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詩房地產銷售排名連跌 多地被報維權事件

2020-12-19 網易財經

(原標題:朗詩房地產銷售排名連跌 維權頻發「綠色科技概念」蒙上陰影)

中國網財經4月22日訊(記者 安平)朗詩綠色集團(以下簡稱「朗詩」)近期披露了一季度銷售數據,報告期內實現籤約銷售額約32.57億元,同比下降29.75%;籤約建築面積逾22.25萬平米,同比下降12.16%。

值得注意的,朗詩曾在此前的發布會上指出,保守估計2019年朗詩將實現超400億的銷售業績。而截至3月,朗詩僅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8%。有業內人士表示,朗詩完成上述銷售目標存在不小的壓力。

2018年銷售目標完成率83%

公開數據顯示,朗詩2018年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81億元,同比增長19%,距離年初定下的460億元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完成率為83%,在百強房企中幾乎墊底。

與此同時,朗詩在行業中的排名也在逐年後退。克而瑞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朗詩流量銷售金額在房地產行業中排第68位,與2016年的第53位、2017年的第64位相比持續下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18年業績完成率來看,朗詩需要反思營銷策略。公司產品過於強調綠色環保概念,但是價格方面優勢不大,導致項目去化速度放緩,影響項目銷售。」

事實上,提出「輕資產」戰略轉型的朗詩,近幾年銷售頹勢逐步顯現。財報顯示,2016年朗詩合約銷售額為283.49億元,同比增長101.45%;2017年和2018年,朗詩合約銷售額分別為321億元和3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和19%,而同期百強房企銷售增速分別為38%和35%。

朗詩在回覆中國網財經的採訪函中表示:「朗詩已不是一個運行在舊軌道上的公司,銷售額和銷售面積等規模指標在我們內部不是首要指標。」並稱,「開發了多少面積、銷售了多少現金流,這樣的評價指標是房地產上一個階段的特徵,如今的朗詩是一個以中國地產開發為核心業務的綜合服務商,發展目標和考核目標也因此具備更加多元化的衡量標準。」

朗詩還表示,公司的輕資產戰略轉型已初見成效,目前公司項目持股比例一般在30%左右,能最大程度地在公司完成擴張的同時,降低公司的資金壓力。「我們想做的是一個『百年綠公司』」,朗詩強調。

「多元」布局:逾八成收入來自房地產

地產業務面臨銷售壓力的朗詩,也進行了多元化布局。據了解,朗詩於2016年實施「榕樹林計劃」,圍繞核心地產業務,積極培育長租公寓、養老服務、綠色金融服務等與地產主業相關或互補業務,實行轉型升級戰略。為表多元化轉型決心,朗詩主動進行「去地產化」更名,將原先「朗詩綠色地產」更名為現在的「朗詩綠色集團」。

不過,2018年年報顯示,在朗詩75.6億元的收入中,房地產開發板塊收入為64.07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84.87%;長租公寓業務收入1.25億元,佔總收入的1.66%;物業投資、房地產開發管理的收入分別為0.28億元和9.99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38%和13.22%。

對於長租公寓業務的發展,朗詩董事長田明在2018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8年公司長租公寓要達到5萬間,未來朗詩的長租公寓目標是進入行業前三。目前,朗詩長租公寓的數量約4萬間左右,2017年和2018年的虧損金額分別為0.44億、1.9億元。

在養老服務方面,朗詩常青藤實行「就近養老」模式,目前已全面啟動全國規模化。不過目前養老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以朗詩的大本營南京為例,三胞集團在該行業運行多年,積累了豐富的一線經驗。朗詩如何在競爭中勝出值得期待。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朗詩今年3月發布公告,稱全體董事一致同意計劃在2019年將非地產開發相關業務剝離至控股集團。在嚴躍進看來,將這些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多少說明此類業務發展不達預期。

朗詩方面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剝離之後,朗詩綠色集團將成為一個業務清晰的專業化綠色地產公司,聚焦綠色科技地產核心主業,釋放差異化產品核心能力的溢價空間,提升股東回報。」

「綠色科技」住宅頻發維權事件

據了解,朗詩住宅一直是以「綠色科技」為標籤。那所謂的「綠色住宅」是什麼?朗詩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應該是健康的、舒適的、節能的、環保的、智能的並且能夠寄託居住者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據了解,早在2004年,朗詩便成立技術研發部,通過對國際、國內同類項目的考察,引進歐洲技術,確定綠色科技住宅十大科技系統,實現住宅的「恆溫恆溼恆氧」。

