了陪伴逗樂外功能,也會承擔一定的健康、生活助理的職責,例如吃藥提醒、智能家居等功能。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養老機器人除了逐漸覆蓋老年人生活的各方面外,也在與智能家居相融合,對老年人的居住環境進行改善和優化。

||三大驅動要素:護理員短缺+人均GPD突破1萬美元+機器人政策

對於中國來說,「護理員嚴重短缺+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政策規劃」將成為驅動國內養老機器人行業發展的三大要素。

1.護理員嚴重短缺: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

2.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經濟發展水平是養老需求釋放的重要因素。美國、日本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養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中國今年會實現人均GDP1萬美元;

3.機器人政策規劃: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各領域商用;

2017年《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實現批量生產及應用,醫療康復、助老助殘等機器人實現樣機生產,完成技術與功能驗證,實現20家以上應用示範。

大量服務機器人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為我國養老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

日本案例:政策推動養老機器人大發展,松下、NEC等大企業專門成立老年事業部

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發展處於前列的國家中,主要以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為代表。

這些國家早在2006年左右就出臺相關政策,將資金、研究、政策等資源向服務機器人領域傾斜。後來也在不斷為服務機器人行業提供扶持經費,促進產業發展。

尤其是日本,其人口老齡化程度嚴重,護工缺口高達40萬。據日本經濟產業部估計,2015年至2025年間,日本護理機器人市場將擴大20倍,政府正投入政府預算的三分之一用於開發護理機器人。

根據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公布的信息:其主要將護理機器人分為移動輔助、移動支援、排洩支援、看護/交流、入浴支持、護理業務支持這六種。

其護理範圍不僅覆蓋了養老機構及失能老人,也在家庭養老以及其他高齡老人方面進行了延伸,為老人的日常活動提供更高自主性,提高其生活質量。

在政策推動下,日本國民對於機器人的接受程度較高,相關大企業在養老服務機器人的技術成熟程度和市場推廣效果都比較好。

日本對於護理機器人以及陪伴機器人的研發成果較多,尤其是松下、NEC這種大企業會專門成立老年事業部,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銷售。

|| 中國養老機器人市場掃描:企業類型/創投/研發/發展難點

Ageclub通過統計各大機器人門戶網站以及企查查之類的企業信息平臺,發現72家養老機器人相關公司。

可以看到,從2015年開始各路人馬都看到了養老機器人的商業機會,紛紛投入養老機器人領域創業。許多在國外有相關研發經驗,背靠各大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創業者加入養老服務機器人行業,也為國內機器人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可以看出,現階段的公司大多以康復醫療設備為主,注重解決半失能患者的身體恢復問題。

經營範圍裡有康復機器人的公司有41家,護理機器人有12家,陪伴機器人有14家,也有5家類似新松等大型機器人企業研發的養老機器人產品較多,橫跨2-3個領域。

根據我們對各企業信息進行匯總,目前進入養老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公司主要分為三類:

專注某類產品的新創企業:例如專注於康復機器人的大艾機器人、尖叫科技、傅立葉智能等外骨骼機器人公司,以及柚瓣、禮賓醫療等老年人陪伴機器人公司;

從其他行業拓展到養老機器人的企業:例如主體公司是從事醫療行業的匯博神方、工業機器人的新松機器人、家電行業的美的、電子科技行業的博厚醫療等;

海外機器人公司進行地區業務範圍拓展的企業:例如日本工業電機製造商安川電機。

1.康復機器人

由於國外康復機器人企業的成功先例以及國內對於國產康復機器設備的巨大空缺,許多創業者從康復機器人領域進入養老助殘行業。

據統計,這41家康復機器人公司中,大部分是在14年以後創立,部分企業是從其他行業擴展事業範圍,另一部分企業是看到了國外康復機器人的成功事例後,便開始在國內相關領域進行創業。

