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獲作者走走天堂授權
陸豐碣石鎮玄武山元山寺是粵東地區甚至海內外一處名勝古蹟,它是一座以「保外鄉」享譽海內外的古寺,潮汕人普遍流傳「玄武山佛祖顯潮州」,每年大年初四,大批的潮汕香客慕名而來,到玄武山求一直佛祖靈籤以解知一年的運勢。
玄武山不同於其它寺廟於它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宗教場所。如來佛祖在佛教享有崇高的地位,其它的寺廟通常都以如來佛祖正居大雄寶殿而奉祀,走進玄武山元山寺,你會發覺在這裡有一個有別於其它寺廟的一個最大特點,在元山寺主殿上居然同時供奉玄天上帝和釋迦佛祖兩尊神像,且玄天上帝神像居上而釋伽牟尼神像居下,像這種道佛同殿的現象,在全國都是罕有的情形。更有甚者,香客們到玄武山上香,卻是用「玄武山拜佛祖」這種含糊不清的說法,在玄武山,玄武大帝和佛祖似乎合二而一,這恰好就是玄武山靈應之處,這又是如何?那得從玄武山的來源說起:
玄武山上的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年間,當時他只是碣石北一座普通的玄帝廟,因為玄天上帝對於明朝有著重大的政治意義,他以北方水神和戰神的身份得到明朝皇帝的敬奉,甚至喻為明朝的護國神,以於明成祖朱棣在武當山都以皇宮的規模擴建武當山。
明洪武年間,碣石設立衛所,總兵建立碣石衛城同時,始將小廟改建為「玄武廟」,隨著廟宇香火的興旺,玄武廟之靈驗,以至將原山名都更改為玄武山。只是原玄武廟沒有專門的神職人員,至明萬曆年間,碣石總兵侯繼高再次擴建時玄武廟時,由於候母篤信佛教,因而擴建的同時支持僧侶入廟,置寺闡教,同時將原玄武廟擴建至現今天規模,自此始稱「玄山寺」。
在明朝對玄武神為國家神明強大影響下,僧人們一方面尊重玄武神為明朝護國神的身份,一方面顧及當地民眾對玄武廟的強大的信仰基礎,從而形成現在以玄天上帝先到為上,佛祖後來居下的大致格局,從這一點看,我們不得不佩服佛家的大度和包容。
隨時朝代的更替,滿清入主中原取代了明朝的統治,中國宗教向來有一種習慣,當漢人統治中國時,儒道受到優待,而外族當政時,佛教多受禮遇,清朝信奉佛教,而對於明朝護國神更是必去之後快,因而在全國開展清除「玄帝廟」的大規模行動。而碣石,由於地處偏遠的省尾國角地帶,再加上玄山寺原有的佛教色彩,躲過了清朝統治者們對這一方神明的清理,只是為了避清朝康熙皇帝的名諱改為「元山寺」之外,玄武山的玄天上帝神明卻得到了保留。
而在民間,潮汕香客們為了避免統治者們的追究,自此也將往玄武山拜玄武大帝稱為往玄武山拜佛祖。佛祖的名號在這時候正好成了護佑玄天上帝的最好方式,佛道兩教在這時完成了相互融合,這是佛教的因果輪迴的最好解釋。
從乾隆到光緒年間,「元山寺」經歷多次的修繕和重建,佛道兩教在「元山寺」的融合更加密切,不僅是如來佛祖,佛教的彌勒佛,道教福德老爺,佛教的觀音菩薩,道教的媽祖等等的佛道兩教神明同時匯注於「元山寺」之中,形成了一道一佛相互映襯的和諧情態,這種佛道兼具的格局滿足了潮汕人廣泛的宗教需求,不同信仰和求拜目的的人都匯集於元山寺,都能找到自已信奉的神明,這正是元山寺數百年來香火不斷引人入勝的最根本原因。
圈哥建議在wifi模式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如果仔細看一下玄武山元山寺,佛教的佛塔和道教的廟堂,佛家的寺院和道家的門樓,佛家的佛樂及道家廟會等等,在這裡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以致於「到玄武拜佛祖求籤司」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宗教行為在潮汕人口中找不出任何的破綻,這本身就是玄武山佛祖的靈驗吸引人入勝之處。
點下圖查佛祖籤詩詳解
「圈哥」新微信:cyqqg01
歡迎投稿、爆料;公益、商業合作。