朗詩表示:「公司深耕綠色建築不完全因為情懷,也是為了有更出色的盈利能力。」在嚴躍進看來,朗詩在綠色地產方面從做產品到做標準都有較大創新,值得肯定。但嚴躍進同時指出,類似企業實際上還需要有其他創新,比如積極做產品和技術的營銷,和相關房企進行聯合開發、和地方政府積極溝通新技術等,甚至在當前全裝修住房的模式下積極創新新的產品。

中國網財經記者也注意到,自2014年以來,朗詩多地被報維權事件,不少業主認為是「偽綠色」,這為打造綠色科技地產的朗詩蒙上陰影。

《中國經營報》曾於2016年報導,接到南京朗詩綠色街區的投訴稱,從2012年收房以來,房子漏水問題屢修不好。此外,小區還普遍存在開裂、發黴、新風系統停機等諸多問題,與開發商宣傳的「綠色」、「科技」不符。報導中提到,有業主表示,由於朗詩主打恆溫、恆溼、恆氧」的科技綠色住宅概念,在賣房時往往比周邊類似的住宅產品要貴上1000元到2000元/平方米甚至更多,而且,業主還需要每月繳納一筆數目不小的維護費。

浙江經視新聞2018年底報導稱,一位趙先生購買了杭州餘杭良渚朗詩美麗洲的排屋,然後安裝了朗詩自己研發的一套新風系統,結果這個新風系統發生了水管洩漏,房子還沒住,結果地下室就泡了水,損失起碼三十多萬。此外,還有業主稱,朗詩美麗洲的房子被開發商捆綁安裝了這樣的新風系統,從樣板房來看,這套系統一天的耗電量高達150度。