可以看出,2015年左右普通康復機器人成立公司數量最多,而關於外骨骼機器人的創業熱潮從2014年開始逐漸興起。

該領域一共有22家公司獲得融資,大部分公司獲得了PreA、A輪融資,在2017-2019年獲得融資的公司最多,大部分公司獲得融資金額在千萬級。

2.護理機器人

我們查到目前有10家主攻護理機器人的企業,國內大部分護理機器人公司的關注點主要在於解決失能老人的排洩問題。

產品主要是採取智能一體化護理床的形式,將護理床、電動輪椅、移位功能集中在一臺機器人上,減少移送過程中墜落事故的風險。

大部分企業的註冊資本較高,統計企業中只有一家進行了融資。

3.陪伴機器人

我國在陪伴機器人布局的企業,主要以泛人群產品、兒童早教產品為主,但是對於老人這個特殊群體,還只是很零星的一些嘗試。

部分企業的做法是將兒童早教產品與老年陪伴產品功能混在一起,會在原有系統中加入小部分老年人興趣相關功能(戲曲、廣播等),在電商渠道進行銷售的這種陪伴類產品有很多。

更有小部分產品是是將普通平板設備與移動機械進行簡單組裝,將普通電子設備的功能融合在一起,跟智慧型手機的差別並不大。

目前國內陪伴機器人行業存在著專注中老年需求的玩家少、產品針對性較差以及市場推進緩慢等問題。

4.養老機器人發展難點:

AgeClub對養老機器人與老年需求的匹配度進行分析,認為不同年齡、身體狀況的老人對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有不同程度的需求,總的來說前景廣闊。

但是目前為止國內養老機器人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遠未實現大規模普及。

並且有業內人士向AgeClub透露,上市公司美的創建的養老服務機器人由於項目投資回報未達到要求,團隊目前已經解散。

我們對相關從業者進行了交流,總結出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意識不到位:目前國內養老機構、家庭和各級政府對養老機器人的認知較低,總體接受度不高,導致市場整體需求較弱;

價格障礙:大部分個人陪伴機器人的價格在數千元,並且1000元以下的機器人功能較為單一,性價比不高;大部分康復機器人價格在10萬以上,一般家庭和基層醫療機構承擔不起;

技術不成熟:國內養老機器人在功能上相比國外產品有所創新,價格能夠低20%-30%,但是由於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在性能上仍與國外產品有差距;而且許多企業的生產線無法保證上市後能進行大規模量產以及產品的質量穩定;

沒有規模化: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沒有大規模量產以及相關合作經驗,未能在行業裡形成一定影響力,許多消費者對於機器人產品仍處於觀望狀態。

|| 發展方向:緊貼需求端的技術創新+平臺、保險、租賃等商業模式創新

雖然養老機器人目前沒有出現井噴式的市場需求,但是隨著老齡化社會加快到來,每個家庭像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樣去使用機器人的場景,或許就在並不遙遠的將來出現。

目前世界上外骨骼機器人的代表性公司有美國Ekso Bionics,以色列ReWalk,日本Cyberdyne,和紐西蘭Rex Bionics Limited等,前三個公司憑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技術優勢均在2014年先後上市。

根據我們對其中幾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跟蹤和分析,其收入都處於增長趨勢,可以看出發達國家老年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在逐漸打開。

下面將從技術和商業模式兩個方面分析養老機器人的創新方向。

1.緊貼老人需求端創新:輕便化/舒適化/情感交互/家務

AgeClub根據易用性、自主操作程度、輕便型、場景多樣性、性價比等指標對不同類型康復機器人進行分析,發現普通康復機器人在各方面稍有欠缺,外骨骼機器人對易用性以及自主操作程度指標進行了完善,最新型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較好地解決了前兩位「前輩」的場景多樣化以及輕便性的問題。

據統計Ekso Bioncs的外骨骼機器人價格為7.5-15萬美元;Rewalk外骨骼機器人為6.5-13萬美元;HAL-5外骨骼機器人為5萬美元。

目前對外銷售的個人用外骨骼機器人平均售價10萬美元,相當於脊髓損傷患者5年的定期護理成本,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只是可望不可得。

國內部分專注外骨骼機器人的企業察覺到了這種價格、技術和消費者需求中間的巨大空白,便通過自主/合作研發材料和系統等方式,來實現從面向B端的基礎功能到面向C端便攜化的跨越:基本功能——人機互動——絕對安全性——輕便化、舒適化。

例如深圳邁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BEAR H1的外骨骼機器人,會根據病人身高進行調節,體重不超過85公斤的病人都可以使用,並且它本身的重量在20公斤以下。

BEAR H1採用了柔性驅動器作為輸出,這樣在力控制的時候,穩定性和精度會變得更高,適合在人機互動的場景裡面使用。

上海傅立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年推出Fourier X2,在保證整體結構剛度的同時將負重感降至最低,其重量僅為18公斤,並且Fourier X2是一個可進行批量化生產的機器人,在價格上也會遠低於國外品牌,就可以真正解決外骨骼機器人普及的問題。

