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金山竟然「潛伏」這麼多古蹟遺址,個個都大有「來頭」!
2003年為建A7高速公路,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遺址進行了再次調查和試探性挖掘,發掘面積共200平方米,出土少量西周至唐宋時期的文化遺物。1984年5月4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地點。今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江西首個經正式考古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12月7日,記者從江西省高安市官方得知:該市在舊石器時代考古實地調查中發現一處曠野遺址,經中國國家文物局許可,歷經一個多月的發掘,發現大量舊石器時代石製品。這是江西第一個經正式挖掘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
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個祭祀坑,考古發掘工作已正式展開
央視新聞10月13日消息,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四川考古人員在三星堆遺址區域內,新發現6個「祭祀坑」。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今年9月開始,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囯內多家機構啟動對這6個祭祀區的考古發掘。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日前,針對新發現祭祀坑的考古發掘工作已正式展開。
-
繁昌人字洞遺址考古發掘項目正式啟動
近日,由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的繁昌人字洞遺址2020年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目前,考古發掘隊先期隊員已進駐人字洞遺址考古工作站,此次發掘工作將持續到九月中旬。年度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獲國家文物局批准,其中繁昌縣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字洞遺址、繁昌窯遺址位列其中。
-
安溪青陽冶鐵遺址 國內首個考古發掘的塊煉鐵冶煉遺址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沈睿文作了《2019—2020年度安溪青陽冶鐵遺址的發掘和初步研究》的報告。去年8月至9月,在國家文物局的統籌下,多家單位組織調查安溪青陽冶鐵遺址為代表的泉州地區冶鐵遺址,目前已發現下草埔、墩仔礦尾、後爐、上場、壩頭等8處冶鐵遺址。
-
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個祭祀坑 考古發掘工作已正式展開
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四川考古人員在三星堆遺址區域內,新發現6個「祭祀坑」。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今年9月開始,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囯內多家機構啟動對這6個祭祀區的考古發掘。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日前,針對新發現祭祀坑的考古發掘工作已正式展開。
-
浙江省首個貝丘遺址發掘探秘
井頭山遺址考古成果是一個重大突破,不僅把寧波地區人文歷史源頭向前推了1000多年,更對我國古海岸線變遷、全新世海平面升降和古氣候變化,以及海洋文化起源和南島語系源頭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科學資料。圖為2020年7月13日,在遺址的臨時庫房中,考古人員正在對出土的動物遺存進行編號分類。井頭山遺址出土了牛頭骨、鹿角、肩胛骨等大量動物骨頭。
-
浙江考古新發現 首個貝丘遺址距今八千年
井頭山遺址考古成果是一個重大突破,不僅把寧波地區人文歷史源頭向前推了1000多年,更對我國古海岸線變遷、全新世海平面升降和古氣候變化,以及海洋文化起源和南島語系源頭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充分說服力的科學資料。圖為2020年7月13日,在遺址的臨時庫房中,考古人員正在對出土的動物遺存進行編號分類。井頭山遺址出土了牛頭骨、鹿角、肩胛骨等大量動物骨頭。
-
靈寶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靈寶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省市考古專家、文化廣電旅遊部門負責人及靈寶有關領導、文物考古工作者、村幹部和群眾百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2005年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選遺址,也是「十一五」期間國家資助的全國100個大遺址之一;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靈寶北陽平遺址 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本報訊(記者尤黎明)9月26日上午,隨著靈寶市陽平鎮北陽平村一塬上響起一陣鞭炮聲,北陽平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省市考古專家、文化廣電旅遊部門負責人及靈寶市有關領導、文物考古工作者、村幹部和群眾百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
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專家論證會。
-
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當天上午,與會專家參觀了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現場和井頭山遺址,並觀摩了出土文物。下午,與會專家對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取得的階段性收穫進行了論證。
-
半坡遺址的發現、發掘與建館
西安半坡的考古成果,科學價值,遺址博物館的風貌等早已馳名中外,但它的發現、發掘與建館過程,國家和領導人的大力支持,眾多同志的艱辛勞動,卻鮮為人知。建國伊始,新中國的國民經濟,工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並逐步開始了大規模的生產建設。鑑於關中是我國的重要棉花產區,當時決定在西安東郊建設一個以紡織為主的現代化工業區。
-
廣東古椰貝丘遺址考古發現 意義不亞於河姆渡遺址
廣東佛山古椰貝丘遺址出土的動植物遺存,保存完好,不僅在嶺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見的,其意義不亞於河姆渡遺址。日前,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廣州博物館、廣東省文物考古所、廣東省文物局等機構考古專家聯名宣布:古椰貝丘考古發現為廣東史前考古重大發現,填補了多項史前人類考古空白。
-
雲南發現春秋時村落遺址 填補古滇國文化考古空白
「過去在滇池盆地只發現古滇文化的墓葬,現在終於找到了古滇文化村落遺址,這是古滇國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雲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近日對記者說。工人們還在用手鏟小心翼翼地刨出一個個的柱洞和灰坑,並將取出的土採樣後運送到坑外浮選。陸永富表示,研究人員在這一層面發現了大量房屋柱洞、灰坑和灰溝,在這些遺蹟中還發現有許多陶片、石器和骨器,這些都是古滇國村落的遺址和生活遺蹟,目前已初步挖掘出20多座半穴式房屋和較多的灰坑。在古滇文化地層的上面還發現有漢代的地層堆積,漢代堆積中最有代表性的遺蹟就是水井,目前發現清理的漢代水井有10餘眼。
-
重慶大溪遺址開始進水 遺址將有一半被淹沒
重慶大溪遺址開始進水 遺址將有一半被淹沒 重慶巫山縣文體局副局長葛列軍告訴記者,這次蓄水後,大溪文化遺址將有一半被淹沒,但這並不影響考古專家對大溪文化的發掘和研究。 屬新石器中晚期的大溪文化遺址,是5000年中華文明史的象徵之一。這個遺址位於三峽庫區巫山縣境內,它是我國大溪文化最早的發現地,也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
-
湖北襄陽鳳凰咀遺址考古:發現五千多年前的古城牆
中新社襄陽12月12日電 (胡傳林 張攀)武漢大學考古系鳳凰咀遺址考古執行領隊單思偉博士12日向中新社記者介紹,經過近3個月的考古發掘,在該遺址新發現了一千五六百米長的古城牆,初步判斷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
對五龍宮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今天上午正式開始武當山古建築群首次大規模發掘今天上午,2020年湖北省最大的考古發掘項目——十堰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儀式在五龍宮舉行。,對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進行的首次大規模發掘項目,其學術意義重大,社會影響深遠,是本年度全省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
-
發現良渚丨80載良渚古城遺址考古全揭秘
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於6日宣布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1994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遺產名錄》預備清單起算,25年夙願終實現。良渚古城遺址發現、發掘和申遺成功的背後體現的是80多年一代代考古研究和保護管理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