位於成都的朗詩南門綠郡也於2018年爆發大規模維權,原因出在房屋設計上,業主投訴中央空調外機排風口對準客廳陽臺,向內排風。

嚴躍進表示,朗詩維權頻發,說明單純綠色概念並不一定讓業主認可,如果樓盤認購和交付不一致,就會引發業主維權,這也要求此類企業在業務發展方面需要追求務實的內容。

對於頻繁的業主維權,朗詩在回覆中國網財經的函件中表示,始終積極回應並做到妥善解決問題。同時,還建立了「管家 + 環境 + 工程」的「鐵三角」服務體系,業主遇到任何問題只要通知管家,管家就能根據實際情況展開服務工作。對此,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朗詩房地產銷售排名連跌 維權頻發「綠色科技概念」蒙上陰影
    與此同時,朗詩在行業中的排名也在逐年後退。克而瑞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朗詩流量銷售金額在房地產行業中排第68位,與2016年的第53位、2017年的第64位相比持續下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18年業績完成率來看,朗詩需要反思營銷策略。
  • 業績大幅下滑 朗詩地產頻遭維權陷"偽綠色"泥潭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作為宣稱打造綠色科技住宅產品為主的朗詩來說,近兩年在地產一線開發拿地方面已經明顯收縮戰線。浸潤長三角土地市場的研究人士柴勝告訴記者:「朗詩拿地節奏明顯放緩,以蘇州市場為例,朗詩現有土儲以及項目甚少,人才流失也很嚴重。」與此同時,近期朗詩在長三角代表性城市的業主維權越演越烈,朗詩綠色地產正在遭遇著「信譽危機」。
  • 無房| 朗詩大意失成都
    朗詩的「輕資產」之路走得有多不順利,從業績更能說明這個問題。自2014年開始布局輕資產轉型的朗詩地產,四年來業績並不如人意。最新數據顯示,朗詩集團(HK.00106)2018前10月籤約銷售252.66億元,籤約面積約為125.6萬平米。
  • 業績會前夕高層突然換血,田明為「佛系」朗詩蓄力
    業績報披露的同時,朗詩還公布了高層換防計劃,職業經理人黃徵、蔣超雙雙躋入董事會,被董事局主席田明賦予了更重的擔子。在地產圈,朗詩是少有的以綠色住宅作為主打的企業。不過,地產的黃金時期並未給它帶來太多機會。隨著存量時代的來臨,田明似乎在期待著「奮力一搏」。
  • 朗詩綠色集團田明:朗詩如何應對閃售快周轉開發模式的結束?
    田明表示,過去延續了20年的狂飆突進的、以住宅為主的高周轉房地產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現在中國房地產模式可能正在從1.0時期向2.0時期轉變的路上。以下內容據田明現場演講整理:有人可能會問,現在房地產需求這麼火熱,已經到了需要依靠政府來調控的地步了嗎?
  • 香港中原城市八大指數齊跌 零售銷售連跌6個月
    香港中原城市八大指數齊跌 領先指數最新報187.97點  8月30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87.97點,按周跌0.22%。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報189.89點,按周跌0.26%。中原城市中小型單位指數報188.35點,按周跌0.26%。上述三大指數同創9周新低。
  • 海爾產城創2019年銷售驟降23%跌出百強 由海爾地產改名而來
    克而瑞近期發布了2019年1-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top200榜單。榜單顯示,海爾產城創2019年全口徑銷售金額為179.7億元,與上年同期的233.6億元相比下滑約23.07%;行業排名第126名,上年同期排名為第93名。資料顯示,海爾產城創是2018年底由海爾地產改名而來,目的是試圖摒棄單一開發模式,推進多產業融合發展。
  • 輕資產戰略受阻,朗詩地產發展放緩
    朗詩西安發力遲緩2月21日,朗詩發布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南京朗銘、西安朗詩銘、項目公司西安嘉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項目公司」)與德寧基金訂立協議,德寧基金擬通過收購項目公司70%的股權以投資項目公司持有的標的項目,銷售股份代價為人民幣1400萬元。
  • 2016上半年輕資產步伐加速,朗詩上演2.0時代彎道超越
    這是房地產最好的半年,由於顯著回暖的樓市,2016年上半年成為了房企銷售業績最好的半年,銷售排名前100房企的銷售金額同比增幅達91.4%。這也是房地產最壞的半年,2016年上半年,以「高總價、高單價、高溢價率」為代表的三高地塊普遍出現在一、二線城市中,並持續刺激該地區房地產市場,地王蔓延、地價超過房價成為了一二線城市的常態。
  • 萬科又爆出紙板門事件:「20萬裝修連10萬都不如」 兩千業主欲哭無淚
    一邊高喊活下去一邊瘋狂拿地的萬科,一直處於輿論的漩渦。就在近期,繼被作家炮轟萬科房子45處漏水後,剛剛,萬科又被曝出「紙板門」。萬科杭州深陷「紙板門」 據投資者報報導,杭州萬科旗下多個樓盤爆發業主維權事件,原因普遍都與裝修減配、工程質量問題有關。以萬科世紀之光為例。
  • 「看好上海房地產市場」 臺灣信義連摘嘉定兩宅地