並且傅立葉將為全球開發者們構建一個以軟體為中心,搭載模塊化硬體的外骨骼機器人生態系統EXOPS,開發者們可以在此平臺上進行二次開發,推動外骨骼機器人快速落地,加速其產業化進程。

在陪伴機器人方面,綜合公開信息以及與行業從業者的交流,AgeClub對陪伴機器人各種功能以及技術開發難度進行分層:

最基礎的是上文提到的「移動手機」的基礎機器人+智能設備功能,主要是提供上網、通話、基礎交互以及移動功能;

其次的升級版是針對老人的健康需求,在陪護機器人中添加智能健康管理等功能;

然後的進階版是將居住空間智能化,加上智能安防和家居聯動的功能,提升安全感與生活品質;

最後終極版本是結合人工智慧技術,添加高級機器人功能,可以滿足深層情感交互以及家務服務等全方位功能。

上文我們提到國內最常見的版本是將兒童陪伴與老人陪伴功能揉在一起的基礎版。

但是也有部分企業針對老年群體的需求出發,嘗試研發終極版本的陪伴機器人。

據了解,國內中瑞機器人公司開發出專注老年陪伴的機器人P-Care,它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可自主更換手爪,可依任務的不同,智能更換手爪,對碟、碗、託盤、刀叉勺筷、杯、平板、手機等日常生活用品進行抓取和握持。

並且搭載AI模塊,通過深度學習和決策系統實現更多複雜的智能操作,提供更好的人機互動體驗和環境感知能力。

除了滿足一般老人的陪伴需求外,還出現了一種針對阿爾茲海默症預防和症狀緩解的治療機器人。

日本有一種海豹型機器人「PARO」,在許多養老機構作為「神經邏輯治療機器人」。截至2018年,全世界共有5000隻PARO投入使用。

此前有研究表明,動物療法對阿爾茨海默病症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由於種種現實原因,實際採用動物療法的例子並不多,更容易管理的機器人代替動物的方法受到了市場的關注。

這種機器人有助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護理。通過肢體接觸,可以喚醒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過去養育子女、飼養寵物的記憶。

根據相業內人士透露,國內也有部分企業在研發預防或緩解阿爾茲海默症的機器人,國內目前有1000萬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引進該類機器人對於養老機構或者家庭來說也是一種剛需。

2.商業模式創新:平臺/保險/租賃

由於養老服務機器人面向C端的銷路未完全打開,對於機器人企業來說,在提高產量的同時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再不斷的延伸拓展,是個更加務實可行的思路。

可以與養老地產開發商提供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整套智慧住宅解決方案,應用於居家養老,通過對老年人家庭的智能化改造,讓老年人在自己家裡享受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國內機器人代表企業新松機器人,其開發的養老服務機器人融合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健康監測等先進技術,打造醫養結合的智慧養老平臺,目前正在與多家高端養老地產洽談合作。

除了與養老行業進行結合外,還可以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商業模式。

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AIG和日本大同壽險公司(Daido Life)已經和開發外骨骼機器人的日本公司——Cyberdyne達成合作,開發整合護理機器人的壽險產品。

另一家機器人公司HINOUNOU將其開發的智能健康伴侶Nounou與AXA和中國平安進行合作,共同推出面向老年人的保險服務。

除對機器人產品採用傳統的市場銷售模式外,部分企業也準備採用租賃的模式來緩解機器人價格高昂、接受度低的問題。

隨著國家政策對於養老產業支持力度的加強,租賃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醫療機構在添置大型設備資金上的一次性大額投入,讓醫療機構和廣大老人在使用的過程中逐漸了解接受養老機器人。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從業者進入老年行業,希望在中國老齡化進程中,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科技能帶給進入老年的我們更加精彩的「朋克」生活!

相關焦點

  • 埃斯頓康復機器人:Burt上肢康復機器人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
    Burt上肢康復機器人簡介   Burt上肢康復機器人是由埃斯頓攜手美國Barrett,為康復治療領域,打造科學化,安全,省心的康復機器人。   埃斯頓(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Estun Medical)由中國上市企業埃斯頓自動化(證券代碼:002747)與美國巴萊特技術有限責任公司(Barrett Technology) 合資創建,從事醫用機器人和養老照護機器人的開發及生產。
  • 2020中國康復機器人論壇精彩報導
    專委會副主委、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吳毅教授主持開幕式論壇設立了大會主旨報告、智能人機互動技術、神經康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與臨床應用、外骨骼機器人、康復護理機器人和產業圓桌論壇六大主題報告以及三個論壇衛星會
  • 日本社會福利機構導入軟銀Pepper機器人,全面推進智慧養老服務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進入社會福利機構,接受專業護理或醫療關懷。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日本社會福利機構一燈會導入了軟銀Pepper作為養老機器人來彌補員工短缺,人力成本極高的問題。一燈會委託Pepper機器人化身娛樂機器人、康復機器人,每天陪同老年人進行約1小時的娛樂活動。老年人在Pepper機器人的指導下活動手腳,一邊唱童謠一邊記舞蹈動作等,在娛樂中達到康復訓練效果。
  • 丹麥高端衛生護理品牌阿蓓納入駐滬上首個康復輔助器具體驗館
    康復輔具創新產品體驗館位於膠州路207號(近新閘路),處於靜安寺核心商圈,交通便利。體驗館定位於面向普通市民的創新體驗,囊括了50餘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最高端的康復輔具產品。在這裡人們可以體驗到技術創新,材料創新,養老理念創新給人們帶來的生活便利。智能輪椅、多功能眼鏡、人工智慧機器人生活助手等這些新穎的產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參觀。
  • 【公示】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20年版)
    >89山東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康復設備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HTR-KF-BLE-I90山東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康復設備手功能康復機器人LSR-D111上海邁動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養老照護設備智能床墊SMS15082112安徽哈工海姬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護理機器人海姬爾床式護理機器人
  • 長春逸康苑養老康復中心:彰顯特色用心服務 打造東北養老第一服務...
    「我現在每天跳舞、打牌,有很多朋友,孩子就周日來看看我就行了,我忙得很,沒有時間接待他們。」據介紹,逸康苑位於長春新區北湖科技開發區,共有4棟養老用房,528個房間,2000多張養老床位,致力於為老年人提供頤養身心、退而不休的快樂生活,是省內首家以樂趣樂養、樂享為主題的四星級生態養老康復中心。截至目前,現已有500餘位老人入住逸康苑,100餘名員工為其提供各方面特色服務。服務一:創新醫養結合新模式。
  • 攻略:智慧健康養老社區服務機器人逐個數
    Pepper機器人能夠作為一款健康服務機器人走入我們的生活,相信大家並不感到意外,畢竟,Pepper機器人在研發之初就定位在家庭情感陪伴機器人,但由於高昂的價格、進入中國步伐太慢、應用軟體尚少等原因遲遲沒有開始在中國大規模的商用。
  • 養老康復器械的轉型之路
    目前這個機會正在從偏醫療屬性的產品向偏康復養老屬性的產品擴展。在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這些隱藏在細分領域的企業,很可能迅速向十億元級營收跨越,並出現一批上市公司。而最近幾年,隨著菜鳥物流和京東等巨頭鋪設起從一二線城市貫穿到三四五六線下沉市場的完整物流體系,以輪椅、護理床為代表的大件醫療康復器械,其實正在迎來一個重大的市場切換,就是從原先受地域、門店、展銷會限制的小市場,突然變成一個面向全國所有城鄉市場的超級大市場。在小型化家庭醫療康復器械市場白熱化競爭的當下,輪椅、護理床等大件產品品類正在迎來新一輪的市場機遇。
  • 創投觀察:健康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創業樣本
    健康服務機器人作為服務機器人中的一個細分品類,主要應用在健康養老地產、養老院、醫療診所、酒店會所、健康家庭中,目前,適合在養老院、養老地產項目中應用的健康服務機器人,主要有陪伴逗樂、健康檢測、健康顧問、緊急報警四項功能,未來還將承擔現場醫療、健康護理、生活助理等功能。
  • 澳大利亞養老護理產業特點及比較優勢
    為了確保這些老年群體在社區養老過程中,能得到與院所式養老同樣的護理服務,近年來澳大利亞政府加大了社區護理行業的支持力度,並於 2012年 8月將老年痴呆患者社區護理列為國家健康優先領域 ( National Health Priority Area)。   目前,澳大利亞社區養老護理發展非常全面,並可根據老年人個人需要提供量身定製的服務。
  • 2020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開幕