    早報記者了解到,當天參與兩幅地塊競買的企業,還包括旭輝集團、新城地產、朗詩、保利在內的多家品牌企業。由於兩幅地塊毗鄰,且出讓條件接近,不少企業同時參與了兩幅地塊的競買。  「出價比排名第二的企業平均高了不到5.5%。」陳慶洪昨日直言,當天的競拍「勝得很險」。  有不願具名的開發商昨日稱,這兩幅地塊位於嘉定老城區,配套成熟,人氣較旺。他關注的一地塊起始樓板價為4000元/平方米,當初預期溢價率是10%~20%,但成交價格遠超預期,「周邊在售項目均價在1.5萬元/平方米,如果以近7000元/平方米的樓板價拿地,盈利有難度。」
  • 拆解弘陽、朗詩、銀城:五大核心指標剖析寧派房企現狀
    如今,南京樓市已然是品牌雲集,賽道也逐漸由寬變窄,本土房企的格局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浪淘沙後由南京走向全國的本土房企更是屈指可數,當下在全國真正能稱得上百強的,無外乎弘陽、朗詩和銀城,三家本土房企也成為了「寧派房企」闖蕩房地產江湖的典型代表。寧派房企現狀如何?弘陽、朗詩、銀城三家房企五大核心指標變化或將揭示一二。
  • 探訪新都爛尾樓群最新動態之五龍山嶼府(現朗詩·觀山樾)
    我們都知道在2014、2015這兩年,成都樓市大熱,許多開發商紛紛在成都拿地進行開發,新都在原本相當受開發商看好和本身新都區強大的經濟實力下,自然成了房地產開發商們眼中的香餑餑,不過隨著部分原因,部分原本在新都大量拿地和開發建設的開發商都紛紛撤資或者停工的跡象
  • 茂悅系高端產品問題多 重慶世茂業主維權難
    世茂茂悅府別墅區46棟業主稱:世茂重慶遭投訴始於2015年,2016年最多曾出現過大規模維權( 「沒達到交房標準強行要業主接房」)此事經業主投訴以後,重慶網絡問政平臺將轉交重慶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高層業主李先生氣憤地說:世茂是老賴不配在重慶做開發,連最基本的誠信都沒有。我們反映問題一年了,依然不見動靜。和訊網記者注意照母山早已成為開發商展現自我實力和經典產品之地。
  • 觀點直擊|新總裁黃徵首秀 田明稱朗詩是長期主義者
    主持人介紹完出席陣容後,便由黃徵介紹過去一年朗詩發展狀況。2019年,朗詩在地產業務增長上依然走出了慢姿態,領導團隊也正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堅持戰略轉型5年多的時間裡,回過頭觀察這家獨樹一幟的企業,仍可以從中看出領導人的理想與現實。
  • 朗詩打造網上招投標採購平臺 創新採購模式引領地產白銀時代
    事實上,如果讀過《銷售就是搞定人》這本小說,就會知道在工業品的整個採購過程中,供應商往往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搞定具體的決策者,並私下承諾給評標者很大好處。但朗詩啟動網上採購招投標系統的運行,將使那些希望搞定少數評標專家,接到大工程的不良供應商「算盤」落空。朗詩的網上招標平臺所選的評審專家,不僅是隨機抽取的,很多專家也是從公司之外臨時聘請的。
  • 蓉城新單價地王帳本 朗詩潛行成都大盤的角色
    觀點地產網 289輪競價,1.2萬/平方米的成交樓板價,成都史上最貴宅地在3月4日誕生,締造者是由朗詩、陽泉煤業及宏仁實業合資成立的成都太行瑞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其中,百仁社區地塊在10家房企的哄搶之下成為當之無愧的「頭條」,1.2萬/平方米的最終成交樓面價刷新此前臺灣遠雄集團創造的成都宅地單價地王紀錄。繼去年9月奪得被分拆散售的百仁地塊後,太行瑞宏的此番再次入手並未出乎外界的意料,但創新高的樓面價還是引來市場一片唏噓。成都朗詩總經理毛江軍現場透露:「今天拿的地應該會打造成為成都最高端的豪宅。」
  • 朗詩的「綠色世界觀」
    朗詩集團董事長田明持續深耕綠色建築領域「做企業是世界觀的問題」、「綠色是世界觀」、「綠 所以不同」,朗詩「綠色WE來」活動現場,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朗詩的綠色宣言,宣告品牌對重大環境及社會議題的專注。朗詩集團董事長田明登臺介紹了朗詩最初是如何走上綠色差異化之路,又是如何完成從借鑑到自主創新的產品進階。同時,田明拋出了一組數據:「一畝成年樹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4.55噸,按照朗詩所有項目每年節省碳排放47374.21噸折算,大概相當於1900畝的成年森林1年的碳吸收量,約等於上海往返洛杉磯國際航班 2萬多次的飛行距離的碳排放。」
  • 16萬億後 房地產行業有沒有「天花板」
    在各個城市,每天都有房子不分晝夜地建設,也有不計其數的房子流轉,但交房即維權幾乎在每個開發商身上都得到了演繹。不論是高周轉、降標減配,還是資金困難,由此導致的房屋質量問題沒有任何理由被忽視。維權的原因縱然千千萬,但總結起來,如果不是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差距過大,誰願意耗費心力去維權?
  • 田明與觀點面對面:朗詩的「綠巨人」實驗
    綠色住宅產品就是朗詩的「本事」,在這個過去被大家忽視的領域,田明通過差異化競爭讓朗詩跑在了所有人的前面。當田明不斷地介紹著朗詩的獨特時,我們反問了他:「朗詩應該是進入了最好的時代?」田明不假思索地回應道:「是」,但他的謹慎也在此刻體現,緊接著補充道:「我認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