    10月28日,國內福祉產業領域規模最大的品牌博覽會——2020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CHINA  AID)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上海市養老服務發展中心和上海國展展覽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本屆博覽會,匯集了來自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家展商,展示面積30,000㎡,分設養老服務、康復醫療、輔助器具、生活護理、宜居建築、健康管理六大產品類別,展示福祉產業的前沿科技、創新產品以及服務模式。
  • 康復「大件」也能租 上海養老有「新意」
    新華社上海10月25日電題:康復「大件」也能租 上海養老有「新意」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胡潔菲 對每一個人來說,老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這一過程卻可以變得更有尊嚴感和幸福感。
  • 邦邦機器人向中福會養老院捐贈29臺智能設備
    她表示,在辭舊迎新之際,邦邦機器人同宋慶齡基金會一道,為住養老人們送來了包括希望之星邦邦車5臺、山海智輔洗頭機6臺、山海智輔律動機8臺和山海智輔筋膜槍10臺在內的29臺智能輔具設備,此愛心捐贈義舉代表了社會各界對老年事業發展的愛心、關心、責任心。該批捐贈設備將交給護理部和保健中心,在工作人員的看護指導下,提供給各位長者康復鍛鍊和重度臥床護理老人使用。
  • 2020耘林養老集團宜興媒體行 探尋美好晚年生活之旅
    12月3日,踏著初冬的腳步,耘林養老集團宜興媒體行活動如約而至。來自宜興的眾多知名媒體以新聞視野和媒體深度走進耘林,零距離感受耘林的美好,了解耘林生命公寓的創新型居家養老模式。在對耘林生命公寓的養老理念與模式、耘林特色養老服務、現階段發展規模等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後,大家參觀了耘林生命公寓居家養老服務站、活動室、共享大廳、懷舊博物館、屋頂菜園、康復醫院等配套,詳細了解社區內適老化設施、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老人的居住感受等情況,並對耘林生命公寓這種集生活、娛樂、 醫療、 護理於一體的創新型居家養老模式頻頻點讚。什麼是生命公寓?
  • 「養老頭條」日本大阪企業開發出發現早期認知症的APP;廣東推廣居家養老「大配餐」服務;國內首個健康養老學院將現深圳
    浙江金華養老機構引進志願者服務項目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近年來,浙江金華市社會福利中心聯合金華醫路相伴志願服務中心推出了「愛的陪伴」服務項目。據介紹,「愛的陪伴」服務項目主要包含「攜手·幸福老人」「攜手·提升自我」「攜手·環境營造」三大板塊。
  • 「長春新區重點企業巡禮」長春逸康苑養老康復中心:「六心」專業...
    據介紹,逸康苑共有4棟養老用房,528個房間,2000多張養老床位,致力於為老年人提供頤養身心、退而不休的快樂生活,是省內首家以樂趣樂養、樂享為主題的四星級生態養老康復中心。截至目前,現已有500餘位老人入住逸康苑,100餘名員工為其提供各方面特色服務。
  • 附屬華山醫院康復護理團隊喜獲全國康復護理優質案例大賽二等獎
    10月11日至13日,由中華護理學會康復護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康復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在河南鄭州舉行。其中,全國康復護理優質案例大賽決賽是本次學術交流會議的重要環節,來自全國各地經過初賽和複賽比拼之後的30支決賽隊伍展開激烈角逐。作為上海唯一一支進入決賽的參賽隊,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陳萍護士長率領的團隊喜獲二等獎。
  • 老人在"家門口"養老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投用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通訊員許曉霞 記者 應潔)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近日正式揭牌投用,轄內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養老、照料服務。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位於集美區兌山裡小區114號,建築面積1111.2平方米,設計床位12個,由專業的醫療、康復、護理、社工組成運營團隊,內部功能區包括多媒體教室、康復訓練室、心理諮詢室、圖書閱覽室、親子活動區、休息室等,並設有監控系統、無障礙設施、應急呼救系統等。
  • 上海長寧區升級為老服務,多個智慧健康養老試點落地
    在中心二樓,記者還見到了一臺短波UVC紫外線燈+消毒液霧化裝置的智能消毒機器人,這臺設備既能高效殺菌又安全環保。 活動期間,線上線下30餘家智慧健康養老企業和為老服務機構推出了近百種適老化產品和為老服務項目,如進口生活護理用品、雲南扶貧食品展示,認知症障礙預防和幹預體驗,牙齒防護諮詢、無極球運動體驗等,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多元的一站式智慧養老服務內容
  • 醫療與養老深度結合!來看浦東這家投資10億元的康復醫院有多貼心
    醫療與養老深度結合!上海太平康復醫院毗鄰太平小鎮·梧桐人家養老社區,將醫療與養老深度結合,形成醫療、健康、養老、護理相結合,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運行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